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876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文档格式.docx

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

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一词多义

1.兵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长

(1)身长八尺(身高)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3.称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

(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4.出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5.次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

6.存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

7.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8.发

(1)可怜白发生(头发)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9.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

10.好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

(2)外结好孙权(友好)

11.计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

12.将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

(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

13.尽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

(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14.举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5.立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

(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6.临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7.论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8.明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19.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

(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

(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

20.谋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

(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21.起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

(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22.塞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23.善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

(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

24.上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

25.胜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

(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6.食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

(2)卒买鱼烹食(吃)

27.使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

(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28.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29.数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

(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30.王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31.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2.为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

(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

(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

33.谓

(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34.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

35.信

(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

(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

36.兴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

(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

37.行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38.许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

(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39.言

(1)愿诸君勿复言(说)

(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

40.遗

(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

41.应

(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

(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42.遇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

(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43.远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

(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44.忠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出发,动身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然:

但是;

胡:

为什么;

已:

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回答问题

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词语解释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故曰所以

七里之郭外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以凭借

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通“叛”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

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重要问题

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恒常;

过犯过失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任责任,担子;

是这而后作奋起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

劳其筋骨使┅┅劳累饿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

动心使┅┅惊动;

忍性使┅┅坚韧;

二、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4、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

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鱼我所欲也》――《孟子》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3、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4、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6、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7、妻妾之奉侍奉

8、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9、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通“德”,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11、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舍生而取义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

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1、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惠子相梁;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相:

做宰相;

国:

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

止:

栖息3、安知鱼之乐;

安:

怎么

3、于是鸱得腐鼠于是:

在这时;

鸱:

猫头鹰。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鵷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鵷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曹刿论战》-------《左传》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

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

参与

4、小惠未徧 :

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加:

虚报。

信:

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为人所信服福:

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案件。

虽:

即使。

8、既克,公问其故。

克:

战胜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振作。

再:

第二次。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估计。

伏:

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重要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时;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时。

6、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讽谏。

纳:

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高。

3、朝服衣冠,窥镜。

服:

穿戴。

窥:

照。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

第二天。

孰:

通“熟”,仔细。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认为美。

私:

偏爱。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

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议论;

市朝:

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

偶然进谏。

二、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愚公移山》-----《列子》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

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苦于。

迂:

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

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

你们;

平铲除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

通“直”。

6、杂然相许。

杂然:

纷纷,许:

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

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

况且。

焉,疑问代词。

置:

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

交换。

反:

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

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

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

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且焉置土石。

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

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九年级下册通假字归纳

1、公输盘不说“说”(yuè

)通“悦”《公输》

2、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公输》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

)通“御”《公输》

4、公输盘诎“诎”(qū)通“屈”《公输》

5、亲戚畔之“畔”(pà

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困于心,衡于虑“衡”(hé

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

n)通“辨”《鱼我所欲也》

1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13、小惠未徧“徧”(bià

n)通“遍”《曹刿论战》

14、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15、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16、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

17、一厝朔东“厝”(c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