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805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什么都没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⑵贱子:

这位无家者的自谓。

阵败:

指邺城之败。

⑶日瘦:

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

⑷怒我啼:

对我发怒且啼叫。

写乡村的久已荒芜,野兽猖獗出没。

⑸这句以“宿鸟”自比,言人皆恋故土,所以即便是困守穷栖,依旧在所不辞。

⑹这句是说他又要被征去打仗。

鞞(p&

iacute;

),古同“鼙”,鼓名。

⑺携:

即离。

无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别的人。

⑻这两句是以能够服役于本州而自幸。

终转迷:

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凶吉难料。

⑼齐:

齐同。

这两句更进一层,是自伤语。

是说家乡已经一无所有,在本州当兵和在外县当兵都是一样。

⑽从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到这一年正是五年。

委沟溪:

指母亲葬在山谷里。

⑾两酸嘶:

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

酸嘶,失声痛哭。

⑿蒸黎:

指劳动人民。

蒸,众。

黎,黑。

【白话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

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岛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

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

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

这次战争,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

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

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

这首《无家别》是“三别”的第三篇。

【赏析】

《无家别》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

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从开头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总写乱后回乡所见,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插在中间,将这一大段隔成两个小段。

前一小段,以追叙发端,写那个自称“贱子”的军人回乡之后,看见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一片荒凉,于是抚今忆昔,概括地诉说了家乡的今昔变化。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两句正面写今,但背后已藏着昔。

“天宝后”如此,那么就会想到天宝前的情况。

于是自然地引出下两句。

那时候“我里百余家”,应是园庐相望,鸡犬相闻,当然并不寂寞:

“天宝后”则遭逢世乱,居人各自东西,园庐荒废,蒿藜(野草)丛生,自然就寂寞了。

一起头就用“寂寞”二字,渲染满目萧条的景象,表现出主人公触目伤怀的悲凉心情,为全诗定了基调。

“世乱”二字与“天宝后”呼应,写出了今昔变化的原因,也点明了“无家”可“别”的根源。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两句,紧承“世乱各东西”而来,如闻“我”的叹息之声,强烈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伤情绪。

前一小段概括全貌,后一小段则描写细节,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承前启后,作为过渡。

“寻”字刻画入微,“旧”字含意深广。

家乡的“旧蹊”走过千百趟,闭着眼都不会迷路,如今却要“寻”,见得已非旧时面貌,早被蒿藜淹没了。

“旧”字追昔,应“我里百余家”:

“寻”字抚今,应“园庐但蒿藜”。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写“贱子”由接近村庄到进入村巷,访问四邻。

“久行”承“寻旧蹊”来,传“寻”字之神。

距离不远而需久行,见得旧蹊极难辨认,寻来寻去,绕了许多弯路。

“空巷”言其无人,应“世乱各东西”。

“日瘦气惨凄”一句,用拟人化手法融景入情,烘托出主人公“见空巷”时的凄惨心境。

“但对狐与狸”的“但”字,与前面的“空”字照应。

当年“百余家”聚居,村巷中人来人往,笑语喧阗;

如今却只与狐狸相对。

而那些“狐与狸”竟反客为主,一见“我”就脊毛直竖,冲着“我”怒叫,好像责怪“我”不该闯入它们的家园。

遍访四邻,发现只有“一二老寡妻”还活着!

见到她们,自然有许多话要问要说,但杜甫却把这些全省略了,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

而当读到后面的“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时,就不难想见与“老寡妻”问答的内容和彼此激动的表情。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这在结构上自成一段,写主人公回乡后的生活。

前两句,以宿鸟为喻,表现了留恋乡土的感情。

后两句,写主人公怀着悲哀的感情又开始了披星戴月的辛勤劳动,希望能在家乡活下去,不管多么贫困和孤独!

最后一段,写无家而又别离。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波澜忽起。

以下六句,层层转折。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这是第一层转折;

上句自幸,下句自伤。

这次虽然在本州服役,但内顾一无所有,既无人为“我”送行,又无东西可携带,怎能不令“我”伤心!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这是第二层转折。

“近行”孑然一身,已令人伤感;

但既然当兵,将来终归要远去前线的,真是前途迷茫,未知葬身何处!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这是第三层转折。

回头一想,家乡已经荡然一空,“近行”、“远去”,又有什么差别!

六句诗抑扬顿挫,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主人公听到召令之后的心理变化。

如刘辰翁所说:

“写至此,可以泣鬼神矣!

”(见杨伦《杜诗镜铨》引)沈德潜在讲到杜甫“独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时指出:

“……又有透过一层法。

如《无家别》篇中云: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无家客而遣之从征,极不堪事也;

然明说不堪,其味便浅。

此云‘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转作旷达,弥见沉痛矣。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尽管强作达观,自宽自解,而最悲痛的事终于涌上心头:

前次应征之前就已长期卧病的老娘在“我”五年从军期间死去了!

死后又得不到“我”的埋葬,以致委骨沟溪!

这使“我”一辈子都难过。

这几句,极写母亡之痛、家破之惨。

于是紧扣题目,以反诘语作结: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意思是:

已经没有家,还要抓走,叫人怎样做老百姓呢?

诗题“无家别”,第一大段写乱后回乡所见,以主人公行近村庄、进入村巷划分层次,由远及近,有条不紊。

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节。

第三大段写主人公心理活动,又分几层转折,愈转愈深,刻画入微。

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诗人还善用简练、形象的语言,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诗中“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概括性更强。

“蒿藜”、“狐狸”,在这里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谁也不能容忍在自己的房院田园中长满蒿藜。

在人烟稠密的村庄里,狐狸也不敢横行无忌。

“园庐但蒿藜”、“但对狐与狸”,仅仅十个字,就把人烟灭绝、田庐荒废的惨象活画了出来。

其他如“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也是富有特征性的。

正因为是“老寡妻”,所以还能在那里苟延残喘。

稍能派上用场的,如果不是事前逃走,就必然被官府抓走。

诗中的主人公就是刚一回村,就又被抓走了的。

诗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直接出面,对读者诉说他的所见、所遇、所感,因而不仅通过人物的主观抒情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而且通过环境描写也反映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几年前被官府抓去当兵的“我”死里逃生,好不容易回到故乡,满以为可以和骨肉邻里相聚了;

然而事与愿违,看见的是一片“蒿藜”,走进的是一条“空巷”,遇到的是竖毛怒叫的狐狸,真是满目凄凉,百感交集!

于是连日头看上去也消瘦了。

“日”无所谓肥瘦,由于自己心情悲凉,因而看见日光黯淡,景象凄惨。

正因为情景交融,人物塑造与环境描写结合,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当时战区人民的共同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

“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

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

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

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①按照“0”、“·

”、“8”、“0”的`次序按键。

②先按“·

”再按“8”,显示“0·

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

提问:

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

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

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

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

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

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

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

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

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

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

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

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

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

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

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

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

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

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

89、2·

889、3·

8889。

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

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

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