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13506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面镜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

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是理解虚像概念。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

比如:

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

“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混淆,分不清楚等。

初学二学生初学物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

(2)了解生活中镜子、玻璃、水面都可以成像等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

突出学生参与理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之中。

通过科学探究实践,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

“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用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设计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对于物理探究的了解还属于启蒙阶段,若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在这里设计是:

先是教师确定研究的问题——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给出猜想。

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我让学生根据我预设的问题先阅读教材中的“设计和进行实验”。

由浅入深的设计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时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替代法)

为什么准备两支完全一样的物体?

(替代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这个实验,降低实验的难度;

同时介绍本节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等效替代法。

明确了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实验,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后收集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至此,完成了本节重点内容的教学。

对于难点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我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相结合,突破"

虚像"

这一知识难点。

先将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进行对比,通过两种成像光路的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同时呈的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接着,用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

像"

的位置上,发现纸上并没有像,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增加学生对虚像的感性认识。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成像原理及应用

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相结合,突破"

教师通过“舞蹈室的矫姿镜、潜望镜”等图片介绍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中归纳得出平面镜的作用,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

●教学媒体设计

教师器材:

自制多媒体课件、镜子、玻璃板、两个相同蜡烛、支架、刻度尺、A4白纸

学生器材:

小镜子、玻璃板、两个相同蜡烛、支架、刻度尺、A4白纸、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讲诉猴子捞月故事,提出问题:

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像有什么特点”,本节让我们一起探究“像”的特点?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猴子看到的是月亮的“像”。

通过简单的小故事,创设物理情境。

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新课讲授

一、

基本概念

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学生关注广义的平面镜及物、像的概念。

玻璃,平面镜是由玻璃加工而成的,背面有涂层,但玻璃是透明的。

反馈学生是否能在除了镜子以外的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将玻璃与镜子进行对比,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

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活动:

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

(1)像处在什么位置?

(2)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3)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有变化?

(4)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学生分组谈论并回答活动问题

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列在课本上。

用学生熟悉的“小镜子”照照自己,有利于学生真切的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大胆提出猜想。

将猜想列在课本上,一方面使学习留有痕迹,与重于后面的环节呼应,一方面节约时间。

3.设计实验。

哪个猜想对呢?

要用实验来验证。

首先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吗?

没错,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只能看到、接不到,如何比较它和原物的大小呢?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这要求替身物体与镜前物体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在镜前放好物体后,学生拿一块白屏在镜子后面的各个位置都不能承接物体的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有学生提出,可以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

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要。

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

4.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演示:

在旋转台上铺好白纸。

把一个点燃的蜡烛放在镀膜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可比较大小;

再把像的位置描出来,可测量距离。

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

要注意玻璃板所在位置只画一条线。

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

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实验,看现象、记数据,归纳结论。

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领会了实验操作要点。

下发玻璃板,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做实验,及时记录数据。

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

通过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与要点清晰可见。

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思想印象深刻。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5.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适当引导和点拨共同得出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等大)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等距)

(3)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像与物左右颠倒。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寻找规律。

培养学生从实验结果归纳出物理结论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

6.评估交流。

(1)“两根蜡烛一样大小”是什么目的?

(2)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为何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3)本实验使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为什么要多做几次实验?

学生谈论评估实验。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此时与像完全重合,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评估的能力。

三、成像原理

用PPT进行演示:

原来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学生对着PPT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人看镜中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进入眼睛。

人误以为反射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点发过来的,而镜子后面并不存在发出光线的这些点,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将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进一步应用,并利用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平面镜成虚像,是前面学过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提升能力的过程。

四、拓展应用

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古代人就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

现代生活中的我们都离不开镜子。

请同学们举例自己知道的平面镜的应用?

自学科学世界并回答凸面镜和凹面镜有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见过或知道的平面镜,并说明作用。

学生分析潜望镜的原理与应用

学生回答: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

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镜成像,让我们一起梳理知识:

4.3平面镜成像

一、基本概念:

平面镜、物、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替代法

2、像与物: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既包含知识,也包含方法,还可以包含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

也可以进行质疑

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主线。

反馈练习

1.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

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

D.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像变大

3、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

4、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

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ABCD

5.画出下图在平面镜中的像.

6.如图所示,S′是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

精选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提升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