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363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0.举例说明林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大学文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写于哪一年:

[]

A.1837年

B.1838年

C.1839年

D.1840年

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中涌现的《三元里》一诗的作者是:

A.贝青乔

B.际亮

C.陆嵩

D.维屏

3.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

A.《夏威夷游记》

B.《维新梦》

C.《新中国未来记》

D.《新罗马》

4.曾国藩用以扩大桐城派的《古文辞类纂》所选编的古文读本是:

A.《古文观止》

B.《经史百家杂钞》

C.《讨粤匪檄》

D.《唐宋文醇》

5.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开辟了专门发表新派诗人诗作的诗歌园地,这一栏目的名称是:

A.“诗界潮音录〞

B.“诗文辞随录〞

C.“杂歌谣〞

D.“诗界革命〞

6.“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段话出自:

A.《人间词话》

B.《红楼梦评论》

C.《文学小言》

D.《宋元戏曲考》

7.“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该句出自:

A.《己亥杂事》

B.《饮冰室诗话》

C.《人境庐诗草》

D.《散原精舍诗》

8.曾门弟子中的唯一桐城籍人是:

A.薛福成

B.黎庶昌

C.裕钊

D.吴汝纶

9.鲁迅描述晚清狭邪小说的流变时说:

“作者对于妓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其中“近真〞的代表作是指:

A.《品花宝鉴》

B.《九尾龟》

C.《花月痕》

D.《海上花列传》

10.梁启超最早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是在:

A.1898年

B.1899年

C.1901年

D.1902年

11.曾植晚年提出“三关〞说,其所谓“三关〞是指:

A.元嘉、元和、元祐

B.开元、元和、元祐

C.元和、元祐、元嘉

D.元祐、开元、元嘉

12.“诗固无古今也〞,这句话出自黄遵宪的:

A.《与朗山论诗书》

B.《人境庐诗草》

C.《致梁任公》

D.《己亥杂诗》

13.汉六朝诗派的首领是:

A.三立

B.慈铭

C.樊增祥

D.王闿运

14.师培研究中国文学史方面留下的著名论著是:

A.《宋元戏曲史》

B.《中国中古文学史》

C.《中国小说史略》

D.《中国文学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民国元年问世的和,标志了民初言情小说风格的形成。

2.1899年,由王寿昌口述、林纾笔述的法国小仲马的小说,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翻译小说。

3.真正使宋诗派的诗学理论趋于成熟完备的是。

4.林那么徐常自吟诵的两句诗:

“,岂因祸福趋避之。

5.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所标举的“近世诗界三杰〞分别是夏曾佑、、。

6.《孽海花》初版本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其中“爱自由者〞是的笔名。

7.章太炎述学文章的代表作是和。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清末四大小说杂志2.诗界革命

3.同光体4.南社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中国文学的近代化〞的具体涵是什么?

2.简析民初小说的“俗化〞特征。

3.简析曾国藩对桐城派的两大改造意向。

4.简析龚自珍诗歌中的“剑气〞与“箫心〞。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与审美价值的二律背反现象?

2.如何评价梁启超后来对“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纲领的修正?

3.试析晚清新小说的特征。

大学文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B卷

1.“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出自龚自珍哪首诗:

A.《夜坐》

B.《又忏心一首》

C.《咏史》

D.《秋心》

2.当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意向在曾氏与曾门弟子的作品中得到落实和实现时,人们那么改称之为:

A.中兴期桐城派

B.阳湖派

C.经世派

D.湘乡派

3.永朴的《文学研究法》与林纾的都是要在桐城派韶华未尽之时,将桐城派古文辞理论作一总结,并以大学讲坛作为布道之所。

A.《柳文研究法》

B.《春觉斋论文》

C.《桐城派古文说》

D.《文微》

4.1898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专门发表新派诗人的诗作的诗歌园地,其栏目名称是:

D.“诗界潮〞

5.鲁迅描述晚清狭邪小说的流变时说:

6.曾门弟子中致力于湘乡派文向桐城派文复归的是:

C.吴汝纶

D.裕钊

7.“诗界革命〞口号的第一次提出就是在:

A.《饮冰室诗话》

B.《夏威夷游记》

C.《诗界潮音集》

D.《饮冰室自由书》

8.黄遵宪仿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例,作《已亥杂诗》:

A.315首

B.215首

C.99首

D.89首

9.1899年,衍提出“诗莫盛于三元〞之说。

其所谓“三元〞是指:

A.开元、元和、元祐

B.元祐、元和、元嘉

C.元和、元祐、元嘉

D.元祐、开元、元嘉

10.指出以下中不是南社创始人的一位:

A.柳亚子

B.曼殊

C.去病

D.高旭

11.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有言:

“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而能雅驯温厚乃尔,得不谓诗界革命巨子耶?

〞这里他所赞誉的是:

A.黄遵宪

B.丘逢甲

C.夏曾佑

D.智由

12.清末词派最为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是:

A.《蕙风词话》

B.《白雨斋词话》

C.《复堂词话》

D.《人间词话》

13.王国维的文学进化观集中表达在哪部著作中:

C.《宋元戏曲史》

D.《文学小言》

14.找出不属于秋瑾的字或别号的一项:

A.鉴湖女侠

B.竞雄

C.汉侠女儿

D.光汉

1.1899年,梁启超在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同时,就提出“文界革命〞。

2.“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这句诗的作者是。

3.衍的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的理论的专著。

4.“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1902年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5.《海上花列传》起初在1892年出版的创刊号上连载。

6.“新诗〞又名“新学之诗〞,其始作俑者是。

7.“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出自的一诗。

8.《儿女英雄传》初名,作者。

1.宋诗派2.新小说

3.清末词派4.“信、达、雅〞

1.简析晚期宋诗派理论家衍的“三元〞说。

2.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主要特点。

3.简析吴汝纶致力于桐城派的复归所做的努力。

4.简析近代翻译文学的总体特征。

1.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试析林译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2.试析黄遵宪“诗外有事,诗中有人〞诗学理想在其创作中的表达。

3.试析词派认同的审美原那么“重、拙、大〞说的在意蕴。

中国近代文学史》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14分〕

1.C2.D3.C4.B5.A6.D7.A8.D9.D10.B11.A12.A13.D14.B

评分标准:

每题1分,共14分。

二.填空题〔20分〕

1.《断鸿零雁记》《玉梨魂》2.《巴黎茶花女遗事》3.何绍基

4.苟利国家生死以5.黄遵宪智由6.金松岑或金天翮

7.《訄书》《国故论衡》

每空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16分〕

1.指《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四种小说期刊,为“小说界革命〞的兴起和新小说创作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2.诗界革命,是清末资产阶级文学家和进步诗人,适应维新、革命运动开展的社会潮流和、民族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在古典诗歌根本形式围,突破传统创作原那么,转换诗歌开展方向,革新诗歌容性质,寻求语言和某些形式解放的一场诗歌变革运动,是诗歌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3.同光体是清代宋诗运动在清末民初的余响末绪。

同光体之名,来自于衍1901年写的《乙庵诗序》:

“同光体者,堪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

同光体是一个有着大致一样诗学价值取向的诗歌流派。

他们在“不墨守盛唐〞的诗学旗帜下,继承宋诗派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的传统。

其代表人物是三立、曾植、孝胥、衍。

4.南社是活动于1909年至1925年的革命文学组织。

成立于1909年11月,发起人为去病、高旭、柳亚子,活动中心为,主要活动时期在辛亥革命前后。

“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

〞南社的文学创作,在形式上,以旧体诗词和古文为主,其发表阵地主要为《南社丛刻》。

其代表作家有柳亚子、去病、高旭、曼殊等。

评分标准:

每题都有一些要点,根据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酌情给分。

每题4分,共16分。

1.答案要点:

中国文学的“近代化〞或“现代化〞实际是同一、连续的过程,都是指中国的“文学体系〞,即包括文学的社会属性、作家构成、文学观念、创作涵、形式体制,直到语言模式和传播方式等等,所有文学构成要素的整体性、根本性转换。

这一文学体系从古典到现代的全面转型过程,从19世纪中叶起就逐步发生、开展,而在五四以后进入完成期。

2.答案要点:

一是抛弃早期新小说的启蒙意识,直接认同于一般市民的思想和趣味。

二是由商业化倾向引起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

三是娱乐性、趣味性的加强。

3.答案要点:

一是补救桐城派文容空疏之病,将其引导到关心经世要务,摭谈当代掌故,虚实相济,体用兼顾的路径上来;

二是针对桐城派文规模狭小、气势孱弱的缺点,提出广开门径,转益经史百家,作雄奇瑰玮、气象光明之文。

4.龚诗中最常用的意象是“箫〞和“剑〞。

诗人笔下的“箫〞,表现心灵深处哀艳、幽怨、“忆之缠绵〞的一面;

“剑〞那么表现他心灵深处雄奇、放达、“触之峥嵘〞的一面。

箫和剑,箫心和剑气,缠绵和峥嵘,高亢和低回,构成一种矛盾错综复杂而又平衡和谐的理想人格,还是一种亦狂亦怨的审美追求。

每题5分,共20分

1.在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这三重危机形势下产生的近代中国文学,从它发生的那一刻起,时代便把它卷入了历史进程的中心旋涡。

在此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没能像近代文学那样,把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推崇扩展到如此之高且广阔的领域。

在文学功利主义被无限夸大的同时,文学的审美特性被无视了。

诚然,在民族生存危机、救亡与启蒙、反帝与反封建成为时代中心议题的近代中国,文学假设去追求自身审美品格的完善而无视民族变革生存的需要,那么它势必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地位。

近代中国社会特殊的文化气氛与全面危机的形势,决定了近代文学必须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以求与时代取得同步。

因此,文学功利主义的盛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但从文学自身演变的规律看,它作为人类文化开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存在和人类认识自身把握生活的一种审美方式,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本体存在意义。

极端功利主义往往是以削弱甚至牺牲文学的审美品格为代价,这必然会导致文学开展的深刻缺陷甚至是危机。

这两个命题的二律背反,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学开展的在的不可解决的矛盾。

从其各自的角度看,其各有存在的理由、自足性、合理性,但又隐含了不可克制的缺陷。

2.在《饮冰室诗话》中,梁启超仍然坚持以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作为诗界革命成功之作必备的三个要素,但他对《夏威夷游记》中即已意识到的“新语句与旧风格常相背驰〞的矛盾有了更加细致的体察,提出:

“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

苟能尔尔,那么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他这里标举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已经在原初提出的“诗界革命〞三项纲领中置换了“新语句〞一项,只保存了可以“间杂一二新名词〞。

“新语句〞不仅包括“新名词〞还包括“新句式〞、“新语法〞。

提倡“新语句〞意味着在语法结构以至思维方式上进展根本的变革,这就要打破传统诗词格律,这显然是与保存“旧风格〞的要求相背离。

因此,梁启超这里把“诗界革命〞的目标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实际上拒绝对传统格律与语法进展变革。

在他看来,一经改变传统格律与语法,就不存在“诗人之诗〞了。

这就使得晚清诗界革命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围,注重思想革新而未从根本上突破旧体诗歌的束缚。

从诗体解放上讲,这当然是一个退步;

从尊重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性和诗歌独特的创作规律看,梁启超的退步又是有道理的。

3.与古代小说比拟,晚清新小说有几个特点,也就是其“新〞的性质表现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与救亡图存、变法维新、反清革命等政治关系密切。

不仅以现实政治、现实社会为表现对象的小说是如此,而且连历史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传统题材小说,也往往寄托了政治容。

其次,是题材的开拓。

新小说大大拓宽了小说的变现围,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的政治主与新思想、新理想的小说,包括外国历史题材和科幻题材,为传统小说所未有。

一类是社会谴责小说,揭露时弊,谴责社会黑暗以与种种恶风劣俗。

它在晚清数量最大。

一类是靠近传统题材,如言情、历史、武侠公案等,但在新形势下发生重要变化,都把干预现实作为出发点。

第三是小说叙事模式与艺术手法的近现代转型。

新小说开始转变中国小说的传统形态,师法西方与日本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描写技巧等。

清末民初的新小说成为中国小说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四,艺术上的不成熟与泛政治化、泛文章化、泛新闻化的倾向。

晚清小说是一批艺术质量不高的小说,其质量的粗劣与数量的众多形成惊人的比照,这种量与质的鲜明比照,既不见于古代小说,也不见于现代小说。

这一重大缺陷是与晚清小说家所遭遇的独特的矛盾以与小说理论家的误导分不开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4分〕

1.C2.D3.B4.A5.D6.C7.B8.D9.A10.B11.B12.A13.C14.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夏威夷游记》2.智由3.《石遗室诗话》4.《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5.《海上奇书》6.夏曾佑7.秋瑾《对酒》8.《金玉缘》文康

1.同光体是清代宋诗运动在清末民初的余响末绪。

“同光体者,堪〔孝胥〕与余戏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

2.新小说,指20世纪初期,五四现代白话小说产生之前,即清末、民初时期,作为小说界革命运动产物的,虽然在某些方面难以摆脱古典小说的影响,但已经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容、“新〞的艺术特征、向“新〞的方向开展的小说。

新小说,是古典小说形态向现代小说形态转换过程中一种小说类型,代表这一历史性转换的第一阶段。

3.诗界革命,是清末资产阶级文学家和进步诗人,适应维新、革命运动开展的社会潮流和、民族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在古典诗歌根本形式围,突破传统创作原那么,转换诗歌开展方向,革新诗歌容性质,寻求语言和某些形式解放的一场诗歌变革运动,是诗歌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4.是严复提出的三条翻译标准。

信,即译文要忠实于原著,准确传达原著的精神。

达,达旨,达意。

雅,文笔渊雅。

严复所谓“雅〞,一是要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做到精理微言;

二是译笔要富有文学色彩。

1.1899年衍与曾植在武昌讨论诗学时,提出“诗莫盛于三元〞之说:

“三元者,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

〞“三元说〞拈出开元、元和、元祐三个元气淋漓的年代作为唐宋诗繁荣开展的里程碑,其用意首先是强调宋诗与唐诗一脉相承,血气贯穿的联系,破除唐以后之书不读的偏激狭隘,使同光体“不墨守盛唐〞的诗学目标,由、黄而杜、的诗学路径,有所根源;

其次是盛推开元、元和、元祐时代开疆辟域、觅新世界的气概和宋诗推本唐人诗法,损益变化,力破余地的精神,这一诗学精神,正是三元说的精髓所在。

三元说也因此成为同光体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石。

2.围绕梁启超归纳的几点来谈: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与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

“其文条理明晰〞;

“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3.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其一,强烈的政治功利性。

严译名著、林译小说等都有“警世〞意图。

其二,用中国古代文学的旧形式表现西方近代文学的新容。

绝大局部翻译文学用的是文言。

其三,意译为主。

其四,良莠不分,鱼龙混杂。

1.首要历史功绩,在于以新异的思想面貌、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和古朴畅达、哀感玩艳、笔锋常带情感的译文,初步扭转了中国士人对外国文学的偏见。

自此,译介外国文学的风气渐成气候。

另一重大历史功绩,是以古文笔法译著小说,极提高了小说在我国的社会文化地位和文学地位。

林纾用文言翻译西方的小说,以中国文人认可的“雅语〞讲述琐碎而包容万千的世俗人情,为填平中国千年文学雅与俗的鸿沟作了最初的可贵的尝试。

《巴黎茶花女遗事》所开启的情爱价值观念,对20世纪初叶言情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重大突破在于,它为其时的中国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模式:

只要是出于纯真爱情的相恋,即便是违背了现行的伦理道德,它仍然是值得赞颂的。

这一价值取向和悲情基调,对民初言情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更重要的是其所开启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叙事模式对清末民初新小说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其采用的第一人称限制叙事视角和日记体形式,启迪了新小说家的限制叙事意识,直接推动了中国小说叙事角度的近现代转型。

《茶花女》采用了三重第一人称限制叙事视角,一是旁观的表达人,一是男主角亚猛,一是重病缠身的茶花女〔日记形式〕。

作为第一部影响中国小说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外国文学作品,林纾的这部译作对中国小说影响深远。

2.“诗外有事,诗中有人〞诗学理想的形成与实践,为“别创诗界〞选择了一条面向现实世界,走出复古拟古泥潭的诗歌创新之路。

“诗外有事,诗中有人〞是黄遵宪诗学理想的概括性描述。

《人境庐诗草》中,写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庚子事变被称为“诗史〞的诗作之所以为人所看重,是因为此类诗描写了“今人所遭之时势〞;

写轮船、电报等海外风情诗所以为人所珍视,是因为所写为“今人所用之器〞,“所历之境〞。

诗人频频以立宪、变法、国会、帝制入诗,其所言又是“今人所见之理〞,此皆是“诗外有事〞。

诗人徘徊于科举与功名、汉宋之学与诗学之间的苦闷,走出国门,亲历世界,触见异域文明的惊奇与喜悦,由尊王攘夷的士大夫立场,到“人言廿世纪,无复容帝制〞的维新派境界,其心路历程于诗中脉络可见。

此可谓“诗中有人〞。

3.“重〞即沉着,在为蕴藉深厚,情真理足,发为声音,那么从容不迫,凝重工稳,反之,那么流于轻与薄。

“沉着〞被况周颐推为词的最高境界,而良好的修养与学问的积累,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唯一通道,这也是学人之词的重要标志。

“拙〞与“巧〞相对,天然去雕饰之意,意在追求词的自然表现,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拙趣〞。

“大〞涉与到词的立意与风格,其对立面是“纤〞。

“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那么〞是“大〞的注脚。

要之,况周颐的“重、拙、大〞之说,旨在追求一种情真理足的词境,凝重沉着的词风和自然真率的表现,因而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的重要性,开展了词派固有的学人之词的审美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