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51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精Word文件下载.docx

(2物质循环;

(3信息交流。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通过食物链营养级逐级向前流动(能量流是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时遵循1/10定律。

二、生态平衡

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但在一定的时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表现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2、生态平衡破坏的表现

(1物种的改变

(2环境因素的改变

(3信息系统的破坏

三、生物对环境的指向作用

水葫芦的疯长是因为水中氮磷含量过多,水体富营养化。

第三章人口与环境

一、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1.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2.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3.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4.人口分布不均匀

二、当今中国人口的特点

1、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

2、城市人口比重大

3、人口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大

4、年龄结构属老年型,老龄化严重

5、男女性别比适中,但出生男女性别比例高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对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压力增大,耕地会越来越少,人均耕地占有量日益降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2对森林、草原的影响

为缓解住房、学校、工商业用地需求,不断地开垦荒地,砍伐和破坏森林和草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必将对世界气候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

(3对能源的影响

能源紧缺,加速耗竭。

(4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人口过度集中,公共服务设施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住房拥挤、交通堵塞、水、电、气供应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城市病”。

(5对水资源的压力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6加剧环境污染

绿地面积减少,垃圾增加,城市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的健康。

(7对工业发展的压力

人口剧增,就业压力变大,小型企业应运而生,布局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导致污染严重。

(8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剩余劳动力,失业下岗人数增加,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人口增长过慢过少对环境的影响

(1造成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老龄化严重,老年型的年龄结构的人口特征,青壮年的人数少,养老压力大,政府财政支出失调或出现赤字。

(2社会底层职业的招工难问题

针对部分人口增长过慢过少的国家而言,比如发达国家,地区发展

不平衡,艰苦甚至脏累的职业或工资低的工作,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就业率和失业率不均衡,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第四章资源与环境

一、水资源

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1生活用水——比例最小;

生活水平越高,生活用水越多。

(2工业用水——比例大;

用水量与工业种类、工业化程度有关。

(3农业用水——耗量最多。

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1节约用水,废水回收利用

(2治理污染,保护水源

(3保护水体源头、保护生态系统

(4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调配

(5海水淡化

3、水体污染

(1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影响渔业生产;

(2产生富营养化:

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3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工业产品质量和游览景点:

还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造成经济损失。

二、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排放污染物,污染环境

造成温室污染

2.CO

2

3.造成环境的热污染问题

三、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而不仅是它的数量。

2、大气污染的类型

(1煤炭型:

粉尘和SO2——煤烟型污染、雾霾

(2石油型:

烯烃、NOx、烷、醇、O3——光化学烟雾

(3混合型

(4特殊型——酸沉降

四、控制全球变暖的综合对策(主要是控制CO2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控制化石燃料消耗,以抑制CO2的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主要途径有:

(1生物光合作用吸收:

大力植树造林,减少植被破坏

(2工程中采用固碳技术:

CO2与油气分离、回收,注入深海

3.适应气候变化

措施:

(1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3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工程等;

4.加强环境意识,加强全球合作

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大问题,光靠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是不可能控制或解决气候的问题。

因此,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承担责任,才能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手段有:

(1实行直接控制,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保护植被;

(2应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污染税收,实施排污权交易;

(3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五、氟利昂和哈龙产生的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化学过程破坏臭氧层是造成南极空洞的主要原因。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其中,公平性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代内公平;

(2代际公平;

(3人类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公平。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牛文元认为: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紧地围绕着两条主线:

①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

②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在于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创造和谐的世界。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人地系统理论;

(2环境承载力理论;

(3资源环境价值论;

(4生态经济平衡理论;

(5协调发展理论.

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1.描述功能

2.解释功能

3.评价功能

4.检测功能

5.预警功能

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全球、国家、地区以及社会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四大系统”概念模型:

①社会系统:

科学、文化、人群福利水平或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指标,包括食物、住房、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就业、卫生、教育、培训、社会安全等;

②经济系统: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规模、效益等;

③环境系统:

包括资源存量、消耗、环境质量等;

④制度安排(机构:

包括政策、规划、计划等。

框架:

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DSR模型

①驱使力指标

②状态指标

③响应指标

三、人文发展指数

人文发展指数是1990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它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构成。

“收入”是指人均GDP的多少;

“寿命”反映了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

“教育”是指公众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HDI综合反映了卫生与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经济和生活水平,能较全面地反映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第九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调控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概念: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特定区域的需要不削弱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同时当代人的需要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区域PRED系统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学的基本理论

区域PRED系统由人口P—资源R—环境E--经济社会发展D构成的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Population(人口

Resource(资源

Environment(环境

Development(经济和社会发展

内涵:

(1区域PRED系统论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区域PRED系统

的协调发展。

包括时间上的协调、空间上的协调、功能上的协调。

(2区域PRED系统具有一般大系统的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为:

整体性、

地域性和层次性、动态性、可调控性。

(3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性。

具体来

说:

区域自然生态系统要按自然规律发展,区域经济系统要按经济

规律运行,社会系统要按社会规律运行。

(4区域PRED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多层次的复合指标系统,区

域PRED系统发展的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社会(主要选择人口状况为

标志、经济、资源、环境状况构成的整体。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

1、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的主体包括区域政府、上级区域的政府和广大公众。

2、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的途径

(1转变调控主体的发展观念和行为

(2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

(3调整区域关系

3、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手段

(1政策手段

(2经济手段

(3法律手段

(4行政手段

(5技术手段

(6道德手段

第十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不可更新资源包括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最终可采资源;

2.可更新资源包括最大资源潜力、可持续能力、吸收能力、承载能力。

二、资源可持续利用

定义: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

使非可再生资源获得持续利用,资源利用强度不超过资源再生能力。

广义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

是指对可再生资源来说,它是指能保持资源再生能力的利用方式,对非可再生资源来说,它是指使资源耗竭时间能延续到代替他的新能源开发成功之后的利用方式。

三、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因素

(1资源丰度

(2环境容量

(3文化理念

(4人口因素

(5经济发展

(6技术进步

第十一章工业持续发展战略

一、工业污染控制模式

(就工业与自然关系而言划分的工业发展三种模式

(1不顾环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工业生产的原始模式:

“资源—产品—废物”。

(2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污染末端控制”的发展模式20世纪70—80年代,“污染者负担”原则,“末端控制污染”模式。

(3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污染预防”的发展模式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工业系统的生态化。

基于生命周期的思想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下的工业发展战略是当今工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循环经济

(1概念: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率。

(2原则:

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即“3R”原则——

①减量化(Reduce原则

②再利用(Reuse原则

③再循环(Recycle原则,减量化是首要原则。

(3发展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途径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入手:

①部门层面(小循环

②区域层面(中循环

③社会层面(大循环。

三、清洁生产

采用清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工艺和技术,制造清洁的产品。

2、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企业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

四、环境管理手段

大致可分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即排放管理、、过程管理、产品管理。

五、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1、概念:

英文简称LCA,又称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干预和影响。

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被誉为“90年代的环境管理工具”。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或服务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产品或服

务系统功能直接相关的环境影响,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产出进行汇集和测定的一套系统方法。

2、主要阶段

(1原材料的获取;

(2生产产品;

(3产品的使用、再用和保养;

(4产品的回收和废物管理;

(5运输

六、生态工业园区

1、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代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三代为生态工业园区。

2、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而成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

第十二章一、ISO14000系列标准1、ISO14000的特点:

权威性、持续性、可操作性、普适性、自愿性、完整性。

2、ISO14000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用市场、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共同认识来达到促进生产者改善环境行为的目的,环境管理的视点从产品扩大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防。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的六项制度••••••备案与认可制度;

审核员注册制度;

培训管理制度;

统一管理制度;

第三方认证制度;

自愿申请制度。

第十三章一、环境标志1、概念:

环境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是印(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2、1978年德国开始第一个提出被称为“蓝色天使计划”的环境标志。

3、三种环境标志的比较:

1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

①Ⅰ型环境标志认证有严格的认证程序和较长的认证周期,只有行业中的佼佼者企业才能获得认证。

“绿色产品”。

②Ⅱ型环境标志只需要由第三方进行验证,向消费者声明自身的环境优势;

有机会用科学的方法讲绿色。

有效补充。

③Ⅲ型环境标志只需要由第三方进行验证,向消费者声明自身的环境优势。

4、环境标志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各国的环境标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影响着国际贸易活动。

以环境标志为市场导向的国际营销和以环境标志为国际贸易中合法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潮流。

几乎每个工业化国家都在制定自己的环境标志制度,且朝着各国彼此协调、寻求一致和互相承认的趋势发展。

(2)总的来说,环境标志可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但各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影响会更明显;

也可能会被一些国家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手段。

第十四章一、环境法律关系1、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

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2、环境关系的客体二、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实体法,在整个环境法律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宪法》,居于核心地位。

三、法律约束力最强的两部国际环境保护条约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12环境法与国际公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