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86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ppt

纳税纳税筹划筹划第第第第1515章章章章个人取得收入过个人取得收入过个人取得收入过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程中的纳税筹划程中的纳税筹划程中的纳税筹划本章导读个人在取得收入过程中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其收入类型按照我国的税法,分别归进11个税目中。

针对不同的收入取得形式,本章分别进行了纳税筹划方法的点拨。

2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所得税税目以及筹划的基本方法思路,具体包括:

工资、薪金所得及其筹划方法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其筹划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及其筹划方法劳务报酬所得及其筹划方法3稿酬所得及其筹划方法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及其筹划方法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及其筹划方法财产租赁所得及其筹划方法财产转让所得及其筹划方法偶然所得及其筹划方法4第第15章章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个人取得收入过程中的相关税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征收制,个人取得收入的形式不同,不仅涉及税种的不同,而且在个人所得税中涉及的税目也不一样。

每个税目规定了不同的征税范围以及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每个纳税人的不同类别的收入是分别计算纳税。

因此正确的区分不同的税目,找到每个税目的筹划空间,有针对性的安排经济活动对于我们每个纳税人节约税款是至关重要的。

5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一、工资收入福利化一、工资收入福利化我国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但是,我国个人的收入并不全部是用于个人家庭的支出,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单位的工作支出,本可以由单位来支付但却由个人支付了。

个人的支付,在其缴纳过个人所得税后,属于税后支付,这就造成了个人名义工资、薪金高,被适用了高税率的纳税义务,但实际收入却较低、生活水平没有改善的情况。

如果可以与所在公司协商,在不减少实际收入的情况下,设法降低名义收入,减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数,将其全部或部分转化为公司的支出,在税前支付,或者转化为个人的福利,这样虽然个人的名义工资下降,但其生活水平不会降低。

6案例15-1某公司会计师钱先生每月从公司获取工资、薪金所得5000元,由于租住一套两居室,每月付房租1800元,除去房租,钱先生可用的收入为3200元。

这时,钱先生应纳的个人所得税是:

(50002000)15125325(元)如果公司为钱先生提供免费住房,每月工资下调为3200元,则钱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32002000)102595(元)做如此筹划后,钱先生可节省所得税230元,而公司也没有增加支出。

7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二、工资收入费用化二、工资收入费用化降低名义收入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还有工资收入费用化,即将部分收入以费用方式安排,个人以报销方式获得原本应是工资的那部分收入,企业将该部分作为费用处理。

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属于公务费用,在一定标准范围内允许不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

8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案例案例15-2小康是北京市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2008年4月工资收入是9000元(为计算方便暂不考虑三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因素)则:

小康该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90002000)20%-375=1025(元)小康实际每月获得收入:

900010257975(元)经过筹划,小康和公司协商部分收入采用发票报销的方法获得,公司规定小康每月可凭发票报销2800元费用。

于是小康每月凭车票、住宿票等票据到财务那里报销2800元费用,并将其工资调整为6200元,则:

小康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

(62002000)15%125=505(元)小康每月实际获得收入:

2800+6200505=8495(元)每月可多获得收入:

84957975=520(元)9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名义收入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名义收入

(一)特殊行业的纳税政策

(二)实行年薪制的纳税政策(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项目(四)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金融机构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五)免征额、附加费用减除10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四、均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四、均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所得额越大,其适用的边际税率越高,因此,相对均衡的应税收入可以避免收入大起大落,避免一部分收入从高适用税率,减轻纳税人的总体税负。

相关内容连接:

参见本教材第10章企业薪酬设计的纳税筹划。

11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五、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换五、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转换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所得的报酬。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由于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所使用的税率不同,因此利用税率的差异进行纳税筹划是节税的一个重要思路。

在纳税人工资、薪金较高,适用边际税率高的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更有利于节省税收。

12第一节第一节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案例17-4假定李工程师2008年7月获得某公司的工资类收入64000元。

如果李工程师和该公司存在稳定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则应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税应纳税所得额=64000-200062000(元)应纳税额=6200035%-637515325(元)如果李工程师和该公司不存在稳定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则该项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税应纳税所得额为=64000(1-20%)51200(元)应纳税额为=5120040%-700013480(元)因此,如果李某与该公司不存在稳定的雇佣关系,或采取某些可能的措施,使其与该公司没有稳定的雇佣关系,则他可以节省税收1845元。

13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对劳务报酬计缴的个人所得税,是将应税收入减去准予扣除费用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法定税率确定的,因此劳务报酬的纳税筹划也是在收入、费用、税率三个环节,即要合法地分散、分解收入、适当地增加费用,以适用低档税率。

收入分解后一笔收入变成多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增加费用扣除的次数,从而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

14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一、分散收入的筹划虽然劳务报酬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由于对于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实际相当于适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故一次性收入数额越大,其适用的税率就越高。

因此,分拆应税所得,使其尽量靠近税前扣除额或税率级次临界点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15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

(一)利用分次申报的筹划税法规定,当某项活动带来的收入在1个月以上的一段时期内,支付间隔超过1个月,按每次收入额计入各月计算,而间隔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应合并每次的收入额计算。

因而劳务报酬收入采取什么方式取得,直接影响到个人一定时期的总收入。

16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案例15-5张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为某企业某项工程设计图纸,同时担任该项工程的顾问,设计图纸花费时间1个月,获取报酬30000元。

税务师建议,张工程师可要求建筑单位在其担任工程顾问的期间,将该报酬分10个月支付,每月支付3000元,试分析筹划前后税负变化。

方案一:

一次性支付30000元。

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收入按次征税,若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成五成。

那么张工程师应缴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应纳税额=2400030%2000=5200(元)方案二:

分月支付。

每次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10个月共负担税款=44010=4400(元)筹划后可以少纳税:

52004400=800(元)17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

(二)利用分项申报的筹划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减除一定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总共列举了29种形式的劳务报酬所得,对于这些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这里的同一项目是指劳务报酬所得列举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

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应明白并充分利用这一点。

18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案例15-6某纳税人某月给几家公司提供劳务,同时取得多项收入:

为某设计院设计一套工程图纸,获得设计费2万元;给某外资企业任10天兼职翻译,获得1.5万元的翻译报酬;给某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帮助,获得该公司的3万元报酬。

如果该纳税人将各项所得加总缴纳个人所得税款,则:

应纳税所得额=(200001500030000)(120)52000(元)应纳税额5200040700013800(元)如果分项计算,可获得较大节税收益:

设计费应纳税额20000(120)203200(元)翻译费应纳税额15000(120)202400(元)技术服务费应纳税额30000(120)3020005200(元)总共应纳税额32002400520010800(元)共获得节税收益3000元。

19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三)利用分地区申报的筹划出于税收征管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对个人取得劳务报酬的收入做了划分,统一规定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分别计算,分别按照定额或定率的规定减除费用。

这个规定也为个人节税提供了操作空间,纳税人提供的同一服务,利用被服务对象的住所所在区域的不同,可以分解应税收入。

20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案例15-7黄老师为某培训机构讲授风险控制类的课程,该培训机构总部设在上海,另在其他八地区设有分布。

黄老师需分赴各地分支机构讲学。

该机构与黄老师签订合同,为这次系列讲学支付100000元的劳务报酬。

黄老师为自己的应纳税方案做了筹划。

方案一:

这笔报酬全由上海总部一次性支付。

应纳税所得额=100000(120%)=80000(元)应纳税额=8000040%7000=25000(元)方案二:

这笔报酬由上海总部支付20000元,各地分支机构支付10000元。

总部处获得应纳税所得额=20000(120%)=16000(元)应纳税额=1600020%=3200(元)分部处获得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20%8=12800(元)应纳税额合计=3200+12800=16000(元)两方案相比较,方案二获得节税利益9000元。

21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二、费用转移的筹划费用转移的筹划为他人提供劳务以取得报酬的个人,可以考虑由对方提供一定的福利,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改由对方提供,以达到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22第二节第二节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劳务报酬所得的纳税筹划案例15-8某教授到外地某企业讲课,关于讲课的劳务报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