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Word文档格式.docx
《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教案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图文转换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
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
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
得体:
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查内容有时单独出题,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兼考连贯和得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句子消除歧义的方法
(1)停顿消除法
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例:
“这种糖五毛五十粒”。
可理解为“五毛钱”能买“五十粒”,也可以理解为“五毛五”能买“十粒”。
因此按意义合理的停顿是消除此类情况的方法
(2)重音消除法
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
“好好,我想起来了。
”
句中“起来”重读,表示“我想起来了”;
“起来”轻读,表示“我想到了”。
(3)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
“前往”)
(4)调序消除法
不同层次和结构关系会造成歧义句
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可理解为:
花瓶是两个朋友送的;
也可理解为“朋友送了两个花瓶”。
消除此类歧义的方法是调整语序。
例句可变为:
“朋友送的两个花瓶”,就可消除歧义
(5)语境消除法
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
如“劳动”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名词。
我要热饭。
可以理解为我要“做什么”,“热”为动词。
还可以理解为我要什么东西,“热”为形容词。
此类句子或短语消除歧义的方法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句意明确。
因此,要改句末停顿号为句中停顿号,同时补充一些限制语境的词语
①我要热饭(不去洗菜)。
②我要热饭(不是冷饭)。
有些句子或短语中,施事和受事代词会构成歧义。
③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④我去开刀
③句可这样改:
“船已启程二号即到”,或“船已启程两天马上到”。
④句可这样改:
“我去(为别人)开刀。
”或“我去(让医生)开刀。
”因此,消除此类短语或句子歧义的方法是在句中增删或更换一些使歧义消除的词语
对语言运用简明的考查主要以应用文语段改错形式考查,即删除赘余、纠缠的内容,如XX年第25题;
也结合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XX年第2题。
主观性的删改题是今后的主要命题形式
看下边这段话:
①还有一种立体的社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
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
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
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
但是用的语言不够简明。
“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
“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
“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
因此,在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时,作了如下改动: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
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样,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要使语言简明,首先要围绕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节。
看下边这段话:
②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到宫庭里面去的。
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不方便”,有前三句就够了。
最后一句顺着第三句说下来,但并不能表达全段的中心
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复。
例如:
③……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
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
“多少?
”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
“五元。
”“一夜天?
”他冒汗了。
“是一夜五元。
”陈奂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
“我的天!
”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城卖油绳,不小心发高烧,被县委书记发现,送到了县委招待所。
这是他第二天醒来后去结账时,与服务员小姐的一段对话。
对话的语言非常简单,无论是陈奂生还是服务员,把凡是能省略的成分都省去了,只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信息。
下边这几例就有些罗嗦:
④我记得喜鹊开始在腊树上安家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
⑤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
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
例④是相同词语简单重复。
例⑤的后一个分句已承前省略了主语“整个城”,所以后边的“将这个城市”也是不必要的重复。
例③既然有“招揽主顾”,就不必说“去买他们的东西了”。
再次,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要滥用。
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就越美,其实不然。
⑦“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
“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
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
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例如:
⑧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
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
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
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
⑨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做斗争
⑩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
例②“自从有历史以来”可以换成“有史以来”。
例①“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
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
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
1爸爸说,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头就看见我了。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2他不能、不肯、也不看别人的苦处。
(老舍《骆驼祥子》)
例11用“—……就”的紧缩复句,例12采用合说的形式,都很简明
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
不能为了简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甚至让人误解。
3因为摔伤腿,我要和妈妈一块上医院治疗。
4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鲁迅《藤野先生》原稿)
例13是谁“摔伤了腿”,句中没有交代,这样简倒是简了,但别人怎么理解呢?
例14最后一句定稿时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原稿词语虽少,但没有“花下”,上一句“樱花”就无所依附;
没有“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
改句增加了字数,表意更加完备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
一、
适合上下文;
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如:
“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
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
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
”(《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
《语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
《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城府:
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
“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
由此可知,“胸无城府”是褒义词;
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
看来,若将其改为“胸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
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上下文。
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
一个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
花了。
(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
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
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
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
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
×
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
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
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要,采用恰当说法。
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
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
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
“拆铺啦!
起来!
”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
“‘芦柴棒’,去烧火!
妈的,还躺着,猪猡!
”(夏衍《包身工》)
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
被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
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残、狠毒
三、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
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有个小朋友读过老作家冰心不少,很敬重她。
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
“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
”“几岁”是问小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
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
鲁迅写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
又如:
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
(夏衍《包身工》原稿)
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周曾铨俩教授
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
因此,定稿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
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
四、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
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
或正式,或随意;
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
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
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
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
如;
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
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
“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
如果说成:
“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
”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
友好关系还能持续?
或者来句“谦虚”的:
“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
”这就有失尊严了。
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
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
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
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
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
“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
”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谓恰到好处。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曹禺《雷雨》)
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及时转到了别处。
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
五、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
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
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
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
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
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
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又如: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
有外商问:
“什么叫‘正法’?
”中国官员答:
“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六、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
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
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1999年5月28日《光明日报》2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
“据该店经理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
据《现代汉语词典》:
“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
“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
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
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店”而不该用“本店”。
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来,而不用转述的口吻。
但标号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来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二字
巧解语句衔接题的九把钥匙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对“语言连贯”的一种常见考法。
下面,我们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帮助考生找到解答此类题目的九把钥匙,做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一、句式一致
指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力求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结构(短语类型)一致。
例1: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XX年起改为半月刊
【分析】开头的“加快传播速度”与“增强时效性”都是动宾式,这样,接下来的几个句子的结构也该是动宾式,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
因此,①可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二、对象一致
指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几个分句的叙述者必须互相兼顾,才能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叙述角度)要保持同一
例2: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答案D。
①句的着眼点是“山顶上”,后半句又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
②句的前后均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表述连贯。
③④句单从陈述对象上看,③句似乎更好,但若从语意的顺畅度或上下文的紧密与否上考虑,④句中的前半句的宾语作后半句的主语,紧扣“这些活”的话题,语意表达更为流畅
三、意境一致
指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等等,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保持一致,做到情境相融。
例3: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___;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原句所写的是秋天薄阴的天气,但是所写的情感仍然是喜悦的,和谐的。
A、B与原句“薄阴”语意相反,可排除。
c虽然与“薄阴”相符,但是“压”给人一种压抑感,与原句的情感色彩不符,并且与“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