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科常见病种及其分型Word下载.docx
《小儿骨科常见病种及其分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骨科常见病种及其分型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经常产生功能障碍
可能易于耐受,仅有轻度功能障碍
早期手术纠正
可以待患者出现症状再行手术治疗
Ⅰ型、Ⅱ型、Ⅲ型
2.7多髌骨畸形
2.8屡发性髌骨脱位
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
2.9先天性婴儿胫骨前弯和胫骨假关节
Boyd分型:
Ⅰ型:
前弯的同时有假关节,出生时胫骨就有部分缺如。
可有其他先天性畸形。
Ⅱ型:
前弯的同时有假关节,出生时胫骨有葫芦状狭窄。
在2岁前可有自发性骨折或轻伤引起骨折,统称为高危胫骨。
骨呈锥状、圆形和硬化状,髓腔闭塞。
此型最为多见,常伴有神经纤维瘤病,预后最坏。
在生长期,骨折复发很常见,随着年龄增长,骨折次数将减少,至骨骺成熟,骨折也不再发生。
Ⅲ型:
在先天性囊肿内发生假关节,一般在胫骨中1/3和下1/3交界处。
可先有前弯,随后是骨折。
治疗后再发生骨折的机会较Ⅱ型为少。
Ⅳ型:
在胫骨中1/3和下1/3交界处有硬化段,并发生假关节。
髓腔部分或完全闭塞。
在胫骨皮质可发生不全骨折或行军骨折,待折断后,不会再愈合,骨折处增宽而形成假关节。
这类骨折预后较好,在骨折成熟不足之前治疗,效果较好。
Ⅴ型:
在腓骨发育不良时,胫骨产生假关节,两骨的假关节可同时发生。
若病损限于腓骨,预后较好。
若病损发展至形成胫骨假关节,则其发展过程类似Ⅱ型。
Ⅵ型:
因骨内神经纤维瘤或施万瘤而引起假关节。
这极少见。
预后取决于骨内病损的侵袭性和治疗。
2.10先天性垂直距骨
2.11先天性胫骨缺如
2.12先天性腓骨缺如
2.13胫骨后内侧成角
2.14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病因学分型:
1.姿势性马蹄足:
可能是妊娠晚期宫内体位造成。
畸形足的柔韧性好,经连续石膏矫形后多能较快治愈。
2.特发性马蹄足:
病因为多因素。
呈典型马蹄足表现,中等僵硬度。
3.畸形性马蹄足:
常并发多发性关节挛缩症、脊髓发育不良和其他全身性疾病。
足畸形非常僵硬,治疗困难。
2.15先天性扁平足
2.16先天性跟距骨桥
2.17高弓足
1.单纯高弓足:
其前足跖屈程度内外侧相等。
负重时,第1和第5跖骨平均受力。
足跟仍呈中立位或轻度外翻。
2.高弓内翻:
只有前足内侧跖屈。
第1跖骨明显呈马蹄状,而第5跖骨仍处于正常水平位。
不负重时(患者坐在检查台上,小腿下垂),可见第5跖骨很容易背伸到中立位。
3.仰趾高弓足:
多发生在迟缓性麻痹的患儿,如小儿麻痹或脊髓脊膜膨出。
小腿三头肌麻痹,后足呈仰趾状,前足固定于马蹄位。
马蹄高弓足常继发于马蹄内翻足。
2.18先天性束带畸形
2.19副舟骨
2.20先天性小趾内翻
3.先天性头、颈、肩畸形
3.1末端小骨和枕椎骨
3.2先天性第一颈椎枕骨融合
3.3先天性齿状突畸形
3.3.1齿状突分离
3.3.2齿状突发育不全
3.4先天性颈椎椎弓根和小关节面缺如
3.5短颈综合症
3.6家族性颈部强硬
3.7先天性肌性斜颈
3.8Sandifer综合征
3.9眼源性斜颈
3.10颅锁发育不全
3.11先天性高肩胛症
Ⅰ度、Ⅱ度、Ⅲ度、Ⅳ度
3.12先天性锁骨假关节
3.13头面和上肢畸形综合征
3.13.1尖头并指(趾)畸形(Apert综合征)
3.13.2尖头多指畸形(Carpenter综合征)
3.13.3面颌骨发育障碍综合征
3.13.4下颌发育不良综合征
3.13.5眼下颌面综合征
3.13.6眼牙指综合征
3.13.7口面指综合征
3.13.8耳腭指综合征
3.13.9Weill-Marchesani综合征
3.13.10颅腕跖综合征
3.13.11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3.13.12Sminth-Lemli-Opitz综合征
3.13.13Laurence-Moon-Biedl-Bardet综合征
3.13.14Holi-Oram综合征
3.13.15CorneliaDeLange综合征
3.13.16Cockayne综合征
3.14颈肋
4.脊柱侧弯和后突畸形
4.1特发性脊柱侧弯
4.1.1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弯
4.1.2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
4.1.3青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弯
4.2先天性脊柱侧弯
4.2.1形成缺陷
4.2.2分节不良
4.3脊髓纵裂和脊髓栓系(约束)综合征
1.神经、肌肉、骨骼检查正常;
2.神经、肌肉系统正常而骨骼异常;
3.神经、肌肉和骨骼均有异常;
4.膀胱功能失常
4.4.神经纤维瘤病所致的脊柱侧弯
1.非营养型脊柱侧弯;
2.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弯
4.5马凡综合征所致的脊柱侧弯
4.6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侧弯
4.7开胸引起的脊柱侧弯
4.8脊柱侧弯合并胸腔功能不全综合征
4.9脊髓空洞症
4.10先天性脊柱后突
4.11先天性骶椎和腰椎缺如
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4.12其他先天性脊柱畸形
4.12.1节段性脊柱发育不良
4.12.2先天性脊柱脱位
4.12.3先天性椎体移位
5.先天发育异常
5.1软骨发育不良
5.2成骨不全(脆骨病)
Sillence分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点是骨质脆弱,生后骨折,蓝巩膜。
其中又以牙齿正常为A型,成牙不全为B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在围生期死亡,存活者表现为深蓝色巩膜、股骨畸形和串珠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出生时有骨折,因多次骨折骨骼畸形进行性加重,巩膜和听力正常。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巩膜和听力正常,仅表现为骨质脆弱。
5.3遗传性多发软骨外生骨疣
5.4马凡综合征
5.5股骨头骨骺滑脱
Ⅰ度,移位小于33%
Ⅱ度,移位33%-50%
Ⅲ度,移位大于50%
5.6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
5.7纤维异样增殖
三种类型:
1.单骨型;
2.多骨型;
3.多骨型并发内分泌障碍。
5.8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
5.9纹状骨病
5.10点状骨病
5.11骨骺点状发育不良
5.12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
5.13单肢骨骺发育不良
5.14干骺端骨发育不全
1.Jansen型;
2.Schmid型;
3.Spahr-Hartmann型;
4.软骨和头发发育不全型
5.15致密性骨发育障碍
5.16血友病
5.17特发性溶骨症
6.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
Catterall分型
股骨头前部受累,但不发生塌陷。
骨骺板和干骺端没有出现病变。
愈合后也不遗留明显的畸形。
部分股骨头坏死,在正位X线片可见坏死部分密度增高。
同时在坏死骨的内侧和外侧有正常的骨组织呈柱状外观,能够防止坏死骨的塌陷。
特别是侧位X线片上,股骨头外侧出现完整的骨组织柱,对预后的估计具有很大的意义。
此型干骺端发生病变,但骨骺板由于受伸到前部的舌样干骺端的正常骨组织所保护,而免遭损害。
新骨形成活跃,而股骨头高度无明显降低。
因骨骺板保持着其完整性,其塑型潜力不受影响。
病变中止后,如果仍有数年的生长期,预后甚佳。
约3/4的股骨头发生坏死。
股骨头外侧正常骨组织柱消失。
干骺端受累出现囊性改变。
骨骺板失去干骺端的保护作用,也遭致坏死性改变。
X线片显示有严重的塌陷,且塌陷的坏死骨块较大。
此过程越长,其预后越差。
整个股骨头均有坏死。
股骨头塌陷,往往不能完全恢复其正常轮廓。
此期骨骺板直接遭受损害,若骺板破坏严重则失去正常的生长能力,将严重地抑制股骨头的塑形潜力。
因此,无论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最终结局都很差。
虽然,经过适当的治疗,则能减轻股骨头的畸形程度。
7.骨骺发育异常
7.1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7.2足舟骨缺血性坏死
7.3肱骨小头骨软骨炎
7.4坐耻骨“骨软骨炎”
7.5剥离性骨软骨炎
7.6大块溶骨症
8.神经肌肉疾病
8.1脑瘫
8.1.1单侧双肢瘫(偏瘫)
8.1.2痉挛性双肢瘫
8.1.3四肢瘫
8.1.4手足徐动
8.2Rett综合征
8.3脊髓发育不良
8.4脊髓灰质炎
1.急性期;
2.恢复期;
3.慢性期
8.5脊柱肌肉挛缩
Ⅰ型;
Ⅱ型;
Ⅲ型;
SMAⅠ型;
SMAⅡ型;
SMAⅢ型
8.6遗传性感觉运动神经病
1型,2型,3型,4型,5型
8.7多发性神经炎(急性神经变性病)
8.8遗传性神经变性病和脊髓小脑退行性变
8.8.1腓骨肌萎缩
8.8.2Friedreich共济失调
8.9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
8.10新生儿坐骨神经麻痹
8.11肌营养不良
8.12常染色体显性肌营养不良
8.13常染色体隐性肌肉营养不良
8.14肌炎
8.14.1骨化性肌炎
8.14.2化脓性肌炎
8.14.3创伤性肌炎或肌肉痛性痉挛
8.14.4多发性肌炎
8.15先天性和后天性肌挛缩
8.16多关节挛缩
9.代谢性骨病
9.1佝偻病
9.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9.1.2肾小管性佝偻病
9.1.3慢性肾衰竭所致的骨发育不良
9.1.4低磷酸酶血症
9.2维生素C缺乏病
9.3维生素A过多症
9.4维生素D过多症
9.5生长激素缺乏症
9.6甲状腺功能低下
9.7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9.8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
9.9膝内翻和膝外翻
10.骨关节感染
10.1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10.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10.3少见部位的脊髓炎(锁骨、脊柱、骨盆、跗骨)
10.4几种少见的骨髓炎(布氏杆菌骨髓炎;
沙门菌骨髓炎;
病毒骨髓炎;
骨梅毒;
骨霉菌感染)
10.5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
髋关节结核;
膝关节结核;
其他部位关节结核)
10.6急性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10.7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10.8婴儿骨皮质增生
10.9幼年特发性(类风湿)关节炎
1.全身型关节炎
2.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阴性
3.多关节型,类风湿因子阳性
4.少关节型
5.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
6.银屑病性关节炎
7.未定类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11.软组织损伤与感染
11.1软组织感染
11.1.1蜂窝织炎
11.1.2手部感染(甲沟炎;
化脓性指头炎;
筋膜下间隙感染;
腱鞘感染;
手指关节感染;
骨髓炎)
11.1.3内生甲
11.1.4滑囊疾病(创伤性滑囊炎;
化脓性滑囊炎)
11.1.5腱鞘囊肿
11.1.6腘窝囊肿
11.2椎间盘疾病
11.2.1椎间盘脱出
11.2.2椎间盘炎
11.2.3椎间盘钙化
12.骨肿瘤和类肿瘤
12.1组织细胞增生症X(骨嗜伊红肉芽肿;
韩-薛-柯综合征)
12.2良性骨肿瘤(骨样骨瘤;
良性骨母细胞瘤;
骨瘤;
骨软骨瘤;
单发内生软骨瘤和多发内生软骨瘤;
良性软骨母细胞瘤;
软骨黏液纤维瘤;
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骨血管瘤;
神经纤维瘤病;
单房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破骨细胞瘤;
脊索瘤;
釉质瘤)
12.3恶性骨肿瘤(骨肉瘤;
恶性骨母细胞瘤;
软骨肉瘤;
间质软骨肉瘤;
恶性软骨母细胞瘤;
骨纤维肉瘤;
骨血管肉瘤;
尤文瘤;
网状细胞肉瘤;
骨霍奇金病;
骨转移瘤)
13.骨与关节损伤
骺板损伤
Salter-Harris分型:
第一型(Ⅰ型)骨骺分离,分离一般发生在生长板的肥大层,故软骨的生长带留在骨骺一侧,所以多不引起生长障碍;
婴幼儿骺板软骨层较宽,容易发生骨骺分离,据统计,占骨骺损伤的15.9%;
唯一的x线征象是骨化中心移位,该型复位容易,预后良好;
而股骨头骨骺分离由于骨骺动脉多被破坏,预后不佳。
该型也可见于坏血病、佝偻病、骨髓炎和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病理性损伤。
第二型(Ⅱ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
该型损伤最多见,占骨骺损伤的48.2%,好发部位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胫骨远端。
多发生在10一16岁的儿童,骨折线通过肥大并累及干骺端的一部分,骨折片呈三角形,在骨折端成角之凸侧有骨膜撕裂,而凹侧骨膜完整、复位容易,预后良好。
第三型(Ⅲ型)骨骺骨折。
属于关节内骨折,骨折线从关节面开始穿过骨骺,再平行横越部分骺板的肥大层。
该型占骨骺损伤的4%。
多发生在胫骨远端内侧或外侧和肱骨远端外侧。
无移位关节面平整者预后良好,有移位者需切开复位内固定,—般移位超过2mm者既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
第四型(Ⅳ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
该型也较多见,仅次于第二型,占30.2%;
骨折线呈斜形贯穿骨骺、骺板及干骺端,由于骨折线同过生长板全层,所以容易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和关节畸形,多见者为鱼尾状畸形。
此型多见于10岁以下小儿的肱骨外髁及年龄较大儿童的胫骨远端,此型必须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第五型(V型)骺板挤压性损伤,少见,占骨骺损伤的1%。
由于严重暴力损伤造成,相当于骺板软骨的压缩骨折,有学者指出此型损伤只发生在一个方向活动的关节,如膝关节和踝关节。
由于软骨细胞严重损伤破坏或来自骨骺营养血管广泛损伤,导致骺板早闭和生长停止。
逐渐出现骨骼变形和关节畸形,但早期X线表现常常为阴性结果,多在晚期发生生长障碍时才能作出诊断。
第六型(Ⅵ型)骺板边缘切削伤导致的软骨环(Ranvier)缺失;
也可发生于股骨远端侧副韧带撕脱伤,由Rang补充的一种类型,多合并皮肤软组织损伤。
特发性肌肉纤维化
1.股四头肌进行性纤维化
2.三角肌挛缩
3.臀大肌挛缩
4.先天性髋关节外展挛缩
13.1锁骨骨折
1.产伤骨折
2.锁骨中段骨折
3.内侧骺板分离(假性胸锁关节脱位)
4.外侧骺板分离、肩锁关节脱位。
13.2创伤性肩关节脱位
13.3肱骨近端骨骺骨折
13.4肱骨近端和肱骨干骨折
13.5肘关节损伤
13.5.1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Gartland分型
骨折无移位
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交畸形
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13.5.2肱骨远端骨骺分离
13.5.3肱骨外髁骨折
Milch分型:
骨折线经肱骨小头骨骺进入关节
骨折线经过滑车进入关节,肱尺关节不稳定
13.5.4肱骨小头骨折
两型:
Hahn-Steinthal型:
骨折远端包括外髁骨松质及滑车外侧嵴
Kocher-Lorenz型:
少见,骨折远端仅包括关节面软骨,无软骨下骨质或干骺端骨块。
13.5.5肱骨内上髁骨折
13.5.6桡骨近端骨折
O’Brien分型:
成角小于30°
成角30°
~60°
成角大于60°
完全分离移位
13.5.7儿童孟氏骨折
Bado分型:
真性孟氏骨折,类孟氏骨折(孟氏样损伤)
真性孟氏骨折:
伸直型。
桡骨小头前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
屈曲型。
桡骨小头后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
内收型。
桡骨小头向外或向前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骺端骨折。
特殊型。
桡骨头向前脱位合并桡骨中1/3骨折及同水平或稍近侧的尺骨骨折(前臂双骨折)
类孟氏骨折:
类Ⅰ型:
包括单纯桡骨小头前脱位、尺骨干骨折合并近端无移位的桡骨颈骨折、尺骨干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
类Ⅱ型:
包括桡骨小头骺板损伤或桡骨颈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
类Ⅲ型:
尺骨斜形骨折合并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
13.5.8尺骨鹰嘴骨折
13.5.9肘关节脱位
13.5.10牵拉肘
13.6尺、桡骨骨折
13.7腕及手部骨折脱位
13.7.1舟骨骨折
13.7.2掌骨骨折
13.7.3指骨骨折
13.8脊柱损伤
13.8.1颈椎损伤
13.8.2胸腰段脊柱骨折
13.9骨盆与髋臼骨折
13.9.1骨盆骨折
Torode-Zieg分类法:
撕脱骨折
髂骨翼骨折
单纯骨盆环骨折
骨盆环破裂
13.9.2髋臼骨折
髋关节脱位时出现小的骨折块
导致一个或以上较大的稳定骨折块的线性骨折
导致髋关节不稳定的线性骨折
继发于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骨折
13.10股骨颈骨折
Delbet分型
股骨头骨骺分离
经颈型骨折
股骨颈基底型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13.11股骨干骨折
13.12股骨远端骨折
13.13膝关节损伤
13.13.1髌骨骨折
两类:
骨化核骨折;
13.13.2胫骨结节骨折
Watson-Jones&
Ogden分型
位于胫骨近端骨化中心和胫骨结节骨化中心正常连接部以远。
ⅠA型:
位于轻度移位
ⅠB型:
向前向近端翻转
发生在胫骨近端骨化中心和胫骨结节骨化中心的连接部。
ⅡA型:
为单纯骨折
ⅡB型:
为粉碎骨折
骨折线进入关节,骨块移位,关节面不平
ⅢA型:
为简单骨折
ⅢB型:
13.13.3胫骨近端骨骺骨折
13.13.4外伤性髌骨脱位
13.13.5胫骨髁间棘骨折
Meyers-Mckeever分型
骨折无明显移位,仅前缘抬起
骨块的前1/3~1/2抬起,形如鸟嘴
骨块完全移位或骨块翻转,关节软骨面对向骨折端
13.13.6膝关节韧带损伤
13.13.7半月板损伤
13.14胫腓骨骨折(胫骨近端干骺端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
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
胫骨应力骨折;
同侧股骨、胫骨骨折)
13.15踝关节骨折
Dias-Tachdjian分型,依据受伤时足的姿势及暴力方向分类
1.旋后-内翻型损伤
2.旋后-跖屈型
3.旋后-外旋型
4.旋前-外翻、外旋型
5.垂直压缩型和其他类型骨骺损伤
13.15.1Tillaux骨折
13.15.2三平面骨折
13.16足部损伤
13.16.1距骨骨折
距骨颈骨折
无移位的距骨颈垂直骨折
移位的骨折,距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踝关节完整
移位骨折,距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踝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距骨头从距舟关节脱位
距骨体骨折
距骨顶经软骨骨折
剪切骨折
距骨后结节骨折
距骨外侧突骨折
粉碎骨折
13.16.2距骨骨软骨骨折
Berndt-Hardy分期
Ⅰ期:
小块软骨下骨小梁压缩骨折,X线片无异常发现
Ⅱ期:
骨块不完全撕脱或分离
Ⅲ期:
骨块完全撕脱但无移位
Ⅳ期:
骨块剥脱旋转可游离于关节内
13.16.3跟骨骨折
Schmidt-Weiner分型
A.跟骨结节或骨突骨折;
B.载距突骨折;
C.跟骨前突骨折;
D.下外侧骨折;
E.跟骨体小撕脱骨折
A.喙状骨折;
B.跟腱抵止处撕脱骨折
未累及距下关节的线形骨折
累及距下关节的线形骨折
A.舌状骨折;
B.关节压缩骨折
伴明显软组织损伤、骨质丢失及跟腱抵止处缺如的骨折
13.16.4跗跖关节骨折
Hardcastle分型
A型:
关节完全脱位,跗跖关节完全失去同心圆对位,跖骨向外移位
B型:
关节部分脱位,仅部分跗跖关节脱位,或内侧半,或外侧半。
第一跖骨可因Lisfranc韧带断裂或基底骨折而向内侧移位
C型:
关节分离性损伤,跗跖关节部分或全部失去同心圆对位,第一跖骨向内移位,其余四跖骨向外移位
13.16.5跖骨骨折
13.16.6第五跖骨基底骨折
13.16.7趾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