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566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8实验Word格式.docx

同一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相同,在虑纸上的扩散速率也相同,不同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虑纸上的扩散速率也不同。

可以用标准样品(胡萝卜素)做对照,分析出萃取样品是否含胡萝卜素和杂质。

(2)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

加酶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制剂可以使奶渍、血渍等多种蛋白质污垢降解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肽或氨基酸。

碱性脂肪酶制剂能将脂肪水解成容易被水冲洗掉的甘油和脂肪酸,从而达到清除衣物上脂质污垢的目的。

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取决于酶的活性。

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

低温会大大降低酶的活性,高温则可能使酶失活。

3.

(广东卷)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考查色素的分离、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细胞增殖、酶的特性等实验知识。

色素带自上而下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根据所形成的透明圈的大小判断纤维素分解能力,菌Ⅲ透明圈最大,说明其分解能力最强;

由于C图所示细胞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位置且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可推知该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实验主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Fe3+)之间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不难推知该实验实为探究过氧化氢酶是否具有高效性。

4.(山东卷)4.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将细胞相互

分开并且杀死细胞,A错误;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水

解实验材料,DNA与甲基绿结合,不是吡罗红,B错误;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会导致

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致使失活,C正确;

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要求细胞必须是活细胞,

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不可使用,D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实验与识记能力,对高中实验中常用试剂的作用进行综合考,

难度适中,注意辨析。

5.(山东卷)34.(8分)

【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

胡萝h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h或产胡萝h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

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素的酵母菌菌R时,可选用__▲__或平板划线法接种。

采用平

板划线法接种时需先灼烧接种环,其目的是__▲__。

(2)培养酵母菌R时,培养基中的蔗糖和硝酸盐可分别为酵母菌R的坐长提供__▲__

和__▲__。

(3)从胡萝|、中提取胡萝h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以防止胡萝h素

分解;

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

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

其目的是____▲____。

(4)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胡萝h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素标准品作

为____▲____。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防止杂菌污染)

(2)碳源氮源

(3)时间水浴滤去不溶物

(4)(实验)对照

【解析】

(1)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夹板划线法,接种过程为了

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要做无菌操作,所以接种前需对接种环灭菌操作。

(2)蔗糖主要提供碳源,当然也可以作为能源物质,硝酸盐含氮元素,可提供氮源。

(3)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h素分解;

由于萃取剂往往有挥发性,直接

加热时挥发出来的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爆炸;

萃取后需将原料中不溶于萃取剂的成分滤去。

(4)提取出来的胡萝h素往往不是纯的,用标准样品主要起一个对照的作用。

【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植物中有效成分提取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

生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

6.(江苏卷)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7.(江苏卷)4.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

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8.(江苏卷)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9.(江苏卷)6.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

D.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

10.(江苏卷)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11.

(江苏卷)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12.(江苏卷)18.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13.(重庆卷)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C

【解析】马铃薯中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项正确;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

可以观察到,B项正确;

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以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项错误;

无水Na2CO3可以与95%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2O·

Na2CO3,提高乙醇纯度,利于色素的溶解,D项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识记情况,涉及蛋白质鉴定原料选择、植

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及色素的提取等相关实验,跨度较大,并与化学学科有一定交叉,具有一定难度。

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

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特性;

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反应;

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酶(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作用,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

L-天冬酰胺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是即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

【试题评价】本题以验证性实验为载体,通过实验方案的完善,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环节,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高中生物实验原则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14.(新课标II卷)29.(10分)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GA溶液

缓冲液

半粒种子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步骤1

步骤2

1

0

带胚

25℃保温24h后

去除种子,在各

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淀粉液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

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去胚

++++

3

0.2

0.8

4

0.4

0.6

+

5

不加种子

注意:

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掂分量比试管

2中的,这两只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1)淀粉麦芽糖

(2)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4)GA浓度高对a-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1)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结构单体是葡萄糖,其水解后生成的二糖由两个葡萄糖组成,所以此二糖为麦芽糖。

(2)试管1和试管2两组进行对比,相互之间的自变量为是否有胚(或有无α-淀粉酶存在),因变量是试管中淀粉的含量。

在此实验中淀粉的含量由生成的α-淀粉酶的量决定,α-淀粉酶含量高,则淀粉被水解的多,α-淀粉酶含量低,则淀粉被水解的少,无α-淀粉酶,则淀粉不被水解。

检测时,加入碘液后,颜色较深的含淀粉多,颜色较浅的含淀粉少。

(3)以试管5作为空白对照,对比试管2和试管3,仅有试管3中的淀粉被分解,说明试管3有α-淀粉酶产生,而试管2没有淀粉酶产生。

由此,可以推断GA溶液在无胚的情况下可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继而促进了淀粉的水解。

(4)观察试管2、3和4,三者加入的GA呈梯度分布,且当GA含量越多时,试管中的淀粉越少。

由此可推测,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主要要求学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

分能力较强,对于学生来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15.(新课程I卷)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

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法或法将样本接

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

滤纸片均匀至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

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

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

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

(1)划线稀释涂布(或涂布)

(2)涂布

(3)敏感不敏感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耐药菌

(4)A

(1)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常用来分离微生物方法是稀释涂布发或平板划线法。

(2)为了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够均匀的分布,一般用涂布法来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

该细菌;

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

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A、C、

B;

D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选修一中微生物培养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

16.(新课标I卷)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5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

(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1)消灭杂菌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

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都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

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试题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判断能力。

17.(新课标I卷)29.(11分)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

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

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1)苏丹III(或苏丹IV)橘黄(或红)

(2)O

(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1)根据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知,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可以将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2)由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先增加,这是由于萌发过程中,脂肪先转化为糖,二者比较,O元素的含量增加,所以干重增加。

(3)第11d时,种子已萌发成幼苗。

如果要使萌发的种子干重增加,需是萌发的种子

进行光合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水、二氧化碳浓度、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等,依据题中条件,必须要提供的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有

机物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18.(四川卷)10.(12分)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

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

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淀粉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不均匀

(3)工程酵母工程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强,导致酒精发酵产生CO2的速率更快

(4)小

【解析】本题考查选修本中相关知识,包括有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

(1)①步骤为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需要先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

质粒和目的基因,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为重组质粒;

而在以淀

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其他微生物难以利用淀粉而被抑制,从而筛选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

重复筛选多次可以提高目的菌的纯度。

(2)图中平板培养后的结果,形成了多个菌落,因此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是菌落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一定区域,说明涂布不均匀。

(3)由于工程酵母菌能够更高效的利用淀粉,因此在以淀粉为原料的培养条件下,可以更快的进行增殖和发酵,酒精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所以需要先排气。

(4)凝胶色谱法分离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只能分布在颗粒之间,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

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的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因此,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试题点评】本题以图像信息为载体,考查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所需的酶、选择性培养基、

微生物接种方法、细胞代谢以及蛋白质分离,意在考查学生基本操作能力,难度不大。

针对此类题型,复习时需要对重点的基本操作进行复习,或者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9.(四川卷)9.(12分)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

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

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

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运送到全身各处。

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

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

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