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6302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猪生产学复习整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仔猪不能吃乳,生后2-3天死亡。

2、脑水肿:

生后1-2天死亡。

3、肛门闭锁:

生后2-3天内小公猪死亡,而小母猪经过手术后(从结肠开口入阴道,使粪便从阴户排出)有时尚可生存。

4、外翻腿,关节弯曲,多趾或并趾,无肢。

5、隐睾、阴囊疝:

呈隐性遗传。

6、子宫闭塞症伴随先天盲目:

由隐性基因引起的致死畸形。

7、公猪交尾不能症:

由伴性隐性基因引起,同质隐性公猪,阴茎不能勃起,但精液和精子正常。

8、两性(俗称阴阳猪):

分真假两性畸形两种。

9、无毛症:

有的致死,有的非致死。

10、绵羊状被毛:

呈隐性遗传。

11、卷毛、涡旋毛:

对正常毛呈显性。

12、曲尾(蛇尾):

对正常尾呈隐性。

曲尾仔猪发育困难,即使可以生长发育也不能妊娠。

13、鼻鸣症:

遗传方式不明,为佝偻病的特殊形式。

14、瞎乳头:

不能分泌乳汁,呈隐性遗传。

数量性状的特点:

胴体长是获得高产瘦肉和肉排的先决条件。

背膘厚度的遗传力较高

眼肌是胴体中最有价值的部位,是评定胴体产肉能力的重要指标

数量性状的选:

最好的选择方法是:

对日增重和背膘厚同时选择。

指数选择法:

表型选择:

主要根据体型外貌与重要经济性状间的关系进行选择

数量性状的选择:

单性状选择:

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合并选择

多性状选择:

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法

种猪的阶段选择:

选配、初生阶段、断奶前后、测定选择、初配阶段、初产断奶后

种猪的淘汰:

1、已选出优秀后备公母猪替补老龄种猪;

2、经测定,生产性能低于全群平均值的种猪;

3、母猪初产后,乳腺发育不良,有效乳头少于12个,乳腺坏死失去正常泌乳功能者;

4、连续两胎断奶后发情异常,到再配种间隔时间长,排除公猪因素外,配种受胎率低或屡配不孕者;

5、任何一胎产出致死或半致死或畸形仔猪,该窝公母猪一律淘汰;

6、严重肢蹄病,不能正常生活者;

7、因过肥/过瘦影响正常发情和繁殖机能者;

8、内外生殖器疾患失去利用价值者;

9、行为怪异、脾气暴躁、母性差或其他行为影响群体饲养者;

10、后代个体发育整齐度差、僵猪多、全窝成绩低于平均数者。

杂交:

不同品种、品系或类群间的交配。

杂交主要用来改进低遗传力性状,如产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

杂交的目的:

加速品种的改良及获得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

杂种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

1.不同经济性状的杂优表现:

遗传力低的性状,杂优高,如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

2.亲本的生产水平:

亲本生产水平高,杂优高。

纯繁和杂交相辅相成。

3.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与同品种不同品系间和杂交:

等位基因间差异越大,杂优越高。

杂交亲本选用的一般原则:

1.母本选用:

繁殖性能高;

适应性好;

母性好。

2.父本选用:

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好,胴体瘦肉率高;

第一父本要求一定的繁殖性能。

杂交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固定杂交、轮回杂交

经济杂交的目的: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商品代的生产性能。

杂交方式:

1.二元杂交(简单杂交)2.三元杂交3.多元杂交(双杂交)4.轮回杂交(两品种轮回又称交叉杂交)

育种手段:

(1)应用与育种方向和方法相适应的品种;

(2)杂交;

(3)选育专门化父系、母系;

(4)品种内选育;

(5)建立繁育体系。

第五章猪的营养与饲料

营养需要概:

念畜禽最低营养需要量。

反映群体的平均需要量,未加安全系数。

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抗物质、维生素

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利用的因素:

1.纤维水平(干草、青贮、苜蓿);

2.粉碎程度(谷物)3.加热处理(而粉)4.蛋白抑制因子(大豆、马铃薯等)5.非蛋自氮(NPN)

矿物质的作用:

(1)骨骼和牙齿的形成;

(2)多种酶或辅酶的成分;

(3)蛋白、器官、血液的成分;

(4)肌肉和神经发挥功能;

(5)维持机体代谢过程;

(6)维持机体渗透平衡。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A、D、K、E

水溶性维生素:

B、C

饲料添加剂:

抗生素、抗菌素、促生长类、益生素、酸制剂、酶类、其他添加剂

饲料配合的步骤:

1)选用合适的饲养标准

2)选用合适的原料

3)正确计算饲料配方

饲料类型:

粉料和颗粒料

粉料:

优点:

加工容易,投喂方便。

缺点:

粉尘大,损失多;

加工运输过程易造成不同原料分离;

适口性差,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差

颗粒料:

由于经过加热膨化,消化率比粉料高6-7%;

适口性好,猪采食后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比粉料好;

经过加热,可杀死有害细菌。

加工成本比粉料高。

经过压粒、加工、运输方面不会造成原料分离

饲喂方式:

自由采食、限制采食

第六章、种猪生产

种猪生产环节

配种

妊娠

分娩

泌乳

断奶(仔猪培育中讲)

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1、母猪的发情周期:

一般18-24d,平均21d。

前期:

不安、食欲下降、外阴红肿,阴道分泌的粘液较少,不接受公猪的爬跨。

中期:

鸣叫、跳栏、食欲减退,爬跨,频频排尿,外阴充血红肿,阴道分泌的粘液量多且粘稠,接受公猪爬跨,出现“呆立反应”。

后期:

性欲减退,站立反应消失,不接受公猪爬跨,阴道粘液排出量减少。

休情期:

生理活动处于相对静止-恢复正常期。

母猪的发情表现:

外阴潮红、流粘液

反应敏感、竖耳

静立反射

允许爬跨或交配(压背、公猪、母猪)

表现特殊的鸣叫声

确定配种输精时间的依据

排卵是在表现静立反应开始后的36-46h;

排卵的持续时间为10-15h;

精子存活时间<

24h;

卵子存活时间6h;

精子到达受精部位需要2-3h。

配种输精的适宜时间

输精(配种)时间应在排卵前的2-3h;

第1次配种在静立反射的24h,第2次配种输精间隔8-16h;

采用本交生产商品猪时,两次配种最好用不同的公猪。

配种方式:

分直交和人工授精,直交又分为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两种。

人工辅助配种:

配种时,将公母猪赶往指定地点,清洁消毒必要部位,待公猪爬跨时,将母猪尾拉向一边,进行配种。

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步骤包括:

采精—精检—稀释—分装—运输—镜检—输精等。

生产实践中如何决定配种时机?

母猪发情期长短因品种、个体而异,短则1d,长则6-7d,平均3-4d,青年母猪比经产母猪短。

一看阴户,充血红肿—紫色暗淡---皱缩;

二看粘液,浓浊,粘有垫草时配种;

三看表情,出现“呆立反应”时配种受胎率最高;

四看年龄,“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

注意:

强迫配种的受胎率较低;

为防止漏配,有时需用公猪进行试情;

另外,有些母猪对公猪有选择性。

配种时需注意的问题:

配种时间;

配种前公母猪清洁消毒;

配种的地点、地面及地势;

本交时的射精次数;

公母猪的分离;

公母猪的归圈;

公猪配种后的饲喂和饮水。

青年公猪的开配

时间:

瘦肉型品种在8月龄120kg时调教配种,以保持良好的配种习惯和旺盛的性欲。

过早:

刚性成熟,交配能力不好,精液质量差,母猪受胎率低,且对自身性器官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缩短使用寿命。

过迟:

延长非生产时间,增加成本,另外会造成公猪性情不安,影响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恶癖。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公猪在生产中的作用:

“母猪好,好一窝;

公猪好,好一坡”。

提高公猪性欲和精液品质,提高配种效果;

改善公猪体质,延长优良种公猪利用年限。

关键:

合理的营养;

适度利用;

合理的运动;

后备种猪的管理

1)加强运动

2)做好母猪的初情记录和催情工作。

3)做好配种前的疫苗注射。

4)其它日常管理工作。

促使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P179)

1)公猪刺激(试情)

2)适当的应激

3)按摩乳房

4)正确饲养,适时调整饲料喂量

5)激素治疗………………..见课本!

输精方法 

 

让发情母猪安静站立,清洁母猪阴门,输精管顶部向上缓缓插入阴道内(使用橡胶管时应涂少量润滑剂,注意不要插入尿道),感觉到有点阻力时(插入25~30厘米左右)逆时针轻轻转动输精管,边转动边往里送,然后轻轻回拉输精管,确定其锁在子宫内。

将制剂瓶连接到输精管上,使之缓缓倾倒,轻轻挤压制剂瓶,直到精液完全输入为止。

捏住制剂瓶,将输精管顺时针轻轻拉出体外。

输精方法

一般为3~10分钟。

为了防止精液倒流,输完精后,不要急于拔出输精管,将精液瓶或袋取下,将输精管尾部打折,插入去盖的精液瓶或袋孔内,这样即可防止空气的进入,又能防止精液倒流。

母猪输精后应进行登记。

母猪妊娠期为108-120d,平均114d。

预产期推算:

“333”

“+4-6”

配种后注意观察18-24d、38-44d的母猪,如两个情期均未发情,可初步判断怀孕。

妊娠诊断

1、发情与否及食欲、行为变化;

2、物理方法:

超声波检测(>25d);

3、化学方法:

检测激素浓度的变化。

4、阴道上皮检查:

30-90d;

母猪妊娠表现

疲倦贪睡不想动,性情温顺动作稳;

食量增加长膘快,皮毛光亮紧贴身;

尾巴下垂很自然,阴户缩成一条线。

临产征兆

产前15d:

乳房膨大变硬;

产前3-5d:

阴唇红肿,尾根两侧下陷;

产前1-2d:

前部乳头可以挤出透明乳汁;

产前8-16h:

叼草做窝,行动不安;

产前6h:

乳汁变白色,呼吸明显加决;

产前~1h:

躺卧,四肢伸直,阵缩渐快;

阴户流出白色或混有血液的稀薄液体(羊水)、说明分娩马上开始。

分娩生产中:

“三看一挤”法

一看乳头,“奶头炸,不久就要下”;

二看尾根,产前母猪尾根下陷、松驰;

三看表现,产前6-12h,坐卧不安,阴户流出稀薄粘液。

“母猪频频尿,产仔就要到”;

一挤:

挤乳,一般前面乳头出现乳汁则24h内产仔;

中间出现乳汁,则12h内产仔;

若最后乳头有乳,则3-6h内产仔。

实践中有例外,要同时根据腹围和预产期等,加强观察。

产后护理

1

提高泌乳期采食量的措施

(1)维持与妊娠期相同或类似的饲料组分;

充足的饮水;

饲料中添加5-10%的脂肪,以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2)维持相对较低的舍内温度(18℃),必要时可以采用滴水降温的办法;

(3)每天饲喂3次或3次以上。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母猪年生产力:

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的数量。

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窝产仔数x年产仔窝数x仔猪成活率

途径:

早期断奶,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

提高母猪窝产活仔数

提高母猪窝断奶重

第七章、幼猪培育

一、哺乳仔猪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消化能力差

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抗病力差

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初生仔猪的三个死亡高峰:

初生期:

冻死、饿死、压死,尤生后三天内。

生后三周左右:

仔猪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母乳及母源抗体下降;

仔猪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时期,营养需要增加,需从饲料中获得。

断奶前后:

吃料过渡、环境过渡、饲料类型过渡。

初生仔猪的三大变化

保温措施

预防仔猪腹泻

减少母猪饲料的变化,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母猪产前11-15d注射K88K99菌苗;

注意分娩舍内的环境卫生;

保证仔猪饲料的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保证饮水的清洁。

断牙、断尾和去势

断牙:

减少母猪乳头的损伤和仔猪相互咬伤;

断尾:

减少仔猪、幼猪和育肥阶段的咬尾现象的发生;

去势:

在时间上观点不很一致,在7-21日龄?

35日龄以前进行。

早期断奶的优点

1)缩短母猪产仔间隔,增加年产仔数;

2)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培育成本;

3)提高仔猪的均匀度。

4)提高断奶仔猪生长速度。

早期断奶的适宜年龄

超早期(出生到二周龄前)

早期(3-5周龄)两种,

决定断奶时间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母猪泌乳期长短与繁殖力的关系;

仔猪的生长与断奶时间的关系;

饲养条件与断奶时间的关系。

母猪泌乳期长短与繁殖力的关系

母猪子宫本身修复需要20多天,哺乳可刺激子宫加快恢复过程。

过早过晚均有影响。

试验,13天断奶比35天断奶母猪窝产仔数下降0.7头,7-10日龄断奶下胎产仔数下降1-2头。

晚断奶增长非生产时间,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应避免。

仔猪断奶方法

(1)一次断奶法:

一次性将母仔分开。

(2)分批断奶法:

按仔猪的生长发育和采食饲料等情况,同窝仔猪分批断奶。

先将较强壮、较大的仔猪先断奶,以照顾弱小仔猪。

兼顾小猪和母猪,不利于全进全出的操作。

(3)逐渐断奶法:

断奶前4-5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直到完全断奶。

兼顾仔猪和母猪,但操作麻烦,不宜推广。

第八章、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猪的生长曲线

肉猪生产一般以平均日增重表示;

生长转折点:

适宜的屠宰体重,约相当成年体重的40%;

不同品种、环境条件等适宜屠宰体重不同,一般在6月龄之前。

生长育肥猪每天的组织生长率

组织发育规律:

骨骼>肌肉>脂肪。

与品种有关:

现代瘦肉型品种在活重30-100kg期间,肌肉保持高速生长,此后逐渐下降。

生产上:

肥育前期高营养水平,尤其提供充足蛋白质,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

育肥后期,限制饲养,减少脂肪的沉积,获得良好的胴体和肉质。

评定肉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

生长速度(ADG)

饲料报酬(FCE)

胴体品质(CarcassQuality)

肉质〔MeatQuality)

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选用瘦肉型杂交猪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普及二元或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

选育配套系

2、提高仔猪出生重和断奶重

3、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P239课本)

4、适当的饲养管理方法

5、适宜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

适宜的温湿度是20℃和50%。

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影响较小。

舍内空气质量:

通风换气,防止密度过大造成CO2、NH3、H2O等有毒气体聚集,排通粪污,保持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舍外绿化。

光照:

影响不十分明显,但强光会降低日增重,胴体较瘦,弱光则促进脂肪沉积,胴体较肥。

6、实时屠宰

猪的肉质(P253课本)

第九章猪场建设

工艺类型:

1.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至肥育

2.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

3.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

4.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

隔(天数)

第十章

母猪经济影响因素:

提高经济效益:

a.提高母猪单产

b.降低饲料费用

c.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养猪行业的特点:

对市场需求、猪肉及饲料价格等反应敏感;

鲜活、易耗、易腐。

要求:

周转快、环节少、流通顺畅。

现代化养猪生产要取得高产、高效、优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缺一不可。

现代化养猪的标志:

高生产水平和高生产效率。

高生产效率:

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耗时越来越少;

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化。

高生产水平:

现代养猪生产采用了最先进的遗传育种、营养需要、环境控制、猪的行为特性、专门化的机械设备和疫病防治等先进技术,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种母猪年产2.8窝,产仔26-28头,料肉比2.6-2.7,平均瘦肉率达60%以上。

规模养的意义: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转化;

缓解家庭副业养猪的季节性和市场需求均衡性之间的矛盾;

利于国家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控制,稳定生产;

有利于不断提高种猪和猪肉质量,扩大出口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规模养猪的存在问题

饲料资源缺乏,尤其蛋白质饲料,有待开发;

饲料价格高,猪粮比价不合理;

良种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

经营者技术和管理能力相对缺乏;

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供销存在脱节现象。

现代养猪经营的理念缺乏。

现代养猪经营

1.养猪经营者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合理的确定养猪生产的经营方向和目标,有效地组织养猪生产的产、供、销活动。

(国家养猪生产方针;

资源、技术、市场等竞争环境)

2.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工业设备来装备生产,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组织和管理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猪的产品率和商品率,从而达到稳产、高产、高效和低成本的目的。

3、养猪作为一项产业:

经营侧重解决生产方向、目标和产供销活动等有关发展养猪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侧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协调等具体工作。

现代养猪经营的四原则

1.重视品种改良:

产仔多、生长快、耗料少、产肉多、肉质;

饲养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引种注意事项)

2.降低饲料费用:

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提高饲料转化率显得相当重要。

(饲料采购注意事项)

3.加强卫生防疫: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卫生消毒、防疫制度的执行。

(免疫程序如何制定)

4.发挥管理制度职能:

生产销售管理不可无或缺,懂技术善经营。

现代养猪经营的类型:

1繁殖经营(种猪饲养、仔猪生产经营)。

2育肥经营(育肥猪生产经营)

3一条龙经营(仔猪生产+育肥猪生产经营)

提高繁殖经营效益的具体措施:

采用仔猪早期断奶技术;

繁殖母猪标准化饲养;

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和市场预测工作,防止断奶仔猪无计划投放市场而引起大量淘汰母猪等周期性影响。

全面提高养猪技术,加强管理,采取一切措施增加收入,降低支出。

根据市场行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生产。

全面提高养猪技术,及时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加强经营管理,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搞好养猪生产的计划性,做好市场预测工作。

几种养猪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

1.猪---鱼---粮生态农业模式

2.猪---沼气---鱼---果生态农业模式

3.鸡鸭---猪---沼气---鱼生态农业模式

养猪生产的技术管理

1、建立高产种猪群(引种、选种、选育和选配)

首先精选良种,其中引种质量相当关键;

其次是合理选留后备猪;

再次是建立核心种猪群;

最后是筛选最优配套组合。

2、合理的猪群结构

良好的猪群结构要求群体内既要高生产性能,又要能承前启后、具有经济合理的比例关系。

合理结构:

公母比1:

20-30;

后备公母是每年淘汰和补充的1-2倍;

繁殖场中:

2-4岁(3-5胎)基础母猪占60%左右,4岁以上为5%左右,一岁半至2岁的占35%。

3、各项管理措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与实施

实施岗位责任制和产量承包责任制;

规定各级各类人员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

具有惩罚制度、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

4、加强职工的教育与培训

5、各项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6、各项生产技术指标

用于分析判断生产经营情况,指导生产。

常用的指标:

配种率、受胎率、情期受胎率、分娩率、产活仔率、成活率、日增重、出栏率、母猪年产胎次、杂种优势率、屠宰率、瘦肉率、大腿比例、饲料利用率、全群饲料报酬、平均背膘厚等等。

总结

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并不随规模的扩大而自然提高,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以及其它社会条件的协作保证,否则养猪效益难以发挥。

养猪对市场需求、销售价格、饲料供应及价格等反应敏感,由于猪产品的鲜活性、易耗、易腐性,要求周转快、环节少、流通渠道顺畅。

经营管理知识更多地是在生产中总结,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在市场运作中总结经验。

网上资料:

从育种、营养、管理和环境方面阐述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技术措施。

繁殖性状在遗传学中叫阈性状(受多基因所控制而表现为非连续的性状。

即仔猪没有0.1...头的)。

居于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之间。

受遗传所决定和环境所影响。

育种就是改变遗传性。

由于阈性状受多基因所控制,很难将这些控制产仔数的多基因集中并纯合化在一起,因此通过选择来提高产仔数往往是很难的。

如西欧经过约20年的选种仅提高产仔数1~2头,后来引入我国太湖猪后得到了显著提高。

环境能影响产仔数,营养、管理、气候都叫环境。

如营养过剩,长得过胖;

营养不良;

气温太高等,都可引起母猪不发情或排卵数降低或不易受胎或受精卵死亡,公猪则精液品质下降。

管理不当则可引起流产。

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的技术措施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

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

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

选择高产品种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

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耳朵大、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

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

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

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

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