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947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初中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含答案100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2)孔子——周游列国;

杏坛讲座;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耻下问。

孟子——盂母三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拓展;

提高;

良莠不齐或鱼龙混杂;

才;

(4)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或“倒拔垂杨柳”;

武松;

“斗打西门庆”或“醉打蒋门神”或“大闹飞云浦”或“血溅鸳鸯楼”

【解析】【分析】

(1)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对积累名言警句,多记忆箴言俗语,特别是多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2)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孔子、孟子成语或故事内容的把握。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识记。

如孔子:

“择善而从”。

孟子:

“孟母三迁”。

(3)①“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搭配不当,改为“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②“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语义重复。

改为“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或“网上阅读的信息鱼龙混杂”。

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才容易染上网瘾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改为“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就容易染上网瘾的”。

(4)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有关的文学常识。

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水浒》的日常学习积累,从《水浒》中选出两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的人物形象。

根据题干要求填充即可。

故答案为:

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⑵孔子——周游列国;

不耻下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拓展;

就;

⑷鲁智深;

“斗打西门庆”或“醉打蒋门神”或“大闹飞云浦”或“血溅鸳鸯楼”。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的积累。

这道题作答的时候只需要从所积累的名言名句中选择一则关于读书的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名人的掌握,作答时,可根据自己日常的积累,也可上网查阅。

据此可作答;

⑶解答此题,可结常见病句的类型,通过读句子,理解句意,辨析作答;

⑷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根据文章揣摩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①初中三年的“书山漫步”,收获颇多:

我在赵师秀的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悠闲的心情;

我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酒里品尝到乡愁思乡的滋味;

我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顽强开拓的精神……

②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

“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例句,然后再根据例句特点进行仿写。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

‘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的是这个诗人或作家的两个方面的风格,然后再举这个诗人或作家的两句名言。

注意前面那句是一般人心中对这个诗人或作家的人设,后面那句是特殊的人设,但并不是贬义的。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峻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示例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3.阅读下面的对话,向爸爸阐明你对“尊重与服从”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言得体。

100字左右。

“把你的房间整理了!

“我现在没有时间,10分钟后我约了同学打篮球。

“马上去整理你的房间,否则这个下午不准出去。

“可这是我的房间,不整理也不会影响任何人。

“你到底尊不尊重你爸爸?

我对你说整理房间,你就得去。

【答案】爸爸,我尊重您,但是我不想服从您。

您可以提醒我或者劝告我去整理房间,但不能强迫命令我。

您是我爸爸,我当然尊重您,但我不能接受不容辩说的服从。

更何况我也需要您的理解和尊重,现在我约了同学打球,等我回来再整理房间,可以吗?

【解析】【分析】通过对话可以看出父亲的态度强硬,用的是绝对服从的态度,但是误解了尊重的具体内涵,因此学生在进行说服和阐明时,要把“尊重”和“服从”两者之间的区别解释清楚,把当务之急的事情和要解决的事情分析透彻,表意明确,语言得体委婉,因为说话的对象是父亲,要注意礼貌用语。

爸爸,我尊重您,但是我不想服从您。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4.请阅读下面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功能。

(不超过40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

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案】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写的是读经典作品的原因,吟诵诗句,这是对对经典之美的体悟;

作为一个中国人,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组织语言压缩整理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①认真阅读全段,标出句子个数;

②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删掉细枝末节的句子;

③对主要的句子压缩主干,找出每句的关键词或关键短语;

④整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

5.阅读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任务一】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

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

【任务二】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听到知名音乐人周杰伦读诗。

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向周杰伦发出邀请。

要求:

①目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

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

③120字左右;

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一】任务一:

我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很舍不得。

“为你读诗”是一个能很好地表达情感的网络平台,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示例二】任务二:

我是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为你读诗”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

我和我的同学都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想在平台上听到周杰伦的声音。

他的歌词常化用古典诗词,如果让他朗读诗歌,一定很有味道。

相信周杰伦读诗会让更多青年人走近诗歌,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邀请他来为大家读诗。

(1)“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宗旨是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拟写邮件紧扣这个宗旨,结合自己的学生身份,用词造句要仔细斟酌。

自己的情况:

提出具体地要求和想法:

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2)“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具体的想法和要求:

(1)

【示例一】任务一:

(2)

【点评】

(1)本题考查针对具体要求拟写邮件。

答题时应注意,提取题目要求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2)本题考查针对具体要求拟写邮件。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阐明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

这样往往可以使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邮件内容的针对性要强,可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你的建议。

6.学校要求教室里布置一个“诗中有画”的墙面,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

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选甲不适合。

选乙、丙适合。

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

所以,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分析】甲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体现的是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思亲之情。

故不合适挂在教室里;

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选甲不适合。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能力以及诗词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结合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图文理解诗句的意境、诗人的思想感情等,这一点明确之后能不能用就非常简单了。

7.2019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依然备受追捧。

美食引发民族情感共鸣,它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

学校拟开展“赏美食,品文化”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

赏美食,写汉字

请在田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食”字的笔画。

(2)活动二:

赏美食,巧命名

中国菜往往依据食材形象和名称来命名,寄托着美好的祝福。

比如:

我们平时吃的炒玉米粒这盘菜就称为“金玉满堂”。

今天,妈妈用汤圆、红枣、鲜百合为家人制作了一道美味,请你给它取个表达祝福的名字,并说说你取名的理由。

菜名:

________

理由;

(3)活动三:

赏美食,探究竟

根据下面材料,写出中国菜肴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一;

中国菜看美食所取的原料(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

材料二:

中国菜,厨师常常运用多种原料,经过许多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将其加工成多种形态和多样花色,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

(4)活动四:

赏美食,品民俗

佳节品尝美味佳肴,实为一乐,既享用了各种时令食品,又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请结合下面材料,用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端午佳节的习俗,不超过50字。

“端阳节,正为嘴头忙,香粽剥开三面绿,浓茶斟得一杯黄,两碟白洋糖。

【答案】

(1)

(2)示例:

合家团圆;

百合有合家的意思,汤圆和红枣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的,可寓意团圆。

(3)原料多样且讲究,刀工精纸,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4)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还会喝上一杯雄黄酒,取一碟白糖来蘸着吃。

(1)要求学生根据“食”字的笔画,依次写出即可。

分别是:

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2)要求学生根据这道菜的配料的寓意写出菜名并写出理由即可。

如:

“百合暗含合家之意”和“汤圆是圆形和红枣是椭圆形的”放在一起有“团团圆圆之意”。

故“汤圆、红枣、鲜百合”放在一起,可拟名为“合家团圆”。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内容概括中国菜肴的特点、结合“中国菜,厨师常常运用多种原料”得出:

选材多样。

结合“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得出:

讲究较多。

结合“经过许多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将其加工成多种形态和多样花色,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得出:

可知刀工精细,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分析端午节的习俗。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结合“香粽剥开三面绿”得出:

端午节有吃粽子;

结合“一杯黄”得出:

喝雄黄酒;

结合“两碟白洋糖”得出:

吃白糖。

然后用说明性的文字依次写出即可。

⑴撇、捺、点、横折、横、横、竖提、撇、点

⑵示例:

⑶原料多样且讲究,刀工精纸,工序繁多,加工形态多样。

⑷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吃粽子的习惯,还会喝上一杯雄黄酒,取一碟白糖来蘸着吃。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考生要按照其笔顺进行规范、工整的书写。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菜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准确概括,理由合理。

⑶本题考查卡死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题意,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仔细进行分析,结合关键语句获词语进行概括。

8.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语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

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解析】【分析】首先要认真观察图片,从整体上把握图片内容,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图片的内容写下了。

本题写的时候应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把图片内容表述出来。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语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即读一思一写,读:

画面组成要素。

思:

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写:

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9.参观数博会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请根据下面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

注意问题有针对性、语言得体。

小记者:

①________

相关人员:

“2015年首届数博会,参展商仅389家,4万多人观展;

今年,参展商有488家,观展人数超过12.5万。

②________

“大数据在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刷脸’支付乘坐公交车非常便捷。

【答案】请问,今年与2015年相比,数博会参展商家和观展人数有什么变化?

请问,大数据在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

能举个例吗?

【解析】【分析】根据答案确定问题,从“相关人员”的回答看出,①处应该问的是“今年”跟“2015年”相比,“数博会”“参展商”与“观展人数”有何区别;

②处应该问的是“大数据”的意义何在。

请问,今年与2015年相比,数博会参展商家和观展人数有什么变化?

请问,大数据在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针对下文“相关人员”的回答,确保所提问题紧扣主题;

第二,注意提问的称呼和语气。

10.班级正在开展“阅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辩)2018年的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某中学建议学生带课外书进校阅读。

如何看待“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________

(2)(故事链接)右图与一则古人学习的故事有关,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结合两则材料,将下面的一副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

下联:

【答案】

(1)示例一:

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有利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①课外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②课外阅读能加深我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所以,应提倡中学生带课外书到校。

示例二:

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不利于正常学习生活的开展。

①中学生分辨力不强,沉迷不良书籍会危害身心健康;

②沉迷课外阅读会耽误学习。

所以应禁止学生带课外书到校。

(2)晋代时,孙康家贫,晚上买不起灯油看书,他来到屋外就着地上映出的雪光,看起书来,长期不懈,后来成为饱学之士。

(3)立志读尽人间书

(1)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同意,从课外书的好处解答,不同意,从课外书的害处作答即可。

(2)仔细观察图画,大雪天气里,一个人仍在认真读书,联想到一个有名的古人发奋读书的故事“囊萤映雪”中的“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长期不懈,后来成为饱学之士。

(3)上联:

发奋(动词)识遍天下字(动宾短语),按此拟写为:

立志读尽人间书。

“尽”:

完,读尽即读完,与上文“识遍”相对。

⑴示例一:

所以应禁止学生带课外书到校;

⑵晋代时,孙康家贫,晚上买不起灯油看书,他来到屋外就着地上映出的雪光,看起书来,长期不懈,后来成为饱学之士;

⑶立志读尽人间书。

【点评】⑴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此类题目一般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作答本题时,围绕中学生带课外书进校,来表述即可。

⑵本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

图中出现的人物是孙康,根据这这个人物可以判断这是孙康映雪的故事。

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故事的内容即可。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11.总复习阶段,小风在整理庄子专题时,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

图中A,B两人,究竟哪一个是庄子,哪一个是惠子呢?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