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73页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73页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73页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3.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
环境规划:
指在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也就是通过环境规划来实现环境标准。
3.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衡量环境质量状况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判别污染源是否违法提供了依据。
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统一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技术要求,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正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3.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力。
3.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3.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中指标值高低是确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的技术依据。
4.环境标准的特性:
环境标准具有法规属性,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与产品质量标准在内涵、外延和制定标准的目的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
只有形式相同。
4.1在标准体系方面:
环境保护标准中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而产品质量标准还有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
4.2在各级标准的优先执行关系上:
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同时执行。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地方标准补充国家标准中没有的,若有相同项目时,地方标准要严于国家标准,在执行中优先于国家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则以国家级标准的效力最高。
4.3环境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内涵不同:
产品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环境因素既有高度的特异性,不存在通用性和互换性。
环境标准体系
二.环境标准体系
1.相关概念:
1.1体系:
在一定系统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1.2环境标准体系:
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间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环境标准体系结构: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2讲讲义
国家标准(五项)、地方标准
2.1国家标准(五项)
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强制性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2.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2.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2.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检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2.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
2.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2.2地方标准
2.2.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2.2.2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3.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3.1.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3.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
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
两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3.3.环境标准体系的体系要素:
3.3.1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他们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从环境监督管理的要求上集中体现了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环境标准体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表现。
3.3.2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是环境标准的“标准”,它对统一、规范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具有指导作用,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石。
3.3.3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
它们直接服务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内容上的配套补充以及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执行的技术保证。
4.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分等级,环境功能区分类别,一一对应。
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对应类别的标准值.
4.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标准分三类和三级。
4.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和标准分五类和五级。
同一水域兼有多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4.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和标准分五类和五级。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5.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5.1排放标准限值建立在经济可行的控制技术基础上,不分级别。
排放标准以减少单位产品或单位原料消耗量的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根据行业工艺的进步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适时对排放标准进行修订,逐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5.2国家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功能区逐步脱离对应关系,由地方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制定排入特殊保护区的排放标准。
超前时间段不分级别,现时间段可以维持。
5.3排放标准的作用对象是污染源,污染源排污量水平与生产工艺和处理技术密切相关,必须采取综合整治措施才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标准的实施与实施监督
三.环境标准的实施与实施监督
1.环境标准的实施
1.1根据环境要素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并进行管理。
1.2选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点位或断面。
1.3按有关环境标准规定的采样方法、频率和分析方法进行环境质量检测。
1.4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1.5解决争议(书11页)
2.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有关标准要求确定该建设项目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书11页)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及投产后,均应执行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所确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2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者排放污染物,应按所属行业类型、所处环境功能区、排放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去向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
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实施
3.1被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强制性标准引用的方法标准具有强制性,必须强制执行。
3.2在环境监测时,应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和计算。
3.3对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项目,,若没有相应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时,可制定地方统一分析方法,与之配套执行。
3.4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裁定,或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
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实施
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中应使用国家环境标准样品:
4.1对各级环境监测分析试验室和分析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4.2校准、检验分析仪器。
4.3配制标准溶液
4.4分析方法验证及其他环境监测工作。
5.国家基础标准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实施。
在下列活动中应执行国家基础标准,或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5.1使用环境保护专业用语和名词术语时,执行环境名词术语标准。
5.2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图形标志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5.3环境保护档案、信息分类和编码时,采用环境档案、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
5.4制定各类环境标准时,执行环境标准编写技术原则及技术规范。
5.5划分各类环境功能区,执行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5.6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5.7进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时,执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5.8环境保护专用仪器设备进行认定时,采用有关仪器设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6.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
6.1实施监督的部门:
国家环保总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6.2实施监督的方式:
6.2.1自我监督:
由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承担。
6.2.2管理性监督:
由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环境标准实施监督系统应形成归口管理-实施-自我监督-管理性监督的运行机制。
小结:
1、国家环境标准体系。
2、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3讲讲义
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2.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及要求;
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
4.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
5.掌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6.掌握主要的环境现状调查方法及特点;
7.掌握常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与特点;
8.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期的划分和预测环境影响时段;
9.掌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及内容;
10.掌握单项评价方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原则;
11.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原则、要求及内容;
1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3.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
14.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5.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
15.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
17.熟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8.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一.总纲的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
总纲的编制目的: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本身是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不断改进、拓展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一项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编制大纲→编制报告书(表)→评估报告书(表)→审批报告书(表)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准备→正式工作→编制报告
2.1准备阶段:
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区的环境现状调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
2.2正式工作阶段:
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开展公众意见调查,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2.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分析汇总正式阶段所得的各种资料和数据,从环境保护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完成报告。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1.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对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统称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
划分的详细规定对应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
3.1工程特点包括:
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等等。
3.2环境特征包括:
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
3.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4.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
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要比较全面和深入,需采用定量化计算来描述。
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评价,需采用定量化计算和定性描述完成。
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采用定性描述完成。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单项环境要素评价的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所在地区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对环境的有关特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四.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则:
1.1基本原则:
一是提出的数据资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可信。
二是凡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给出定量的结果。
1.2一般原则:
一是要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是工程分析要突出重点,表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三是工程分析应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运行调度方式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2.工程分析的方法及特点
2.1工程分析的方法:
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2.2工程分析方法的特点:
2.2.1类比分析法:
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较高。
2.2.2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较简单,具有一定局限性。
2.2.3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最为简便,但所获的数据准确性较差,可作为前两种方法的补充。
2.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工程分析应对建设项目全部项目组成和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特征、强度、方式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2.1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2.1.1工艺过程分析
2.1.2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2.1.3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2.1.4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
2.1.5非正常工况分析
2.2工程分析的重点:
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
应特别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
3.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
施工阶段、运行阶段(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或运行初期和运用中后期)、服务期满即退役阶段。
五.环境现状调查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1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1.2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在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1.3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对这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
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调查内容适当增删。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特点:
2.1方法: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方法
2.2特点:
2.2.1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2.2.2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2.2.3遥感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
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⑴地理位置⑵地质环境⑶地形地貌⑷气候与气象⑸地面水环境⑹地下水环境⑺大气环境⑻土壤与水土流失⑼生态调查⑽声环境⑾社会经济⑿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⒀人群健康状况⒁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地面下沉及其他项目是否列入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4讲讲义
环境影响预测
六.环境影响预测
1.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书28页)
2.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⑴数学模式法⑵物理模型法⑶类比分析法⑷专业判断法
2.2特点:
2.2.1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应首先考虑。
2.2.2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
2.2.3类比分析法,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
2.2.4专业判断法,定性的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时期划分及环境影响预测时段
3.1环境影响时期划分: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划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
生产运行阶段可分为运行初期和运行中后期。
3.2环境影响预测时段:
所有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分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
大型建设项目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
矿山开发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
一般应考虑两个时段,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即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承载能力一般的时段,
4.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
4.1范围:
环境影响预测范围的大小、形状等取决于评价工作的等级、工程特点和环境特性及敏感保护目标分布等情况,同时在预测范围内应布设适当的预测点或断面,通过预测这些点或断面所受的环境影响,由点及面反映该范围所受的环境影响。
具体的预测范围和预测点、断面设置,因环境要素的不同而不同。
4.2内容
4.2.1环境质量参数:
一类是常规参数,反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
一类是特征参数,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
4.2.2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是对能代表评价区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
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特性及当地的环保要求有关。
预测应给出具体结果。
评价时注意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即背景值)。
4.2.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及其功能的变化预测和敏感生态问题预测,如野生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等。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5.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5.1分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两种。
5.2单项评价法及其应用原则
5.2.1单项评价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
5.2.2应用原则:
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
单项评价应有重点,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应尽量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
5.3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5.3.1多项评价方法适用于各评价项目中多个质量参数的综合评价。
所采用的方法见有关各单项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5.3.2采用多项评价方法时,不一定包括该项目已预测环境影响的所有质量参数,可以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质量参数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如需进行多个厂址优选时,要应用各评价项目的综合评价进行分析、比较。
七.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⑴总则;
⑵建设项目概况;
⑶工程分析;
⑷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⑸环境影响预测;
⑹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⑺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⑻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⑼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⑽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
3.1编写原则:
报告书的结论是全部评价工作的结论,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3.2编写要求:
文字简洁、准确,最好分条叙述。
3.3内容:
⑴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要说明环境中现已存在的主要环境质量问题。
⑵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状况。
⑶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
⑷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
⑸对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的结论。
大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5讲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2.掌握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3.掌握对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气象台站气象调查时期的要求;
4.掌握大气稳定度分级;
5.掌握常用预测模式的适用条件;
6.掌握评价指数和污染分担率的定义;
7.掌握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要求;
8.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