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523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层存梁方案内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位随季节性变化,交替循环较弱,本场地水质清澈、透明,对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

填方段32m存梁台座均采用钻孔桩基础,每个台座四支点支承,支承桩基桩径1m,砼强度为C20,单桩独立支承,桩与桩之间设联系梁联系梁截面尺寸为0.8m*0.8m。

因桩侧摩阻力不足,桩基采用嵌岩桩,入嵌岩深度为10.5m,桩基长度最大为27.5m。

(1)、C20砼

轴心抗压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2)、钢筋

I级钢筋:

II级钢筋:

荷载1:

梁体荷载P=2*721*10/4=3605kN。

荷载2:

张拉水平分力F。

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32m梁体终张拉时,梁体压缩量最大值为30mm,梁体纵向收缩,必产生水平力,使桩基产生沿梁体纵向收缩方向的挠度,各侧挠度大小ω为15mm,根据悬臂梁挠度公式:

ω=FL3/(3EI),

可知,

1):

F=3EIω/L3

2):

M=3EIω/L2

其中:

E-砼弹模,为2.5*104MPa;

I-桩基截面贯性矩,I=πd4/64=4.91*1013;

ω-挠度,15mm;

L-桩长。

由上两式可知,水平力与桩基长度长度的立方成反比,弯矩与桩基自由长度的平方成反比。

桩长为27.5m,桩顶水平力为:

F21.5m=3EIω/L3=3*2.5*104*4.91*1013*15/275003=2655N=2.7kN

建模如下:

桩长取27.5m,入岩深度为10.5m,采用Midas建模进行受力分析,单桩桩顶承载结构分析中忽略地基对桩顶联系梁的弹性支撑、土体对桩身的侧向约束作用不计。

结构模型及分析结果如图

最大桩底反力为:

Rmax=4188kN。

竖向最大变形量:

f竖max=5mm。

横向最大变形量:

f横max=15mm。

桩基最大轴力:

N桩max=4188kN;

桩基剪力最大绝对值:

Q桩max=3kN;

桩基z轴向最大弯矩:

Mz桩max=74kN.m;

桩基y轴向最大弯矩:

My桩max=15kN.m;

系梁y轴向最大弯矩:

My梁max=44kN.m;

系梁z轴向剪力最大绝对值:

Qz梁max=43kN.m;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确定:

—岩石试块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决定于岩层破碎程度和清底情况的系数;

—桩底面积;

—嵌入岩层内桩的挖孔周长;

—自新鲜岩面算起的嵌入深度;

根据掌握制梁场区地质勘测资料及有关参考数据,取C1=0.5,C2=0.04;

R=2.43Mpa。

[P]=R(C1A+C2Uh)=2430*(0.5*0.785+0.04*3.142*10.5)

=4160kN

约小于Rmax=4188kN,相差28kN,因嵌岩桩未考虑侧磨力,故仍满足要求!

配筋采用MIDAS/civil中的“RCBeamDesign”功能,其计算结果见图4.2-1

所需钢筋总面积:

A=2545mm2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关于“钻孔桩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受压构件为0.4%,Amin=0.4%×

π×

5002=3142mm2。

为满足对称配筋的要求,配筋16φ16A=3217mm2。

满足要求!

螺旋筋采用φ8光圆钢筋,螺距200mm,为便于钢筋笼运输、吊装,钢筋骨架每2m设置一道φ20加强筋,以提高骨架整体刚度。

由于桩基设计为嵌岩柱桩,故钢筋笼长按桩身通长布置。

桩基配筋图详见附图:

32m双层存梁台座桩基配筋图。

图4.2-1:

桩基配筋计算结果

联系梁配筋采用MIDAS/civil中的“RCBeamDesign”功能,自动计算配置顶面钢筋、底面钢筋及箍筋,计算结果见图4.2-2

由计算结果可知,联系梁顶面抵抗截面负弯矩所需配筋面积为:

A`s=608mm2

选用6φ12钢筋,面积A`s=679mm2>

608mm2

联系梁底面抵抗截面正弯矩所需配筋面积为:

As=608mm2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受弯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要求,C20砼为0.1%,

Amin=0.1%*800*800=640mm2。

选用6φ12钢筋,面积As=679mm2>

根据MIDAS/civil对梁箍筋布置的计算结果,沿梁长配置2φ8,箍筋间距100mm。

沿联系梁梁高设二道拉筋,拉筋布置为:

φ12钢筋,竖向间距80cm。

系梁配筋图详见附图:

双层存梁台座系梁配筋图。

图4.2-2:

系梁配筋计算结果

2.2、32m梁双层扩大基础存梁台座设计

平均层厚3.20m,紫红色,灰绿色,成份以粉粘粒为主,局部含粉砂,基本承载力360kPa,不宜作持力层。

挖方段因土体固结良好,均是硬粘土,土层承载力为230kPa,粘土层薄(最薄处已遇岩石,最厚处为4米),压缩模量较大,平均值为11.7MPa,沉降量小,故挖方段扩大基础,扩大基础设计为单端整体基础,基础尺寸为5m×

10m,总高2.4m,埋深2m,扩大基础横截面见图2.2-1,纵截面见图2.2-2。

图2.2-1:

扩大基础横截面(单位:

m)

图2.2-2:

扩大基础纵截面(单位:

梁重:

G1=721t。

单个基础各支点荷载为:

P=2*721*10/4=3605kN。

基础自重:

G2=(5*0.8+3*0.8+1*0.8)*10*2.5*10=1800kN。

基础上土重:

G3=(5*2-0.8*1*8-0.4*1)*10*20=640

σ=(2P+G2+G3)/A=(3605*2+1800+640)/(5*10)=193kPa<

230kPa,承载力满足!

基础埋置深度为2m,基础底面下部粘土层最大厚度为2m,按0.4b=0.4×

500=200cm进行分层,分为1层,根据如下公式进行沉降计算。

S=msΣ(hiσzi/ESi)

式中,S—地基总沉降量,cm;

σzi—第i层土顶面与底面附加应力的平均值,MPa;

ESi—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hi—第i层土的厚度,cm;

m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计算基础沉降量:

1)基础底面附加应力σ-γd=193-20×

2=153KPa。

2)基础底层的附加应力,用点法计算,a=10m,b=5m,附加应力

σ0=ac(σ-γd)kPa,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查表计算如下表1:

表1:

基底附加应力计算

深度z(m)

Z/b=(z-2)/b

a/b

应力系数ac

附加应力

σ0=ac(σ-γd)/1000

MPa

2

1

0.153

4

0.4

0.870

0.113

3)地基受压深度,因在4米深处已是中风化粉质砂岩,压缩量非常小,故不再考虑更深土层。

根据公式S=msΣ(hiσzi/ESi),最终沉降量S为:

S=0.6*(200*0.113/11.7)=1.16cm。

为增强基底砼的抗裂性,基底设置一层钢筋网片,钢筋规格为Φ12mm,网片间距为150mm*150mm。

2.3、32m梁兼24m梁存梁台座设计

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现场布置4座32m梁兼24m梁存梁台座,双层存放。

为了保证桩基沉降均匀性,桩基础结构形式采用与其共用的32m梁存梁台座的结构形式,此处不另行设计。

3、双层存梁下层梁体检算

根据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通用图架桥机检算报告-铁4-2局[1]》中的检算资料:

1)梁体纵向检算:

混凝土正应力、强度、抗裂性、混凝土主应力及支反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2)横向计算:

当支座中心距为3.6m时,横向计算不满足设计要求。

若纵向位置距梁端≤1.5m,将垫片尺寸改为横向1000mm×

800mm纵向×

100mm厚,横向支座中心距为5.4m时,横向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梁场双层存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即可。

4、双层存梁垫板设计

4.1、设计依据

1、《结构工程师实务手册》

2、《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3、箱梁图纸《通桥(2008)2224-I》

4、箱梁图纸《通桥(2007)2224-I》与《通桥(2007)2224-Ⅱ

4.2、存梁形式及垫板结构

根据设计院检算结果,存梁支点中心与支座板中心重合,垫板采用方格网结构,方格上下铺设钢板做为承压面板,存梁形式及垫板具体尺寸如下图:

垫板结构图

4.3、结构计算

梁重(含挡碴墙):

G梁自重=721t

单个存梁垫板承受荷载:

R=

上部承压面板压强:

下部承压面板压强:

垫板采用[8槽钢直立焊接成方格网骨架,上下承压面板均为δ10钢板,构件为Q235钢构件,查《结构工程师实务手册》得;

钢材

抗拉、抗压和抗弯

(MPa)

抗剪

弹性模量

牌号

厚度或直径(mm)

Q235钢

≤16

215

125

2.1*105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受力检算,取1mm宽微段单元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计算,

,仅对顶面进行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如下:

方格承压检算:

[8槽钢腹板厚度:

方格最大间距:

计算荷载为均布荷载:

微段单元支座反力:

[8槽钢腹板承压强度:

计算合格,满足使用要求!

上层面板抗剪检算:

面板厚度:

δ=10mm

上层面板抗弯检算:

截面抵抗矩:

截面最大弯矩:

上层面板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值:

满足支点平整度≤2mm/1m的使用要求!

注:

由于方格最大间距仅270mm,构件自重影响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垫板各项设计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结构设计合格!

5、双层存梁施工

5.1、施工工艺

选取下层梁体→放双层存梁支点中线→摊铺细砂→摆放存梁垫板、橡胶支座→抄平调整四支点高差→起吊、存放上层梁体→摘钩→工程部监控存梁台座沉降量

5.2、下层梁体选择

下层梁体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压浆完成一周以上且上下层梁体为同一跨度,否则严禁做为下层承压梁体,另即将待架箱梁不得做为下层梁体使用;

5.3、工序作业要求

先在承压梁体桥面板上画出存梁垫板纵横向中心线,然后摊铺细砂找平,细砂必须摊铺均匀密实,铺垫双层存梁垫板、橡胶支座。

工程部抄平控制四个存梁支点顶面高差,作业人员使用石棉纸略微调整顶面高差,保证四支点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起移上层梁体移至所选存梁台座,缓慢下落,使上层梁体支座中心线与存梁垫板中线对齐,落梁,摘钩。

工程部及时监控存梁台座沉降量。

双层存梁垫板顶面平整度≤2mm/1m,垫板中线偏差值≤5㎜,四支点顶面高差≤2㎜,上层梁体支座中线与存梁垫板中线偏差值≤10㎜。

6、沉降观测

6.1、施测过程与观测周期

在台座进行双层存梁前,确定各沉降观测点稳固牢靠后,方可进行首次观测。

每个观测点高程首次观测时应同期观测两次,比较观测结果,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差不超过±

0.5mm时,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

否则观测结果作废重测。

在台座双层存梁后,即开始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周期为一天,观测时间定为每天上午9点30分,持续一周。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绘制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若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应立即通知主管负责人,为其采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6.2、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台座预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a-∑b≤1.0,n表示测站数;

  第二,前后视距≤30m;

  第三,前后视距差≤1.0m;

  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

6.3、观测原则

每次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

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

观测人员要稳定;

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

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7、附件

双层存梁示意图

双层存梁垫板

双层存梁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