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1954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课堂教学;数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认为,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不应该是一种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逐步地会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国历代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确地论证了思维与学习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

由此可见,启发性教学有其重要的一面。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法的要求: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被领受。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应当注意,进行这种教育,要联系实际,不能搞空洞的说教。

2、贯彻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整个体系,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

还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这是启发的必要条件。

3、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这是启发的关键。

4、教学中要尽量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充满关怀、支持和鼓励的理想氛围中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成功与进步的机会,这是启发的重要条件。

二、数学课堂上启发学生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任务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

明确任务以后便可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

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

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

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最后探究完毕,教室要记得将原先学生想做而不会做的正确做法,想说而说不出的正确想法用精炼而明了的语言重述或重写一遍,这样做能够梳理学生的思路,明确正误,提供示范。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1、激疑启发

“思源于疑”,新知识总是在怀疑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巧设疑”,让学生在不断地“激疑”和“释疑”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2、引喻启发

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形象、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来引喻,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能由一个浅显的“比方”,揭示出数学知识中那深刻、奥妙的内涵本质。

例如对于“充要条件”的教学,学生对“充分条件”易于理解,而对“若B则A”定义A是B的必要条件颇为费解,其潜意识认为:

A是B推出的结论,怎么能成为B的条件呢?

对此疑难,教师若适当给出比喻:

一个人努力学习,并不一定能成功;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先努力学习,因此努力学习是以后成功的必要条件。

通过此例,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必要条件”,而且可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努力学习是将来来成功的“基石”(即必要条件)。

3、情境启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当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时,教师可引入以下问题情境:

某商场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节日是在商场内还是在商场外开展促销活动,统计资料表明:

每年国庆节商场内的促销活动可获得经济效益2万元;在商场外如果促销中不遇到有雨天气可获得经济效益10万元,如果促销中遇到有雨天气,则带来经济损失4万元。

9月30日天气预报国庆节当地有雨的概率是40%,商场应该选择哪种促销方式?

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但大多说不到“点子”上。

这时,教师可启发探究,寻找什么样的量才能很有说服力的帮助商家做出选择?

这样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而学生的这种心理一旦被引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有利保证。

此外,还有讨论启发、描述启发等,总之,数学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艺术,调控学生课堂心理,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而又富于探究的氛围,使学生乐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古人曰: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教会学生什么是真理,这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去发现真理。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版

[2]张奠宙,李士绮、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3]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组编,高教出版社.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