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98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单元 统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例如,如果要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就应选用条形统计图,如果要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如果要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就应该选用圆形统计图。

同样,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否一致,都是根据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的,这一点,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体会。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我们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3、平均数(第42~45页)

(1)教材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如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孩子,平均每人分得4块,这个“4块”是每个孩子实际分得的数;

如果说3个孩子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个孩子有4块,这个“4块”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4块糖。

本小节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例2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练习十一中安排了一些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的题目,如第1、2、3题,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

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2、应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

由于平均数不是一个“真实”的值,所以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3、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五、课时安排:

简单的数据分析——————————3课时

平均数——————————————2课时

六、结构图:

          例1:

横向条形统计图

1.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

平均数的含义和算法

2.求平均数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本单元策略研究计划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还介绍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决定重点实施:

创造性学习教学策略,有效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1、创造性学习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

数学创造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运用或想像,建构新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策略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点:

①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②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经验)的相关程度,问题要有挑战性;

③综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创设教学情境。

④营造民主、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

2、有效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尝试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1)师生评价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动力。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

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包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做到:

对于思维方法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

对于潜能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

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

(2)生生评是学生互学的手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3)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体现。

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

第34页第8题,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交流等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核心关键词: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主要目标:

一、谈话:

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二、新授:

1、出示第34页第8题。

请看,这是×

×

电视台4个月主要节目播出时间的统计图。

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与以前所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原来数据写在左边,名称写在下面,现在是名称写在左边,数据写在下面。

这种统计图叫横向条形统计图。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新闻:

340时体育:

180时

动画片:

120时电视剧:

240时

看这统计图,你还知道些什么?

新闻节目美誉播出的时间较多,动画片每月播出的时间较少。

……

2、出示例1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些什么?

请把下面的统计图填完整。

汇报,集体订正。

看这统计图,你发现什么?

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1题。

集体订正,回答下面问题:

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

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慢?

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

谁跑最后?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数学课外作业:

第16—17页1、2题。

当堂质量检测:

班级

全对人数

对题率

分析

第二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38页例2,练习十第3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并理解例2中“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原因及其含义。

一、谈话引入学们咱们刚刚查了体,现在视力怎么样?

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大家要注意写字姿势和坐的姿势,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二、新授

(一)光明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也查了体,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查体情况)

1、通过观察这个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每个人身高是多少。

2、这五个数据有什么特点?

比较大而且比较接近

3、若制成统计图,你觉得一个格代表几厘米比较合适?

生1:

一个格代表20厘米。

生2:

一个格代表2厘米。

生3:

一个格代表10厘米。

4、学们刚才说了很多方法,同位2人都有这样一

张不完整的统计图,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把这个统计图补充完整。

(同位合作)

5、学生汇报:

我们小组以一个格代表20厘米制成了统计图,刘玉141厘米,我们找到140厘米又往上多画了一点,代表了1厘米。

师:

你有什么想法或意见吗?

我觉得他们组画的不准确,你怎么知道多画的那一点是1厘米呢?

以一个格代表20厘米制成了统计图,五个人的身高都差不多,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了。

总结:

看来,一个格代表较大的厘米数,看不出这五位同学的差别,那这样吧,一个格代表1厘米或2厘米呢,行吧?

不行,太长了,最高的到143厘米呢,得画140多个格。

现在一个格代表较大的单位和较小的单位都不行,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小组通过观察发现,所有同学的身高都在138以上,所以我们就用第一个格代表138厘米,以后每个格代表1厘米,这样既能看到他们的差别,又不至于使统计图太长。

你觉得他这种想法行吧?

怎样才能把这两个格进行区分呢?

(学生思考)

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都是每个格代表相同的单位,而他们的统计图每个格代表不同的单位。

(课件显示)

在数学上,因为0至137这一部分每位同学都是一样的,所以把他们进行压缩到一个格里,第一个格就用折线来表示。

6、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和咱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格用折线来表示。

第一个格表示137厘米,其他的格都代表1厘米。

7、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统计中的另一种形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这种统计图呢?

8、这种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吗?

(二)出示课件:

体重统计表

光明小学三年级的同学还测量了体重。

你能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独立做,订正。

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出示课件:

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刘玉太胖了,要加强锻炼。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第41页3题。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练习十第2、4、5题,数学课外作业

1、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合作交流等能力;

一、引入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统计在生活中用处很大,今天我们继续来找一找统计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处

二、练习:

1、练习十第4题。

仔细观察,你都知道些什么?

1999年—2003年每年家庭电脑拥有量各是多少。

家庭电脑拥有量逐年递增。

估计一下,到2004年这个县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

你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第18页1、2题。

3、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在生活中用处很大。

数学课外作业第19页(三)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平均数

书第42页---第43页例题1、2

1、体会、感悟“平均数”的意义。

2、感受“平均数”所蕴含的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平均数”的作用。

3、会求“平均数”,并能解决相应的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多策略的解决问题。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平均数”。

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仪、教师准备课件、磁性板、小圆片、学生每四人准备18个小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

3月份是我们学校的科技月,我们班有许多学生制作了科技小制作。

从中我们推选了两个参赛作品:

你们看,一个是红队的风车模型,一个是蓝队的飞机模型。

你们想知道,谁是冠军吗?

(一)讨论平均数产生的意义:

1、首先,请两队各派一个代表,上台唱票。

(学生边唱票边课件出示成绩)

红队1、2、3号评委

蓝队1、2、3、4、5号评委

2、这是评委们给他们打出来的成绩,仔细观察一下,你都知道了什么啊?

谁是冠军呢?

为什么啊?

红队有3个评委,蓝队有5个评委。

蓝队是冠军,因为蓝队的评委多,打的分数也多,所以蓝队是冠军。

我觉得不公平,蓝队的评委多,当然打的分数就多了,可是红队只有3个评委,所以分数就少了。

把蓝队的一个评委给他们,在比比谁的分数多,谁就是冠军。

行,就按你的方法,把3号评委给红队,蓝队同意吗?

生4:

不同意,把4号评委给他们。

生5:

我们红队也不同意,你凭什么把分少的给我们啊?

是啊。

不公平了。

生6:

看看平均每个评委打了多少分?

我明白了,你们是想让两队评委的人数一样,然后在比较总的分数,是吗?

可是,现在红队就3个评委,蓝队就5个评委,这时候比较总分数还公平吗?

这个学生提出的方法公平吗?

你的意思,就是让每个评委打的分数一样多,是吗?

这时该比较什么呢?

(二)通过摆学具,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怎样才能使每个评委所打的分数一样多呢?

下面,我们就以红队为例,四人一组,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使每个评委所打的分数一样多?

小组合作,摆学具。

指名汇报:

怎么想的啊?

(1)种:

移多补少:

(学生进行操作)

我是把多的补给少的,使每个评委所打的分数一样多。

这样再看看,每个评委打了6分。

(2)种:

先把它们一样的部分找出来,再把多的部分进行平均分。

这样就能使它们所打的分数一样多了。

你们想的这个方法真巧妙啊!

你们想的方法很独特啊。

想一想,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啊?

小结:

第一种方法是用的移多补少的方法摆的,第二种是先找出相同的部分,再把多余的进行平均分。

你们是怎么想的啊?

刚才,你们是用摆的方法,知道了平均每个评委打了多少分?

那你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平均每个评委打了多少分吗?

自己写一写。

第(3)种:

先和后分:

我们先把它们和起来,然后在平均分。

这样平均每个评委打了6分。

这个6是一号评委打的分吗?

二号?

三号?

那它指的是什么啊?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数。

(板书:

平均数)它指的是平均每个评委打的分数。

这个6和这一组数据比比,它在什么范围内啊?

在中间

也就是说,它比最大的小,比最小的大;

在老大和老末中间,经过匀和以后得到的数,这个数就是平均数

1、红队平均每个评委所打的分数,我们已经算出来了,那蓝队呢?

赶快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

你是怎么想的啊?

2、那你们看看,谁获胜了?

也就是说,平均数高,那平均整体打分就高。

看来,用比较平均数的方法是比较公正的。

红队讲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比赛,但是蓝队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相信下次一定会赢得。

3、估计一下,水果饼干平均每月大约销售多少箱?

那钙奶饼干呢?

动手算一算,水果饼干、钙奶饼干平均每月个销售多少箱?

然后把统计表填完。

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啊?

如果你是这个厂的厂长,下个月,你打算怎么做啊?

4、小红过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啊?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平均数的知识,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

平均数

红队:

蓝队:

9+5+4=18(分)7+3+8+2+5=25(分)

18÷

3=6(分)25÷

5=5(分)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平均数

练习十一第2、5题,数学课外作业

1、进一步感受“平均数”所蕴含的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平均数”的作用。

2、会求“平均数”,并能解决相应的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多策略的解决问题。

一、复习出示练习十一第2题。

一周7天温度的纪录……

仔细观察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周一最高温度是20度,最低温度是10度。

填完整统计表。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填完整。

一周平均最高温度约是22度。

一周平均最低温度约是11度。

怎样求出一周的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1、第45页5题三天各行走多少千米?

第一天是75千米,第二天是25+35=60千米,

第三天是81千米,平均每天行走多少千米?

问题是什么?

独立计算并把统计表填完整。

5+25+35+81=216(千米)

216÷

3=72(千米)

三、实践活动:

调查本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

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做数学课外作业第20页第二题。

第六课时综合练习试卷

第七课时讲解综合练习试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