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509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给研一新生的文档格式.docx

另外,我前面提到了不要幻想,因为一般来说,第二种人是很难做到非常成功的,当然,也有少数运气特别好的例外,不过记住,只是少数,你可以去幻想去做白日梦,但万不可太当真。

当然,如果你认准了,我就要做第一种人,我就要出人头地,很好,非常支持,不过你要做好受苦的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另外,要做好这样也不能成功的准备;

最后,成功了之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谢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另外,一定要谦虚,要知足,因为有很多和你一样努力或者比你还努力的人可能还没有你成功。

当然,你说你就是要做第三种人,我也不反对。

如果你是家里超级有钱,我更加不反对,你可以适度的挥霍和享乐,注意,还是适度的,不要让后代饿死就好,当然你说我就是坏到底了我也就不多说了。

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你只是随遇而安的话,怎么说呢,多想想你的父母,或许你这样无所谓,可你的父母是否还为你操劳费心呢……

接下来,你要确定的是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

比如说,你是领导,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是幕后人员;

你是搞行政,经商,还是做学问;

你是靠嘴皮子,还是靠真技术,等等。

我再这里先说明一点,就是我认为角色和风格就如同性格一样,是没有优劣的。

论武艺,诸葛亮怎么也比不过关羽张飞,但你不能说他在蜀国的作用不及关张。

正因为有分工,世界才多姿多彩,否则都一样,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大家可能会说网上有一篇帖子,说是一流的人才在商界和军界,二流的人才在政界,三流的人才在学界,等等,怎么说呢,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还是认为大可不必这么认真,这三种人仅仅是人类社会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已,它们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代表了三种不同风格的职业和类型。

而我个人的意见,自己比较适合什么,或者相对比较喜欢什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角色,我这个人是比较喜欢顺其自然的,也就是比较看重天赋的成分,父母把你生成什么样的人,你就大概的朝什么方向发展和努力,肯定相对会比较轻松,也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说天赋是不重要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等等。

我认为,后天的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先天的“属性”,但有一个程度。

就拿喝酒做例子,有些人酒量小,于是就刻苦训练,结果呢,有些人酒量变得很大,有些人虽然有长进,但最终还是得不到平均水平,这就是天赋的力量,或者说,是由你体内的酶活所决定的。

如果通过后天努力可以达到一切,你相信你努力训练能比博尔特跑得更快么?

再举个男孩子的例子,都玩过dota吧,在大多数情况下,智力型英雄就是智力型英雄,你拿再高的攻击装到后期靠硬拼也打不过战士,因为你先天的属性不行;

如果硬说努力可以改变一切,那都合圣剑算了,实际肯定不是这样。

有人说,那你不是反对努力么,错,我是主张努力的方向要选对,你在自己擅长的角色努力,成功的机会不是更大?

难道一定要多进球才算成功的球员,多助攻的,多抢断的,多救险的,不一样都是?

再看dota的例子,你硬拼不行,可以靠魔法啊。

记住,只要你在战场上起了作用,你就是成功的!

不过,你说你一定要和命运抗争,一定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如何如何,当然我也支持,不过和上面一样,你要准备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行,准备好吃苦的努力,别埋怨,就好。

接下来我简要谈一下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制定。

我还是要再次肯定下目标和信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其实,我原来也是对那些“树立目标为之奋斗啊”之类的说法有些不屑的,也认为那些把写着“勤奋”之类字条贴在自己床前的人有点可笑,觉得人何必要活得那么累,随遇而安一样可以活得不错啊。

但是渐渐的,我逐渐发现在一个团队中相对比较成功的人,一定是那些目标更明确、计划更周密的人。

确实,在一般情况下目标的作用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一旦到比较关键的时候,目标明确的人往往能咬牙坚持住,因为他们有信念,或者说脑子里有那么根弦;

而普通人呢,到那时往往就会松口气,心想“算了吧”、“没关系啊”,等等,这样一次两次还差不太多,时间长了差距就显出来了,最终量变转化为质变,于是有些人成功了而大部分人依然平凡。

因此,如果你想成为第一类人的话,一定要为自己树立一个长期的目标,一个有挑战的、但又是有可能实现的、而又非常明确的目标。

在这个最终目标的下面,再分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比如一年啊、五年啊、十年二十年等等。

接下来,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随后严格执行计划并定期总结,根据上一阶段完成计划的情况调整下一阶段计划,如果能长久坚持下去,相信你离成功会越来越近。

而对于第二类人就没有这么严格了,目标可以定得相对宽泛一点,灵活一点,并且容易实现一些。

当然,同是第二类人之间也是有差距的,把目标定得更明确一些,计划定得更详尽一些,肯定有助于你的相对成功。

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特别是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或许你自认为已经考虑了某段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之预算了足够的时间,但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会令你防不胜防,结果计划不得不改变。

别担心,计划与现实有差距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努力找出问题的根源尽快将其解决就好。

2.接下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研。

我知道很多研究生读研的目的都不十分明确,大部分人,或者为了文凭读,或者别人读我也要读,或者父母让我读我就读,或者找不到工作所以读,或者为了走向社会之前有个缓冲,等等等等,真正因为兴趣的,很少很少。

现在,我希望大家不管原来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到这的,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接下来的三年打算怎么过。

简单的说,就是你以后打不打算从事科研工作,不管是出于兴趣或其他原因。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喜欢做实验,打算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比如留校、进科研单位、或者出国等等,那么,你一定要在这三年时间中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素质,记住,把做实验、搞科研当成自己的工作。

除了做好实验和完成课题,还应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出你自己的心得;

熟知国内国际上该领域的主要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和他们建立一定的联系;

努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等等,总之,为你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心全意的培养自己的相关能力,另外,记住,成长永远比成果重要,也许在三年中你不能发表很多文章,不用为此懊恼,个人能力的成长比什么都更重要,只要能学到东西就是成功的,因为大家都还年轻!

相反的,如果你以后不打算从事科研工作,研究生学习只是你的一个跳板或者平台,那么,在研究生期间可以不必要在提高科研能力上花那么大的力气。

我一直是主张做事的目的性的,不要在与主题无关的事情上消耗太多的时间与精力。

比如说,有些本科生决定放弃保研而准备考研,那么这时你就没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准备平时的考试上:

只要成绩说得过去就行,甚至能及格,最后能毕业就行,而主要精力应该放在研究生考试的几门课程上。

再比如,男同学看足球的都知道,球队的实力如果不是很强板凳深度不是很厚的话,在联赛和杯赛之间肯定要有取舍的,不然两头顾两头都搞不定,而以一个为重点的时候对另一个肯定要相对放弃了,有个保底成绩就行。

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让好好读研,而是说有些事情上可以不抠得那么细。

你只要正常的完成课题和毕业论文就算完成任务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相对的投机一点,功利一点,省下一些时间自己支配,可以去放松,但更多的应该是为你以后想从事的工作做准备,或者抓紧时间充电,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考取一些资格证书等等,这样你的研究生三年才不虚度。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虽然你以后不搞科研,但是你完成课题的过程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后虽然你碰到的问题会各有不同,但这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经常是通用的,因此读研期间要注意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

3.科研的兴趣: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研究生对科研都不会有太高的兴趣,可能有很多人说不清自己到底有没有兴趣,但明确自己感兴趣的人肯定不多。

我这里还要插一句,就是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喜欢搞科研的人没前途,是书呆子,甚至是神经病,不正常等等。

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确实,有说搞科研的人可能劲头上来了就钻进去出不来了,或者有时比较神经质啊比较疯狂啊等等,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和平常人一样啊,也会开玩笑也有娱乐活动,有时还很疯狂等等。

至于前途问题,在第一点中说过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完全没必要担心什么,也没必要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科研,那样才真是把自己给耽误了。

接着前面的说,很多研究生可能对科研都不大感兴趣,但你既然已经选择了读研,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2-3年时间里你将从事科研工作,那么,培养一些对科研的兴趣总不是坏事,可以帮助你更愉快充实的度过研究生时光,也将有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下面卧我谈两种培养科研兴趣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把科研当作“业余爱好”:

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让大家把搞科研、做实验当成副业,而是让你们以对待业余爱好那样的的兴趣和态度来对待它。

想必除了自己的学业外都还有一些业余爱好吧。

比如男孩子们喜欢体育,你们会关心各国的联赛有哪些俱乐部,哪些实力比较强,有哪些球星,今年各个俱乐部有什么新动向,谁的实力最强;

你们会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每一场强强对话,然后谈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预测未来的走向,等等等等。

而女孩子呢,可能会比较关心娱乐界,你们熟知每个明星的资料和风格,你们关心他们最近又出了什么新专辑,拍了什么新电影,或者要到哪里去开演唱会,你们同样关心他们的绯闻,并对此津津乐道……总之,你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一样或几样这样的爱好,会经常的浏览相关的信息,可以说,它们已经成为你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好了,现在好好的想一想,其实科研跟你们的这些爱好是很像的啊,全世界搞科研的人就是学术界嘛:

全世界有无数的实验室(俱乐部、球队、乐队),有无数的研究者(球员、歌手、演员)。

这些实验室之间有激烈的竞争,他们争先在更好的杂志上发表更多的文章(激烈的、精彩的比赛、令人期待的新专辑、新电影)。

当然,有一些实验室是非常高产的(豪门、优秀的乐队),在这些实验室中有大牌的scientist(球星、歌星、影星)……类似的比喻还有很多,总之,学术界和体育、娱乐、游戏等等所谓的“圈”或者“界”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一个良性完善的竞争系统,你们可以试着像关注自己的业余爱好那样关注学术界以及它的动态:

在你的领域,国际上有哪些相对领先的实验室,有哪些比较有名的scientist,他们发表过哪些高水平的文章,文章中有什么精彩之处。

再比如,最近哪个实验室比较领先,又最新发表了什么文章,对你的实验有什么启发,或者这些文章有什么不足之处,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你自己也是学术界的一员!

虽然你们现在可能还只是菜鸟,但与只能作为体育界、娱乐圈忠实fans的你们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你与那些scientist不是追星与星的关系,而是同行与竞争的关系。

你与他们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表达爱慕或者是请求签名,你可以和他们进行学术上、技术上的交流,也许开始有些紧张,但慢慢的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变得更加自如。

最后你会发现科研已经不仅仅是你的“业余爱好”,而你自己已经真正成为学术界的一名“职业”学者了。

紧接着,随着你的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学术界又冉冉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呵呵。

(2)好奇心与激情:

我想各位小时候都有过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吧,看个蚂蚁搬家能蹲半天,看见彩虹能兴奋得手舞足蹈等等;

这都是好奇的表现,其实人的本性就是对新奇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只是随着慢慢长大,逐渐认识了周围的世界,在生活中已经比较少能见到令感到新鲜的事物了;

另外,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激情也在消退,因此慢慢的的好奇心就比小时候都差了很多。

而现在就是要让大家把丢掉的好奇心重新拾起来,怀着它去做科研。

其实科学研究,或者说做实验,有点像原来初高中时做数学题,或者脑筋急转弯、智力游戏之类的。

一道题目,你特别想知道答案,但就是做不出,于是你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再举个例子,都玩过电脑游戏,在通关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关卡,有些关很容易就过去了,有些关则是屡战屡败,你急啊,你反复尝试,请教高人,上网查资料,你吃饭走路都在想,连做梦都能梦到……对了,就是要试着把这种好奇心和激情拿到做实验上。

其实,搞科研就是探索未知嘛,就是一步一步的最终把盖在规律和真理上面的那层面纱揭开,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大自然和你开的玩笑,耐人寻味而引人深思,解决它们是件很有挑战而趣味无穷的事情。

想象一下,实验现象和你预期的总是不一样,会是什么原因呢?

你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你请教师兄师姐请教老师,上网发帖求助同时设计各种小实验查找原因……最后终于搞定了,那种感觉,和打败了boss一样爽!

记住,做科研就像打游戏!

4.科研的方法:

接下来,要开始接课题、做实验了,这部分是研究生学习的真正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在具体的介绍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之前,我先来几段前奏:

a.独立的思考:

在大家开始进行科学研究之前,首先应该具备的是独立思考的意识。

大家从高中到本科,自学的能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而从本科到研究生,还要再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很多研究生都会听到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已经是研究生了,要学会自己指导自己,老师是次要的。

确实,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有着的本质的区别,后者是被动的学习知识,而前者是选择的利用知识来创造新知识。

导师给你的只是一个课题的名称和大致的研究方向,在接下来的具体实验中,你们要慢慢学着自己做自己的导师,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b.实验与试验:

要明确一点,大家研究生阶段将要进行的课题是“试验”,与本科生实验课上所做的“实验”是有本质不同的,后者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种技术,比如测定某项指标,或者使用某种仪器;

而前者的目的是应用这些技术去证明一个假说或命题。

可以这样说,“实验”是一招一式,是基本功,是死的,结果是已知的;

而“试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是活得,结果也是未知的(当然本文中不做区分,都用实验);

c.关于创新:

我们经常说做实验要创新,这样才能发更高水平的文章等等。

所谓创新,就是想前人没想过的,做前人没做过的,按照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创新可以分为一下几个层次:

范围的创新:

即研究对象上的拓展,是最浅层次的创新。

我举个例子来说,我本科时班主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气体小分子(如NO及CO)对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氧化损伤的缓解,比如有人先发现了NO对小麦幼苗在盐胁迫下所受的损伤有所缓解,然后他就研究NO能否对水稻、玉米等幼苗在盐胁迫下所受的损伤,而对于每一种作物,可以研究幼苗,也可以研究种子,他还可以研究不同的胁迫方式,比如除了盐害,还有渗透(干旱)、重金属等,类似的排列组合还有很多,这就是一种表层的创新,一般只是研究对象的改变,而实验的模式基本不变,只是一些具体的细节需要调整,一般一个课题组在刚开始进行某个领域的研究时,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范围创新;

技术的创新:

指应用更先进的技术测定更深层的指标来说明问题的创新。

还举我老班的例子,现在选定课题就是验证NO对小麦幼苗在干旱胁迫下所受损伤的缓解,那么我们要测定一些指标来说明这个问题。

最表形的,外形啊、生物量啊、含水量啊等等。

然后再深一层,MDA(反应叶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啊,脯氨酸啊,叶绿素啊等等,这是生理指标;

然后再进一步,可以测定一些抗氧化酶的活性,比如CAT、SOD、APX等,这是生化指标;

最后,你可以用分子手段,比如RT-PCR,从基因的水平上证明某些抗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增强了,这就又高了一层。

以上的每一步相对于前一步,都是一种技术创新。

可以说,表层创新可以发更多的文章,而技术创新可以发更好的文章,因为它从更深的角度说明了问题。

不过,技术创新的根本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描述,而非解释,它的重点在于更好的证明结论而不是阐明机理,虽然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可以部分的解释NO缓解损伤的原因,但这些指标还是更侧重于说明NO的缓解作用。

如果再说的明白一点的话,这些指标和套路是可以模仿的;

思想的创新:

前面指出技术创新的本质还是描述,那么涉及机理的解释的创新就是思想的创新了。

思想的创新可以不依赖先进的技术,只要从更深层次去解释现象就可以。

比如你原来应用了N种技术和方法去证明由A可以达到B,而我只用一个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A达到B必须经过C(比如拿掉C后A不能达到B,恢复后可以,当然还要有更详细的证明),好了,你是技术的创新而我是思想的创新,我比你在理论的程度上更进了一步。

还拿我老班的例子,他后来证明了CO缓解Medicagosativa受到Cd胁迫的氧化损伤是通过调节谷胱甘肽(glutathione)来实现的,这就是思想的创新。

他前面的技术创新的文章,做到RT的水平,大概可以发《PlantScience》,而后面这些揭示出一个信号通路或网络的,就可以发《NewPhytologist》和《PlantPhysiology》,文章的档次明显高了。

机理的阐明虽然也有一定的固定套路和模式,但是其灵活性要比技术的创新高得多,思想的创新对科学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发现的创新:

这种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就是指你发现了某个前人未发现的现象,最简单的例子,发现新物种。

如果还以上面的例子来说的话,那就是第一个发现NO有缓解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的实验就叫做发现的创新,因为它创立了一个以前没有的理论。

这种创新是最原始的,它可以填补空白,也可以颠覆已有的经典,但很多时候这种创新都是在偶然和意外中得到的,而且可能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和想象力和直感力则关系却很密切。

非常新颖的发现型创新可以发最好的文章,但它们有时给人的感觉似乎不那么正统,就像我们校长曾经说的,你哪天发现老鼠吃猫了,你就能发《Nature》了,这话挺搞笑,但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就是新鲜的现象有时比深奥的理论更能引人注意。

另外,方法和设备的创新也应该属于此类创新,而它们往往能极大的推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

现在引用率最高的两篇文献,Bardford的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以及Mullis博士的PCR核酸体外扩增,正是实验方法上的创举。

这里要和技术的创新区分开,就是前者是创造新技术,而后者是应用新技术。

其实,人们认识规律的过程就可以用这几个层次的创新来大致概括一下,首先通过观察和试探发现某种现象,或发明某种方法,这是发现的创新。

然后学者把这种现象扩展到不同的对象,或把方法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这是范围的创新。

接下来,学者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深化实验现象或改进方法,这是技术的创新。

而最后,科学家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设计一点一点把现象中的奥秘揭开,这是思想的创新。

不过注意,思想的创新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机理永远是说不完的,每一层解释都有待更深的一层的解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了解你的课题:

好的,接下来,导师会给你们布置课题,看都课题后,你们兴奋却有有些不知所措……该怎么办呢,首先,了解你的课题,一般研究生的课题可以分为三种:

a.找出A,使其对B有效:

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筛菌”实验,比如,西瓜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秸秆的降解效果,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植物磷素营养的改善,等等,制药、合成、催化类的课题也属于此。

这种课题的最源头属于发现创新,但研究生做的时候基本都是表层创新,也就是说如何找出A的方法已经基本确定和成熟了,只要针对不同的B去筛选A就可以了,比如说西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香蕉枯萎病……的拮抗菌的筛选。

这种课题的技术难度不是很大,但要做好的话并不容易,因为筛选的过程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也许你一两次就能找到很好的A,也可能忙了很久也找不到。

你可能在初筛时找到了很多的后选择A1、A2、A3……,但是到复筛或真正看效果的时候这些都全部被枪毙了,于是你还得从头去找A101、A102……,这是筛菌实验中的常见现象,所以很多研究生都对这种工作量大却经常做不出结果的实验很郁闷。

总的来说,取样、方法和重复是该种课题成功的关键;

b.证明A对B的效果:

比如说,做a种课题的同学虽然要验证A对B的效果,但实验可能做得不够深入就毕业了,于是可能会交给后面的新同学,即深入的证明A对B的效果,比如某某芽孢杆菌防治枯萎病的生物效果。

这种课题属于技术创新,即你要应用各种手段、测定各种指标去证明和描述A对B的效果,你可能还需要对A使用的方法进行改进。

这种课题虽然技术要求比a种课题高,但它的成功率反而较高,因为研究生所进行的课题一般在实验前就大致知道A一定是对B有效的,只要把条件稳定好,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

c.解释A对B有效的机理(阐明A为什么对B有效):

当前面的同学已经严格证明了A对B的效果之后,后面的同学的任务就是进一步证明A为什么对B有效,也就是阐明机理,这属于思想创新。

还用上面的例子,那么你要证明你的芽孢杆菌是通过什么作用拮抗枯萎病病菌的,是竞争、寄生,还是产生拮抗物质,或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或是几者皆有之?

这种课题的难度较大,因为你必须先推测可能的机理是什么,然后去证明或推翻它,往往你的假说是错误的,另外,证明假说的过程往往也很复杂,总之,该类课题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实验者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思维能力,难度最大。

在接到课题以后,最好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课题的可行性做一个分析,如果你是做效果的,可能短期内就可以完成;

但如果你做机理的话可能时间就会比较长,如果你不想读博的话,可以考虑和导师提出换一个简单些的。

现在,对照你的课题,看看它是属于上面的哪种类型的,紧接着,明确你课题的研究目的,用一句话概括,以假说的形式表示出来。

这是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提出假说(hypothesis),比如说,假设某某芽孢杆菌可以防治西瓜枯萎病,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