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7849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0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鼻咽喉科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前庭神经系统和小脑、脊髓、眼、植物神经等有着广泛的联系。

(一)平衡功能检查

1.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test):

平衡功能正常者无倾倒,为阴性。

路或小脑病变者出现自发性倾倒。

2.过指试验(past—pointing):

迷路病变者双臂偏向眼震慢相侧,小脑病

变时仅一侧上臂偏移。

3.行走试验:

偏差角度大于90。

示双侧前庭功能有显著差异,中枢性病变

者常有特殊的蹒跚步。

4.瘘管试验:

出现眼球偏斜或眼震伴眩晕感为阳性。

5.姿势描记法:

包括静态和动态姿势描记两种。

(二)眼震检查

通过观察眼球震颤来检测前庭眼动反射(VOR)径路、视眼动反射径路和视前

庭联系功能状态。

前庭性眼震由交替出现的慢相和快相组成。

慢相为眼球转向某

一方向的缓慢运动,由前庭刺激所引起;

快相为眼球的快速回位运动,为中枢矫

正性运动。

眼球运动的慢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低的一侧,快相朝向前庭兴奋性较

高的一侧。

通常将快相所指方向作为眼震方向。

眼震包括自发性眼震和激发性眼

震两种。

五、鼓室成形术的基础理论

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是基于20世纪40年代耳显微外科的创建、对

圆窗膜在声能传导中生理作用的认识,以及许多耳科医师在听力重建术尝试中积

累的经验等。

由wullstein和Zoellner首先对该手术进行系统分类,以后又出

现不同的分类法。

1.WuUstein分型:

I型,鼓膜成形术,即鼓膜修补术;

Ⅱ型,用于锤骨柄

坏死者;

Ⅲ型,又称鸟听骨型,用于锤骨、砧骨已破坏,而镫骨完整、活动者;

Ⅳ型,适用于锤骨、砧骨及镫骨上结构皆破坏,但镫骨足板尚活动,圆窗功能正

常者;

V型,即外半规管开窗术。

2.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分型:

包括鼓膜成形术、不伴乳突开放术的鼓室成

形术、伴乳突开放术的鼓室成形术。

3.Portmann分型:

包括单纯鼓室成形术、混合型鼓室成形术。

六、人工耳蜗应用原理

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是当前帮助极重度聋人获得听力、获得或保持

言语功能的精密电子仪器,主要由植人体和外部的言语处理器组成。

它是基于感

音性聋者的耳蜗螺旋神经纤维与节细胞大部分仍存在的事实,将连接到体外声一

电换能器上的微电极插入鼓阶内,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将模拟的听觉信息传向中

枢,以期使严重耳聋患者感知声响、分辨言语与环境声。

七、听力及前庭康复基础理论

(一)听力康复

听力康复是指充分利用听力障碍患者的残余听力,通过适当措施使其摆脱残

疾,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听觉障碍所带来的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过程。

根据聋人

的具体情况,采取佩戴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使患者原有的听力损

失得以补偿,同时进行听觉和言语康复训练。

(二)前庭康复

单侧前庭功能丧失后的功能恢复牵涉多种不同的机制。

1.细胞恢复:

指已受损伤或原先丧失功能的感受器或神经元能逐渐恢复。

2.自发性恢复:

单侧静态前庭功能的紊乱(常表现为眼球震颤、反侧偏斜和

倾倒)能自发恢复。

3.前庭适应:

即前庭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神经反应性发生长期改变的能力。

4.替代:

通过其他途径来替代已丧失的前庭功能,如颈部肌肉及关节面的

感觉传人可产生颈一眼反射,以补偿慢速而短暂的头部运动中前庭一眼反射的不

足。

5.习服现象:

指在一系列特定运动后症状逐渐减轻的现象。

二、耳科相关疾病

一、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preauricularfistul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

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

鳃沟封闭不全所致。

【诊断】

【临床表现】

(1)一侧或双侧耳轮脚前皮肤有小瘘口,挤压时有少量白色黏稠性或干酪样

分泌物从管口溢出。

(2)继发感染时则局部红肿疼痛或化脓,反复感染者可形成囊肿或脓肿,破

溃后可形成脓瘘或瘢痕。

【鉴别诊断】

应与第一鳃裂瘘和耳部皮脂腺囊肿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无感染史者,可不作处理。

2.急性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已形成脓肿者,应先切开引流。

3.手术治疗为唯一根治方法,应将瘘管及其分支彻底切除。

二、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

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congenitalmicrotiaandmiddleeardysmorphia)

常同时发生,前者系第一、二鳃弓发育不良以及第一鳃沟发育障碍所致,后者

伴有第一咽囊发育不全,导致鼓室内结构、咽鼓管甚至乳突发育畸形等。

1.临床表现:

按畸形发生部位和程度分为3级。

(1)第1级:

耳廓小而畸形,外耳道狭窄或部分闭锁,鼓膜存在,听力基本

正常。

(2)第2级:

耳廓呈条索状突起,外耳道闭锁,鼓膜及锤骨柄未发育,锤、

砧骨融合者占半数,镫骨存在或未发育,呈传导性听力损失。

(3)第3级:

耳廓残缺,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伴有内耳功能障碍,表

现为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相关检查

(1)听力学检查:

听力正常或呈传导性、混合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颞骨CT:

可了解乳突气化、听骨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等情况。

1.根据畸形的分级及听力状况选择治疗方法。

2.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

3.内耳功能受损者,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三、耳廓假性囊肿

耳廓假性囊肿(pseudocystofauricle)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

性囊肿,可能与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

男性多于女性。

显微镜下可见从

皮肤到囊壁的组织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及软骨层,软骨层内面覆有

一层纤维素,表面无上皮结构。

耳廓前面上方局限性隆起。

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有胀感。

(1)囊肿透照:

透光度良好。

(2)囊肿穿刺:

抽出淡黄色液体,培养无菌生长。

耳廓血肿:

透光试验阴性,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1.清除积液或促进液体吸收。

2.治疗方法:

理疗、穿刺抽液后局部压迫、囊腔内注射药物以及手术等。

四、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常因耳廓外伤、手术、冻伤、烧伤、耳针感染以及耳廓血肿继发感染后,

在软骨和软骨膜间出现脓液积聚,可导致软骨坏死及耳廓畸形。

绿脓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

耳廓局部红肿热痛,检查见耳廓红肿、明显触痛,脓肿形成

后有波动感,有的破溃出脓。

(1)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早期尚未形成脓肿时,全身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2.脓肿形成后,彻底清创。

3.后遗严重耳廓畸形者,可考虑整形手术。

【常见并发症】

耳廓畸形。

五、颞骨骨折

颞骨骨折(temporalbonefracture)常由外伤所致,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颅

内或胸、腹部等组织和器官损伤,以岩部骨折多见。

根据骨折线与岩部长轴的

关系分为纵行骨折、横行骨折、混合型骨折和岩尖骨折4种类型,有时可两种

以上骨折并存。

1.临床表现

(1)纵行骨折:

最常见,骨折线与岩部长轴平行,常伴中耳结构受损,极少

伤及内耳。

表现为耳出血、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约20%的病例发生面瘫,

多可恢复。

如有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耳漏。

(2)横行骨折:

较少见,骨折线与岩骨长轴垂直,常有耳蜗、前庭及面神经

受损症状,如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眩晕、面瘫等,面瘫发生率约为50%,不

易恢复。

(3)混合型骨折:

少见,可同时发生颞骨纵行与横行骨折线,出现中耳与内

耳症状。

(4)岩尖骨折:

很少见,可损伤第一颅神经及颈内动脉。

(1)头颅及颞骨CT:

排除颅内血肿及估计颞骨内损伤情况。

(2)疑脑脊液耳漏者行脑脊液常规检查。

(3)听力学、前庭功能及面瘫定位检查等。

岩尖骨折应与脑干损伤及脑疝鉴别。

1.注意颅脑外伤及耳、鼻大出血的处理。

2.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和耳部感染。

3.对出现面瘫、脑脊液耳漏、鼓膜穿孔、听骨链断离、眩晕、感音神经性

听力损失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

六、鼓膜外伤

鼓膜外伤(tympanicmembranetrauma)多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损伤所致。

可分器械伤、医源性损伤、烧伤、压力伤等,以外伤性鼓膜穿孔最多见。

(1)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耳内闷塞感。

(2)压力伤致内耳损伤,出现眩晕、恶心;

外耳道可有血迹或血痂。

(3)鼓膜不规则或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可见少量血迹。

(4)合并脑脊液漏者,外耳道可见清亮液体。

(1)耳内窥镜检查:

更清楚了解鼓膜损伤情况。

(2)纯音测听:

轻度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1.预防感染:

包括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感冒、忌用

力擤鼻、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

2.外伤性鼓膜穿孔持续3~4周未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七、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externalotitis)指发生于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

包括外耳道疖和弥漫性外耳道炎。

挖耳、外耳道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

刺激是诱因,糖尿病和身体衰弱者易患,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外耳道疖:

耳痛剧烈,可放射至同侧头部,伴全身不适。

疖肿堵塞外耳

道可有耳鸣及耳闷。

检查见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局限性红肿,有耳廓牵拉痛及耳

屏压痛。

(2)弥漫性外耳道炎:

急性者有耳痛、灼热,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有耳

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

慢性者外耳道发痒,有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

坏死性外耳道炎是一种特殊的弥漫性外耳道炎,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进行性

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尤以面神经麻痹常见。

病人多为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致病菌常为绿脓杆菌,严重者可引起脑膜炎、

脑脓肿。

(1)分泌物细菌培养或涂片找真菌。

(2)血糖检验:

适合于病情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者。

(3)颞骨CT:

疑为恶性外耳道炎者以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应与急性乳突炎和外耳湿疹相鉴别。

1.控制感染。

2.疖肿成熟后切开引流。

3.局部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用相应的局部用药。

4.病因治疗:

治疗感染灶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5.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

并纠正全身不良症状,必要时手术清创。

八、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bullousmyringitis)是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的炎症,可能

为病毒感染所致。

儿童及青年人好发,常见于冬季。

耳痛剧烈,有闷胀感,可有轻度听力障碍。

检查见鼓膜及邻

近外耳道皮肤充血,鼓膜后上方有一个或多个血疱。

2.相关检查:

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了解有无中耳和内耳受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痛、脓性耳漏伴听力下降,检查鼓膜充血、肿胀或穿孔,

而外耳道无病变。

纯音测听示传导性听力损失。

1.缓解耳痛:

无菌操作下挑破血疱,服用止痛剂。

2.预防细菌感染:

局部与全身使用抗生素。

九、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损失

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种,冬春季多发,是小儿

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病因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以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鸣为主要症状,可有轻微耳痛。

(2)可见鼓膜内陷、无光泽,光锥消失或变形,活动受限。

有时透过鼓膜见

到液平面。

纯音测听呈传导性听力损失;

声导抗示B型或C型鼓室功

能曲线。

(2)鼓膜穿刺:

可抽出淡黄色液体。

1.应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脑脊液耳漏及

外淋巴漏等相鉴别。

2.需排除鼻咽部肿瘤。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包括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

鼓膜置管术、咽鼓管吹张、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等。

2.病因治疗:

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3.药物治疗:

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

1.粘连性中耳炎。

2.鼓室硬化。

3.胆固醇肉芽肿。

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中耳黏膜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感染途径以咽鼓管途径最常见,

其次为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少见。

(1)耳痛、听力减退、耳鸣和耳道流脓,常伴全身症状。

(2)鼓膜穿孔前鼓膜充血、膨出;

穿孔后见脓液由小穿孔处搏动涌出;

乳突

部轻压痛。

(1)听力检查:

呈传导性听力损失。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

应与外耳道炎、疖肿及急性鼓膜炎相鉴别。

1.控制感染:

全身使用足量抗生素,根据鼓膜穿孔与否选用滴耳液。

鼓膜

未穿孔者可用2%酚甘油;

鼓膜穿孔者可用泰利必妥滴耳液。

2.通畅引流:

引流不畅者,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

清洁外耳道分泌

物。

3.病因治疗:

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4.穿孑L长期不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

可引起急性乳突炎和浆液性迷路炎。

十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多由急性化脓性

中耳炎迁延而来,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等。

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严重者可

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分为3型。

(1)单纯型:

病变主要局限于鼓室黏膜。

耳间歇性流脓,脓液呈黏液性或粘

脓性,一般不臭,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轻度传导性听力损失。

(2)骨疡型:

病变超出黏膜组织,有骨质破坏。

耳持续流黏稠脓,常有臭味,

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多有较重的传导性听

力损失。

可发生各种并发症。

(3)胆脂瘤型:

耳内长期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

缘性穿孔,可见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少数病例骨部外耳道后上

壁塌陷,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期可为混合性听力损失。

易引起颅内、外并发

症。

(1)纯音测听:

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鼓窦区可有边缘模糊的透光区,中耳有软组织影。

胆脂瘤型

上鼓室、鼓窦有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整齐。

(3)中耳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应与中耳癌、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及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等相鉴别。

1.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和恢复听力。

2.单纯型中耳炎可药物治疗,感染控制后行鼓室成形术。

3.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应行手术治疗。

常见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十二、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facialparalysis)为临床常见的面肌麻痹,表现

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的弛缓性瘫痪,面神经受损部位在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核

以下。

病因以原发性最常见,其次为感染性、医源性,外伤性、压迫性、先天

性等较少见。

根据面神经损伤程度,可出现4种病理生理改变:

神经外膜损伤、

神经失用、轴索断伤及神经断伤。

病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闭目,鼻唇

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鼓腮漏气,双侧完全瘫痪者面部呆板无表情。

(1)面神经功能的定量评价:

一般采用6级判断法。

(2)定位检查法:

镫骨肌反射消失,提示面神经镫骨肌支以上部分的损害;

味觉检查异常,提示鼓索神经分支以上损害;

泪腺分泌检查阳性,提示膝状神

经节以上部位损害。

(3)定性检查法:

肌电图、神经电图、神经兴奋性试验。

(4)颞骨CT及听力学检查。

1.中枢性面瘫:

病侧皱眉正常,额纹不消失,多伴有偏瘫症状。

2.周围性面瘫不同病因(原发性、感染性、外伤性或手术引起等)的鉴别诊

断。

1.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神经营养剂等,可辅以理疗、针灸、按摩等治

疗。

3.手术治疗:

根据面神经损害程度选择手术治疗方法。

十三、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中耳、乳突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统称

为耳源性并发症(otogeniccomplications)。

其发生主要与脓液引流不畅、骨

质破坏严重、身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毒力强等因素有关。

感染扩散途径有:

循破坏、缺损骨壁;

经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

血行途径。

颅内并发症有硬脑膜

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

颅外并发症包括耳

后骨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等。

(1)有中耳炎表现,中耳流脓突然减少或增多伴耳痛。

(2)畏寒、发热、衰竭以及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3)颅外并发症:

乳突区红肿压痛、眩晕、周围性面瘫等。

(4)颅内并发症:

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征、颅神经麻痹以及中枢局灶性

定位症状。

(1)颞骨及颅脑影像学检查。

(2)眼底检查。

(3)脑脊液常规检查。

(4)颅脑超声波检查。

(5)血管造影术:

对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意义较大。

(6)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7)听力学检查。

1.处理原发灶病变:

采用乳突根治术。

2.控制感染:

主张联合、足量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3.脓肿处理:

穿刺、冲洗、引流或切除。

4.支持疗法。

5.对症治疗:

脱水剂、皮质类固醇等。

十四、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acousticneuroma)为耳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桥小脑

角肿瘤的70%~80%,好发年龄30~50岁。

最常见的部位是内听道前庭神经

的神经膜细胞。

常单侧患病,双侧发病者多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1)早期仅有耳科症状,表现为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及平衡失调,亦可见

突发性聋。

(2)随肿瘤增大,症状加重,出现第Ⅸ、X、Ⅺ颅神经受累症状,可有小脑

功能障碍、脑干受压症状及桥小脑角综合征表现,严重者出现脑积水和严重颅

内高压。

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性脑干反应引不出波

形,或病侧波波幅变小、潜伏期延长、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

CT和(或)MRI检查。

(3)前庭功能检查。

(4)神经系统检查。

应与先天性胆脂瘤、脑膜瘤及脑干或小脑半球胶质瘤等相鉴别。

1.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完全切除肿瘤。

可经迷路、迷路后、乙状窦后等

进路手术。

2.对于小的听神经瘤、不愿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用伽玛刀或X刀治疗。

十五、耳硬化

耳硬化(otosclerosis)是骨迷路因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

状新骨所替代,继而血管减少,骨质沉着,形成骨质硬化灶而产生的疾病。

镫骨性耳硬化和耳蜗性耳硬化。

好发年龄20~40岁,白种人高发。

(1)无任何诱因的双耳进行性听力减退,伴间歇性或持续性低音调耳鸣。

(2)威利斯听觉倒错。

(3)眩晕。

(4)耳镜检查:

有时可见Schwartze征。

①音叉检查,Gelle试验阴性可能提示镫骨底板硬化固定;

②纯音测听,可为传导性、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卡哈切迹提示镫骨

底板固定;

③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可呈As型、正常、振幅降低或呈双相曲线,

镫骨肌反射阈值提高或消失;

④耳声发射检查,DPOAE幅值降低或引不出反射;

⑤听性脑干反应测听,I波、V波潜伏期的延长或阈值提高。

可观察到前庭窗、骨迷路、内听道壁的硬化灶。

1.镫骨耳硬化须与听骨链中断、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等鉴别。

2.耳蜗性耳硬化须与听神经瘤、梅尼埃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听

力损失鉴别。

1.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或选配助听器。

2.手术治疗分为镫骨手术和内耳开窗术。

3.助听器用于不愿或不适合手术治疗者。

十六、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

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发作常为间歇

性,间歇期可无症状。

首发年龄以30~50岁居多,多单耳发病。

(1)眩晕:

多为突发旋转性眩晕,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

间歇期可为数日

到数年。

(2)耳鸣:

间歇性或持续性,低频吹风样耳鸣有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