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988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蔡伟忠老师深圳华夏艺术中心讲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然后要跟大家分享一“绿丝带”是什么?

一个讲座和“绿丝带”有什么关系呢?

“绿丝带”是一个提醒,它是一种呼吁,也是一种希望,是煤火的心愿,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像刚才大家看到我们的宣传片上面,三年以来,亲子妈妈俱乐部,深圳广播电台898“妈妈宝宝”节目,以及很多个体妈妈,还有很多机构、单位都加入到公益性质的传播科学、有效、正确育儿经的行列当中来,这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事情。

我们都在非常努力地学习有效的育儿方法,很多妈妈说在家里跟宝宝讲“宝宝,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垃圾,要有礼貌。

”可是到了外面妈妈会很无奈,因为到了走到马路上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宝宝会问“妈妈,他做得不对,他为什么这样做?

”很多事情不是做父母的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这个意识,没有人督促我们,提醒我们。

我们需要鼓励,所有现场的爸爸妈妈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的优秀的父母,我们需要给大家鼓励,告诉大家不是只有我们一个人在努力,全场所有的爸爸妈妈我们在一起,我们的力量就会很大。

刚才,我们看到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形势来开展“全城关爱孩子绿丝带行动”,接下来,有请更多的机构和单位上到台前和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原来除了网上的妈妈,除了这些幼儿园,还有很多的机构和单位都明白一个道理,营造良好的环境不单是对孩子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好处。

现在有请深圳广播电台898“妈妈宝宝”栏目的主持人王颖(音),在两年的时间,蔡伟忠博士作为898电台“妈妈宝宝”节目的特邀嘉宾,为我们传授了很多的育儿经。

还有亲子妈妈俱乐部红羽,大家很多人都想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红羽是一位老义工,组织的活动也非常多了,这两个单位是发起“绿丝带”行动的发起单位。

另外还有一些单位加入到我们的“绿丝带”行动当中来,有请以下嘉宾:

南山大新幼儿园,深圳西丽幼儿园,有请各位代表上台。

刚才我们看到PPT上面有很多很可爱的图片,绿色的丝带上面有一句话,写到“有爱,就有希望”,就是西丽幼儿园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发起的号召。

深圳海丽达幼儿园,海丽达幼儿园有六所园,每一所幼儿园都开展了捐赠仪式。

深圳银鹰二幼,南山德裕家园幼儿园,深圳福田区益田艺术幼儿园,深圳布吉慢城幼儿园,虎门东方明珠幼儿园。

我们很多的幼儿园和机构单位都是在网络看到了“全城关爱孩子绿丝带行动”,然后就积极地加入到活动当中来。

想一想11月16日我们刚刚确定场地,11月17日我们刚刚发出讲座内容的PPT,今天12月6日就已经有这么多单位和机构加入进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好,现在请所有的爸爸妈妈见证更多的机构和单位,请将绿丝带左边和右边连起来。

个体是非常微弱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更多的机构加入到我们的“全城关爱孩子绿丝带”行动当中来,我们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提醒,对身边的人说“注意,这里有孩子,注意一下,要发脾气等孩子不在身边我们再说。

”很简单的一个提醒并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是没有这个社会我氛围一起鼓励我们大家一起这样做。

这么快就连起来了,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媒体、机构加入进来,当有一天,如果全深圳市所有的机构、所有的建筑上面都挂起了绿丝带,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谢谢大家!

谢谢!

好,我们一起把绿丝带送给蔡老师,好不好,表达对蔡老师的感谢。

有一次我问蔡老师,“蔡老师,这么多妈妈都要学育儿,为什么你不多讲一些呢?

一个月开展一次,让我们有一个定场所学习,蔡老师说,全中国、全世界还有很多所幼儿园,如果影响一个老师,就可以影响这个老师所带的30几位孩子,如果能够影响一位园长,之所幼儿园,20、30位老师都会受到影响。

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传递科学的育儿经验,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一起努力,当然还有今天来到现场的每一位爸爸妈妈,我们的网友组织的活动并不是像看电影、逛公园那样轻松。

所有的网友拿到票全都是网络上面预报名,然后再等通知、等电话,然后再确定了取票地点,还要转帐汇款到我们的公益帐号,确认了报名之后才拿到票,直到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里的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经过很多努力才一起完成了这一次公益性的讲座,所以首先感谢大家。

给自己鼓鼓掌,好吗?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媒体加入进来,因为蔡老师也好,我们也好,我们都只是希望尽心来钻研科学的育儿经验,并没有太多的传递、传播的经验,所以我们希望机构、单位加入进来,更希望有更多的媒体介入,将我们的育儿经验,将各位妈妈爱宝宝的心声传得更远。

好,现在我们介绍一下蔡伟忠博士。

可能很多人都对他非常熟悉了,我简单介绍一下。

蔡老师是美籍华人,国际教育专家,也是我们中国国家教育部的教育顾问,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还有一连串,全世界会有70多所幼儿园,包括荷兰的、北欧的。

好,我们请蔡老师讲,掌声送给蔡老师。

蔡老师:

大家早上好,今天很荣幸,很多人来到这里,应该感谢很多很热心的义工,才能促进这个行动。

今天我的任务是做什么呢?

今天我的任务是在这儿就教大家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还有一些知识。

今天不是一般的讲座,是一次培训。

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很多都听过我的讲话了,这次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培训,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你们能够掌握正确的思考、判断幼儿行为的教育方式。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到网上很多妈妈的问题,或者是我平时接触到的一些妈妈的问题是什么呢?

就是思考的方法出问题了,好像有一个妈妈问,“我怎么样才能够惩罚孩子?

”这个问一问,我就觉得是观念出问题了。

所以这就是第一个,怎么正确思考、判断幼儿行为的教育方式。

还有一位妈妈问我说,“我孩子两岁,怎么样能够让他不要老是捣蛋,老是说不呢?

”这个也是观念的问题,根本不用思考,这个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肯定是会出现这个问题的。

第一个,你们首先要正确地思考、判断幼儿行为的方式,听专家讲课还是那句话,听可以多听,判断要自己判断,因为我们不要把所谓的专家神话,我们只是个普通人,只是我们的工作是做这个,就变成我们接触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把经验传递给你们,我们的说不一定表示就是正确的,我只会跟你讲我的经验,每一个家庭不一样,每一个孩子的背景不一样。

没有一套教育方式一定是对的,只要适合不适合,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在外面看到怎么成功教孩子,德国怎么成功教孩子、外国怎么成功教孩子,就把它搬过来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因为社会环境不一样,周边环境不一样,所以独立思考能力每一位家长都要有,要懂得判断什么对你的孩子才是最适合的。

这是第一点,我希望通过今天,你们最少学会判断蔡老师哪一句话是适合你们,哪一句话是不适合你们。

第二点,希望通过今年能够让大家初步掌握实效性的幼儿行为教育方法。

最少你们学会一些怎么去教育孩子、或者改造孩子的方法。

我有句话叫“三岁之前是教育,三岁以后是改造。

”三岁之前行为习惯没有做好,三岁以后就要改造了。

我希望通过第二部分,让大家掌握一些实效性的幼儿教育的行为方法。

第三个环节教会一块去实践,我会拿出一些个案,让爸爸妈妈想“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只要通过了实践的环节,大家就具备了教育方法的努力。

为什么我今天会增加这个环节呢?

因为我讲课也讲多了,讲多了以后我发现很多妈妈都会说,而且说的比我好,至少普通话比我标准,但是做的只有又不会做了。

这个叫什么?

就是二手知识接收了好多,大家都是在接收二手知识,书也看多了,看的了以后大家都会说,爸爸妈妈没有一手经验的实践,回到家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一边明明知道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另外一边节发完脾气以后后悔得不得了,回过头想想,明明,我知道不该发,为什么要发呢?

这就是缺少了实践。

就好象你们学开车,老师天天跟你们讲的理论,可是从来没有开过车。

所以我们增加了第三个环节,就是讨论一些个案。

所以今天的内容很紧张的,我们希望今天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讲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任务。

第一个,首先要知道0-8岁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我们说孩子跟成年人不一样,你们其实知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

你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阶段发生什么?

我这次讲课的依据主要的跟心理理论有关的来源就是一本叫《儿童心理学》的书,是北师大陈帼眉教授写的,你们有空也可以看看那本书,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的,那本书的理论依据是相当可靠的,所以我今天讲的大部分跟心理有关的依据是来自那本书。

孩子的成长首先要知道有几个特点,刚刚有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调整做父母的心理,首先爱孩子是肯定的,但是不要过分地投入太多太多的关注,这是在前面的阶段给大家的第一个意见,为什么呢?

因为不爱孩子是一个马拉松,从刚刚有孩子,一路爱到天长地久,爱不是准备在一瞬间给出来的,你首先要分清楚你对孩子的爱是真的爱,还是对一件新鲜事物的好玩的心情。

在座的妈妈要记住,首先你要分清楚,你是爱孩子,还是像拿到一个新的玩具新鲜、宝贝?

刚刚买了新的包一样?

爸爸像刚买了新的车一样?

首先要搞清楚你对孩子的感情是什么感情?

你是真的爱他?

还是刚刚有了,没有过,好玩得不得了?

你要从新鲜感慢慢抽离,抽离了,从一种没理性的新鲜感的爱转化为一种爱,这种爱就是你很明白你是爱你的还孩子的,这种爱不是占有他,不是控制他,不是支配他,不像你买一个包,你想穿什么衣服都配它,你去选择它的一样。

你要他,是因为你爱他,你爱他爱到最后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放手。

这个爱,跟你买了一个新车不一样,跟你买了一个新的包不一样,这种爱到最后是放手,让他高飞远走,让他有独立的思考努力、判断努力,让他知道人该怎么样生活,让他所有的人生是控制在谁的手里面呢?

不是你们的手里,是孩子的手里面,所以这一点是你们对小孩的真爱,你要明白、要分清楚,你现在用两秒钟去想想,你对小孩的爱是哪种爱?

是掌控他、支配他,觉得像拥有了一个玩具一样的爱,还是父母对孩子的应该有的爱,就是慢慢为他铺垫、让他成长,最后放手让他远走高飞,让他能够去探究一个世界,走自己的路,自己的决定?

在座的父母,用两秒钟思考一下。

然后你就要把你的爱重新调整,你对孩子究竟是哪一种爱?

有了这个以后你就明确下来,你有一个责任是你怀孕以后就有这个责任,就是要准备帮助这个孩子成长,顺着大自然的规律让他一步一步成长,成为一个独立的真我,他的我,变成是他本身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是你想他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一点在座的一定要明白。

你的任务就是这样,最重要的是独立的思考努力、独立的判断努力,独立的适应能力的一个“我”,不是你,是他。

他是自己,这点是你的任务,你有了这个任务在心里面,重新就会思考很多问题。

今天孩子磨磨蹭蹭不听话,你应该怎么做?

你是为解决这个问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是为了身份斗争?

还是想帮助他成长?

每一次你跟孩子在一块出现摩擦的时候,你扪心自问,你的反应、动机是什么?

你的动机是因为你想他成长、长大,还是因为你觉得“你干嘛不服从我,干嘛不听我的话,我是你爸,我是你妈。

”你摸一摸你的心,究竟是什么动机?

要是动机不良,肯定后果就不好了。

所以首先,教育孩子动机要明确,你的动机不应该是你想怎么样,不是为了一口气,不是为了我是爸,我是妈,不是为了赶时间,你就是要知道你的动机是为了帮助孩子逐步成长,你有了这个动机以后,所有的做法就不一样了。

所以又用两秒钟想想,你究竟有多少次,你教训孩子、教育孩子的动机是不正确的。

你没有想过其实怎么做才是帮助孩子成长,你有多少次是因为自己那股情绪掌控不了而发脾气?

有多少次是因为孩子不听话?

“有没有搞错,我的话你还不听,现在要吃饭,我讲一句你还不过来,讲两句你还不过来,你这样把我当成老几啊?

还不过来?

孩子不过来吃饭,想一想该怎么做,才能够帮助他成长?

这些是我们做父母的第一个要学习的,反思自己的教育孩子的动机,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动机明确为帮助孩子成长,这是你们要记在心里的,你的任务、你的工作就是帮助他成长。

你想想帮助孩子成长重要,还是赶着出门口到幼儿园迟到重要?

帮助孩子成长重要,还是今天吩咐他过来要听你话,吃了那一口饭重要?

你想一想分清楚轻重。

有了这个出发点以后,你就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了,你要懂得我们该怎么样做才能够符合小孩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你没办法有效教他。

有一次我从广州坐火车来深圳,坐在我后面有一对年轻的夫妻,估计也就是20岁左右,带着一个BB,可能一岁不到,两夫妻很好玩,刚开始的时候抱着BB在玩,等一下BB开始哭了,然后两个年轻的夫妻就开始不耐烦了,“哭,别哭了。

”然后就开始猜了,是不是要喝奶?

给他奶不喝。

是不是要尿了?

发烧了?

哭到后面,就“怎么搞的老哭,怎么不听话呢?

你叫他别哭。

”然后那个老公好听老婆话,“你别哭好不好,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很烦的,你哭。

”然后老婆就说,“这样子,打他小屁股,看他还哭不哭。

”老公真听话,“再哭打你屁股。

”然后就打了。

我坐在前面坐,也不敢多事,一路在听,觉得这对父母也真的没有好好读书,你跟一个一岁的孩子讲“你别哭,爸爸妈妈很烦。

”能不能听懂?

在座的都会笑,还说“打你屁股,再哭再打你。

”有没有用?

小孩听得懂吗?

你们都在笑。

孩子不吃饭,两岁多的孩子,怎么样讲都不听,然后孩子跟别的孩子争吵,我怎么教他,他都没学会,其实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你今天笑那些不会教一岁的,今天你跟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发脾气,你跟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发脾气,跟一个五岁多的孩子发脾气,有没有意义?

一样,今天你会笑人家对一个一岁的孩子发脾气,其实回过头,你的孩子五岁了,你跟孩子讲“你再不好好听话,没饭吃。

”“你再不好好听话,就不给你看电视。

”有没有区分?

没有区分,只是一个五十步,一个一百步。

一个孩子出生,婴幼儿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动物,一岁之前的孩子你就把他当成小动物就可以了,你跟他讲道理是多余的。

到了两岁多可以跟他讲道理,讲道理让他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怎么样,不过他听不懂的。

你跟孩子讲“你还磨磨蹭蹭,你还不快手快脚。

”一个两岁、三岁、四岁的孩子是听不懂的。

我有次去龙岗一家幼儿园,园长告诉我,开车下去,第三个路口左拐一样,我开车一下去,第一个小路口没有交通灯的,我纳闷,这个算不算路口?

去到第二个路口更要命,交叉路口,算两个起来算一个?

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的语言都同多少都会有问题。

就像今天搞会场一样,今天现场的工作人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问题出在语言沟通,没做好,讲的一句话,大家的理解不一样。

你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多少次出现问题,都是语言沟通没做好。

我们在社会做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跟孩子用语言讲,他哪里能听懂。

初生的孩子你就把它当成小动物,就像小狗看到你陌生想过去侵犯它的地盘,小狗就会咬你了。

小孩子打人正不正常?

你的孩子不打人才不正常,孩子打人是正常行为,只是不是文明行为。

我们教育是把孩子从自然人转化成为一个社会人,有没有听明白?

我再讲一遍,因为这个搞不明白,就会容易走误区,很容易把孩子从一个自然人,教成原始人了。

听明白,我们孩子从自然人,就是天生的自然人,把他教育一个社会人,一个社会上能够接受、能够适应的人。

很多家长说这样就变成是支配孩子了,没有说支配孩子,你只是让小孩去适应他、接受他、改变他,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这肯定是教育的任务,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很多搞不明白的就把自然人变成原始人了,很多说孩子不用教,什么用什么的,就变成原始人了。

所以记住,我们的工作肯定是要教孩子,只是怎么样教才能正确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掌握的。

第二点跟孩子有关的就是你必须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小孩子一岁的时候,你几乎不要把他当做一个有意识的人来看,因为大脑神经的海马体是到三岁才开始有一点成型,海马体的成型就是有意识,懂得理解你讲的话的意思,开始明白一些道理了。

简单讲就是三岁之前没道理,你跟他讲道理是废话。

当然不是说刚才到三岁生日那天就一下子变得讲道理了。

从一岁刚刚出生,从张开嘴巴就吃的那种动物的本能到三岁逐步变成有意识,会讲道理,所以两岁多的时候也可以明白一些道理,两岁多之前你跟他讲都是废话,教育就是这回事。

调查一下,有多少在座家长的孩子是两岁之前的?

两到三岁的?

占比多。

三到四岁的?

也多。

四到五的?

五以上的?

两岁之前的恭喜你,两岁之前是你在体现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孩子那个时候太好了,像面粉团一样,生理是面粉团、心理是面粉团,性格是面粉团,你想他圆就圆,扁就扁,最重要你的环境要塑造好,让他放在这个模里面去磨出来,所以两岁之前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更多是教育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家庭环境,改变一切一切,最后孩子在这个环境里面就成长了。

两岁到三岁就有点难了,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开始有点意识了,两岁的孩子有个很重要的特点,他从一开始不知道“我”是谁,出生的时候孩子不知道“我”是独立个体,是把“我”跟妈妈变了一块,“我”不是“我”,“我”是跟妈妈在一块,孩子到什么时候开始明白到“我”呢?

记住,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分是什么?

你看照镜子就知道了。

家里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大的全身镜子,因为动物跟人的最大区分是,人看到镜子,知道自己是谁,动物看到那个不知道是自己,这说明人有一个“我”的能力,知道是“我”,这个“我”的形成首先是从生理上的,就是从孩子慢慢慢慢一步一步过来,两岁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口,两岁这个关口你发现孩子开始麻烦了,开始丢东西,开始发脾气了,开始不听话,想做一个事情,你越不让他做的,他越要做,太好了,你的孩子是正常的,因为你的孩子在探究“我”。

如果你这个时候压抑他,“你不可以这样子,你要听我话,我要你刷牙就刷牙。

”可以啊,你比他个子大,你可以揍他。

结果孩子就给你揍到这个阶段没有过,你的孩子就出严重问题,还不是一点点问题,因为他搞不清楚这个“我”了,“我”这个阶段没过,他就没有享受到“我”的时代。

这使我们知道孩子不听话、在发脾气、在探究,其实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是让他顺利过渡这个阶段。

两岁孩子顺利过渡以后就很好了,过了这个阶段小孩子就开始知道“我”是谁了,到两岁多了就不一样了,因为孩子知道知道“我”是一个个体了,跟妈妈不要绑在一快了,能够掌控东西了,拿东西可以丢了,所以那个时候你要允许孩子做这个事情,他没有丢就不知道我有这个能力,他就没有掌控他的自我的成长,所以两岁过了以后很好了,到三岁了。

三岁的孩子要开始定规则了,规则开始在生活中之前用环境来塑造,到三岁就要跟他讲这个规则后面的意义在哪儿。

那个时候很多父母犯的一个严重的错在哪儿?

100个中国的父母有99个都犯这个错,什么错?

请问在座的爸爸妈妈,我们该不该支配孩子?

你是否喜欢支配你的孩子?

不喜欢吧。

可是你知不知道你天天在支配你的孩子。

“赶快过来吃饭。

”“还不赶快起来,磨磨蹭蹭。

”“你干嘛这样做?

你收拾玩具。

”其实你在支配他,我们成长过来都是这样子,我估计在座的很多父母、听众都知道我的可怜成长过程了,这里就不讲了。

在座的有谁小时候被父母揍过的?

基本上都被揍过。

所以基本上就会很习惯地重复我们受教的阶段,觉得这就是一个教孩子的方法,你没有跟孩子坐到同一条船上,你是把孩子分离了,你不是跟他同一个立场,你是告诉孩子你该怎么样,而不是告诉他我们该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样,这就是很多父母教育两岁、三岁到五、六岁的孩子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你心态没有摆正,你不知道应该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你不应该吩咐他,你要怎么做。

这就是父母到了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要明白的,你跟孩子的立场是要一致的,就是你不是叫他怎么做,而是说爸爸妈妈跟你一块克服问题,不是让他一个人去克服。

我们在座的父母从小都想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所以每一件事都告诉孩子,你该怎么做,这就变成孩子从小就觉得孤苦伶仃,觉得我是要自己去应付的,妈妈都不跟我一块的,这样子小孩心里就不舒服的。

他觉得虽然住在你家里,其实情感上你们没有支持他。

如果顺利过渡,孩子就觉得不错,我是一个个体了,是个个体以后,爸爸妈妈爱我,那个时候感受到爱了。

我问很多父母“你怎么样让孩子知道你爱他?

”父母会说“抱他,亲他,说我爱他。

”但是到了干活的时候就会说“你赶快怎么样,你赶快怎么样。

”就像单位的领导,我们吃饭,我们鼓励你们,一到干活就说“你那么笨,没做好。

”你有没有组成一个团队?

有没有把团队建立起来?

没有。

你跟孩子是一个团队,没做好,很多父母没做好这部分,如果这部分你能做好心态调整,永远跟他一块去应付艰难,对你来说有多艰难?

早点起来,有多艰难?

我觉得很艰难。

你觉得不艰苦的,你想想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应付,穿一身冬天的衣服,你觉得容易?

一点也不容易的。

下面给大家看看日本怎么样跟孩子一块儿应付这种困难。

这是日本的一个比赛,比赛怎么样能最快出门口,从早上起来到出门口最快能有多久?

有多少家长能够从起床到出门口,包括做早餐、午餐,十分钟就能出门,有没有?

人家五分钟搞定,五分钟,把早餐做好,吃完早餐,还做完午餐给孩子带去学校吃。

这是一个比赛,这个比赛可以带给我们一个感悟。

(播放短片)

开始,闹钟一响,妈妈啪的一下,让它停下,然后把孩子一拉,站起来。

然后看脱衣服,脱了衣服,脱了下来,一个搞定,讲效率、讲方法,明白没有?

这个例子虽然好笑,谁为了让你们了解跟孩子一块发明方法解决问题,不是让孩子单独去应付,给你们看这个是为了让你们有深刻的意义,孩子知道妈妈跟我一块应付问题,孩子的投入感就不一样的。

你要他单独去应付,跟你说“妈妈跟你一块去做”,我们一块面对,要起来赶时间,我们是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不一样的。

孩子刷牙,然后早餐,面包,吞拿鱼酱。

为了吃得快,把这个皮不要,用碗把它一压,这个面包就出来了,这个面包出来以后,孩子穿衣服,大家看,用方法解决问题,你看,一下下去瞄准,做好,面包下去,切一半,吃。

好了,小孩子赶快,一口、两口、三口,我怕他噎死了。

妈妈把苹果的核拿走,有学问的,先冻,冻了以后再解冻,苹果就很容易捏出汁。

孩子快被噎死了,你看,赶快喝水,裁判说赶快喝水。

好了,喝完了,这个是什么,她拿衣服去幼儿园换,所以就把名字写在前面,前后分开,免得孩子搞错了,叠衣服有学问的,这样子搞定,你看,全部是用方法解决问题,不是努力解决问题。

你看这个好玩,搞饭团,给孩子带回去,给宝宝还要做运动,做运动,运动也做了,这边午餐搞定,然后摇了饭团出来了。

好了,然后个厉害了,穿衣服,用新的方法,都做一下运动。

然后妈妈也来,穿下去,翻过来,这个叫合作了。

等于说,穿这个也有学问,右边这样,左边这样,好,帽子一穿,好,出门口,4分46秒。

我用这个例子,跟大家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跟大家说的是思维的改变是你要解决你教育孩子核心的问题。

有一些跟我着我很久的妈妈,天天问我问题,问来问去还是那些问题,讲得我都累了,不想讲了,根本是思维没改变。

思维的改变是立场没摆好,立场没摆好,就是孩子去解决,你不做好,就是你不努力做好。

就像我小时候我妈妈老是说“你考试没考好就是没好好读书。

”我妈妈读书的标准就是面前放着一本书,就是读书,你看,这个思维就停留在50年代的思维了。

我外婆今天100岁生日,我妈妈也60、70岁了。

现在年轻父母的思维模式就不应该像他们那个时候的思维模式了,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