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532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倒计时备战法宝系列 第一天专题攻关选择题解析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

故选项正确;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跟踪训练】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答案】B

【解答】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

B。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中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氧气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

故选A。

3.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

A.硫B.镁条C.铁丝D.木炭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4.“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

A.单质B.分子C.原子D.元素

【答案】D

【解析】在增铁酱油中,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这里的铁指铁元素。

D。

5.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Al3+——铝离子B.2K——2个钾元素

C.F2——个氟原子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

【解析】A、Al3+表示铝离子;

B、2K表示2个钾原子;

C、F2表示氟气、一个氟分子和—个氟分子由两个氟原子构成;

D、2SO3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汞B.氮气C.氧化铜D.金刚石

【解析】汞、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

氧化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故选B。

类型二:

筛选排除法

不直接求解正确答案,而是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每个选项加以分析,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排除,从而通过排除不正确答案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也;

该方法适用于解答实验基本操作、推断、原理类、离子或物质共存等类选择题。

例题2在pH=7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NO3﹣CO32﹣B.NH4+Cu2+Cl﹣SO42﹣

C.Ba2+K+OH﹣NO3﹣D.Na+K+NO3﹣Cl﹣

【分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还要注意是在中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pH=7的无色溶液显中性,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pH=7的无色溶液显中性。

A、Ca2+与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铜离子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C、水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1.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3+、Na+、NO3-、Cl-B.K+、Na+、Al3+、SO42-

C.H+、K+、SO42-、OH-D.Mg2+、NO3-、OH-、Cl-

【解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3+为黄色,与无色不符,错误;

B、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正确;

C、H+与OH-会结合生成水,不能共存,错误;

D、Mg2+与OH-会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2.小刘对某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NaNO3AlCl3HClZnSO4B.NH4ClK2SO4KOHNa2CO3

C.K2CO3NaClKNO3H2SO4D.BaCl2HClCaCl2NH3•H2O

【解析】A、这四种物质之间不能结合产生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共存;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产生氨气,不能共存;

C、硫酸能与碳酸钾反应产生气体,不能共存;

D、盐酸能与氨水反应,不能共存。

3.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継,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

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过滤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木炭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的气压不减小,不能形成气压差,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或胶头滴管滴加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

故选D。

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C

【解答】A、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错误,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5.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物质是(  )

A.CuSO4、KCl、NaClB.Na2CO3、NaOH、Ca(OH)2

C.H2SO4、Na2SO4、HClD.NaHCO3、KNO3、NaCl

【解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CuSO4溶于水呈蓝色,A选项错误。

Na2CO3、NaOH、Ca(OH)2均能与和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也不能共存,B选项错误

C中物质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C选项正确。

NaHCO3遇酸生成新物质,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错误。

类型三:

分析比较法

通常用于解答一些内容较抽象,概念易混淆、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

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正确运用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对题目涉及到的内容做全面而周密的分析、比较,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分析是把一个化学问题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间的联系;

比较则是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象、事实或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共同点或不同点。

例题3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Zn、Fe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④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Zn、Fe、Cu

A.1种B.2种C.3种D.4种

【分析】关键是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金属与盐反应的先后顺序。

①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锌要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当硝酸银的量足够多时,则铁和铜也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硝酸铜,硝酸银还可能有剩余,则滤渣为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

②滤液呈蓝色,说明一定含有硝酸铜,则要考虑硝酸铜可能参与了反应,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③向滤渣中加入酸有气泡产生则一定含有活泼金属,则硝酸铜和硝酸银一定完全反应,但锌一定与硝酸银先反应,则锌可能反应完,也有可能有剩余,但一定会有铁存在;

④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钾,无沉淀产生,则一定不含有硝酸银,则锌把硝酸银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锌,锌也可能与硝酸铜反应,可能使硝酸铜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则铁也可能使硝酸铜完全或部分反应。

【答案】C

【解析】①滤渣中一定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当混合溶液中AgNO3的量足够多时,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正确;

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这是因为滤液为蓝色时,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错误;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由于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Ag,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若Zn过量,则滤渣中可能有Zn,正确;

④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Zn、Fe、Cu,正确。

故答案为:

1.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

人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

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Fe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答】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

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铁能将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由题意可知,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人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了乙中的铁完全发生了,甲中的铁又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

若硫酸铜完全反应了,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Mg2+和Fe2+;

若硫酸铜没有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Mg2+、Fe2+和Cu2+。

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

2.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別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则X、Y、Z分别是()

A.H2、CO、CH4B.CH4、CO、H2C.CO、CH4、H2D.CO、H2、CH4

【解答】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燃烧后没有水生成,则Y是一氧化碳;

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X燃烧后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则X是氢气;

则Z是甲烷。

故X、Y、Z分别是H2、CO、CH4。

A。

3.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解答】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

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

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

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添加顺序必须满足②在③之后,④在最后,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③②①④或①③②④或③①②④。

4.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降低,故曲线①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故错误;

B、反应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反应,故正确;

C、蜡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故错误;

D、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蜡烛就熄灭,故错误。

5.一瓶不纯的Na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NaCl、CuSO4、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2)取少许上述无色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BaCl2溶液,再分别滴加稀硝酸。

现象如下表:

试管编号现象

1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2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下列关于该粉末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杂质可能含KNO3、K2CO3

B.杂质一定含NaCl,可能含Ca(NO3)2

C.杂质一定不含Ca(NO3)2,可能含KNO3

D.杂质一定含NaCl,一定不含CuSO4

【解答】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碳酸根离子就饿钙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钙沉淀,所以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硝酸钙;

取少许上述无色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氯化钠;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硝酸钾,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钠,一定不含硝酸钙、硫酸铜,可能含有碳酸钾、硝酸钾,故选:

类型四:

反例分析法

通过驳倒原结论的例子来说明结论的不正确,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推理归纳、规律类选择题。

例题4伽利略说: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践中得来”。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B.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

【分析】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B、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属于不同物质,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解答】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正确;

B、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错误;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属于不同物质,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错误。

1.推理是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构成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A、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溶液也能导电,A错;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构成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一定不同,B正确;

C、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C错;

D、中和反应必须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错。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物质的性质一定相同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D.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仰视读取数据,会导致配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解答】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不一定是酸,二氧化碳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量筒量取浓溶液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3.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A、C、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故选项错误;

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CO2和NaOH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H+,故选项正确;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为()

A.化学反应分类

B.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型

D.金属的化学性质

A.AB.BC.CD.D

【解析】A、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

D、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错误。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解析】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错误;

B、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例如氯化铵是盐,水溶液显酸性,错误;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氧化铜和氢气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氧气参加,错误;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正确。

6.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

B.溶液的pH:

C.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D.气体的密度: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中,K>

Mg>

(H)>

Cu>

Ag,故A正确;

B、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应为NaOH>

NaCl>

HCl,故B错;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应为O、Si、Al、Fe,故C错;

D、气体密度大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致,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O2、O2、H2,故D错误。

类型五:

图像判断法

根据图像分析问题或根据已知选择图像的一种方法;

该类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时要注重图形与文字相结合,而不以片面依靠文字或图像判断,在分析时,要先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及关系确定图像的变化规律,即增加或减小或不变的趋势,然后再确定起点、转折点的正确性,该方法适用于溶解度曲线、化学反应的速率及物质间量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类选择题。

例题5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在饱和石灰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