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946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Word下载.docx

14.地球的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它的最上层叫地壳,中心称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称_______________。

15.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自复制和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开发研究2.多普勒效应3.计算机辅助设计4.综合国力三、简答题(共37分)1.谈谈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管理原则之不同。

(7分)2.DNA的基本功能有哪两种?

(8分)3.简述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8分)4.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7分)5.进行自然资源的国际比较,一般采用哪两种方法?

(7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简论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2.试述全球环境恶化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2006年10月

1.侏罗纪、白垩纪属于__________,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宙2.癫痫病患者发病时的脑电波量明显的 ( )A.周期性B.随机信号C.混沌D.协同作用3.世界上首倡“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科学家是 ( )A.库恩B.波普C.贝尔纳D.普莱斯4.生物的遗传载体是 ( )A.RNAB.蛋白质C.DNAD.生物酶5.下列_________光盘是用来数据记录和数据分配,但不能于改写和追记的 ( )A.CD—ROMB.IBMC.WORMD.可擦除6.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聚变能7.自然界中存在的重元素铀由几种同位素组成 ( )A.3B.2C.4D.58.关于β型干扰素来源于 ( )A.人体白细胞B.成纤维细胞C.免疫细胞D.红细胞9.二次世界大战后,采取注重人力资本积累的发展战略的国家是 ( )A.巴西B.韩国C.墨西哥D.西班牙10、1990年世界粮食理事会第16次部长会议首次提出第几次绿色革命 ( )A.一B.二C.三D.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当代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 )A.元素的起源和演化B.天体的起源和演化C.地球的起源和变迁D.生命的起源和演化E.人类的起源和演化12.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构造活动带割裂的、持续不断地相对运动着的若干刚性板块。

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 ( )A.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B.大西洋板块和北极板块C.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和俄罗斯板块E.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13.基因控制蛋白质合面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两个重要步骤 ( )A.转录(DNA→RNA)B.转录(RNA→RNA)C.转录(RNA→DNA)D.翻译(RNA→蛋白质)E.翻译(DNA→蛋白质)14.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趋势使技术的发展具有的新特点是 ( )A.技术一体化B.当代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标准化、大型化C.组合化、高速化D.集约化和信息化E.以高技术开创新的工艺革命15.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 ( )A.从机械走向非线性B.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C.从确定走向不确定D.从分析方法走向系统方法E.从线性走向非线性16.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取得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的重要武器有( )A.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B.法律C.科学D.产品的社会化E.大机器生产17.信息网的发展趋势是 ( )A.数字化B.宽带化C.综合化D.智能化E.可视化18.现在进入商品化阶段的光盘是 ( )A.CD—ROM光盘B.IBM光盘C.SONY光盘D.WORM光盘E.可擦除光盘19.自然灾害系统的关联性的表现 ( )A.不同地域自然灾害的因果关联性B.同一地域自然灾害的生成关联性C.一次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D.缓变性的环境灾害与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E.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20、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的具体的方法一般可归纳为 ( )A.目标分析及总体框架的建立B.历史和现状统计分析C.建立模型D.方案模拟E.分析综合

1.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频率最多,也最有效的媒介是()A.口语媒介B.印刷媒介C.电子媒介D.书写媒介2.在广播普及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媒体是()A.报纸B.书籍C.杂志D.电视3.最早开办商业广播电台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中国4.提出“媒介即信息”观点的学者是()A.施拉姆B.卢因C.麦克卢汉D.麦奎尔5.报纸的内容制作有四种传统的基本业务,除采访、写作、编辑外,还有()A.标题B.划版C.改稿D.评论6.中国第一座民用广播电台创办于()A.北京B.上海C.哈尔滨D.广州7.广播电台中负责对广播节目的整体把关工作,以及节目与栏目之间的协调和整体动作的部门是()A.编辑部B.总编室C.采访部D.公关部8.广播在传播声音符号时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属于()A.平面传播B.二维传播C.一维传播D.双线传播9.电视传播符号中最重要的符号是()A.图像符号B.声音符号C.文字符号D.数字符号10、电视节目创作过程中的负责人是()A.导演B.制片人C.主持人D.发行人1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的台名是()A.北京电视台B.上海电视台C.广东电视台D.中央电视台12.报纸的传播拓扑结构是()A.星型拓扑结构B.树型拓扑结构C.环型拓扑结构D.总线型拓扑结构13.在报纸、广播、电视三种大众传播之后,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的是()A.杂志B.网络C.电影D.手机14.我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诞生于()A.北京B.上海C.广州D.佛山15.媒介组织的性质是()A.事业性B.企业性C.事业与企业混合性D.社会性16.提出“把关人”理论的美国学者是()A.施拉姆B.卢因C.怀特D.麦奎尔17.最大规模的受众是()A.特定国家和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B.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C.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D.没有接触媒介内容但在态度或行动上接受媒介影响的人18.在下列媒介中,拥有最多受众的是()A.报纸B.广播C.电视D.杂志19.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学者是()A.李普曼B.布鲁默C.霍夫兰D.纽曼20、对传播流研究作出最大贡献的传播学者是()A.美国学者B.德国学者C.英国学者D.法国学者

2007年10月

1.建立牛顿力学以后科学发展的第二次大综合的成果是()A.建立经典力学B.建立相对论C.建立能量守恒定律D.建立量子力学

2.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神舟6号”发射的时间是()A.2002年10月12日B.2003年10月12日C.2004年10月12日D.2005年10月12日

3.根据不确定原理Δx·

Δp与h(普朗克常量)的关系正确的是()A.Δx·

Δp<

hB.Δx·

Δp≤hC.Δx·

Δp=hD.Δx·

Δp≥h

4.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传播子是()A.中间玻色子B.光子C.胶子D.电子

5.生产管理系统属于()A.人工系统B.复合系统C.自然系统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狭义相对论给出的质能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7.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是技术活动的内在动力。

9.____________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发源地,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10.根据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人们终于明白,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______。

11.人类迄今认识到,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____________相互作用。

12.目前太阳在赫罗图上处于主星序的中部,所以它是一颗____________星。

13.绿色技术是指____________的技术,它不是某种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技术。

1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____________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15.当代生物技术体系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____________组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6.技术转移17.基因18.功能模拟法19.化学键20.生物能21.克隆22.空间站23.高技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简述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25.什么是环境科学?

它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6.简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的意义。

27.“异构同功”是系统要素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什么是异构同功,请举一实例加以说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8.如何理解是否具有非加和性是系统与非系统的基本区别?

29.试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考试大收集整理

2008年1月

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A.门捷列夫B.爱因斯坦C.牛顿D.齐奥尔科夫斯基

2.对于质量(即恒星核能耗尽后,所剩物质的质量)小于1.4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演化的最后结局是()A.白矮星B.中子星C.黑洞D.巨星

3.气象预报系统属于()A.人工系统B.复合系统C.自然系统D.生态系统

4.集成电路发展的极限是指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电路线宽细到()A.0.01微米B.0.1微米C.1微米D.10微米

5.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的时间为()A.2000年10月15日B.2001年10月15日C.2002年10月15日D.2003年10月15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6._________是技术活动的内在动力。

7.人们普遍认为,_________是当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8.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分布是分层次的,叫电子壳层,L壳层(n=2)上最多容纳_________个电子。

9.技术创新要经过的三个阶段依次是实验室研究、_________和产业化、商品化阶段。

10.太阳大约在50亿年前形成,又大约在50亿年后可能变成_________。

11.赫罗图图中的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的狭窄带区域称为_________。

1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步骤,它们是_________和翻译。

13.按照组成要素的性质,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_________。

14.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_________。

15.根据相互作用特点,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三类:

强子、轻子和传播子。

那么,光子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_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6.牛顿运动第二定律17.技术科学18.信息(认识论意义)19.黑箱20.生态系统21.纳米科学22.当代生物技术23.空间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24.(8分)简述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

25.(9分)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26.(6分)简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法。

27.(9分)简述科学主义的基本信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8.论述科学的特征。

29.高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并作简要说明。

考试大收集整理2008年10月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时间为()A.1970年4月24日B.1971年4月24日C.1972年4月24日D.1973年4月24日

2.被称赞为“航天之父”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爱因斯坦C.牛顿D.齐奥尔科夫斯基

3.对于质量(即恒星核能耗尽后,所剩物质的质量)大于1.44倍太阳质量而小于2.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演化的最后结局是()A.白矮星B.中子星C.黑洞D.巨星

4.按照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子的动量P与它相应的光波的波长λ的关系正确的是()A.P=h/λB.λ=P/hC.P=λ/hD.h=λ/P

5.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分布是分层次的,叫电子壳层。

那么,L壳层(n=2)中允许分布的最多电子数为()A.2B.8C.10D.18

6.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步骤,它们是________和翻译。

7.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8.依据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列规律,人们揭示了元素周期律的深层本质,认识到元素的性质是随________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9.反映基本粒子最重要物理性质的四个物理量是质量、寿命、电荷和________。

10.按组成要素的性质,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和________。

11.以崇尚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以注意人的价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互相交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趋势。

12.原子核的尺度大小为________m。

13.根据相互作用特点,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三类:

那么,电子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类。

14.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理论支柱是相对论和________。

15.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6.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概念17.基因工程18.纳米科学19.环境科学20.核聚变21.强子22.天文单位23.人造地球卫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24.(9分)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异同。

25.(8分)简述由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6.(9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分哪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各自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27.(6分)简述量子计算机的优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论述它的含义。

29.论述技术的特性。

2009年10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A.牛顿B.爱因斯坦C.伽利略D.开普勒

2.建立牛顿力学以后科学发展的第二次大综合成果是()A.建立经典力学B.建立相对论C.建立能量守恒定律D.建立量子力学

3.创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达尔文D.麦克斯韦

4.按照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光子的动量P与它相应的光波波长λ的关系正确的是()A.P=h/λB.λ=P/hC.P=λ/hD.h=λ/P

6.__________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发源地,是近代科学的先驱。

7.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6号”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__________两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钟后成功返回地球。

8.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场和__________。

9.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认为元素的性质依其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现代化学理论认为元素的性质是随__________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10.人类与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

11.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具有的两大优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清洁无污染。

12.自然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这个中介又包含两个层次,它们是__________和工程技术。

13.根据狭义相对论,一个物体相对于观测者运动时,在它的运动方向上,该物体的长度测量值要__________。

14.绿色技术是指__________的技术,它不是某种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技术。

15.以崇尚__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以注意人的价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互相交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6.光速不变原理17.基因18.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概念19.生态学20.核裂变21.生物能22.航天飞机23.生态恢复技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简述由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5.简述环境科学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研究内容。

26.简述信息的特点。

27.简述人类进入第四环境(即外层空间)必须克服的四道难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8.分析20世纪中叶高技术崛起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29.论述技术创新三阶段各自的任务。

2010年1月

1.1543年,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哥白尼C.康德D.牛顿

2.第二次产业技术革命的标志是()A.环境技术的应用B.生物技术的应用C.蒸汽机技术的应用D.内燃机和电力技术的应用

3.传播子是传递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传递强相互作用的是()A.光子B.质子C.胶子D.中间玻色子

4.集成电路发展的极限是指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的电路线宽细到()A.0.01微米B.0.1微米C.1微米D.10微米

5.从第四代起,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A.智能化和网络化B.复杂化C.简单化D.节能化

6.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7.恩格斯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____________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8.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强力和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9.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10.系统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最优化和____________。

11.当代高技术是伴随着20世纪中叶____________的问世和原子能的利用而兴起的。

12.自然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这个中介又包含两个层次,它们是____________和工程技术。

13.全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以及____________。

1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该致力于____________的建立。

15.以崇尚____________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精神和以注重人的价值为核心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互相交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6.狭义相对性原理17.反馈18.高技术产业19.生物技术20.太阳能21.技术转移22.绿色技术23.无私利性(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之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4.简述研究太阳的双重意义。

25.简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程。

26.人类进入第四环境(即外层空间)必须克服哪四道难关?

27.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8.结合实际论功能模拟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29.论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直接影响。

考试大收集整形2010年10月

1.近代科学研究程序的奠基人是______。

2.确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天文学家是______。

3.人类的第一环境是______,第二环境是______。

4.赖尔提出地球缓慢变化的______论,驳斥了居维叶主张的______论。

5.传递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子。

6.环境科学是研究______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

7.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______转换和______转换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的科学理论是(  )A.分子生物学B.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一般系统论2.外层空间是人类的(  )A.第一环境B.第二环境C.第三环境D.第四环境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  )A.牛顿力学与电学B.相对论与量子力学C.热力学与流体力学D.系统论与控制论4.全球问题的实质是(  )A.人与人关系的失调和人与自然的冲突B.经济增长过快C.人口素质下降D.道德教育滞后5.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A.DNAB.RNAC.蛋白质D.酶6.纳米材料是一种(  )A.纳米级结构的材料B.传统材料C.新的度量单位D.新的设计理念7.风能是指(  )A.海洋中蕴藏或发出的能量B.空气流动产生的动能C.太阳发射出来的能量D.燃烧煤产生的能量8.乘坐神舟6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我国宇航员是(  )A.杨利伟和费俊龙B.聂海森和杨利伟C.费俊龙和聂海森D.王海和杨利伟9.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的目的是(  )A.发展理论、获取知识B.科学或技术在生产中可能的应用C.传播、普及知识D.解决生产实际问题10.人工智能是(  )A.研究生物进化的理论B.研究思维本质的科学C.研究人类智能的人工实现方法的科学D.研究计算机硬件的技术

2011年1月

1.建立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近代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爱因斯坦C.牛顿D.开普勒2.《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A.培根B.笛卡尔C.达尔文D.拉马克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相对论和()A.量子力学B.光学C.核物理学D.理论力学4.人类的第四环境是指()A.外层空间B.陆地C.大气层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