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8464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今图书集成文档格式.docx

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

陈梦雷遁入僧寺,因老父被拘,不得已入耿幕,但仍托病拒受印札。

当时,与陈梦雷同年进士、同官编修的安溪人李光地,也被迫来福州,迅即以“父疾”请假回家。

据陈梦雷称,二人曾在福州密约:

由陈梦雷从中“离散逆党,探听消息”;

“藉光地在外,从山路通信军前”,共请清兵入剿;

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

陈梦雷还称,李光地“挨延半载,始肯遣人。

则尽易臣疏,削去臣名”,单独向朝廷上疏请兵。

李光地因此大受赏识,青云直上。

而陈梦雷不但功被埋没,还因京师传陈梦雷任耿精忠“学士”,又受到耿党徐鸿弼诬告,致以“附逆”罪被捕,入狱论斩。

陈梦雷入狱前后,曾多次要求李光地为自己作证辨诬。

李光地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京后,也曾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离散逆党,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

”陈梦雷因此大恨李光地,责其“欺君负友”,还写了《绝交书》。

李光地断然拒绝陈梦雷的指责,向康熙奏云:

陈梦雷所谓“臣上蜡丸书是他定的稿,实实无此事。

”还指出:

十四年(1675年)五月,自己将上密本之时,曾派人持书到福州找陈梦雷,陈梦雷“一字不见答”,因此只得“与家叔谋之”,陈梦雷对自己的攻击,是受忌妒自己的大臣指使所致。

陈、李二人的是非争论,遂成历史公案。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今辽宁省)尚阳堡。

到戍所后,陈病倒;

家中父、母先后去世;

妻子也在流放地亡故。

陈梦雷万分悲痛,但仍手不释卷,刻苦读书和著述。

在奉天17年,一面教书,一面著述,先后编撰《周易浅述》、《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康熙巡视盛京(今沈阳),陈梦雷献诗称旨,被召回京师。

次年,入内苑,侍奉诚亲王胤祉(康熙第三子)读书。

由于恪尽职守,甚得胤祉好感。

在长期教学中,陈梦雷见现有类书,“详于政典”,“但资辞藻”,有许多缺点,因此决心编辑一部“大小一贯,上下古今,类列部分,有纲有纪”的大型类书。

此事得到胤祉支持,特拨给“协一堂”藏书,并在城北买“一间楼”,雇人帮助缮写。

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起,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家藏图书共15000余卷,开始分类编辑。

经过“目营手检,无间晨夕”的辛勤劳动,历时六年(也有说历时五年),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修成,共一万卷。

但编成后没能刊印。

当时,康熙对他十分恩宠,对其工作也十分赞赏,赐其住宅,还曾亲临陈梦雷书斋,并亲笔为其书斋题一联:

“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

陈梦雷涕感之余,即以“松鹤”为其书斋名,晚年自号松鹤老人即缘于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其四子胤禛继位。

胤禛即位后,胤祉因犯错被贬斥,陈梦雷受牵连,于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被再度流放到黑龙江,这时陈梦雷已72岁。

雍正下令由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已经定稿的《古今图书集成》,去掉陈梦雷名字,代之以蒋廷锡。

按字数统计,《古今图书集成》是此前类书《太平御览》的32倍,《册府元龟》的16倍。

文献搜罗完备而编次井然,分类缜密而宏富壮观,在中国图书史上可谓浩瀚之作。

内府铜活字版共印64部,印制精美,装潢考究,堪称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巅峰之作。

然而由于康熙死后诸皇子之间的斗争,《古今图书集成》上并没有陈梦雷的名字,相反他再一次遭流放的命运,于雍正元年被流放于卜魁(今齐齐哈尔)。

从此他成了一位模糊不清甚或下落不明的人物,直至他死后244年,才由沈阳的著名清史学者张玉兴先生在《关于陈梦雷第二次被流放的问题》一文中考证清楚:

陈梦雷于乾隆五年(1740)死于流放地。

陈梦雷第二次谪戍以后,雍正虽然否定他这个人,但没有否定他的这部书,钦命时任户部侍郎的蒋廷锡重新编校此书,并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删去了陈梦雷的名字。

雍正四年(1726),这部巨作终于首次用铜活字排印了64部,被称之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每部一万零四十卷,五千零二十册。

由于印数少,一般读者根本无法看到。

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影印本和铅印本,而钦定本这时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售价为一万两银子。

《古今图书集成》并非蒋廷锡创编,但雍正请他来主持重编必有其道理。

如《重修常昭合志》载:

“蒋廷锡……内值时编纂群书,并付勘校,博学精敏,同辈推让,常参扈从备顾问。

凡诸巨典,谙练掌故,参考经集,议上都称旨……”。

这可以说明,蒋廷锡在学问和人品方面,他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资格。

当然,历史是公正的,陈梦雷是《古今图书集成》创编者的事实已被载入史册,但蒋廷锡在完善、并以“钦定本”刊印、最终使这部巨作完整面世方面,同样起了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

而且,当年陈梦雷名字被删除是钦命所为,而蒋廷锡始终未以“主编”自居,在其一生著作中不列此书的正直态度同样令人赞赏。

雍正虽然剥夺了陈梦雷对《集成》的署名权,但其于该书的印制上却功不可没。

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看,以铜活字精心印制如此巨帙大作,且不惜工本雷厉风行,不到三年圆满告成,是未曾有过也难以企及的。

唯其魄力如许,在中国出版史上也该有其一席之地。

《集成》自刊出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注重。

乾隆将该书作为最高奖赏用以褒扬献书最多的宁波范氏天一阁等四家藏书楼,引得民间艳羡无限。

江南文澜等三阁因收藏有此书而招致学者藏家接踵前往借抄,清人张月霄编《金文最》一书即从《集成》中辑得不少佚篇。

太平天国的儒将翼王石达开也曾缴获《集成》一部,从此爱不释手,必随军携带,不时检读。

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集成》已价至一万两银。

在现代,《集成》仍显示出其独具的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众。

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曾满怀感激地提到:

“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图书集成》。

……这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

图书目录

1历象汇编

历象,指推历观象,即观测推算天体的运行。

2方舆汇编

方舆,指地,古谓天圆地方,地能载万物,故称。

3明伦汇编

明伦,彰明人伦。

人伦在此指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

4博物汇编

博物,此指各种技艺、方术、宗教、动物、植物。

5理学汇编

理学,此处含义较广,泛指古代学术思想及著作。

6经济汇编

经济,此取古义,指经世济民,涉及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诸方面。

1汇考

稽考某事物的发展演变。

有年月可纪的事物,用编年体仿纲目详録史书及有关的古书,以说明其始末沿革;

无年月可稽的事物,按先经史、後子集的顺序引证古籍,以考定其因革损益的源流、古今的名称、种类性能或制造方法。

2总论

收録历代对该事物的评述。

以古籍中“纯正可行”的论述为准,故主要收録经传及“议论得当”的子集。

史书已録入“汇考”者,则不重收。

除全文照録外,亦节选与该事物有关的片断,以汇总各家之说。

3图

收録有关该事物的图,如疆域、山势、禽兽、草木、器用之图,以备览观。

按:

书中插图绘制精美,有的还特地放大,十分清晰。

4表

收録有关该事物的表,如星躔、宫度、纪元表等,以备稽考。

史书中的年月表与“汇考”的编年体重复,故不收。

5列传

凡在各部出现的名人,都载入列传。

主要是从史书、地方志中辑録。

较之正史收録的人物传记资料,要丰富得多。

6艺文

收録有关该事物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文词赋,“议论虽偏而词藻可采者”,均録入。

隋唐以前从详,宋以後从略。

篇幅多的择其精要,篇幅少的则瑕瑜不弃。

7选句

摘録有关该事物的名句佳对。

凡对仗工稳的丽词偶句,或诗词中的警句名言,或全篇虽无足观而有单词片语妙者,亦予收録。

8纪事

补充“汇考”,专録琐细而有可传之处者。

按时代顺序,列正史于前,同时代的稗史子集作为附録。

後人杂记中追述往事者,不按著书年代,而采列于前。

9杂録

补充“总论”以及“汇考”、“艺文”。

凡经书中不是论某事而是旁引曲喻偶尔涉及者,或集部中“考究未真”、“议论偏驳”、“文藻未工”者,统收入杂録。

10外编

凡诸子百家以及佛道书籍中“荒唐难信”、“寄寓譬托”、“臆造之说”的材料,都録为外编,以供参考。

体制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这样一部大型类书,它是既经也史,是子也是集,因为它包括中国一万五千多卷经史子集的典籍,融合为一。

它的著者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云:

“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

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删一二”。

(一)缕析条分,汇集群言:

类书离析每一部书的内容,再依据主题类聚。

从以“图书”为单元,变为以“文献信息”为单元。

(二)分类编排、随类相从:

将每一部古籍的内容离析之后,依主题类聚成篇。

计分:

六大“汇编”、三十二“典”、六一一七“部”。

亦即分六大类,每一“汇编”其下再分三十二个“典”。

“典”之下又分“部”,形成:

汇编、典、部的三层结构。

(三)区分款目、标题隶事:

工具书特色是“分条列款”且“款款并列”。

《古今图书集成》亦如是。

每“部”之下,分为:

1.汇考:

各主题之下以年代汇集文献。

2.总论:

一般性的论文或针对某一问题的概述。

3.列传:

与主题有关的传记数据。

4.艺文:

以诗词歌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短的全引,长的摘录。

5.选句:

在特殊的佳作中选取佳句,可供采择之用。

6.纪事:

包括琐细的史事与逸话亦可传者。

笔记小说中的故事大量囊括。

7.杂录:

凡是典籍中零碎的部分,考究欠真,难入“汇考”的;

或议论偏驳,难入“总论”的;

或文藻未工,难入“艺文”的,统收于此。

8.外编:

古代作品及思想,荒唐难信的或譬喻臆造的,俱录于此。

9.图表:

用来平行列举,一目了然。

如:

星躔、官度、纪元等。

10.图像:

用来显示文字所难表达的一切。

如禽虫、草木、器物、服饰等。

11.地图:

专用于地理部分。

12.考证:

订正原书的错误。

历象汇编:

记天文,历法,节令,灾荒,变异等.

方舆汇编:

记地理,包括名山大川,全国各省府地理,边疆及外国.

明伦汇编:

记帝王,百官,家族,师友,姓氏,妇女,及人的身体及部位等.

博物汇编:

记动植物,农医,鬼神,释道等.

理学汇编:

记经学,文学,字学与学者.

经济汇编:

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道,包括选举人才,官制,政治,教育,经济,音乐,军事,律令,刑法,以及器物制造之考工等.

现存书目

根据《中国善本书目》的记载,目前国内有9家图书馆收藏有《古今图书集成》。

其中完整收藏武英殿雍正铜活字体本的5家图书馆是:

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和徐州市图书馆和湘潭大学图书馆。

两家收藏不完整的图书馆是: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光绪皇帝钦赐其校的第三版全套《古今图书集成》,全书5044册,共10088卷。

值得一提的是,湘潭大学先保存有雍正铜活字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522函6117册,是国内少见的珍本。

另据悉,前苏联的列宁图书馆存有一套《古今图书集成》,但至少缺了一半。

国外收藏的其他情况不详,应该是不会多了。

《古今图书集成》问世47年后,乾隆皇帝下诏编纂《四库全书》,向各地官员、藏书家征集图书。

规定凡向朝廷进书500种以上者,奖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同时,乾隆下令全国建7个藏书阁,专门准备日后存放《四库全书》,被称为“四库七阁”。

四库七阁建成后,《四库全书》纂修尚未完成,阁中一时无书可贮,乾隆又下令各阁“仿四库书函之式”,先存放《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奖励进书者和存书七阁这两项措施,也许是《古今图书集成》流出宫外、流向社会的开始。

四库七阁的官方背景,使它们的起落沉浮有案可查,我们今天总算能知道七阁所藏的7部《古今图书集成》的结局。

先看北方四阁: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一部,1914年随全部图书运至北京,1915年移交京师图书馆,今藏北京图书馆(已改名为国家图书馆)。

北京圆明园文源阁一部,1860年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全部焚毁。

北京紫禁城文渊阁一部,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后,由其图书馆保管,1933年随故宫文物南迁。

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将其中部分运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剩余部分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阳故宫文溯阁一部,现存甘肃省图书馆。

再看江南三阁:

镇江文宗阁一部,1842年鸦片战争中先遭英军破坏,1853年在太平军破城后被全部焚毁。

扬州文汇阁一部,1854年在太平军破城后被全部焚毁。

杭州文澜阁一部,1861年在太平军二次破城后被全部焚毁。

版本介绍

《古今图书集成》第一次印本称“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

最初由陈梦雷纂集,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称《古今图书汇编》。

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延锡等重新编校,于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汇编”为“集成”,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这是《集成》的初版。

武英殿印本共印成64部、576函、分装5000册、又目录20册。

印刷时字采用聚珍铜字排版印刷,图以铜镂版印制,采用的纸张有两种,一种为开化纸印本,一种为太史连纸印本。

两种纸质量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美观大方。

《集成》第二次印本,称“铅字本”或“扁字本”。

光绪十年(1884年)设立图书集成印书馆,用三号扁体铅字排印,费时四年,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成,绘图部分为石印,用的是连史纸。

每半页十二行,行三十八字,细黑口,单栏,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项目、页数。

共印1500部,每部分1620册,另有8册目录。

该版由于校勘不精,讹脱颇多,不称善本,但从此《集成》广泛流传。

《集成》第三次印本称“同文版”、“光绪版”。

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下令石印《集成》,由上海同文书局承办,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

此版增刊了《考证》二十四卷,这是“铜活字版”和“扁字体版”所不具有的。

《考证》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及脱缺,皆核对原书,每书正文仍是5020册,合《考证》24册,共5044册。

此次印刷校证详细,精细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鲜明,胜过殿本。

这个印本,一部分运到外地,留存上海栈房的后被火烧毁,所以这个本子流传稀少。

《集成》第四个印本,称“中华书局版”、“中华版”。

1934年《集成》由上海中华书局缩小影印,它是依康有为所藏的铜活字原印本缩小印刷。

将原书九页缩为一页,仍旧白口,四周双边。

每半页二十七行,行二十字,版口中缝上端大字印《集成》,双线,单鱼尾,鱼尾下小字印明汇编、典、卷、部,中缝下端双行分印册次、页码和“中华书局印”字样。

缩印后的字大小如新四号铅字,边框及字迹十分清晰,用江南造纸厂的加重连史纸,线装装订808册,1—6册为目录,7—800册为正文,801—808为《考证》。

此版校勘精细,字迹清晰,墨色均匀,查阅方便,切合实用,是迄今最通行、最精善的本子。

第五版是精装本,1984年-1988年由中华书局和巴蜀书社联合出版,重新影印1934年版,统一编页码,增附索引,共82册(含考证、索引各一册)。

第六版,2006年中国大陆齐鲁书社与国家图书馆合作,把馆藏雍正铜字版原大小影印,手工线装出版50套,售价49万元人民币。

电子数据库

一、1999年起该全书在台湾以雍正铜字版(书藏故宫博物馆)为蓝本制作电子化版本(由东吴大学中文系负责)出售。

而相关书籍与研究论集亦随之出版,如2001年11月出版之《古今图书集成研究》、2006年11月出版之《古今图书集成图集》。

完整版(文字+插图)共16万美元,此外可分汇编购买使用权。

二、广西大学扫描网络索引版。

由广西大学古籍所“古今图书集成课题组”建设而成。

网站所拥有的全书图像来自对1934年中华书局武英殿本影印本的扫描,本站所使用的索引自1984年开始编制《古今图书集成索引》起,经历了油印本(1984年,80万字,三大本)、印刷本(1988年,275万字,中华书局和巴蜀书社出版)、电子版1.0版(1998年,1200万字,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电子版2.0版(2007年,3800万,光盤版,待出版;

2009年网络版)等四个阶段。

索引数据不断扩充完善。

此索引曾获得诸多荣誉:

印刷版曾获国家教委第一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一等奖、中国索引学会特等奖等多项大奖。

电子版1.0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和建国50周年献礼项目,获得专家好评。

网络版是在光盤2.0版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使用了52个索引数据库,合计1189013条记録,共38359673字,是当今最大的古籍索引数据库。

集成总目

历象汇编

干象典二十一部一百卷

岁功典四十三部一百一十六卷

历法典六部一百四十卷

庶征典五十部一百八十八卷

方舆汇编

坤舆典二十一部一百四十卷

职方典二百二十三部一千五百四十四卷

山川典四百一部三百二十卷

边裔典五百四十二部一百四十卷

明伦汇编

皇极典三十一部三百卷

宫闱典一十五部一百四十卷

官常典六十五部八百卷

家范典三十一部一百一十六卷

交谊典三十七部一百二十卷

氏族典二千六百九十四部六百四十卷

人事典九十七部一百一十二卷

闺媛典一十七部三百七十六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四十三部八百二十四卷

神异典七十部三百二十卷

禽虫典三百一十七部一百九十二卷

草木典七百部三百二十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六十六部五百卷

学行典九十六部三百卷

文学典四十九部二百六十卷

字学典二十四部一百六十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二十九部一百三十六卷

铨衡典一十二部一百二十卷

食货典八十三部三百六十卷

礼仪典七十部三百四十八卷

乐律典四十六部一百三十六卷

戎政典三十部三百卷

祥刑典二十六部一百八十卷

考工典一百五十四部二百五十二卷

已上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七部共一万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目录第一卷

历象汇编干象典

第一卷

天地总部汇考一

第二卷

天地总部汇考二

第三卷

天地总部汇考三

第四卷

天地总部总论一

第五卷

天地总部总论二

第六卷

天地总部艺文一艺文二选句

第七卷

天地总部纪事杂录

第八卷

天地总部外编

第九卷

天部汇考

第十卷

天部总论艺文一

第十一卷

天部艺文二

第十二卷

天部艺文三艺文四选句

第十三卷

天部纪事杂录

第十四卷

天部外编

第十五卷

阴阳部汇考总论一

第十六卷

阴阳部总论二艺文一艺文二选句

第十七卷

阴阳部纪事杂录一

第十八卷

阴阳部杂录二

第十九卷

五行部汇考

第二十卷

五行部总论一

第二十一卷

五行部总论二艺文一艺文二

第二十二卷

五行部纪事杂录一

第二十三卷

五行部杂录二外编

第二十四卷

七政部汇考一

第二十五卷

七政部汇考二

第二十六卷

七政部汇考三

第二十七卷

七政部汇考四

第二十八卷

七政部总论艺文纪事杂录

第二十九卷

日月部汇考一

第三十卷

日月部汇考二总论

一、《古今图书集成》何以得名?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汇编》,成书於清朝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

後来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究竟是康熙皇帝改定的,还是雍正皇帝改定的,尚存争议。

不管哪一说,书名中的"

今"

都是指清朝初期,"

古"

则上溯到远古。

正如雍正上谕所说的:

"

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秘法,靡不备具,洵为典籍之大观。

编者陈梦雷说得更具体:

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

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

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

也就是说,该书汇集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文献资料。

在当时来说,确实做到了集古今图书之大成,故名曰《古今图书集成》。

二、《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有何异同?

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呢?

相同的都是中华文化典籍的瑰宝,均为集大成者,卷帙浩繁,影响深远。

但是,在性质、内容、功能上,两书又有较大的差别。

《四库全书》的性质是丛书。

丛书,亦称丛刊、丛刻、汇刻书。

顾名思义,是把各自独立的著作汇合在一起刊印(或抄写),冠以总名。

比如大家熟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