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86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教学论Word下载.docx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代表、概念学习)

a)接受学习(言语讲授教学法):

教师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

b)发现学习(发现、探索发):

不是提供学习内容而是由学习者独立发现然后内化。

c)有意义学习:

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发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学习者应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习者能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作用。

(2)客观条件;

所学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1)代表学习:

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一意义的学习。

特点:

代表学习的强迫性、机械性、基础性。

要求:

识、念、写、意、用、练

2)概念学习:

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

形式:

(1)概念形成:

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的学习。

a.属于典型的发现学习;

b.以此种形式形成的概念不多;

c.适合于低年级、成人学习的初级阶段。

学习模式:

a.尽量搜集所学材料有关的事实;

b.剔除无关特征抽出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确定概念内涵;

c.建立概念,并将概念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d.将新概念和原有概念进行区分;

e.将新概念固定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

f.经常应用和反馈新概念。

3)概念同化:

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从而形成概念同化。

a.典型的接受学习;

b.在教学中相当多的概念是以此种方式形成的c.得出概念更加准确。

a.搞清与新概念有关的就概念的意义;

b.学习者要搞清就概念的联合的意义;

c.建立新的概念;

d.将新旧概念分化区分;

e.将概念固定原有的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

注意的问题:

1学习模式→教学模式

2概念学习是基础

3两种极端形式

4真正掌握概念的标准

a)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概念

b)能说出概念的实例来

c)能举出相反的例子

d)能在任何条件下都认识它

e)能说出概念的内涵外延

f)能够利用概念来推理

g)能够说出与之概念相反和易混淆的概念

h)能找出新概念的上位概念和下位概

4)命题学习:

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构成的复合意义

分类:

(1)类属学习:

将新知识归属于原有的知识的某一适当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从而获得意义的学习。

(2)派生类属学习:

新材料作为原概念的特例或作为原先获得的命题的证据或例证而加以理解时的学习。

启示:

a)新知识为派生物—省力;

b)原概念(知识)清晰、稳定、准确;

c)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

d)同遗忘作斗争;

e)尽早获得概括性的知识;

f)改革作业,教学方法

(3)相关类属学习:

新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念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或修饰,新的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的学习。

(4)总括学习:

在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

(5)并列结合学习: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总原有的特殊的观念既不产生从属关系,也不产生总括关系,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

a)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无直接联系,只能用一般的知识背景—较难的一类学习

b)需要架设认知桥梁

c)不及时弄懂知识,使并列结合学习的成分增加,增加学习难度(知识是联系的)

d)常导致机械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的内容越多,速度越快,难度越大

f)知识面宽,可提供知识背景,降低学习难度,学习省力

二、化学学习的类型与过程(阶段)

1.根据化学学习中智力活动的特点分

a)化学知识学习

i.选择阶段,对所学知识的感知

ii.领会阶段,在感知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来领会

iii.习得阶段,对所学内容做到保持

iv.巩固阶段

b)化学技能学习

c)……………………(待补充)

2.化学技能学习

a)分类

i.智力技能:

化学用语的技能、化学计算、记笔记、写实验报告

ii.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操作、分子模型的装配

b)过程(阶段)

i.认知阶段:

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了解要领

ii.分解阶段:

将整个操作进行分步

iii.定位阶段:

定在规范的位置上

iv.自动化阶段:

多次进行实验达到熟练程度,使动作达到自动化

3.解决化学问题学习:

学习如何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

三、学习的方式(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

一、定义: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分类:

1.按时间:

1顺向迁移: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2逆向迁移:

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按作用分:

1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2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或抑制作用

三、基本理论

1.相同要素说(共同成分说)(桑代克):

只有当一种学习与另一种学习之间存在相同成分时才会有影响

2.概括化迁移理论(贾德):

先前学习A中获得的东西,所以能迁移至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于A、B之中。

四、基本过程:

1.原有有关知识清晰稳定

2.辨别出当前课题与已有有关知识的联系

3.把已有的知识用到新的题目上来

五、影响迁移的基本因素:

1.主管因素

1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中起固定作用过的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利用性、概括性

2方法论水平:

掌握科学方法的水平

3主动进取的态度:

态度端正

2.客观因素:

1对象之间的相同因素

2教师的教学方法

六、促进迁移的方法

1.促进知识的概括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4.提高、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5.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减少并列结合学习

第三节练习

一、练习的目的:

1.有意义学习:

增加知识的清晰性‘稳定性以防止遗忘,并促进新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2.机械学习:

区别异同,强化印象防止相似材料的干扰

二、练习与反馈(启示)

1当学习者不能判断自己的行为(练习的结果)对错时,教者要想尽办法,使学习者尽早获得练习的结果

2及时反馈

3及时批改作业

4注意同一类型题的第一道题的教学

三、复习的时机

1.早复习:

遗忘之前的复习

作用:

早复习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发现忽略了的细微的新定义,纠正了原先学习中的模糊、混淆和错误的意义,证实正确的意义,导致新知识的巩固

2晚复习:

学习材料发生显著遗忘之后学习

能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发现遗忘的原因,加强薄弱环节

弊端:

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知识的联系);

内容多,花费更多精力

启示:

机械学习的知识,应早复习;

有意义的学习的知识因人而异

四、练习的方法

1.练习的分配:

指各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的安排

a)分配练习:

在各次练习之间安排一定的间隔时间有益于练习的长期保持

2.集中练习:

练习是集中进行的,有益于练习的短期保持

3.分配练习优于集中练习原因分析:

a)时间短,不易厌倦和疲劳

b)内容少,不易产生干扰

c)集中练习的内容多,难度增大,只重于问题的理解,无日间记忆,导致记不牢

4.在机械学习中效果较优:

a)边练习,边回忆,可以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

b)边练习,边回忆,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分心

5.构成与选择:

a)构成:

练习时,让学生写出或讲出问题的答案,这种反应叫构成反应

b)选择:

让学生在多种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答案

6.将内隐的和外显的相结合

外显反应:

指可观察或可留下观察记录的反应;

内隐反应:

与外显反应相反

第四节影响学习的因素

一、记忆水平的学习:

学生只抓住真实材料的记忆,而很少理解新材料的原理。

产生原因:

1.知识本身的限制

2.学生缺乏自我批判的精神,满足于事实的记忆

3.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没有能力来理解新知识的意义

4.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系

5.与教师的练习题或考试题有关

二、理解水平的学习: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所学的内容达到了了解、领会程度的原因。

1.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2.缺乏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3.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

三融会贯通水平的学习(主要表现)

2.知识是广泛的联系的

3.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4.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学习能力

5.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好,思维较活跃

6.这类学生还不能概括一般规律

四、概括水平的学习(主要表现)

1、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概括出来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

2、善于对知识进行比较、分类、总结归纳,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抓本质的能力较强

3、注意由例及类的学习

五、创新水平的学习(主要表现)

1、学习者在学习上有新的见解、新的方法

2、学习者具有独立钻研的精神、思维灵活、有勇气

a学习水平并非绝对

b重视概括水平的学习

c不能盲目反对记忆水平的学习

六、影响学习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学生的认知结构:

a)认知结构的内容(精而少)

b)认知结构内容的正确性、清晰性、巩固性

c)旧知识不清会影响:

i.新知识的理解

ii.知识相似时会对原有知识产生干扰

iii.新知识无法安置在知识结构的适当位置,不能形成知识网络

iv.错误的观点影响学习的效率

v.“段段清”知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掌握

d)知识的组织(益处)

i.便于理解新的知识

ii.便于记忆与保持

iii.便于提取

iv.提高学习水平

2.智力因素(教学水平落后于智力水平—传统)(教学水平先于智力水平—现代)

3.非智力因素

4.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客观因素

1.社会风气(社会环境)

2.班风

3.教学条件

4.家庭条件

a)家长的理念

b)家庭的经济条件

5.教科书的知识体系

6.教师的特征

a)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

b)教师的智力水平

c)教师的教学能力

d)教师的人格特征

i.热情和同情心

ii.赋予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iii.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e)教师的行为品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教师如何树立威信?

1.热爱学生

2.渊博的知识

a)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

b)相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

3.为人师表

4.保持积极的发展观念

5.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6.有精湛的教学艺术

7.要从每个第一次做起

第五节中学化学的学习原则、方法

一、中学化学学习原则:

(一)动机原则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原则

(三)概括化原则

(四)系统化原则

(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原则

二、中学化学学习的方法(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好好学习,贵在得法)

(一)从科学用脑的角度谈学习方法

1.富氧学习法

2.文理相见学习法

3.逐渐加难学习法

4.使用脑习惯符合于学习环境的用脑规律

(二)从听课角度谈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

2.专心听讲

3.学会记笔记

4.注意观察实验

5.努力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抓住”不会的知识

6.看教科书,消化所学知识

7.整理笔记,进行简单归纳,小结

8.检查教师批改的作业,改正错误

9.独立完成作业

(三)从收集资料的角度谈学习方法——(三库学习法)

1.卡片学习法——材料库

2.典型题学习法——典型题库

3.从做错的题中学习的方法——错题库

(四)从学习的原则谈学习方法

(五)从学习的内容谈学习方法

(六)从学习的水平谈学习方法

(七)从思维的角度谈学习方法

(八)从促进知识结构形成的角度谈学习方法

(九)从记忆的角度谈学习方法

1.选择记忆法

2.提纲王哥记忆法

3.口诀记忆法

4.改错记忆法

5.发掘特征记忆法

6.尽量回忆法

7.独立记忆法

★★★★★★第三章比较

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一点和共同点的逻辑方法

二、客观基础(客观条件):

存在于事物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客观基础

三、比较的种类

(一)时间和空间的比较:

时间的比较是历史形态上的比较,空间上的比较就是既定形态上的比较

(二)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直接比较:

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直接比较

间接比较:

通过中间的媒介物来进行比较的方法

四、比较的形式?

(一)旧知识得到巩固,更加清晰,新知识获得意义

(二)防止负迁移

(三)有利于新旧知识分化,利于理解掌握

(四)……………………(待补充)

(五)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

(六)旧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

(七)理论预言和实际的比较

五、比较的应用

(一)理论教学方面的应用

(二)实际方面的应用

1.比较装置

2.比较实验现象

3.比较反应条件等(浓度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不同、催化剂不同、相对量不同)

六、比较注意的问题

(一)对象之间具有可比性

(二)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三)按尽可能全面的标准进行,不能只见一点不见其余

第二节分类

根据被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二、客观基础:

存在于事物中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三、种类:

(一)人为分类(现象分类):

人们根据事物外部标志或外在联系进行分类

(二)自然分类(本质分类):

依据事物本质特征或内部联系进行分类

四、作用:

(一)利用分类方法,把学社知识进行分类,为教和学提供方便条件

(二)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使学生学会整理材料的方法,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四)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

(五)简化学生思维

(六)培养学生抓本质的能力

五、注意事项:

(一)分类必须相称

(二)分类后的子项必须相斥

(三)分类的标准必须统一

(四)分类不能越级

第三节类比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公式:

A对象具有a、b、c、d属性;

B对象具有a’、b’、c’、d’属性;

推出B对象也可能有d’属性(其中a与a’,b与b’,c与c’,d与d’相同或相似)

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三、主要作用:

(一)类比具有启发性

(二)获得新的发现或发明

(三)类比是模拟实验的基础

(四)类比具有移植作用

四、类比的局限性

(一)差异性限制了类比的范围和结论

(二)类比的逻辑理论根据不充分

(三)类比的规则不严密

五、应用;

(一)化学计算

(二)化学实验

第四节归纳

从个别事物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推理形式。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个别中包含着一般

三、分类;

(一)完全归纳法:

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断定该类事物的全体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S1是(或不是)P(指属性);

S2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i.特点:

1.结论是真是准确的

2.应用时有局限性

3.结论是一般性结论,只解决它“是什么“问题,没解决”为什么“问题

(二)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断定该类事物的全体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i.分类:

1.简单枚举归纳法:

以某事物中已被考察过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在已考察的这一部分中,从来也没有发现或相矛盾的情况,从未推出给该类事物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方法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在枚举中,没有发现与属性P相矛盾的情况,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a)特点:

i.结论判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的范围,因此结论不一定可靠

ii.要想知道结论是否可靠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2.科学归纳法:

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进行研究,在找出这些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得出的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类属性的推理方法

S1、S2、……………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它们具有(或不具有)P的属性,而S类与P属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所有S都是(或不是)P

i.结论真是准确性

ii.结论是找出了对象和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基础上而得到的,因此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

iii.事实的数量对于科学归纳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3.科学归纳法语简单枚举法的异同

相同点:

两种都为不完全归纳法

不同点:

i.得出结论根据不同(最根本区别)

ii.结论性质不同

iii.前提数量对两者意义(作用)不同。

第五节演绎

根据某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事物中的个别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关系,本质的推理形式。

一类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此类事物每一个事物也必然具有某种属性

三、演绎推理主要形式(三段论)

a)大前提:

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银镜反应

b)小前提:

甲酸中含有醛基

c)结论:

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

四、特点:

只要前提真实,逻辑关系准确,结论必然正确,否则将得到错误的结论。

第六节分析

在思想中把被研究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层次等等,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研究的认识活动。

事物的整体及部分的关系

三、类型: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第四章化学课程论

第一节化学课程的设置

一、建国前

a)1865年,开设了化学课程地点:

上海江南制造局

b)1903年清《奏定学堂章程》标志化学课程确定了自己的地位

二、建国后:

a)第一时期:

1949—1957学苏联

b)第二时期:

1960—1966摸索课程建设

c)第三时期:

1966—逐渐发展,步入正轨

三、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20页)

a)定义: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中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的指导性文件

b)结构(从大纲结构看)

i.前言

ii.课程目标

iii.内容标准(核心部分)

iv.实施建议

v.★★★课程目标:

是实现教育的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的课程的发展方向,标示课程的范围,提示课程的要点,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评价工作,是实现课程宗旨的重要保证。

vi.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28页)

vii.课程目标的层次:

1.课程整体的目标(总教学目的)

2.学科课程的总目标(具体教学目的)

3.学科课程具体目标(教学内容或要求)

viii.化学课程目标的分类(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要求;

a)对知识的教学要求

i.对所学知识的大致印象

ii.知道“是什么“,能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的材料

iii.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过解释简单的问题

iv.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b)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

i.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

ii.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iii.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第三节化学教科书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a)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b)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

c)广度与深度的平衡性

d)适应广泛的学习目标

e)学习的可能性和适应性

f)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二、编写教科书的原则

a)学生的认知顺序

b)知识的逻辑顺序

c)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三、对中学教科书的评价

a)教学内容的选材

b)教科书的编排顺序

c)教科书的文、图、表格和装帧

d)习题作业和实验的质量

四、画实验装置图应注意的问题

a)仪器规范:

i.显示仪器的特征

ii.正视图

b)图形正确:

i.画法统一

ii.要求有水平线

iii.注意封口

iv.仪器安装位置

v.各种仪器之间的布局要合理

c)线条清晰,粗细均匀

d)示意合理

e)比例恰当

i.仪器自身比例恰当

ii.仪器之间的比例恰当

f)画面整洁

五、有关教科书中的用字

第五章化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爱国主义教育

为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的崇高理想,树立忠于祖国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祖国的无畏精神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内容

a)我国古代有关化学的发明创造

b)建国以来有关化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c)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d)建国以来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

三、问题

a)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b)不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当成政治课上

c)爱国教育与化学教学相结合

四、爱国主义的要求

a)充满激情

b)充足的材料

c)材料真实可靠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一、重要意义

a)有利于学生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