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Word格式.docx
《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实验室中对植物微小遗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体分析法,先经过风干样品、加碱去除有机质、镉重液浮选等步骤从土壤中提取植硅体,然后再制片、观察、研究。
植硅体的形态与植物细胞形状、细胞在植物中的位置、细胞之间的间隙有关,因此可根据植硅体的特征确定其母源植物的种类,如植株叶片的扇形植硅体和稻谷颖壳的双峰植硅体是水稻特有的,可据此分析样本是否为水稻的遗存。
此外,植硅体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考古研究,如安徽巢湖钻探岩心沉积物中就发现了包括水稻扇型、芦苇扇型、木本类和硅藻类在内的近20种植硅体,可以根据这些植硅体的组合特点,研究特定时期巢湖地区气候环境的发展变迁。
(取材于赵志军、葛利花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在植物考古中,利用炭化物、淀粉粒、植硅体研究出土植物遗存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这些方法均有局限。
植物大遗存需要经过火烧或特殊的沉积环境才能留存,通过淀粉粒、植硅体鉴定植物遣存的准确性较低,很多植物只能鉴定到属、甚至科一级。
因此,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不能仅依据实验室分析、还应参考文献典籍。
比如,《诗经》的成诗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共记载植物130余种。
而目前对植物遣存的分析,多以现代的植物利用状况为依据进行推测,不确定的因素多。
如果跟据《诗经》等文献了解了周代的植物利用状况,再分析出土的植物遗存,则可将研究的基点向前推进二千多年,以此为基础分析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可信度将大大提高。
《诗经》中的记载还可为植物考古研究提供线索、启示。
例如,由“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关雎》)可知荇菜是当时日常采集的蔬菜,然而,或因为植物考古研究方法的限制,或因为植物考古学家的忽视,至今尚未从两周遗址中发现荇菜遗存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关注。
再比如,“楚”(黄荆,见于《周南•汉广》《唐风•绸缪》)、“樗”(臭椿,见于《幽风•七月》)为日常所用的“薪”(即柴薪),这为从两周遗址中浮选所得的≥1mm的炭屑和大块木炭的树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当然,文献记载并非完美无瑕,如多处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表明,草木樨属为商周时期一种常见的植物,可能被用作马的饲料,但不见于《诗经》的记载。
虽然实验室的分析手段难免有缺陷,但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实证,如对出土乐器材质的分析说明,《诗经》中关于木质乐器的记载是可靠的。
因此,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废。
(取材于马永超、吴文婉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各种物质不属于考古遗址中植物遗存的一项是()
A.炭化植物B.有硬壳的孢粉
C.植物吸收的液态硅D.淀粉粒
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植物考古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田野采样阶段,需要提取植物大遗存和微小遗存。
B.浮选法原理简单,却有效推动了植物考古学的发展。
C.源自不同种类植物的植硅体,其形态特征也有差异。
D.植硅体分析法可应用于古植物学、古气候学的研究。
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淀粉粒可以鉴定植物的“属”,根据植硅体只能鉴定到“科”。
B.目前对史前和夏、商植物遗存的分析,其可信度还可进一步提升。
C.两周遗址中没有荇菜遗存物,可见“参差荇菜”只是文学的想象。
D.商周时期常见的草木樨属植物因被用作马的饲料而未被文献记载。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蜀地雨水丰沛,三星堆出土的大米种子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
B.浙江田螺山遗址的考古工作涉及到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研究。
C.《诗经》的记录说明,两周遗址中的木炭是“楚”或“樗”的遗存。
D.兼顾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就能够全面了解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红楼梦》中贾母所吃的“御田胭脂米”指的是“京西稻”,这是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参与培育的优质水稻品种,相关情况记录在清代的一些文献中。
2020年11月,相关部门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开展考古发掘,专家推测该处可能是与培育“京西稻”有关的皇家稻田遗址。
如果将“澹泊宁静”遗址的考古目标定为研究此地是否与皇家培育京西稻有关,那么该考古研究应该经历哪些步骤?
请根据以上所有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具体说明。
【答案】1.C2.A3.B4.B
5.①发掘。
②田野作业:
用浮选法处理一部分土样,看能否获得炭化物:
将另一部分土样送至实验室用于植硅体研究。
③实验室分析:
分析可能获得的炭化物是否为水稻遗存;
分析另一部分土样中是否有水稻植硅体。
④查阅相关文献中关于皇家培育“京西稻”地点的记录。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概念的能力。
C.依据原文植硅体才属于植物遗存,“植硅体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液态硅在植物细胞和组织中形成的固态硅化物”,故植物吸收的液态硅不属于考古遗址中植物遗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提取”理解错误。
只是“一部分样本需保持其挟裹土壤的原貌,置于密封口袋内,送至实验室用于微小遗存研究”,“另一部分样本可现场获取植物大遗存”,不属于提取,曲解文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A.原文是“通过淀粉粒、植硅体鉴定植物遣存的准确性较低,很多植物只能鉴定到属、甚至科一级”,没有明确淀粉粒、植硅体可以鉴定的程度,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不确定是没有,所以结论也不对;
C.“两周遗址中没有荇菜遗存物”错误。
是“至今尚未从两周遗址中发现荇菜遗存物”;
D.强加因果。
原文为“可能被用作马的饲料,但不见于《诗经》的记载”。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推断信息的能力。
A.三星堆出土的是炭化的大米种子,因长期被水浸泡而保存良好的是非炭化的稻谷等有机质植物遗骸。
推断错误。
C.文中只是说“提供了参考”,没有确定。
D.过于绝对。
文中只说“实验室分析和参考文献在植物考古中不可偏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二和材料三。
根据材料二“植物考古一般会在实施发掘前确定研究目标,并根据遗址的特点和发掘规模设计发掘方案,发掘之后一般可分为田野采样与实验室研究两个阶段”“浮选法是目前植物考古田野方法中获取植物遗存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对植物微小遗存的研究常采用植硅体分析法,先经过风干样品、加碱去除、有机质、镉重液浮选等步骤从土壤中提取植硅体”等内容,可知该考古研究应先发掘,再田野作业,之后用实验室植硅体分析法分析。
材料三强调要想研究先民利用植物的状况,还应参考文献典籍,即需要查阅相关文献。
因为是要确定“御田胭脂米”是否是“京西稻”,故田野作业中要用浮选法处理一部分土样,看能否获得水稻类炭化物;
将另一部分土样送至实验室用于植硅体研究;
在实验室分析中,分析可能获得的炭化物是否为水稻遗存;
再分析另一部分土样中是否有水稻植硅体;
最后查阅相关文献,要具体查阅关于皇家培育“京西稻”地点
记录。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徐贻孙书
[清]方苞
苞白:
去年五月中,得吾兄手书,比欲作书相报,违隔久远,所怀蕴积,措笔不知所从。
日延月滞,以至于今。
苞尝叹近世人为交,虽号以道义性命相然信者,察其隐私,亦止借为名声形势。
其确然以道相刻砥,见有利,止之勿趋,见有害,勉之勿避,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者,无有也。
顾念朋好中,独吾子能行此于苞,独苞可行此于吾子耳。
苞与吾子性各僻隘,才用不宜于时,苟逯众人汲汲取名致官,虽幸获之,适足以来时患。
私计所得为而不争于众者,独发愤于古人立言之道,以庶几后世之传。
然所争愈大,则其成也愈难。
自有载籍以来,志节功业光显耿著之人,累累相望,而文章之传愈久而彰者,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也。
岂其为之者之不众欤?
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苞近者自悔向所学,皆登枝而捐其本,背源而涉其流。
欲抱经穷山,以求古圣贤人之意,而日为事物凌杂所困。
吾兄居远州部,夙少人事,宜聚古圣贤人之书,沉潜翻覆,穷探力索以轥其径途,然后行之不息,以待其久而至焉。
人生少壮而老,事境参差百出,其得从容无为、委身于问学者,常无几时,失而不为,则终不可复。
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时过而昏,不能复为我用,虽欲不与世愚无知人混混以没世,岂可得哉!
又凡骨肉天属,虽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竭吾心而正其道可也;
而悲忧穷蹙以苦其生,则君子亦无取焉。
忆在京师,吾子为我叙述平生遭遇,扼腕欷歔,若无所乐其生。
时时如此,恐致疾病他患,意绪日以隳敝,且将不能复发愤于《诗》《书》以自强。
吾子勉之!
苞以朝夕不能自赡,仍将北游托所知者,旬日间必发,恐吾兄不晓,故留此以报。
贱贫屯塞,各竭蹶以谋其身,非以事故,适然会合,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
一朝解手,终不知继见之期,惟各淬厉,毋自同于众人,其义乃不相负。
苞白。
(有删节)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欲作书相报比:
先前
B.顾念朋好中顾:
关心
C.皆登枝而捐其本捐:
舍弃
D.苞以朝夕不能自赡赡:
供给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措笔不知所从而日为事物凌杂所困
B.虽号以道义性命相然信者适然会合
C.虽幸获之虽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
D.则其成也愈难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
相信对方一定听从自己的意见而且此后也不后悔
B.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也不过是积累浅薄因而文气不足不能够长存罢了
C
欲抱经穷山
想到深山中读书
D.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
况且就算是那些聪明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时时刻刻指导他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
10.文章三到五段写到了作者对朋友的劝勉,请具体说明这些劝勉的内容是如何逐层展开的。
【答案】6.B7.C8.D
9.不能特地租货车船前去探望对方
10.①首先鼓励朋友立志于创作文章以留传后世。
②接着写创作文章的关键是自身积累深厚,因此勉励朋友要深入学习圣贤之书。
③最后写如何才能好好读书。
要珍惜少壮时光:
不要因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意志消沉,从而影响发愤读书。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顾念朋好中,但想想我的朋友中。
顾,但,只是。
解释错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所”,助词,所字结构;
/助词,表被动;
B.“然”,承诺;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虽”,都表假设,即使;
D.“也”,助词,表句中停顿,舒缓语气;
/句末语气助词。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D.“当其时”为“适时”,不是“时时刻刻”;
“浚”,发掘,句中没有译出。
句意为“况且聪明智慧,要适时发掘、引导”。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重点词语:
特,特地;
赁,赁租;
存,探望。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作者从做什么、怎么做、努力做等方面逐层递进劝勉朋友。
第三段,由“私计所得为而不争于众者,独发愤于古人立言之道,以庶几后世之传”可知,作者认为致力于古人所说的著书立说,这样也许可以传之后世。
即首先鼓励朋友立志于创作文章以留传后世。
结合第三、四段“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宜聚古圣贤人之书,沉潜翻覆,穷探力索以轥其径途,然后行之不息,以待其久而至焉”可知,作者认为不能凭文章流传久远是因为积累浅薄而文气不足;
所以要汇集古代圣贤的著作,深入钻研反复阅读,努力探索以找到理解的途径,然后坚持不懈,终能到达目标。
即进一步写创作文章的关键是自身积累深厚,因此勉励朋友要深入学习圣贤之书。
第四、五段中,由“人生少壮而老,事境参差百出,其得从容无为、委身于问学者,常无几时,失而不为,则终不可复”“悲忧穷蹙以苦其生,则君子亦无取焉……吾子为我叙述平生遭遇,扼腕欷歔,若无所乐其生。
吾子勉之”可知,作者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圣人、贤人也对生活的困苦无可奈何,经常沉浸于困苦,就会精神萎靡,就不能致力于钻研学问来提高自己,应该振作起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
即就如何才能好好读书,谈要珍惜少壮时光;
参考译文:
方苞告白于足下:
去年五月中,收到您的手书,先前就想写信回复您,分别太久,心中有很多话要说,提笔却不知如何下笔。
一天天一月月地拖延,直到今天。
我曾经感叹近年来人们的交往,虽然号称用道义性命相互承诺,但如果察其私心,也不过利用对方获取声名势力罢了。
那些真正以道义来相互鼓励,朋友遇到(有违道义的)可图之利,阻止他、让他不要追求,朋友遇到(有利于追求道义却)不利于自身之事,则鼓励他不要逃避,相信对方一定听从自己的意见而且此后也不后悔的朋友,世间少有。
但想想我的朋友中,只有您能这样对待我,也只有我可以这样对待您。
我和您的个性都比较少见,才能也都不适合这个时代,如果要和其他人一样急切地获取名望和官位,即使侥幸得到了,恰恰是以后的祸患。
我认为我们能够做到且不用与人相争的,唯有致力于古人所说的立言之道(著书立说),这样也许可以传之后世。
但所要争取的目标越大,越是难以成功。
自有典籍以来,(所记载的)凭志向、节操和功业闻名于世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但凭文章流传越久越有声名的,每过几十上百年往往就断绝了。
难道是致力于写文章的人不多吗?
只不过是积累浅薄因而文气不足不能够长存罢了。
我近来后悔以前所学,都是舍本逐末。
想到深山中读书,来探求古代圣贤的意旨,但每天为生活琐事所困扰。
您居住在僻远的地方,向来少有烦心的人事,应该汇集古代圣贤的著作,深入钻研反复阅读,努力探索以找到理解的途径,然后坚持不懈,终能到达目标。
人生从少壮到衰老,各种人事相互纠缠层出不穷,能够从容不迫用来致力于学习的时间非常少。
大好时光被错过,就不可能重来。
况且聪明智慧,要适时发掘、引导,时机错过就会变得昏乱,不能再为我所用,即使不想和世上愚昧无知的人一样浑浑噩噩地死去,又怎能实现呢?
再有,人的身体属于上天,(非人力可为,难免遭遇困苦,)即使是古代的圣人、贤人也无可奈何,只要用心尽力追求正道就可以(忽略这些困苦)了。
(为这些困苦)悲伤恍虑而让自己痛苦,君子们不会这么做。
想起在京城时,您对我倾诉平生的遭遇,扼腕叹息,好像人生没有乐趣可言。
经常这样,恐怕会生病成有其他的问题,精种日渐萎靡,就不能致力于钻研《诗》《书》来提高自己。
您要振作啊!
我因为不能养家糊口,仍要到北方去投靠朋友,十天左右一定会出发,担心您不知道此事,所以写这封信告诉您。
我们俩生活艰难,都需要竭力谋求生计,如果不是因为有特别的事情,恰好相遇,则不可能特地租赁车船前去探望对方。
一旦分手,就不知道何时再见,只能各自磨砺自己.不要让自己与众人一样,这样才可以不违背道义。
方苞敬上。
(二)(共6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一题。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
“事父母几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
子贡问友。
“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颜渊》)
注释:
①几:
轻微,婉转。
②道:
引导。
1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___。
1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11.忧虑
12.原则:
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就不再劝说。
看法:
这是对待别人的一个基本准则。
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的能力。
“劳而不怨”,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劳,操劳。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对待父母,孔子说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触犯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对待朋友,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可知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
看法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
赞同就是要尊重任何其他人自主选择的权力,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如果反对,可从做人要真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是对待亲人朋友的本分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事奉父母,对于他们一些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
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触犯他们,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里仁》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
“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颜渊》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一)(共12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
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释:
①磨盾鼻:
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
②猿臂故将军:
指李广。
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候。
13.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
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
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
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
14.下阕写到“且教儿诵《花间集》”。
以下各组句子,最不可能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15.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
【答案】13.C14.D
15.
(1)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
(2)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
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所以是“故作旷达语”。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达对环境艰苦的无奈”错。
“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风格流派的能力。
《花间集》是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
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这批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
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泉子·
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词人。
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
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是花间词派词人,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出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
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杜甫的《登楼》这首诗。
意思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
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语言、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1)“平戎策,从军什;
零落尽,慵收拾”,意思是那些抗敌恢复方略,记录军中生活的诗篇,只好任它散失殆尽,而懒得收拾了。
对一个爱国诗人而又是战士的人来说,平戎策,从军什,是战斗生活的记灵,是珍贵的文献。
一般都要编入专集传及后代的,有如勒石记功。
可现在却都已零落殆尽而懒于收拾。
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而关注《茶经》《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