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957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aCO3+2H+=Ca2++CO2↑+H2O

C.铁与FeCl3溶液反应:

Fe+Fe3+=2Fe2+

D.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a2++OH﹣+H++SO42﹣=BaSO4↓+H2O

7.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的氧化物都能与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

B.Y的单质能从含R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R单质

C.X、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

D.简单离子的半径:

R>

M>

X

8.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伸入盛有O3集气瓶中,试纸变蓝

氧化性:

O3>I2

B

向某NaHCO3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

原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

C

向某FeSO4溶液中先滴加新制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原FeSO4溶液已氧化变质

D

向盛有1mL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加热5min;

再加入少量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A.AB.BC.CD.D

9.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D.18gH2O和H2O2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结论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色

I-还原性强于Cl-

向某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后再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将亚硫酸钠样品溶于水,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样品已变质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冷却,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未出现红色沉淀

11.“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如图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

A.1,1,3,3-四甲基丁烷B.2,3,4-三甲基戊烷

C.2,4,4-三甲基戊烷D.2,2,4-三甲基戊烷

12.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铜溶于50mL15mol/L的浓硝酸中,待铜完全溶解后,生成了0.2molNO2和NO的混合气体,并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

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m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

A.6.4gB.11.2gC.12.8gD.16.0g

二、实验题

1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应缓慢加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II中的导管口为什么要在液面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饱和的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使用的乙醇应不含水份,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份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乙醇含有水份,如何将其转变为无水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制备1,2-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CH2=CH2+H2OCH2=CH2+Br2

BrCH2CH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

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3)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4)判断该制备反应己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洗涤除去。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

(8)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但又不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5.A、B、C、D、E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

元素

相关信息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

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

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

E

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A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C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E2+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B元素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____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_______形.

(3)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1molA与C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中σ键有______个,π键有______个。

(4)B、C、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写出C的核外有18个电子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6.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乙烯的电子式__________,

乙烷的分子式________,

乙醇的结构式___________,

氯乙烷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写出②、④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37X-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37X的核外电子数为18-1=17,37X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37-17=20,答案选D。

2.D

【解析】

【分析】

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

A、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液,达到分离的目的,故A不选;

B、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液,达到分离的目的,故B不选;

C、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液,达到分离的目的,故C不选;

D、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选;

故选D。

【点睛】

注意把握物质性质的异同,根据混合物的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离方法.

3.C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4.D

A.根据n=

计算出氮气的物质的量,然后可得出含有N原子数目;

B.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态;

C.没有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无法比较二者的体积大小;

D.根据n=

计算出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及含有原子的数目.。

A.28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氮气分子中含有2molN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

C.不是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相同,则无法比较两种气体的体积大小,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HCl分子中含有2mol原子,所含的原子数为2NA,故D正确;

5.B

A.氢氟酸可与玻璃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A正确;

B.Na2CO3粉末遇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该晶体的结晶水数目可以是1、7、10,故B不正确;

C.鲜花含有水分,可与氯气反应产生次氯酸,故C正确;

D.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合金的熔点也可以低于它的成分金属,故D正确;

故选B。

6.A

A.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生成氯化钡、次氯酸钡、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H2O+Cl﹣+ClO﹣,故A正确;

B.贝壳溶于醋酸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a2++CO2↑+H2O+2CH3COO-,故B错误;

C.铁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故C错误;

D.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2OH﹣+2H++SO42﹣=BaSO4↓+2H2O,故D错误;

选A。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符合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

7.C

由图可知,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根据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Al元素,N为Si元素,R为Cl元素,A.M、N的氧化物Al2O3、SiO2都能与Z、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反应,但SiO2不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ClO4反应,选项A错误;

B.F2非常活泼,与含氯离子的水溶液反应时直接与水反应,无法置换出氯气,选项B错误;

C.X、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铝熔点很高,选项C正确;

D.O2-、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l-比它们多一个电子层,半径最大,故离子半径Cl->O2->Al3+,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侧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注意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由图可知,为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根据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M为Al元素,N为Si元素,R为Cl元素,据此分析得解。

8.A

A.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伸入盛有O3集气瓶中,试纸变蓝,证明氧化性:

O3>I2,反应生成碘遇淀粉变蓝,选项A正确;

B.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也可以和氢氧化钙之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选项B错误;

C.新制氯水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成红色,不能说明原FeSO4溶液已氧化变质,选项C错误;

D.水解后显酸性,而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应水解后先加碱至碱性,再检验水解产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9.C

A.MgCl2溶液的体积未确定,所以Cl‾的数目无法确定,错误;

B.H2O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所以11.2LH2O所含的分子数不是0.5NA,错误;

C.1.06g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1.06g÷

106g/mol=0.01mol,所以含有的Na+数目为0.02NA,正确;

D.H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H2O2的摩尔质量为34g/mol,所以18gH2O和H2O2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小于1NA,错误;

故选C。

10.A

A.溶液显紫色,说明有I2生成,即发生反应Cl2+2I-=2Cl-+I2,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还原性I->Cl-,故A正确;

B.应先加入KSCN证明不存在Fe3+,再滴加H2O2溶液将Fe2+氧化,若出现红色,即可证明溶液中存在Fe2+,故B错误;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相当于加入稀硝酸,SO32-被氧化为SO42-,也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样品已变质,故C错误;

D.水解之后没有调节溶液至碱性,故D错误。

故选A。

11.D

根据球棍模型写出异辛烷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原则,该物质的名称为2,2,4-三甲基戊烷,答案选D。

12.D

反应前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

15mol/L=0.75mol,反应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L×

1mol/L=0.05mol,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7mol,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氮原子守恒,生成硝酸铜为(0.7mol-0.2mol)÷

2=0.25mol,则金属铜的质量为0.25mol×

64g/mol=16.0g,答案选D。

13.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催化剂吸水剂减少反应物的挥发防止倒吸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利于分层加入无水硫酸铜,观察是否变蓝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1)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①作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作吸水剂,促进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3)两种反应物乙酸和乙醇都是易挥发的液体,所以实验中应缓慢加热以减少反应物的挥发。

(4)试管II中的导管口要在液面之上目的是为了防止倒吸。

若插入液面下,加热时气流不稳,气流中的乙醇和乙酸气体都易溶于水,极易引起倒吸。

(5)饱和的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利于分层。

(6)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份的方法是加入无水硫酸铜,观察是否变蓝,若变蓝则含有水,若不变蓝则不含水。

如果乙醇含有水份,加入足量生石灰然后蒸馏可以将其转变为无水乙醇。

14.d安全瓶的作用c溴的颜色完全褪去下b蒸馏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40℃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2)当装置发生堵塞时,B装置中液体会压入长玻璃导管,甚至溢出导管,以观测和缓解气压增大;

(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的副产物有SO2和CO2;

(4)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液体;

(5)根据1,2-二溴乙烷和水的密度相对大小解答;

(6)Br2易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7)乙醚和1,2-溴乙烷是互溶液体;

(8)溴易挥发,冷却防止溴大量挥发;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到170℃左右才能生成乙烯,故选d;

(2)当装置发生堵塞时,B装置中液体会压入长玻璃导管,甚至溢出导管,以观测和缓解气压增大,所以装置B起安全瓶的作用;

(3)装置C吸收乙醇与浓硫酸反应的副产物有SO2和CO2,装置c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选c;

(4)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液体,判断该制备反应己经结束的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5)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所以粗1,2-二溴乙烷应在下层;

(6)Br2易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选b;

(7)乙醚和1,2-溴乙烷是互溶液体,根据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1,2-溴乙烷中的乙醚;

(8).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所以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

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所以D装置不过度冷却。

15.碳氮氧铝第2周期第VIA族

2p纺锤形(或哑铃形)2

2

N3->O2->Al3+

A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则n=2,所以A是碳元素;

D元素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则D是Al元素;

C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原子序数小于Al,则C是氧元素;

元素B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个,比铝的原子序数小,因此B是N;

E元素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则E的价层电子排布是3d64s2,即为铁元素。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各元素的名称分别为:

A为碳;

B为氮,C为氧,D为铝;

正确答案:

碳;

氮;

氧;

铝。

(2)C元素为氧,核电荷数为8,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第VIA族;

E为铁,核电荷数为26,Fe2+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B为氮,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因此能量最高的电子为2p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纺锤形(或哑铃形)形。

第2周期第VIA族;

2p;

纺锤形(或哑铃形)。

(3)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1molA与C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为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碳氧之间为双键,因此1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σ键有2

个;

π键有2

(4)B、C、D的简单离子分别为N3-、O2-、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3->O2->Al3+;

N3->O2->Al3+。

(5)氧元素的核外有18个电子的氢化物是双氧水,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已知A为碳;

B为氮,C为氧三种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O;

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则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16.

C2H6

CH3CH2ClCH2=CH2+HCl

CH3CH2Cl加成反应CH3CH3+Cl2

CH3CH2Cl+HCl取代反应

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

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

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

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

根据以上分析:

(1)乙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电子式为

,乙烷的分子式C2H6,乙醇的分子式C2H6O,乙醇含有羟基,乙醇结构式为

,氯乙烷的结构简式CH3CH2Cl。

(2)②是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Cl

CH3CH2Cl,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④是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CH3CH3+Cl2

CH3CH2Cl+HCl,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氯气、氯化氢、水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