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523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同时,“中心”还将陆续聘任有关国家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的成员担任“法律与公共政策”课程的课程教授,担任课程并指导研究生论文。

“中心”出版物包括“法律与社会文丛”(苏力主编,法律出版社)、“法治中国丛书”(苏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政法文丛”(甘阳、赵晓力和强世功主编,北大出版社);

《法律与社会科学》(苏力主编,法律出版社);

《政治与法律评论》(强世功主编,北大出版社)和《法律书评》(苏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理论学习上,“中心”独具特色地持续组织“读书小组”学习模式,通过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和公共事件的讨论共同提高理论视野和分析能力。

目前包括章永乐和凌斌主持的“星期五读书小组”、强世功主持的“星期六读书小组”和陈端洪主持的“星期日”读书小组。

这些读书小组旨在让学员们在相互学习和探讨中理解经典著作,从而以更加深刻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动态。

同学可以通过中心的电子邮件咨询中心相关情况,电子邮件:

pkulawcenter@。

“中心”现在开通了独立的网站:

,欢迎同学访问。

法律与公共政策专业方向介绍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依托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为立志于成为国家公务员的法律硕士学生搭建一个国家治理能力训练的综合性平台。

该方向将结合多门跨学科课程,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培养学生宽广的学科视野,和对当下中国问题的深刻把握,从而在未来的公务员岗位中能够拥有北大法律人对于公共政策问题独到深刻的观察与分析。

同时,作为方向的核心课程,“法律与公共政策”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收集研究资料和撰写专题报告的研究能力,为未来的政府公文报告和公共事件处理预备扎实的工作技能。

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还设置论文写作和案例分析等课程,训练学生写作专业的论文。

方向的各位优秀老师都可承担法律硕士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师资介绍

1.朱苏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

美国麦克乔治法学院商法税法硕士

美国亚里桑那大学法律交叉学科研究博士

1999年—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00年4月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

中国法律 西方法律史 美国商税法 法社会学 美国法律制度 法哲学 法律经济学分析 比较法 比较法律文化

研究成果: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996)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1999)

《阅读秩序》(1999)

《送法下乡》(2000)以及几十篇学术论文和书评。

2.强世功 教授 法学博士

  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199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2002);

借调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研究部工作(2004-2007)。

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宪法学

所授课程:

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法学经典著作选读、宪法学等

一、专著

1、《调解、法制与现代性:

中国调解制度研究》(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2、《法制与治理:

国家转型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4、《法律的现代型剧场:

哈特富勒论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5、《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二、译著

1、考文: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7年。

2、亨金(等):

《美国宪法的域外影响》(合译),三联书店,1997年。

3、千叶正士:

《法律多元》(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宪政发展”(“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课题负责人。

3.沈岿 教授

教育背景:

  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2年;

  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5年;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8年;

  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98年;

  访问学者,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2002年。

现职: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院聘教授

行政法、宪法、人权、国家赔偿

著作:

1、《平衡论:

一种行政法认知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国行政法的重构》(翻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谁还在行使权力——准政府组织个案研究》(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行政国的正当程序》(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铗秤弹咏——在修远路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主要论文:

1、《现代行政法的精义——平衡》,《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平衡论:

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第二作者),《中外法学》1996年第4期;

3、《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再探讨》(第二作者),《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

4、《试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载《行政法论丛》(第1期),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二十世纪美国法律思潮与新公法运动》(译评),载《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法治原则与公共行政组织》(第二作者),《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7、《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第一作者),《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

8、《关于美国协商制定规章程序的分析》,《法商研究》1999年第2期;

9、《政治理论视角中的公法》(译评),载《行政法论丛》(第2期),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个性化研究之初步》,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11、《扩张之中的行政法适用空间及其界限问题——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引发的初步思考》,载《行政法论丛》(第3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14、《法治和良知自由》,《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15、《公立高等学校如何走出法治真空》,载《行政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

》,载《宪政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法学会2003年度论文二等奖)

17、《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司法裁量的空间与限度》,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2期;

18、《因开放、反思而合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9、《行政诉讼确立“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20、《21世纪行政法》(译文),载《行政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1、《公共行政组织建构的合法化进路》,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2、《析论高校惩戒学生行为的司法审查》,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3、《解析行政规则对司法的约束力》,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

24、《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4.凌斌  副教授,法学博士

大学教育:

2005年-2006年 耶鲁法学院 LL.M.

2002年-2005年 北大法学院 法学博士

1996年-2000年 北大法学院 法学学士

任教:

2009年8月-今 北大法学院 副教授

2006年7月-2009年7月 北大法学院 讲师

教育经历:

2009年秋季 法律社会学 2009级法学硕士;

2008级法学本科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英文)2009级中国法硕士;

耶鲁交换学生;

光华交换学生

2009年春季 法律经济学 2007级法学硕士;

2007级法学本科

      法律与文学 2007级法学硕士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英文) 2007级法学本科;

耶鲁交换学生

2008年秋季 法律社会学 2008级法学硕士班;

      中国社会(英文) 2007级中国法硕士项目;

      法律汉语(英文) 2008级中国法硕士项目;

2008年春季 法律经济学 2007级法学硕士班;

      体育法 2005级本科班;

北京大学2007级法学硕士班;

      法律汉语(英文) 2007级中国法硕士项目;

2007年秋季 法理学 2006级经济法硕士研修班;

      法律社会学 2007级法学硕士班;

2007年春季 法律经济学 2006级法学硕士班;

2006年秋季 法理学 2006级法律硕士班,2005级在职法律硕士班;

2003年春季 法理学 2003级经济法硕士研修班;

2002年秋季 法理学 2002级法律硕士班;

2001年秋季 法理学 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系大专班;

2000年秋季 法理学 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系大专班;

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侵权法、慈善法、体育法

一、论文

1.“孝公难题的法治要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四期;

2.“中国法学三十年:

学科断代史的定量研究”,《开放时代》2009年第八期;

3.“中国法学三十年:

主导作品和主导作者”,《法学》2009年第六期;

4.“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读书》2009年第一期;

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1978-2007):

一个引证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一期;

6.“‘肥羊之争’:

权利界定的和谐原则”,《中国法学》2008年第六期;

7.“形成和克服中国当代信用危机的市场机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

8.“现代危机与政治实践:

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第二期;

9.“革新法治的孝公难题”,《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三期;

10.“法律与自由——《沙堡监狱》与《阿甘正传》的一个法哲学思考”,《清华法学》2008年第三期;

11.“思想实验与法学研究”,《法学》2008年第一期;

12.“商鞅战秋菊:

法治转型的一个思想实验”,《北大学报》2007年第五期;

13.“法治的两条道路”,《中外法学》,2007年第一期;

14.“寻求和谐法治——当代中国法治的反思与探索”,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5.“中国主流法学引证的统计分析——以CSSCI为数据基础的一个探索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三期;

16.“立法与法治:

一个职业主义视角”,《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第六辑第二期;

17.“普法、法盲与法治”,《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二期;

18.“人各有价:

市场经济与信用危机”,《信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法学翻译批评的病理学进路”,《清华法学》,2003年第四辑;

20.“南街村:

改变中的‘乡土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秋季卷;

21.“作为技术的意识形态——以南街村为例”,北京大学法学院学士毕业论文,2000年。

二、书评

1.“德先生、赛先生与蜜思劳:

解读贺卫方的‘上书’——以孙志刚案为契机”,《法律书评》,2004年第二期;

2.“革命、传统与自由:

评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4年第一期;

3.“评《运送正义的方式》”,《中国学术》,2003年第四辑;

4.“洞悉法律的多维视角——读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法律书评》,2003年第一期;

5.“洞穴里的微光——读波斯纳《性与理性》”,《清华法学》,2003年第二辑;

6.“评《超越法律》”,《中国学术》,2002年第一期。

三、翻译

1.罗纳德•魏特曼:

《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合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

2.理查德•波斯纳:

《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理查德•波斯纳:

《法律理论的前沿》(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德米特里耶夫、切列姆内赫:

“分权机制与人权保障中的司法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3-4期。

四、课题研究

2008年—2009年 《慈善法与公益捐赠法关系研究》(民政部项目) 项目负责人

2008年—2009年 《全民健身法律难点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普通项目) 报告撰写人

2007年-2008年 《国外体育法翻译与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普通项目) 项目负责人

2002年-2005年 《法治与法治国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研究成员

2002年-2003年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法律控制》(香港城市大学项目) 北京召集人、访谈人

2000年-2001年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福特基金会项目) 访谈人

1999年-2000年 《南街村的变迁》(北大挑战杯重点项目)

 主要研究成员

公共服务:

2007年—今 北京大学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今 北大法学院2007级本科生班,辅导员

2001年-2004年 北大法学院2001级本科生班,辅导员、副年级主任

期刊编辑:

2004年-2005年 《洪范评论》 助理编辑

2001年-2003年 《北大法学院工作论文》 执行编辑

1998年-2001年 《北大法律评论》 编辑

5.邓峰 副教授

2003经济学博士后,产业组织理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1法学博士,经济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1998法学硕士,经济法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1995法学学士,涉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企业公司法、经济法、法和经济学、民商法总论、公共经济学、社会规范和社会演进

《经济法总论》,合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企业公司法》,合著,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版

6.彭冰 副教授

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银行法、证券法、经济法、公司法和国际金融法

《证券市场与法律》(2000年,参加编写);

《法律多元》(1997年,参与编译);

《上市公司法律与实务》(2000年,任副主编);

此外,还有多篇学术论文与评论。

7.王成副教授

8.陈端洪 副教授

1995-1996 伦敦大学,博士后

1990-1993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

1988-1990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

1984-1988 湖南师范大学,学士

1995.7-10 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1997.7-8  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

宪政原理

中国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8

《行政法》(译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9.章永乐  讲师 政治学博士

2002-2008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博士

1998-2002北京大学法学学士

西方法律史历史学方法论行政法政治理论

主要文章:

“村民自治与个体权利救济”(与杨旭合作,第一作者),《行政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

“专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则制定的一个分析框架”(与王锡锌合作,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NoForbiddenZoneinReading?

”NewLeftReview,49,2008(Jan-Feb)

"

ReflectionsonWangHui’sRiseofModernChineseThought"

NewLeftReview,62,2010(March-April)

专业高级课程简介

法律硕士“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专业课介绍:

专业必选课程(共计10学分):

1.北大评案法律思维02911490 

54课时 

3学分

传统的法学教育集中关注的是有关法律的“系统”知识,分门别类,实体法,程序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但暴露出一些问题,因为现实中的立法和司法问题从来不是分门别类的,而是混杂在一起的,因此学院内的系统知识在法律司法实务中反而变得不系统了,零碎了。

所以,此课程希望通过训练法律硕士对于各个具体案件的深入分析,来整体把握法律知识在当代司法实践中的真实运用,掌握法律人应该有的法律思维。

2.司法制度研究02901050 

3学分 

课程在全面了解中西司法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和司法制度的有关问题,力求深刻理解当下中国的司法实践,提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司法理论,为未来的公检法职业群体提供坚实的司法理论基础。

3.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02910081 

36课时 

2学分

课程通过对北大数字资源的介绍和学生的实践,让学生迅速掌握北大图书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北大法意、Westlaw、Lexis、Findlaw等主流资源。

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就一个主题迅速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和一手文献,为进一步撰写论文和咨询报告做扎实的准备工作。

4.公法与政治理论02910132 

课程深刻解读公法实践,特别是宪法与行政法,与西方政治理论之间相互影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宪政、政府治理、民主政治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且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处理这些问题做好扎实的理论准备。

专业高级课程(必修 

共计13学分)

1.法律社会学02910102 

72课时 

4学分

课程以交叉学科的方式研究法律,突破法条主义的传统教学方式,扩展视野,理解当代社会与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程引导学生熟悉法律与公共政策背后的社会学意涵,熟悉和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法律的思路,进而,学生能够以社会学的分析方式来理解当下的法律和公共政策,在未来的公务员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治理作出完善的咨询报告。

2.法律经济学 

02911660 

本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而能够运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制度变迁与规则选择,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和探索中国法治构建和社会转型中的现实问题。

课程成绩计算将主要基于三方面:

课堂报告,参与讨论与期末考试。

本课程将围绕对经济学原理与法律经济学方法的传授和训练,结合个案分析展开。

学生应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期末考试将以限定在二小时内完成的闭卷考试形式进行。

3.法律与公共政策 

本课程以当前公共政策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教授法律硕士同学就某一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具类似政府报告的文书写作。

本课程力图使法律硕士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跨学科优势,结合法律的思维,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公共政策,并且出色地完成课题分析报告。

本课程属于高级研修课程(advancedresearch);

课程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学生在某一公共政策问题研究基础上,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提交专题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第二部分,由授课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并提出相关研究的基本问题,学生在授课教师的主持下,讨论相关问题并修改研究报告或论文。

整个课程试图培养学生三种能力:

第一,收集、整理、分析公共政策热点的能力:

课程要求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某一公共政策热点的相关讨论与资料,分析其来龙去脉与存在的问题,预测其未来的走向,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二,思考和处理政治与公共政策问题的能力。

课程中有专门的“课程讨论”,具体要求:

1、学生进行公共政策热点的课题报告;

2、授课教师将进行点评,并就此一公共政策介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处境下的政治难题;

3、然后,请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有关问题的最高决策者,模拟决策者的决策思维,发挥自己的政治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4、课程将根据问题的不同,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

第二,撰写政府报告的能力。

课程中有专门的“报告及论文写作”,具体要求:

将自己的解决思路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包括如何设定问题,如何制定战略,如何进行舆论包装,如何针对对手的方案制定预案,尤其关注处理政治问题的法律技巧。

为此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起草相关的报告、工作方案和工作建议等。

最后课程结束时形成完整的课题报告。

4.外国法制史02910061 

本课程侧重于讨论二十世纪之前欧洲的法律制度,不追求内容覆盖上的面面俱到,而是以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线索,勾勒欧洲法律制度演变的关键环节,并探究其动力机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同学迅速掌握西方两千年的法制发展的概括和动力所在,为未来的政策咨询和政府治理通过制度资源。

我们的探究将法律制度-技术的演进置于一个多元力量相互作用的背景之中,这些背景包括:

(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形态之间的起伏和交替,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形态演变;

(二)政治单位边界的变更,政治权威的的集中-分散,以及具体治理技术的变迁;

(三)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变迁;

(四)军事组织、技术和力量的演变,等等。

本课程的理想目标是:

通过广泛阅读和集中讨论,参与者能大致把握欧洲法制史的地形图,了解主要的法律史解释理论传统,对其中一两个主题发生兴趣,并有能力着手做进一步研究。

选拔标准和程序

根据目前法学院现有的法律硕士研究生人数和我中心的实际承受能力,北大法治研究中心计划接受20名法律与公共政策方向的法律硕士研究生。

(一)选拔标准:

1.在第一学年完成并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