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期末复习练习二教师Word格式.docx
《人民版必修二期末复习练习二教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期末复习练习二教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社会风气由俭入奢
D.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5.(本题3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
如图为中国1981-2008年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加工贸易开始于1981年
B.进出口贸易逐步实现平衡发展
C.积极参与国际化分工与生产
D.加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6.(本题3分)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
这一举措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
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
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
7.(本题3分)工业革命前欧洲制造的燧发枪工艺水平精细到如同机床加工的效果,铁水提纯的水平已经超过中国;
同时,欧洲的古代建筑对于工程的严格计算和施工水准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说明
A.长期的技术积累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B.部分行业在工业革命前已完成技术革新
C.古代中西方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巨大差距
D.技术优势是工业革命发展的根本性保障
8.(本题3分)20世纪初美国西奥多·
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在联邦政府建议下国会相继通过大量的经济方面立法,如《工厂检查法》、《纯净食品和药物法》、《肉食检查法》、《童工法》等,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政府职能不断扩大
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D.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9.(本题3分)1983年《人民日报》刊登福建农民合股组织长途贩运的消息,认为长途贩运对国家、集体、社员都有利。
随后中央文件正式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进行长途贩运”,长途贩运不属于投机倒把范围。
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B.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
C.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结束
10.(本题3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这反映了
A.中国对外政策由被动转为主动开放
B.列强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国际市场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复杂性
11.(本题3分)下图是某经济学家对清代人均GDP的测算,呈现出下图趋势,其中对乾隆年间(1736-1795)状态的合理解释是
A.西方殖民者东来劫掠
B.农业发展刺激人口增长
C.北方的人民大量南迁
D.自耕农经济的严重衰退
12.(本题3分)从1922年到1926年,在商业流转总額中,苏联私营商业由73%逐新下降到25%,国营商业由18%逐渐上升到57%,合作社商业由9%逐渐上升到18%。
这反映了苏联
A.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
B.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D.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13.(本题3分)20世纪80年代前期,随着改革的推进,私营经济产生;
90年代初,部分私营企业纷纷挂靠乡镇集体企业,或设法造成合资假象,有的不愿登记为私营企业而称“个体户”。
A.尚未改变计划经济模式
B.经济体制改革裹足不前
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14.(本题3分)据学者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演进,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
这反映出宋代
A.科举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为增强
C.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D.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15.(本题3分)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
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
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
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
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
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
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16.(本题3分)民国时期的研究表明,上海话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上海、杭州等地方言的苏州语系占75%,宁波语系占10%,粤语系占0.5%,其他语系占14.5%。
这反映出近代上海
A.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B.具有移民化社会特征
C.社会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D.中西交融的城市特色
17.(本题3分)图为甘肃瓜州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锻铁图》(摹画),其中一人推拉当竖式风箱。
鼓风冶铁,另两人合力锻打。
宋代典籍只记载了单门风箱,直到元代,中原地区的著作中才有类似的木风箱。
据此可知,当时
A.西夏冶铁制铁技术先进
B.官营手工业出现分工协作
C.政权并立局面阻碍了技术传播
D.河西地区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影响
18.(本题3分)下图为北宋汴京平面图。
据图可知,当时的汴京城
A.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
C.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D.经济功能的大大增强
19.(本题3分)2019年,美国历史学家斯菜德称:
“民粹主义者一再提及的民族国家只是一个传说,只有团结的欧盟才有能力处理这个时代的大问题。
”而英国宣布于3月29号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这反映出
A.欧盟成员国在发展程度上差异较大
B.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
C.英国对经济区域化带来挑战的回应
D.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20.(本题3分)汉代在长安和洛阳都设有专门的集贸市场,并在集贸市场里建有一个两层楼高的官署,在这里办公的官员主要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征收商业税、按月制定标准的商品价格和批准买卖契约。
据此可知汉代
A.重商主义盛行
B.义利观已根本改变
C.农本思想弱化
D.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二、材料分析题
21.(本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
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
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
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摘编自中文百科在线“大英博物馆”词条等
材料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
实业家张謇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于1905年创办了以“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的知识”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
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
1933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提出“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
人文馆中,求能系统的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
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
”4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博物馆,解放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博物馆的认识。
22.(本题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农民土地承包权分散、土地经营規模偏小等情況。
2004年,国务院须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此后在广东、天津等地开始了局部试验。
201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見》,其中第四部分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中作了阐述。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規模經营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正式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新政策。
即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晨;
保护农民的权益,坚持“自题、有偿、依法”的原别……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将再次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全而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
——摘编自2017年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纪之初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纪之初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意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英美制造业的高工资现象。
人力资源的高成本,促使英美革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项;
人力资源成本高是生产效率低的结果,故排除A项;
人力资源成本高会提高工业品成本,不利于提升工业品的竞争力,故排除C项;
材料只反映了工人的工资水平,没有体现工人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故排除D项。
2.A
材料“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表明,19世纪初期美国推行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使得其国内幼弱的工业免于受到英国等国的廉价商品,如棉毛制品的冲击,故A项正确;
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使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故B项排除;
美国推行保护性的关税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故C项排除;
国家干预经济常态化是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故D项错误。
【点睛】
“进口税率平均提高到7.5%至30%”“美国进口物品的平均关税水平接近50%”是关键信息。
3.C
根据材料“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向农民征收、征借谷麦等实物,有利于保证政府税源和军队供给,稳定大后方的经济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农民负担的状况,故A项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赋税制度的变化,故B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到日寇的经济侵略,故D项排除。
“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是关键信息。
4.C
根据材料“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士绅服饰消费士绅服饰消费变化,这体现出社会风气由俭入奢的情况,故C项正确;
清朝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故A项不符合史实;
材料仅言及士绅服饰消费变化,并不是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情况,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商业资本的情况,故D项排除。
“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是关键信息。
5.C
加工贸易可以理解为经营企业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制成品出口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说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了国家化分工与生产,故选C项;
图中反映的是我国1981—2008年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统计,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加工贸易是开始于1981年的,故拍粗A项;
材料主要是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数额的统计,没有相关比较内容,无法得出“逐步实现平衡发展”的结论,故排除B项;
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中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故排除D项。
6.C
在广东地区推行的赋役改革举措是将广东地区固定的丁银摊入土地税一并征收。
因其缴纳标准不再依据实际人丁而是依据土地的多少,因此无地、少地的农户的丁银负担减轻,故选C项;
材料主要反映了广东地区的赋税制度改革,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状况得到缓解,故排除A项;
赋税制度改革的内容是要将丁税并入田亩征收,而不是扩大人丁税的征收范围,故排除B项;
清朝厉行海禁政策,赋税制度的改革并不一定促进广东海外贸易的发展,故排除D项。
7.A
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前,欧洲的某些科技已经非常发达,这说明工业革命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长期的技术积累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这些行业依然是手工劳动,因此没有完成技术革新,故B项错误;
只是“铁水提纯的水平已经超过中国”,不能说明古代中西方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巨大差距,故C项错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发展的根本性保障,故D项错误。
8.B
在美国联邦政府建议下国会相继通过大量的经济方面立法,这说明美国联邦政府权力涉入到立法领域,即美国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立法的干预,故A项错误;
材料只是涉及行政权的扩大,还不能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
9.A
1983年,中央文件正式允许“农民个人或合伙进行长途贩运”,这说明中央政府承认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经济不是法制建设,故B项错误;
长途贩运是商业,不属于乡镇企业,故C项错误;
1992年底,随着粮食市场的形成,统购统销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故D项错误。
10.B
材料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加速了其解体,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中国的主动开放,故A项错误;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但是无法说明复杂性,故D项错误。
11.B
由图中清代人均GDP走势可知,乾隆年间(1736-1795)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此时人口持续增长的结果。
由于摊丁入亩、土地开垦的扩大等,乾隆时期农业快速发展刺激了人口的增长,故B项正确;
西方侵扰和图示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
图示和北方的人民大量南迁根本无关,故C项错误;
图示体现不出自耕农经济的严重衰退,故D项错误。
12.A
私营商业比例下降,公有商业比例上升,说明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得到加强,A项正确;
B、D两项符合斯大林时期,且私营商业的存在不能说明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从材料里也看不出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故BD两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新经济政策的意义,与C项无关,排除。
13.D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国家对民营经济还有很多限制性规定,不少民营企业出于对自已合法地位的疑虑,迫不得已给自己戴上各种“帽子”,这说明当时经济改革中,思想还不够解放,传统发展理念还需突破,因此D项正确;
A、B两项与史实不符。
材料没有涉及国企问题,C项错误。
14.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代世家大族对政治的把控式微,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布衣入仕途径变宽,社会阶层流动与统治阶层流动性均大为增强,B项正确;
A项绝对化错误,排除。
材料主要强调由于选官制度的开放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D宗族关系不是执政的基础,故D项排除。
15.D
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经济形势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很大,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故B项错误;
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年度如2002~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显著,故C项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16.B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近代上海话的语系结构表明上海人口来源的多元性,说明上海具有移民华社会特征的倾向,故选B项;
从上海话的构成成分上无法推知近代上海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社会习俗的内容,故排除A、C项;
上海话的组成来源广泛并不能说明近代上海的城市特色是中西交融,故排除D项。
17.A
从图示和文字材料看,西夏冶铁业使用双门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要早于中原地区,说明当时西夏的冶铁制铁技术先进,故选A项;
由图示内容不能看出官营手工业出现分工协作和政权并立阻碍技术传播的信息,故排除B、C项;
材料只反映了西夏的冶铁鼓风工具比中原地区先进,不能说明河西地区冶铸技术受到中原影响,故排除D项。
18.D
由北宋的汴京城中商业繁华区、瓦子等可知,此时北宋汴京城打破了市坊界限,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故D项正确;
唐代以前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故A项不符合图示;
图示体现不出封闭性政治中心,故B项错误;
北宋汴京城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但这无法从图示中体现出,故C项错误。
19.C
根据材料“只有团结的欧盟才有能力处理这个时代的大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脱欧是对当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反应,是从自身利益考虑,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英国对经济区域化的态度,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项错在全球化,排除。
20.D
汉代延续秦朝做法,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义利观未发生根本改变,A、B、C三项均理解有误;
汉政府专门设置官员管理城市集贸市场,职责明确,由此可知当时商业活动比较活跃,D项正确。
21.
(1)特点:
国立公共博物馆;
许多文物来自对落后国家地区的掠夺;
藏品丰富,种类繁多;
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
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扩张和掠夺;
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2)影响:
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
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
推动实业救国热潮,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博物馆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
发展博物馆事业应建立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科技和思想理念推动其发展;
博物馆发展应体现和平交流、保护传承为主的理念,反对以保护为名对其它国家进行掠夺。
第
(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
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一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概括得出:
国立公共博物馆、许多文物来自对落后国家地区的掠夺、藏品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
“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等角度分析。
第
(2)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
‘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
’……解放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收藏并保护文物、传播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以及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