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30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类产品电镀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Z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FOXCONN的结构件产品上电镀的一般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

1.2本规范规定了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制件上进行电镀、化学镀、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FOXCONN电镀的工艺鉴定和生产质量鉴定。

1.3本规范所要求的电镀层只适用于一般环境。

2、引用标准

GB/T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T4956-1985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

GB/T5270-1985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T6458-1986  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

GB/T6461-1986  金属覆盖层-对底材为阴极的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的评级

GB/T6462-19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9792-1988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12610-1990塑料上电镀层-热循环试验

3、术语

3.1主要表面:

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厚度:

工件的主要表面上,凡是能与直径为20mm的球体相接触的部位上的厚度的最小值。

4、镀覆及化学处理的表示方法

4.1镀覆的表示方法:

基体材料/镀覆方法·

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厚度镀复层特征·

后处理

4.2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基体材料/处理方法·

处理名称处理特征·

后处理(颜色)

4.3基体材料为钢铁材料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4.4镀覆层的特征、厚度、颜色及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例1:

Fe/Ep·

Cu10Ni15Cr0.3mc

(钢材,电镀铜10μm以上,光亮镍15μm以上,微裂纹铬0.3μm以上)

例2:

Zn7·

c2C

(钢材,电镀锌7μm以上,彩虹铬酸盐处理2级C型)

例3:

Cu/Ep·

Ni5bCr0.3r

(铜材,电镀光亮镍5μm以上,普通铬0.3μm以上)

例4:

Cu20Ap·

Ni10Cr0.3cf

(铜材,电镀铜20μm以上,化学镀镍10μm以上,电镀无裂纹铬0.3μm以上)

例5:

PL/Ep·

Cu10bNi15bCr0.3

(塑料,电镀光亮铜10μm以上,光亮镍15μm以上,普通铬0.3μm以上。

普通铬符号r省略)

4.5若对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的处理特征、后处理或者颜色无具体要求时,其符号允许省略。

AL/Et·

Cl(BK)

(铝材,电化学处理,阳极氧化,着黑色,对阳极氧化方法无特别要求)

Cu/Ct·

(铜材,化学处理,钝化)

Fe/Ct·

MnPh

(钢材,化学处理,磷锰酸盐处理)

Ec

(铝材,电化学处理,电解着色)

4.6表示符号:

4.6.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

金属材料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如铜用Cu表示,塑料用PL表示。

4.6.2镀覆方法和处理方法的表示符号见下表:

方法名称

英文

符号

电镀

Electroplating

EP

化学镀

Autocatalyticplating

AP

电化学处理

Electrochemicaltreatment

Et

化学处理

Chemicaltreatment

Ct

4.6.3镀覆层表示符号:

4.6.3.1镀覆层名称用镀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4.6.3.2合金镀覆层的名称以组成该合金的各化学元素符号和含量表示。

4.6.3.3如果需要表示某种金属镀覆层的金属纯度时,可在该金属的元素符号后面用括号()列出质量百分数,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4.6.3.4进行多层镀覆时,按镀覆先后,自左至右顺序标出每层的名称、厚度和特征,每层的标记之间应空出一个字母的宽度。

也可标出最后镀覆层的名称和总厚度,并在镀覆层名称外加圆括号,以与单层镀覆层相区别,但必须在相关技术文件中加以说明或规定。

例:

(Cr)25b

(钢材,表面电镀铬,组合镀覆层特征为光亮,总厚度25μm以上,中间镀覆层按有关规定执行)

4.6.4镀覆层厚度表示符号

镀覆层厚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μm。

厚度数字标在镀覆层名称后面,该数值为镀覆层厚度范围的下限。

必要时,可以标注镀层厚度范围。

例:

Cu/Ep·

Ni5Au1~3

(铜材,电镀镍5μm以上,金1~3μm)

4.6.5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名城的表示符号见下表:

处理名称

钝化

Passiving

氧化

Oxidation

电解着色

Electrolyticcoloring

磷化磷酸盐处理

磷酸锰盐处理

Manganesephosphatetreatment

磷酸锌盐处理

ZincPhosphatetreatment

ZnPh

磷酸锰锌盐处理

Manganesezincphosphatetreatment

MnZnPh

磷酸盐钙盐处理

Zinccalciumphosphatetreatment

ZnCaPh

阳极氧化

硫酸阳极氧化

Sulphuricacidanodizing

A(S)

铬酸阳极氧化

Chromicacidanodizing

A(Cr)

磷酸阳极氧化

Phosphoricacidanodizing

A(P)

草酸阳极氧化

Oxalicacidanodizing

A(O)

注:

对磷化和阳极氧化无特别要求时,允许只标注Ph(磷酸盐处理符号)或A(阳极氧化符号)。

4.6.6镀覆层特征、处理特征表示符号见下表:

特征名称

光亮

bright

b

半光亮

semi-bright

s

matte

m

缎面

satin

st

双层

doublelayer

d

(续上表)

特征名称

三层

-

普通

regular*

r

微孔

micro-porous

Mp

微裂纹

micro-crack

mc

无裂纹

crack-free

cf

松孔

porous

花纹

patterns

pt

黑色

blackening

bk

乳色

opalescence

密封

sealing**

se

复合

composition

cp

硬质

hardness

hd

瓷质

porcelain

pc

导电

conduction

cd

绝缘

insulation

i

注:

*无特别制定的要求,可省略不标注,如常规镀铬;

**指弥散镀方式获得的镀覆层,如镍密封。

4.6.7后处理名称表示符号见下表:

后处理名称

passivation

磷化(磷酸盐处理)

phospharing(phosphatetreatment)

Ph

oxidation

乳化

emulsfication

着色

colouring

Cl

热熔

flashmelting

Fm

扩散

diffusion

Di

涂装

painting

Pt

封闭

sealing

防变色

anti-tarnish

At

铬酸盐封闭

chromatesealing

Cs

4.6.8电镀锌和电镀镉后铬酸盐处理表示符号见下表:

符号

分级

类型

光亮铬酸盐处理

Brightchromatetreatment

c

1

A 

漂白铬酸盐处理

Blanchingchromatetreatment

彩虹铬酸盐处理

Irischromatetreatment

2

深色铬酸盐处理

Darkchromatetreatment

4.6.9颜色表示符号:

4.6.9.1轻金属及其合金电化学阳极氧化后着色常用颜色表示符号见下表:

颜色

绿

字母代码

BK

BN

RD

OG

YE

GN

BU

粉红

金黄

青绿

银白

VT

GY

WH

PK

GD

TQ

SR

颜色字母代号用括号()标在后处理“着色”符号之后;

AL/Et·

A(s)·

Cl(BK+RD+GD)

(铝材,电化学处理,硫酸阳极氧化,套色颜色顺序为黑、红、金黄)

4.6.9.2轻金属及其合金电化学阳极氧化后进行套色时,按套色顺序列出颜色代码,并在其中间插入“加号”(+)表示。

4.6.9.3轻金属及其合金电化学阳极氧化后着色的色泽以及电化学阳极氧化后套色的要求以加工样品为依据。

4.7如有特殊要求,应在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后面注明,如:

EP·

Zn15 除氢处理;

5、电镀和化学处理层在产品图纸上的标注:

5.1零(部)件所需的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作为“技术要求”在产品图纸上或有关技术文件中注明。

5.2产品图中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标注方法一般是标注电镀层或化学处理层的标记,如:

  钢铁件镀锌:

Zn10B

  钢铁件锰盐磷化:

MnPh

  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

Al/AO

5.3产品图上所标的零件尺寸,除螺纹外,均指镀前加工尺寸,如指包括镀层或化学处理层在内,必须注明;

螺纹尺寸均指镀后(成品)尺寸。

5.4产品图上所标的粗糙度均指镀前的机械加工粗糙度,如指镀后的粗糙度,必须注明。

6、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使用条件分类:

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分类根据零部件具体的功能和位置来确定,见下表:

使用条件分类

使用环境特点

1、严重腐蚀

1.1、常受手汗腐蚀

1.2、经常受到风雨直接侵害

1.3、容易受到机械磨损

1.4、处于高温或高湿下工作

2、中等腐蚀

2.1、比较潮湿的环境

2.2、雨雪不能直接接触的地方

3、轻微腐蚀

3.1、不含侵蚀性气体且比较干燥

3.2、封闭总成内部

4、装饰性

4.1、产品外壳

4.2、

7、电镀和化学处理前零件质量的规定:

7.1待镀零件应无油污,油漆,金属屑,锈蚀和氧化皮。

7.2待镀零件应无毛刺,裂纹,磕碰伤,机械变形或其它机械损伤。

7.3热处理的零件,不允许严重脱碳,不允许带有高温烧结的污垢和锈蚀,但允许有轻微的氧化色。

7.4焊接件应无多余的焊料和焊渣,焊缝应经喷砂或其它方法清理。

7.5带有复杂内腔的焊接件,铸件或液压成形件,应在不影响使用的部位留有便于液、气排的工艺孔。

7.6不经机加工的铸件、锻件,其表面应进行喷丸或喷砂处理,喷后不应有残留的砂粒或未除尽的氧化皮和涂料烧结物。

7.7经磨削加工的或探伤检查的零件应无剩磁,磁粉及荧光粉等。

7.8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7.9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他特殊组件需要镀覆时,应先与工艺部门商定,并制定双方同意的技术验收规范。

7.10表面粗糙度小于Ra1.6的零件,不允许有锈迹。

8、电镀层及化学处理层的技术要求:

8.1镀锌层

8.1.1镀锌层的使用条件及厚度见下表:

标记

基体金属

镀层厚度

使用条件

EP·

Zn25

25

严酷腐蚀(特殊)

Zn15

15

严酷腐蚀

Zn10

10

中等腐蚀

Zn6

6

轻微腐蚀

1.紧固件的标记允许省略表示电镀的EP

  2.厚的电镀锌层有一定的脆性,慎用EP·

Zn25

8.1.2普通螺纹紧固件,镀层的厚度按下表规定。

螺纹

螺距P(mm)

镀前基本偏差

镀后基本偏差

镀层厚度μm

镀前检验

镀后检验

Zn3

≤0.45

g

h

3

止端通端均用g规检验

止端不检验,通端用h规检验

Zn5

0.5~0.8

f

5

止端通端均用f规检验

Zn7

≥1

e

7

止端通端均用e规检验

止端不检验,通端用g规检验

全部

止端通端均用H规检验

止端不检验,通端用H规检验

1、上表的镀层厚度及检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镀层,以求量规统一。

  2、带螺纹件的平板件,其厚度以螺纹为主,如有特殊要求需另注明。

  3、对某些基体酸洗过、易腐蚀的零件,镀后通端止端都要检验。

8.1.3电镀锌后,通常用铬酸盐进行钝化处理,形成铬酸盐转化膜。

铬酸盐转化膜的分类、典型外观、耐蚀性要求、使用条件见下表:

表示符号

典型外观

中型盐雾试验(H)

白色

光亮的青白或蓝白色

24

装饰,轻微防蚀

彩虹

绿色、黄色和紫色的光亮彩虹色

72

防蚀

黑色

光亮黑色

48

装饰,防蚀

1、彩虹色钝化允许省略标记。

 2、中性盐雾试验按GB6458的规定进行,出现白色腐蚀产物的时间不能低于表中所列数值。

  3、盐雾试验前,铬酸盐转化膜需经室温下至少24h老化。

8.1.4零件需要保证无氢脆时,应在图纸上注明"

除氢处理"

8.1.5除氢处理应在镀后4h以内并在铬酸盐转化处理之前进行,其方法按附录A1方法进行。

8.1.6镀锌层附着强度检验按GB5270进行,也允许将零件置于200°

C烘箱中保温30min,镀层应不起泡,不脱落。

8.2镀镍层

8.2.1镀镍层的厚度及使用条件见下表:

Ni30

钢,铁

30

严酷腐蚀,耐磨

Ni20

20

中等腐蚀,耐磨

Ni10

轻微腐蚀,耐磨

8.3 镀铬层

8.3.1镀铬层的厚度和硬度要求见下表:

镀层金属(μm)

镀层硬度HV

Cr150

钢,合金铸铁

150

不低于750

要求较高的耐磨零件

Cr120

120

Cr100

100

Cr60

60

Cr13

13

一般耐磨件

Cr10

Cr6

表中的镀层厚度不包括磨削量。

8.4防护装饰性镀铬层

8.4.1防护装饰性镀铬层的厚度及耐蚀性(CASS试验)要求见下表:

CASS试验

Cu

Ni

Cr

时间(h)

评定等级

Cu20Ni30Cr

0.5

Cu20Ni20Cr

16

Cu10Ni10Cr

4

Cu8Ni5Cr

8

Zn/EP·

锌合金

Cu20Ni15Cr

注1、镀镍层建议采用双层镍,但光亮镍的厚度应不大于镍层总厚度的25%;

 2、建议采用微裂纹铬或微孔铬代替普通铬。

8.4.2允许采用不同镀层组合和厚度,但耐蚀性能必须符合该等级规定的指标。

8.5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

8.5.1塑料上铜镍铬电镀层的厚度和耐蚀性能要求见下表:

Cu层厚度μm

Ni层厚度μm

Cr层厚度μm

CASS试验时间(h)

CASS试验合格要求

PL/EP·

Cu30Ni15Cr

ABS塑料

不应出现铜层腐蚀、镀层起泡、塑料基体露出等缺陷

Cu20Ni10Cr

Cu15Ni7Cr

8.5.2允许采用不同镀层组合和不同厚度,但耐蚀性能必须符合该等级规定的指标。

8.5.3结合强度试验,根据使用条件按GB/T12610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周期为四个热循环,试验后镀层不应出现目视可见的缺陷,如起泡、裂纹或脱落。

8.6化学镀镍层

8.6.1化学镀镍层的厚度、硬度要求见下表:

硬度HV

CP·

Ni25

耐蚀

Ni25Ht

≥25

≥750

耐磨

耐轻微腐蚀

Ni5

Ni25Ht表示化学镀镍后需经热处理(一般400℃1h),其硬度值为热处理后的硬度值。

8.6.2附着强度按GB5270的规定的方法进行。

8.7钢铁化学氧化、磷化处理

8.7.1钢铁化学氧化、磷化处理的标记,膜层质量及使用条件见下表:

标记

膜类型

膜层质量g/m2

CO

氧化

轻微防蚀、着色处理

MnPh10

锰盐磷化

防蚀,抗磨

MnPh5

磨合

MnPh2

ZnPh15

锌盐磷化

润滑,减摩

ZnPh10

润滑,防蚀

ZnPh5

润滑

8.7.2化学氧化膜和磷化膜的孔隙试验采用点滴法,其溶液配制及其试验方法见下表:

化学处理层类别

试验溶液成份

终点变化

合格标准

氧化膜

3%中性硫酸铜溶液

试样表面出现红色斑点

30sec以上

允许在1cm2内有2-3个红色斑点

磷化膜

0.2M硫酸铜(CuSO4·

6H2O)溶液40ml;

100g/l氯化钠溶液20ml;

0.1M盐酸溶液0.8ml。

试样表面出现玫瑰红色斑点

2min以上

铸铁件磷化1min以上为合格

8.7.3化学氧化及防蚀磷化后应随即浸防锈油或乳化液,如特殊要求,须另注明。

8.7.4膜层应均匀完整,致密,不允许有红色、绿色、白色挂灰。

8.7.5 钢铁件因材质不同,氧化后允许色泽不同。

  a、碳钢、低合金钢氧化后为黑色。

  b、合金钢因成份或含量不同,氧化膜允许为红褐色、兰黑色或浅黑色。

  c、铸铁、铸钢的氧化膜为暗褐色。

8.7.6单位面积上磷化膜层质量的测定按GB9792规定的方法进行。

8.8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和化学氧化

8.8.1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及化学氧化的氧化膜厚度及耐蚀性要求见下表:

氧化膜厚度μm

中性盐雾试验

合格要求

Al/CO

铝及其合金

2

主要表面无白色腐蚀产物

防蚀

10

因材料不同,工艺不同,膜层色泽不作规定。

8.9 锌合金铬酸盐钝化处理

8.9.1锌合金钝化处理的标记,耐蚀性和使用条件要求见下表:

标记

基体金属

中性盐雾试验

使用条件

时间(h)

合格要求

Zn/C

锌合金

72

防腐蚀

8.9.2钝化膜一般为金黄色或带彩虹色。

9、检验方法与验收规则

9.1 镀层厚度的测定按GB4956或GB6462规定的方法进行。

9.2 中性盐雾试验(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