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472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蜗牛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

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

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

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表示的是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学生有可能想出更多的观察内容。

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教科书明确提出饲养蜗牛,并且提供了饲养的方法和两种养殖环境。

只要参照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学生一般都能养好蜗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学生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么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

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

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

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活动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5、教学准备

(1)、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经历了第一单元《植物》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学生们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较浓厚,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

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

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等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熟悉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

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小组合作:

观察活动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和讨论,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更好的收获。

教师要组织好四人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师生合作: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时,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3、学生主导:

这堂课教师应该把时间充分的给予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记录、汇报、补充、再观察、再汇报的过程。

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来解答。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小动物们有的会飞,有的会爬,有的会游泳,真是可爱极了,你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想)好,这节课老师首先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小动物朋友,它的名字叫蜗牛(出示蜗牛),你们了解它吗?

希望同学们要仔细地观察它,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生活在哪里?

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存下来?

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做好记录。

(板书课题:

2、蜗牛

(一))

(上课一开始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蜗牛,以出示的形式呈现,也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及主动探究蜗牛的欲望。

这使学生的兴趣具有可控性,使兴趣“有”而不过度,为下面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埋下伏笔。

(二)自主学习

1、蜗牛的生活环境

(1)哪里能找到蜗牛?

(草丛中),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阴暗潮湿的地方)

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

能说说蜗牛是什么颜色的吗?

(有的青绿色,我的红褐色)

(2)、教师提醒学生照片上,展示了两个壳上的螺线旋转方向不同的蜗牛,其中右边的一个是从里向外逆时针旋转的,这在我国非常少见。

2、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时要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2)放大镜的使用。

师:

手握放大镜的把柄,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蜗牛,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

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小组中间去。

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

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的理念。

(4)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的观察活动,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它可分为几个部分?

(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

(5)小组派代表进行上台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当学生不能有条理有顺序的描述时,教师给予指引。

(6)学生画蜗牛。

让学生把自己的蜗牛画在作业本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7)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蜗牛的身体会缩进壳里)

3、观察蜗牛的运动。

(1)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并进行观察。

问:

蜗牛有脚吗?

蜗牛的脚是怎样的?

(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

(2)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蜗牛在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上爬行。

(3)描述并模仿蜗牛的爬行。

(4)学生记录蜗牛的运动。

(5)蜗牛爬行的时候,会留下蜗牛爬行的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

(2)饲养蜗牛注意事项。

(每天傍晚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

(3)蜗牛的食物:

菜叶、青瓜等绿色食物

(四)课外延伸

1、学生课外饲养蜗牛。

2、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写观察日记。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生活。

从而使四十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五、课后反思

上课开始,我拿着一盒蜗牛进入教室,准备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各部分。

但一拿出蜗牛,就听到一片欢呼声。

生:

“老师,给我们组一只蜗牛。

”(由于第一次把动物带到课堂上,学生兴奋不已,嘴里不停地喊)看到这一情景,我只好把提前准备好的导课搁置一边。

把蜗牛按小组发给了大家。

“大家拿到蜗牛后要仔细观察,看哪个组发现的秘密最多,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拿到蜗牛后,问题出现了,原来身子舒展的蜗牛,不知怎么地全都缩到壳里,学生看着缩回去的蜗牛,束手无策。

看到这一情景,我心里很着急。

突然灵机一动,说:

“同学们,如果蜗牛不出来,我们可以先观察它的外壳。

”话音落了,学生还是老样子,似乎我的提示并没起多大作用,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不在蜗牛的壳上,而是在它的身体上,他们正在想怎样才能让蜗牛出来。

过了一会儿,办法被他们想出来了,有的组的同学认为蜗牛喜欢潮湿,就拿出自己带来的凉开水浇在蜗牛身上,有的小组认为蜗牛怕光,就用手捂住蜗牛。

有的不敢大声说话,担心会把正在往外伸展的蜗牛吓回去,还有的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几分钟,蜗牛在同学们的关心下,接二连三地把身体露出来。

同学们高兴地扯着我的衣服,让我到他们组里去看。

下课了,但我还在思考。

如果刚开始学生不停地喊时,就批评他们,让他们安静下来,按照自己原来的计划进行教学,先观察蜗牛的身体、壳,再观察它怎样运动,那么,这一节课还能这样生机盎然吗?

如果不是我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许我将会不断地重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的那种传统课堂教学,这一切都真实地证明了,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感悟较为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上课时,教师应勇于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和旁听者”。

教师要敢于把课堂学习时间充分交给学生,并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他们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此时,学生会自主地观察、实践或讨论,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2、上课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中,学生的兴趣占了整个观察活动的主线,我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有序的观察过程(也就是按照头腹尾的顺序观察)在这方面与原教材有出入,基于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观察是以序为主?

还是以兴趣为主?

很显然,以兴趣为主,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更好,虽然这一过程与教材不同,但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有何不可?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但他们的自主学习并不一定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

在课堂中,学生看不到蜗牛的腹足,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的。

因此,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

促成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自主学习,走向科学的自主学习。

3、实践是科学的魅力“怎样才能让蜗牛从壳里出来呢?

”一个简单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短短几分钟学生已经解决了问题,而且方法真不少。

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出现新问题。

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独立探究,自行获取的能力,这远比教师直接传授获得的知识有价值的多。

一次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因此说“实践”是科学的魅力。

教材只是看见美丽大自然的一个“窗口”,教师必须带着学生走出“门”,踏上“实践”这条路,投入到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中。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庆市火炬小学的郭桂娟,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

(一)》。

我说课分为以下四大步骤: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法和学法

四、教学流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及自主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尊重,乐于与人合作。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蜗牛

(一)》这一课,本节教材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中《蜗牛

(一)》一课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具体观察一种动物的开始,观察研究活动以蜗牛为载体,鼓励学生在通过植物单元的学习,观察能力已有所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科学地观察、研究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对孩子们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

而蜗牛又是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动物。

因此,他们观察、探索的欲望很强。

此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具有一定的生成力,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①.知识目标:

·

初步感知蜗牛的外形构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等。

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描述。

②.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筛选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讨论整理与完善可行的观察研究方案。

讨论交流中,能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

③.情感目标:

体验探究蜗牛的乐趣。

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学会尊重,能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

经历探究蜗牛的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筛选感兴趣、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进行探究并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植物单元的学习,观察能力已有所发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能力去选择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来探究蜗牛,并学习多样化描述自己的发现。

2、三年级学生以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主,对事物的兴趣是他们持续观察的动力,所以在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保持对蜗牛的那份兴趣,激发更大的兴趣,让学生从对蜗牛的观察主动迁移到对其他小动物的观察。

3.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对探究目标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应加以引导。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

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性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①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整理描述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等。

③通过不断改进观察研究的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制定完善的研究方案兴致勃勃地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寻求发现。

(一)、创设情境,引趣揭题

(二)、交流心得,分享趣事

(三)、合作研究,制定方案

(四)、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五)、重视感悟、拓展延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就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是牛不吃草,背着房子跑,天睛不出门,下雨伸犄角。

紧接着播放一段蜗牛歌曲,(播放动画)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蜗牛爬得这么慢?

它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设计的意图是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出这节课研究的问题,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活动做了一定的铺垫。

教师问学生在哪里找到蜗牛,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并让学生说一说课前捕捉蜗牛的一些趣事,本部分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能丰富学生对蜗牛的感性认识,学会与人分享,同时为最后饲养蜗牛奠定基础。

(出示蜗牛的生活环境视频)

1、讨论研究蜗牛的内容

蜗牛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因此具备“具有生成力的学习内容”条件,能诱发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探究内容,但学生提出地内容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组织、呈现、引导学生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体现“结构化”的学习。

学生自提问题,在老师的引领下选择研究内容,能使“学习主题”明确化、具体化,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探究的心态与能力,这也是重组有结构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体现育人价值。

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确定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是实现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尊重、爱护。

因为每个小组确定的研究内容肯定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这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设了推动力。

2、制定观察研究方案

这一步的引导是研究蜗牛活动的关键。

学生确定研究内容后,怎么去观察研究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让学生先小组尝试讨论研究方案,既是一种学习情境,又是一种学习引导,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目标,使学习动机得以充分激发。

而“组织交流各小组的研究方案”则成为主导任务的思维起点,并由此进发,着眼于“进一步讨论、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方法科学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才具实效性。

这一过程中,同时也注重了学生描述方法设计的能力,因为“说”是“做”的前提。

(出示学生研究活动照片)

教师的身份既是引领者又是服务者,探究前提示如需要更多的研究材料可向老师求助,这也是对学生的关心。

学生研究蜗牛是在小组确定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探究的乐趣,释放了学生的形体和思维潜能,体现了学习活动化的真正意义。

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上肯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深入到各小组的探究活动中,与学生一起研究。

这种“点上突破、面上互动”的策略既能帮助学生激活思维,又是教师向学生学习,了解新问题的好机会。

研究观察后让学生作好记录,是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后及时作好记录的习惯。

1、蜗牛选美会(观察蜗牛的身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越广泛越持久,孩子们的求知欲就会越强烈,思维也会随之活跃。

因此,设计“选美会”这一环节,抓住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思想,邀请各位同学争作评委,蜗牛当作参赛选手,要求评选老师根据设计的方案来观察“选手们”的身体。

这一活动极大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热情,学生在给蜗牛选美的过程中又有意识根据研究进行观察。

(出示探究活动录像)

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孩子们提出的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会自主选择观察内容,如:

蜗牛的背上有什么?

它软硬如何?

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蜗牛角有几对?

这时候孩子们就运用多种感观多角度的去观察蜗牛。

比如说去看看蜗牛的颜色,摸摸蜗牛的壳,闻闻蜗牛的气味,两只蜗牛来比较它们的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从而,评选出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的蜗牛,请选美冠军闪亮登场。

(出示蜗牛身体结构课件)

身体由头、腹、尾构成,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

(出示蜗牛左旋、右旋旋图片)

身体背着一个重重的壳,壳分左旋和右旋。

2、蜗牛运动会(观察蜗牛的运动)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出发,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内容,调动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探究需要。

“今天的运动员是——蜗牛,而我们在座的各位就是本次运动会的组织者。

那么,你认为应该为蜗牛运动员设置哪些项目呢?

”学生们有的要求赛跑比赛,有的要求爬竿比赛,到底让蜗牛怎么比赛呢,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在设计比赛项目时,必须根据蜗牛的特点,并且合理利用手头材料,这样才能使探究落到实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运动员们已经迫不及待,请蜗牛运动员进场,蜗牛运动会正式开始,请运动员各就各位。

(出示赛跑比赛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课堂上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观察探究。

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做”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伙伴合作的精神,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最后,评选出冠军选手。

不过有的同学提出抗议,“老师他阻碍我的蜗牛爬行,用手去摸蜗牛的触角”,虽然出现这种小插曲,但学生的探究目的达到了,发现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而且还发现蜗牛利用腹足能在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运动会结束了,运动员们一定很劳累,给蜗牛们找个休息室,并且提供一些食物补充一下体力。

从而教师提议课后饲养蜗牛的研究,提出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来给你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谁把蜗牛养得最好,学生们乐此不疲,并指引观察的方向:

如蜗牛怕不怕光、怕不怕疼、蜗牛喜欢吃什么等。

本环节通过为蜗牛设计“家”的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铺垫,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教育。

板书设计:

身体:

头、腹、尾

壳(螺线左旋、右旋)

蜗牛

(一)

运动:

慢,腹足(黏液)

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