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88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心理学讲课提纲Word下载.docx

§

1.1环境意味着什么……………………………………………………………………4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4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4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

2.1科学的研究……………………………………………………………………………5

2.2研究方法概要…………………………………………………………………………6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7

3.1环境——行为理论……………………………………………………………………7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8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8

4.1环境知觉………………………………………………………………………………8

4.2环境认知………………………………………………………………………………9

4.3认知地图………………………………………………………………………………9

4.4寻路……………………………………………………………………………………10

第五章 

气候与行为……………………………………………11

5.1地理和气候决定论……………………………………………………………………11

5.2温度与行为……………………………………………………………………………11

5.3海拔与行为……………………………………………………………………………12

第六章 

光照、颜色、气味与行为……………………………13

6.1光照与行为……………………………………………………………………………13

6.2颜色与行为……………………………………………………………………………13

6.3气味与行为……………………………………………………………………………14

第七章 

噪音与行为……………………………………………14

7.1噪音……………………………………………………………………………………14

7.2噪音带来的影响………………………………………………………………………15

7.3噪音的控制及利用……………………………………………………………………16

第八章 

灾害、污染与行为……………………………………16

8.1自然灾害………………………………………………………………………………16

8.2技术灾难………………………………………………………………………………17

8.3有毒物质泄漏的影响…………………………………………………………………17

8.4空气污染与行为………………………………………………………………………18

第九章 

领地与个人空间☆……………………………………18

9.1领地与领地行为………………………………………………………………………18

9.2个人空间及其影响因素………………………………………………………………19

9.3私密性…………………………………………………………………………………21

第十章 

拥挤……………………………………………………21

10.1拥挤对动物的影响……………………………………………………………………21

10.2拥挤对人类的影响……………………………………………………………………22

10.3消除拥挤的策略………………………………………………………………………23

第十一章 

环境设计…………………………………………24

11.1环境设计要素…………………………………………………………………………24

11.2环境设计流程…………………………………………………………………………25

第十二章 

工作环境设计……………………………………26

12.1工作中的物理环境因素………………………………………………………………26

12.2劳动环境设计…………………………………………………………………………26

12.3办公环境设计…………………………………………………………………………27

第十三章 

学习环境设计……………………………………28

13.1学校环境设计…………………………………………………………………………28

13.2图书馆的设计…………………………………………………………………………29

13.3博物馆和展览馆的设计………………………………………………………………29

第十四章 

居住环境设计……………………………………30

14.1公寓的设计……………………………………………………………………………30

14.2别墅的设计……………………………………………………………………………30

14.3老年人住宅设计………………………………………………………………………31

第十五章 

公共环境设计……………………………………33

15.1医院的设计……………………………………………………………………………33

15.2监狱的设计……………………………………………………………………………33

15.3休闲环境设计…………………………………………………………………………33

第十六章 

旅游与环境…………………………………………35

16.1自然环境偏爱…………………………………………………………………………35

16.2自然景观的特征………………………………………………………………………35

16.3旅游景点的设计………………………………………………………………………36

第十七章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36

17.1人对环境的影响………………………………………………………………………36

17.2资源保护策略…………………………………………………………………………36

第一章 

绪论

1.1环境意味着什么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1.2环境心理学的界定

1.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

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

2.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

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问题的指向。

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

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

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

1.3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

“人口增长的趋势永远快于生产的增长。

如果不加控制,人口总是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按照算数级增长,人口扩张到生活资料仅能够维持生存的极限时,就会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

2.19世纪后半叶,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定义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生态学,它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社会、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因素,前者指光照、温度、水、盐分等理化因素,后者指同种和异种的有机体。

同种生物有机体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种内关系,异种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种间关系。

ec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eco表示住所或栖息地,logos表示学问。

按字面解释,生态学的含义是:

在生物居住的地方来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全部关系。

生物学把研究对象划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大小不同的组织水平或层次,生态学通常按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水平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基本上属宏观生物学范畴。

现代生态学有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面临着环境、资源、人口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自身生存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与生态学紧密相关,因此,生态学便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

3.派克提出的人类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

以人类为中心﹐研究在当前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如何使人类的福利得到合理的满足﹐并且使生态与社会系统能够长久协调地运转下去的学科。

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人类作为物种具有双重性﹐即生物性和社会性。

在人类进化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种特性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人类生态学主要涉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3方面问题。

20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近几十年更达到惊人的程度。

到1987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50亿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而任其仍按目前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那么世界人口在50年后或不到50年将再增加一番﹐自然环境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如何控制人口并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使其与增长中的人口相适应﹐这是人类生态学的主要课题之一。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是﹕人口继续增长﹐资源逐渐减少﹐环境不断恶化。

对此﹐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案﹐设想使人口数量控制在最适水平﹐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并开发新的资源﹐保护和美化环境﹐使之免受人为的污化或破坏。

工业革命以后,人口逐渐扩展并集中在某些地点,形成了现代大城市。

大城市的出现使人们居住的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使城市人民的生活需求(物质的和精神的)与供应发生巨大的矛盾﹐上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因此城市生态已成为人类生态学重要内容之一。

5.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

强调物理情景在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

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Psychology)认为,人类行为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

B=f(P,E)。

行为的生态观(EcologicalTheory)强调内外因的互动与平衡。

生态心理学的创立者Baker及其同事根据Lewin在三十年代提出的场理论(FieldTheory)发展出行为情境论(BehaviorSettingTheory)。

所谓行为情境指的是引发行为的小生态系统,不同的情境引发出不同的行为。

人患心理障碍或疾病乃表示个体行为与环境配合不良,是生态系统失衡(discordance)的结果(Baker,1978)。

6.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

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到了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环境心理学从理论上讲有六种理论框架,即唤醒理论,环境负荷理论、应激与适应理论、私密性调节理论、生态心理学和行为情境理论、交换理论等理论。

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说明环境应激刺激、态度和行为对保护、犯罪、人口和灾难的问题的影响。

最近这些年,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

1)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

2)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

3)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

4)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斯托考尔斯提出,在21世纪也许会在其他主题上有更突出的发展:

在外层空间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形成有效的政策,以减少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

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全球环境变化;

2)群体间暴力和犯罪;

3)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

4)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

这门学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研究人员不注意先前的文献,缺乏对以往研究的必要重复,缺乏知识的积累;

2)每个人的研究彼此孤立;

3)本学科的研究者没能充分关注其他领域的研究和理论;

4)经常、及时的回顾,综合研究成果的努力不够;

5)不注意理论的建构;

6)所用术语和概念的界定和使用缺乏一致性,并对此缺乏足够的注意;

7)对关键问题开展定期地开展开放的、有组织的争论不够。

全球的环境心理学:

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

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和控制的因素。

2.1科学的研究

1.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

2.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

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3.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

4.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

⑴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

⑵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⑶因变量的敏感性。

6.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

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减小任务难度。

7.额外变量即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在确定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后,就应该使实验的其他因素保持恒定。

8.环境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的类型和所揭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等。

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

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

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

2.2研究方法概要

1.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有些实验范式只限于某一领域,而有些实验范式经改动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

环境心理学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假装电击”,即让一个被试相信它可以控制给予另一个人的轻微点击(作为惩罚的刺激),以被式给出的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作为度量攻击性的指标。

第三章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3.1环境——行为理论

1.为什么说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都可以归入应激理论的体系中?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应,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应的应激源。

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

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⑴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

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

唤醒其实就是激活处于

“休眠”状态的各种身体活动,使它们达到活跃状态。

唤醒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可以用叶克斯—道德逊定律来解释。

按照该定律所描述的,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

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

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

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

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

⑵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

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首先,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其次,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第三,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环境刺激的强度大、在预测之外,又难以控制,那么,个体需要投入的注意和分析判断能力更多。

此外,如果个体不能确定做出那种反映最恰当,那么就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在这个刺激上。

最后,刺激负荷理论认为,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

避免定向注意疲劳症状(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出现。

⑶行为局限理论。

“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事。

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

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

当个体感到行为受限制时,心理阻抗可以消除环境对行为的限制。

行为局限理论还认为,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

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

因此,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

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以及习得的无助感。

⑷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

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过去的经验不同,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

把这种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

适应水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关系:

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输入、社会刺激输入和环境的改变运动。

适应水平理论提出上述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

①强度;

②刺激的多样性;

③刺激的模式。

调整指个体改变与之互相作用的环境,让环境适合于个体的生存。

上述几种理论都可以纳入应激理论的结构体系中,如刺激过载可以看作是应激的结果;

唤醒水平的提高是构成应激的一部分;

最佳适应水平是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

行为局限是应激的标志。

应激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噪音、污染等环境刺激对人行为的影响。

2.生态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是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

3.2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1.试对几种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比较。

一般性和特殊性。

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和适应水平理论都具有一般性的特点。

其中,唤醒理论的一般性最强,也就是说,唤醒理论认为,刺激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个体生理和心理唤醒水平的改变,因此可以推断行为将受到什么影响。

刺激负荷理论的特殊性要强一些,适应水平理论则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

在解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具有一般性的理论能够解释相同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反应,但是却掩盖了个体差异。

环境应激理论具有较强的一般性,也就是说,它可以推断环境中各种因素引起的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对于某个刺激源引起的反应如何,以及个体应激反应的差异却难以解释。

行为局限理论是最具特殊性的一种理论。

当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的环境条件确实存在时,可以有效地预测这种环境下个体的行为。

各种理论在解释环境—行为关系时,它们的分析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生态说是从群体水平上分析;

刺激负荷说是从个体水平上分析;

适应水平理论则是从个体差异的水平上来分析解释环境对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影响。

2.缓和变量指增加或减少情境影响的因素。

3.中介变量指对环境条件反应的内部知觉,认知和情感过程。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根据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而形成的。

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有较小的个体差异。

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4.1环境知觉

1.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

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过程。

2.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3.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

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

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4.简述环境知觉理论。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

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

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

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

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

个体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