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21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docx

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作业43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1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答案:

C

解析:

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2.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答案:

A

解析:

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

①聚落规模大 ②聚落规模小 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

4.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可判断,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

  点题训练

(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③②①D.②①③

答案:

C

解析:

河谷的形成过程是河水先向下侵蚀,形成V形河谷;然后河水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河流更为弯曲;最后河谷继续变宽,形成U形谷。

2.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答案:

A

解析:

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

4.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B.庐山

C.崇明岛D.长江三峡

答案:

C

解析:

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扇形地貌为(  )

A.河流堆积地貌B.海水侵蚀地貌

C.河流侵蚀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

答案:

A

解析:

图中扇形地貌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为冲(洪)积扇,该地貌属于河流堆积地貌。

6.下列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越来越低B.地势越来越平坦

C.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D.河水流速越来越慢

答案:

C

解析:

自M处至冲积扇前缘N处,随着河水流速的减缓,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7~8题。

7.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河流对河岸主要产生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凹岸是侵蚀作用,对凸岸是堆积作用。

8.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乙图中T岸侵蚀,P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①③。

下图表示北半球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

读图,回答9~10题。

9.崇明岛的形成是(  )

A.与大陆分离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D.风力堆积

10.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沿岸泥沙沉积严重

B.崇明岛面积减少

C.②将与北岸连在一起

D.③④地利于建港口

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题,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

第10题,①处于河流的右岸,河岸侵蚀、河流较深,又处于沿海,适宜建港口,②将与北岸连在一起,③④泥沙沉积较多,不利于建港口,崇明岛由于泥沙沉积面积变大。

11.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游。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 中 下 

(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为北半球 (3)B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

解析:

(1)题,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

(2)题,图中C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的结果。

第(3)题,建坝要考虑地基、水能多少。

B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则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

知识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2.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答案:

B

解析:

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13.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答案:

A

解析:

聚落分布特点是:

①平原地区:

最适宜聚落发展,是聚落密集区;②山区:

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两岸;③高原:

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平原虽然最适合聚落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因气候闷热潮湿,不适合人类居住,聚落稀少。

14.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平坦之地,是因为(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海,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古代人类对自然依赖的程度大,所以人们选择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平坦之地,既可避免洪水之患,又可靠近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的平原,从事农耕、畜牧和渔猎。

读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处的等高线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B.洪(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答案:

B

解析:

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

16.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之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B

解析:

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且乙地地势平坦,因此是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

17.读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

靠近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为主。

这样的聚落一般可沿河道伸展成________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因为此处地形________、水源________、________便利。

(3)如果图中A、B、C与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的早期聚落相对应,请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该区域是我国的________平原。

    

    

答案:

(1)河流 灌溉 航运 平原 条带 

(2)B 平坦 充足 水陆交通 (3)A—宝鸡 B—西安 C—渭南 渭河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A、B、C三村落均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根据已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2)B村落位于河流与公路干线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3)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均位于渭河平原上,根据其相对位置可正确连线。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34分)

读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搬运

B.海浪堆积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

答案:

C

解析:

河口三角洲是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而形成。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台湾岛

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

答案:

C

解析:

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而黄土高原的沟壑、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台湾岛是大陆岛。

下图分别为某湖泊沿岸某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图例中数字代表沉积颗粒物大小)。

据图回答3~4题。

3.若图例中数字分别为砂砾岩区、泥岩区、砂岩区,则其对应正确的是(  )

A.③—砂砾岩区,①—泥岩区,②—砂岩区

B.①—砂砾岩区,③—泥岩区,②—砂岩区

C.②—砂砾岩区,①—泥岩区,③—砂岩区

D.③—砂砾岩区,②—泥岩区,①—砂岩区

答案:

B

解析:

根据物质来源方向,泥沙随河流注入湖泊,颗粒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物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故①为砂砾岩区,②为砂岩区,③为泥岩区。

4.引起图中该湖泊沿岸河流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流速快B.洋流的流动速度快

C.湖泊沿岸坡度大D.河流含沙量大

答案:

D

解析:

河流流速快和湖泊沿岸坡度大均不利于该地貌的形成,湖泊沿岸地貌的形成与洋流无关。

河流含沙量大有利于该地貌的形成。

下面图甲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一个过水断面的剖面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中的四条剖面线符合图乙剖面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甲中河流流向及河道形态可判断出,②剖面线左岸(凹岸)为侵蚀岸,右岸(凸岸)为堆积岸;③剖面线左岸(凸岸)为堆积岸,右岸(凹岸)为侵蚀岸。

再结合图乙河床坡度陡缓可判断,左岸为侵蚀岸,右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