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471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检测建构筑物检测实施细则Word下载.docx

当金属板下面有可燃物质时,铁板的厚度≥4mm,铜板的厚度≥5mm,铝板的厚度≥7mm。

(5)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两接地点弧形距离不宜大于30m。

2、引下线材料规格、防腐、连接、固定、敷设方式、间距情况。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并宜设在拐角处,引下线间距按建筑物周长平均计算。

表4.4引下线间距

宜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内主筋作为引下线,明敷引下线应使用热镀锌钢材,优先采用圆钢。

表4.5引下线材料规格

3、接地装置:

参考设计图纸,向施工员、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装置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连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

(1)第一类防雷独立避雷针为单独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当接闪器安装在建筑物上时,防直击雷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闭合环形接地体。

防雷地为单独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m。

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m,人行通道附近不小于1.0m。

(2)第二类、第三类防雷装置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钢筋(φ≥1Omm)作为防雷接地装置,防直击雷地、电气设备接地、弱电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弱电设备接地为单独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20m。

(3)人工接地体包括人工水平接地体和人工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5m,垂直接地体长度为2.0~2.5m,间距为5.0m。

人工接地体应使用热镀锌钢材。

表4.6接地体材料规格

表4.7各类接地电阻值

三、防侧击雷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一类30m、二类45m、三类60m)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雷措施:

1、从滚球半径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或均压环)并与引下线相连。

2、滚球半径及以上外墙上的金属门窗、栏杆、玻璃幕墙金属框架、广告架及其他外露金属物均应与均压环连接。

四、接地电阻的测量

1、检测工作前后检查一次所用的仪器,测前如仪器不正常应停止检测,检测后发现仪器不正常应改用好的仪器重新检测。

2、先测量土壤电阻率(使用冲击电阻测试仪检测或已有电阻率数据的不必进行此项测定),为换算作准备。

3、测量接地电阻:

按第二章第二节规定测量。

4、复测读数、操作无误后作好记录。

5、根据当地土质湿润情况乘上订正系数。

6、把工频接地电阻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当工频接地电阻小于10Ω(一、二类防雷)或30Ω(三类防雷)时可不用换算,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五、确定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可在室内进行)

根据建(构)筑物的高度、形状、地理位置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再结合建(构)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六、计算保护范围(计算可在室内进行,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一)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

1、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2、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

(二)第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七、检查防雷电感应措施:

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以及预制构件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30m用金属线跨接一次,其交*净距小于lOOmm时交*处亦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3、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l0Ω,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4、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距不大于12m,所有引下线、金属结构、装置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装置的接地干线环路。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0,并应和电气装置接地装置及金属管道相接。

l、建筑物内的装置、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装置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2、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3、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应与接地装置相连。

但长金属物连接处可不跨接。

4、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

八、检查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l、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担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L≥2,但不得小于15m。

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l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Ω,并宜利用金属支架或钢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其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装置。

埋地或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亦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连接。

1、低压架空线应改换一段埋地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长度不应小于15m,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电涌保护器。

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电涌保护器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与接地装置相连,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2、当架空线直接引入时(对有爆炸危险的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必须是年平均雷暴日小于30d/a),在入户处应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与接地装置相连,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当采用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电涌保护器或其它形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3、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4、在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并检查电气是否接地。

九、检查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

1、信息系统应有等电位连接板。

2、信息系统应有基本屏蔽措施:

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线路屏蔽、设备屏蔽。

3、穿过各防雷区界面的金属物和系统,以及在一个防雷区内部的金属物和系统均应在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

(1)所有电梯轨道、吊车、金属地板、金属门框架、设施管道、电缆桥架等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其等电位连接应以最短路径连到最近的等电位连接带或其它已做了等电位连接的金属物,各导电物之间宜附加多次互相连接。

(2)信息系统的所有外露导电物应建立一等电位连接网络,每个等电位连接网不宜设单独的接地装置。

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应采用以下两种基本形式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之一:

S型星形结构和M型网形结构。

在复杂系统中,也可采用上述两种连接网络的组合。

4、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否则应有退耦措施。

十、检查防高电位反击的措施

1、对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反击进行检查。

2、外敷引下线在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应有绝缘管保护。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

当小于3m时,应深埋不小于lm。

3、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m。

十一、数据的处理

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均应保留一位小数(防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要求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全面核对原始记录、仪器、装置性能状况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

化工企业防雷和防静电接地检测实施细则

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1、石油化工企业的建筑物、工艺装置内塔类应有防直击雷装置。

2、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当罐壁厚度≥4mm时,可不设避雷针,但必须设防雷接地。

3、可燃气(液)体的钢罐,必须有环型防雷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

(2)装有阻火器的甲B、乙类可燃液体的固定顶钢罐,当罐壁厚度≥4mm时,可不设避雷针(线)。

(3)丙类液体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必须设防雷接地。

(4)浮顶金属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必须有两根截面积妻25mm2的软铜绞线将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5)压力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必须设防雷接地。

三、防静电

1、金属罐、设备、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

2、可燃气(液)体、可燃固体的管道在下列部位,应有防静电接地:

(1)进出装置或设施处。

(2)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

(3)管道泵及其过滤器、缓冲器等。

3、可燃气(液)体管道的法兰盘、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当法兰盘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盘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

4、装卸场地应有防静电接地。

四、防雷电感应

1、可燃液体储罐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的信号线,应用铠装电缆或钢管屏蔽,电缆外皮和钢管应与罐体连接。

2、电力和通信线路应用铠装电缆或钢管屏蔽埋地,电缆外皮和钢管应接地,宜安装电涌保护器。

五、接地装置

参考设计图纸,向施工员、甲方代表了解接地装置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并作详细记录。

1、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7m,人行通道附近不小于1.0m,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m,间距为5.0m。

当垂直接地体敷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并互相连通。

表4.10接地体材料规格

2、静电接地干线应使用热镀锌钢材,圆钢φ≥10mm、扁钢≥40×

4mm;

静电接地支线应使用热镀锌钢材,圆钢φ≥6mm、扁钢≥12×

4mm。

六、接地电阻的检测

按第二章第二节和本章第二节第四条规定测量。

1、防雷接地电阻≤10Ω,防静电接地电阻≤100Ω。

2、除第一类防雷装置独立避雷针为单独地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m外,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防静电接地、防感应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七、计算保护范围

计算可在室内进行,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八、数据的处理

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防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要求修约。

电力装置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一、测前检查

I、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二、直击雷

I、发电厂、变电所的室外配电装置应有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

2、发电厂的主厂房、主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一般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在多雷区(年平均雷击次数大于等于40天)宜设防直击雷装置。

3、发电厂的主厂房、主控制室、配电装置室和35KV及以下变电所的屋顶装设防直击雷装置时,防雷引下线应与电气设备保持防高电位反击的安全距离,接地点应设人工垂直接地体,并与主地网连接。

引下线间距赓18m.

4、11O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一般将防直击雷装置装设房顶上。

66KV的配电装置,允许将防直击雷装置装设房顶上。

5、建筑物的金属物均应接地。

6、露天布置的GIS的外壳不需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应接地。

7、高压输电线采用避雷线保护。

8、3KV及以上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或铁塔应接地。

低压架空线路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

三、接地装置

I、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除利用自然接地体外,应敷设人工水平接地体和人工垂直接地体。

2、人工接地网的外缘应闭合,人工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人工接地网距离地面不小于0.6m,人行通道附近不小于1.0。

3、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接地装置与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3m。

4、发电厂、变电所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如下:

(1)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

R≤2000/I,

当土壤电阻率较大时,可以增加接地电阻,但不得超过5Ω。

(2)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

①高压与低压共用接地装置:

R≤120/I,但不得超过4Ω。

②高压接地装置:

R≤250/I,但不得超过10Ω。

③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以增加接地电阻,但不得超过30Ω,而且,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不得超过规定值。

5、室外配电变压器的接地装置宜围绕变压器台形成闭合环形。

配电变压器在室内时,其接地装置应与建筑物基础钢筋等连接。

6、配电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求如下:

(1)当配电变压器安装在室外,其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且接地电阻不超过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当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不得与该变压器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2)当配电变压器安装在室内,其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且接地电阻不超过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当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超过4Ω,并且建筑物内采用(含建筑物基础钢筋)总等电位连接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7、低压系统接地可采用以下几种型式:

(1)TN系统:

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用保护线与该点连接。

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三种形式:

TN-S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TN-C-S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C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2)TT系统:

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用保护线接到与该点无关的接地装置。

(3)IT系统:

系统不直接接地(经阻抗接地或不接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用保护线接到接地装置。

8、建筑物内的低压系统应有总等电位连接,电源接地点、电气保护接地、总等电位连接的接地极等可与建筑物的防雷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1、发电厂、变电所储存易燃易爆油气的露天储罐应设闭合环形接地体。

输送易燃易爆油气的管道的法兰盘、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2、发电厂、变电所的变压器应有阀式电涌保护器保护。

3、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都应有电涌保护器保护。

架空线路转换为电缆时,转换处应安装电涌保护器。

4、室外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应有电涌保护器保护,电容器宜设电涌保护器保护。

5、旋转电机应有电涌保护器保护。

6、三(或四)芯金属铠装电缆的金属外层应直接接地,单芯金属铠装电缆的金属外层应经氧化锌电涌保护器接地。

五、接地电阻的测量

1、按电力行业标准《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92)和第二章第二节及本章第二节第四条规定测量。

2、电力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1)电极的布置:

电流极棒埋设位置一般取接地装置最长射线长度L的四倍,电压极取L的2.5倍。

(2)测量时接地装置与避雷线断开(有断接卡断开接卡)。

3、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在一般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电阻≤10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电阻≤30Ω;

高低压共用接地装置电阻值≤4Ω;

钢筋混凝土电杆和金属塔接地电阻≤30Ω。

六、计算保护范围

计算可在室内进行,用45°

折线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七、数据的处理

小型石油库、液化气站、加油站实施细则

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环境、地理位置、油站、液化气站及油库的规模,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的图纸,了解钢油罐的性能,壁厚及安装形式,了解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并画出平面示意图,测量各需保护物的尺寸以及与防雷装置间的距离。

3、现场检测人员应穿着防静电服饰。

二、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

1、独立避雷针:

并作详细纪录。

2、避雷线(网),测量其高度及材料规格、分布情况,避雷网的网格尺寸,检查防腐措施,电气连接情况。

并作详细记录。

3、加油棚、泵房、灌瓶车间等生产车间按本章第二节中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标准检测。

三、引下线

测量材料规格、防腐、连接、固定、敷设方式、间距情况。

近地绝缘保护情况,并作详细记录。

四、接地装置

五、接地电阻的检测

防雷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10Ω。

六、金属油罐防雷及接地检测Ω

1、金属油罐壁厚<4mm时,应有防直击雷装置。

壁厚≥4mm、呼吸阀装有阻火器时,不应装设避雷针。

2、金属油罐必须有环型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少于两处,其弧形间距不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3m。

3、浮顶金属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装置,但必须有两根截面积≥25mm2的软铜绞线将浮顶与罐体作电气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4、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入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必须等电位连接。

5、人工洞石油库罐的金属呼吸管和通风管的露出洞外部分,应有独立避雷针,其保护范围应高出管口2m。

6、接地电阻检测,冲击接地电阻≤10Ω。

七、防雷电感应、防静地及电气接地。

1、金属油罐应有防静电接地。

2、地上或管沟敷设的石油管线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应有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

3、输油管路的法兰盘、阀门的连接处,应有金属跨接线。

4、鹤管、栈桥、油(气)泵应有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

5、加油机、充气磅称应有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

6、卸油场地应有防静电接地,加油站并宜设置静电接地检测仪。

7、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金属管路,当洞外埋地长度>50m时,可不设接地装置;

当洞外不埋地或埋地长度<50m时,在洞外应有两处接地,接地点间距≤100m。

8、电源应用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埋地≥15m引入,将屏蔽层接地,并安装防爆型电源电涌保护器。

9、信息系统线路应用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敷设,宜埋地敷设,将屏蔽层两端接地,宜安装电涌保护器。

10、进入人工洞石油库的电力和通信线路应用铠装电缆埋地≥15m引入洞内,并安装电源电涌保护器。

将金属铠装层、电源电涌保护器、瓷瓶铁脚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11、接地电阻的测量,防雷电感应和防静电接地电阻≤30Ω,卸油防静电接地电阻≤100Ω,电气接地电阻≤20Ω。

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4Ω。

12、防雷接地、电气设备接地、防静电接地、防感应雷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

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5m。

八、资料的整理(一般室内进行)

1、把工频接地电阻值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

2、计算保护范围,计算可在室内进行,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3、数据的处理,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防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要求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全面核对原始记录、仪器、装置性能状况

等各项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