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013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东第一中学高二级六月月考语文科试题Word格式.docx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据5月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男性烟民数已高达不可思议的3.56亿人,另有7.38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侵袭,每年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

最新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里面的一组揭示中国控烟乏力现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至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5年,然而中国的履约绩效情况却捉襟见肘,远远地排在缔约国后面。

专家认为,控烟在中国是公共卫生议题,无庸置疑,更是经济发展问题,限制烟草行业的发展是实现控烟的根本方式。

A.不可思议 

B.触目惊心 

C.捉襟见肘 

D.无庸置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3月11日,在多震之国日本,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瞬间扑向日本东北沿海地区,致使11938人死亡、15478人失踪。

B.今年七月迎接检查时,广州市能否拿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取决于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态度、行动和民众的素质。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10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观众听众准时收听收看。

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自由人。

②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

“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③也就是真正把钱看做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还是将到手的,都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可以放弃。

④凡是对钱抱占有态度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了钱的奴隶。

⑤做金钱的主人,关键是戒除对金钱的占有欲,抱一种不占有的态度。

A.④②⑤③①B.⑤③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④②⑤①③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蒙蒙细雨中,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中华儿女“祈祷北京奥运盛会”的心愿。

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炎黄子孙共拜华夏始祖,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

①邓亚萍、许海峰、熊倪等29名历届奥运会冠军走到祈福树下

②高大的汉白玉雕塑的黄帝坐像,神情庄严

③将刻有祝福奥运文字的红色祈福牌悬挂在祈福树上

④距黄帝坐像50米的正前方

⑤金黄色的枝叶闪烁着耀眼的光

⑥一棵高7米、象征着中华根脉的祈福树

A.①③⑤⑥②④B.②④①⑥⑤③C.②④⑥⑤①③D.⑥⑤②④①③

7.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请把毛巾递给我——马上开会修改方案。

”总经理气喘吁吁地对我说。

C.我家阳台上种有迎春、石榴、木桃、月季……等,花开不断。

D.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访于众僧,咸曰:

“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

”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

龙湫尚可至也。

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余曰: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

至龙湫庵,僧他出。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

问故,笑曰:

“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僧曰:

“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

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

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

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

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

把持。

②厮舆:

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

③暴:

施加恶行,欺侮。

④毒:

怨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于众僧访:

拜访

B.舆者坦步里许步:

步行

C.蔓草被径 

被:

覆盖

D.委舆于地 

委:

丢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

B.舆者安坐于草间委舆于地

C.至崖而反者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抬轿子的人曾三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

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不能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12.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7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

13.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5分)

中吕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

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1)“既通俗又高雅”是元散曲的一大特色,请以这首元散曲为例,说明“通俗”和“高雅”的具体表现。

(2)请比较下面两首唐诗写景抒情上的特色。

咏柳柳

贺知章李商隐

碧玉妆成一树高,曾逐东风拂舞筵,

万条垂下绿丝绦。

乐游春苑断肠天。

不知细叶谁裁出,如何肯到清秋日,

二月春风似剪刀。

已带斜阳又带蝉!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2)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3),。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4),,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三、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5~17题,共12分。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

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的“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

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

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

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很大的贡献。

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

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5.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B.“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C.“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16.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17.在作者看来,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请根据文章,概括汉字具有哪些独特魅力并分要点作答。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史学界的异数——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

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的历史学者,其学术之毅力,令人敬佩。

他年五十七始发表第一部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世,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笔耕不辍,学术造诣日臻深厚,而其谨严的治学态度,亦足垂范后人。

  黄仁宇先生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其史观自然难免会杂有两派之特点。

两派观点虽有差异,但都不愿拘泥于历史之片断,试图厘清整个历史发展之脉络,有汤因比“大历史观”之特点。

黄仁宇先生亦自称信奉大历史观,试图“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中国大历史》),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

这个特点在《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著作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治大历史必要有扎实之史学功底,穿透时空隔阂之强劲功力,和敏锐把握历史命脉之深刻透视力。

而要把此三者用到纯熟精炼之地步,殊为不易,即便博学宏识如汤因比,也不能说是成功。

黄仁宇因受后天限制,治大历史更是难免力不从心。

因此,虽然先生其志可钦,其情可叹,这两部著作却显得力度不够,我以为他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

  然而黄仁宇先生的史家地位,并不定乎此。

他之必可在史界占一席之地,在二十年前之《万历十五年》,甚至更早的《明代十六世纪的财政与税收》中,即已奠定。

在此二著作中,先生自称“不斤斤计较书中人物短时片面的贤愚得失,其重点在将这些事迹与我们今日的处境互相印证”(《万历十五年·

自序》),同时还试图把那个狭小的历史切片放诸一个被人为拉大的历史时空之大视境中去考察。

从前者看,黄仁宇先生的努力是颇成功的;

然而在后者上,则并非无懈可击。

  黄仁宇先生作为史家之另一贡献,还在于他努力将历史研究从陈寅恪式的纯学术之高台楼阁中解放出来,以相对通俗易懂之方式进行普及,使大众能有兴趣去了解本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之为人景仰者,当然还远不止乎此。

其人侨居海外,而心怀故国,以探索民族前途为第一要务,其炎黄赤子之心,天可为鉴。

黄仁宇先生的学术观点或可商榷,其史学地位或可再辨析,他所从事之事业虽未竟,然而,他之为一今已鲜见的有良知之真正的民族学者,他之为探索思考民族前途而付出的不懈努力,都足可为后人纪念。

1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黄仁宇先生史学研究的突出成就。

(4分)

19.从文中看,黄仁宇先生为人敬仰的原因有哪些?

20.作者既说黄仁宇先生之“治大历史”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又说黄仁宇先生“可为后人纪念”,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五、本大题1小题,6分。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

(每点不超过5个字)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

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

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到2020年要达到5%,到2030年达到10%。

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2.请以“乐观”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

语文参考答案

1.B(A.kuì

/kuì

、tì

/dì

、qū/qǔB.piǎo/piá

o、huà

n/wá

n、pí

nɡ/bǐngC.qí

/qí

、yǎn/yè

、chēn/chēnɡD.jié

/xiá

、hé

/hé

、yān/yīn)

2.B(重托:

重大的委托;

嘱托:

托人办事,托付。

墙脚:

一是指墙根,二是比喻基础,墙角:

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是指角本身,也指它里外附近的地方。

“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二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

3.C(捉襟见肘,是形容衣服破烂;

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A.不可思议:

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B.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

D.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4.B(A.搭配不当,“地震”不能同“瞬间扑向”搭配;

C.照应不当,“听众”放在“观众”前;

D.“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累赘)

5、B⑤③①是正面论述,其中5是中心论点,③①是进一步论证和阐释,④②是反面论述。

6.C(横线前总起句内容为黄帝故里祭祖大典,所以接下来就应具体说到黄帝坐像②(话题一致),然后④与其连接最为紧密(语意照应);

另外,可以确定①③两项衔接(话题一致),与横线后的内容连在一起(语意照应),可以确定选项为c。

⑥⑤应该排列在一起(语意照应)

7.B(A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C省略号和“等”删去其一;

D“影响你”后面的逗号应改用问号。

8、A(访:

咨询,询问。

9、D(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连词,表目的,来。

B.介词,在。

C.连词,表转折,却。

10、B①说众僧所讲事实;

③说“我”去探寻的决心;

⑥老僧勉励“我”去探寻。

11、B(这不是作者而是众僧的观点)

【参考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进入了雁荡山,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

向各位僧人打听,都说:

“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

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

”经过华严寺,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我在山下休息。

有人说:

“龙湫或许还能找到。

”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

我说:

“暂且前往吧,等到实在不能接近再离开,又有什么妨害呢?

”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

到龙湫庵,僧人到别处去了。

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又往前走了半里多,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抬轿的人说:

“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遇到它们,情况严重的就死亡,轻的受伤。

”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

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知道缘故后笑着说:

“哪里有走了二千里,距离目的地很近了,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

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仆人李吉跟着他,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

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路稍微变窄,就把轿子丢在地上,说:

“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绝对不能往前走了。

”老和尚说:

“您不要怀疑,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走过了几十步,就发现杂草慢慢的变稀疏了,道路变平坦了,远远地看见瀑布。

又往前走,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

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

“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来证实我们说谎,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

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

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迹看作是一件艰难的事,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

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难道不令人痛惜吗?

那些轿夫骗人,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然而他们竟然还象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

小人怨恶正道,仇视君子的正道,认为对自己不利。

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啊!

12.

(1)(4分)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如,唯恐,1分;

举、胜,尽,2分;

句意1分)

(2)(3分)皇帝把老百姓交给你治理。

(生人,生民,老百姓,1分;

理,治理,1分;

句意1分。

13.

(1)“既通俗又高雅”所指的是语言通俗、立意高远并富有文人高雅品味。

本元散曲语言通俗易懂,虽然用了“望帝啼鹃”典,但也是读者非常熟悉的传说。

中心压轴句“比人心山未险”如同口出,表意明白之至。

说起“高雅”,主要表现在立意和说法之高妙。

本元散曲名为写景,实则以景之险反衬人心之险,意境圆润。

(2)贺知章《咏柳》诗写春日之柳,纯为写景;

李商隐《柳》诗句句写景,情景交融。

贺诗写景用比喻、拈连、设问的手法,如“碧玉”“裁”“剪刀”,清新自然,令人生爱惜之心;

李诗写景寓情,用暗示手法,衰飒凄凉,令人悲叹。

14.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2)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5.【答案】D【解析】

(B项与C项断章取义,文中以韩国抛弃汉字的事件作为“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的例证,这说明韩国应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

因此,B项错误。

A项应该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文化圈”故错。

16.【答案】B【解析】

(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

17.

(1)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在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的基础上,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2)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3)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每项2分)

18.(4分)①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从而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激发大众了解本国历史的兴趣。

评分建议:

①“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

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2分。

②2分。

19.(6分)①勤奋终始的学术毅力,②谨慎严密的治学态度,③心怀故国的赤子之心,④日臻深厚的学术造诣,⑤古今印证的治学方法,⑥坚守良知的人格风范。

每点1分。

20.(6分)①“治大历史”对学者的要求很高,黄仁宇的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的;

②黄仁宇“治大历史”的失败丝毫不影响他在史学界的地位;

③黄仁宇的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令人敬佩,值得人们纪念。

评分建议:

每点2分。

21.(4分)①能量巨大;

②资源丰富;

③碳排量低;

④占比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