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师用书4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师用书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师用书4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感情交流的行为。
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罪孽(niè
)
(2)藩篱(fān)
(3)归根结蒂(dì
)(4)咄咄逼人(duō)
(5)诞生(dà
n)(6)幼稚(zhì
)
(7)休戚相关(qī)(8)辜负(ɡū)
(9)惩罚(ché
nɡ)(10)赢得(yí
nɡ)
(11)惶恐不安(huá
nɡ)(12)履行(lǚ)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给
(2)创
2.一言辨异
(3)他是一名称(chè
n)职的老师,受到了学生一致的称(chēng)赞。
(4)承担(dān)的任务多,压在身上的担(dà
n)子就重。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体验 体会
填一填
通过这次免费自驾游的亲身体验,大家对这款车的性能赞不绝口,由此人们也体会到一款经典好车要得到大众的青睐,靠的是内在的品质,绝不仅仅靠几个广告。
辨一辨
“体验”侧重于在实践中感受,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
对象多是生活、现实等,多用于书面语。
“体会”侧重于领会、理解,从理性方面认识事物。
2.遵循 遵照
会上,分管生产的李副总经理表示,要遵照董事长的要求,严格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迅速提高印刷质量,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遵循”侧重于依照顺从,不偏离。
语意比“遵照”重。
对象多是组织或领导者制定或指出的方针、政策、路线、方向、原则、道路、规律等。
“遵照”侧重于遵守照办,不背离。
对象多是前辈或上级指出的较为具体的意见、要求、命令、指示、意旨、安排、设想等,也可以是组织或领导者所制定的路线、原则、纲领等。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孤立无援:
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2)节外生枝:
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3)归根结蒂:
归结到根本上。
(4)不足为奇:
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5)休戚相关: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惶恐不安: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7)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辨析正误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五号特工组》(第二部),情节跌宕,他们即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常常能节外生枝,很好地完成任务。
辨析: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此处可改为“绝处逢生”。
“孤立无援”使用正确。
[课文主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以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区别及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应在人生中如何对待父爱与母爱。
最后点明一个人应该综合父亲与母亲的良知,达到灵魂的健康与成熟。
[脉络梳理]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婴儿:
自恋阶段→童年:
被爱、有爱
(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表现)
(二)解读文本精要
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提示:
①用假设的语气表现婴儿出生时的情况。
②这种虚拟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在使用语言中的严谨性。
③语句用“仁慈”修饰“命运”,为下文母爱作铺垫。
2.第3自然段中谈到两种爱的区别: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些词语的不同组合、句子的不同样式在这里竟产生了别样的艺术力量。
请仔细品味、认真揣摩,体会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
“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二、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3.第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在括号里特别说明“理想典型”这一点?
理解文章内容]
因为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母亲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
作者这样写体现了论述的严密性。
4.第5自然段开头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过渡的作用]
过渡。
在这之前一直是谈母子之间休戚相关的重要性,8~10岁之后,父爱应变得重要了,这一句主要是完成这个过渡,文章开始转入谈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三、阅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脱离父母
灵魂健康成熟
5.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
[对应考点:
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两种素质。
①“母亲的良知”就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即通常所说的“人应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②“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正确判断是非的愿望和技巧。
作者认为,这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否则,走向一面,既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6.题目包括“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的爱,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阶段
情感变化特征
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成熟时期
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孩子的爱可以概括为: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写法简析]
1.术语的运用和专家观点的引用
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因此文章中用了一部分学术用语。
如“自恋阶段”“理想典型”,引用了同领域的其他专家的观点,如弗洛伊德、马克斯·
韦伯等,作者引用的这些观点,都能加强文章的可读性,通过与其他专家观点的比较,也可以突出自己的观点,更好地增强自己文章的可读性、可信性。
2.“总—分”结构方式的运用
如第8、9自然段都是采用先总说再分说的方法,即开头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再加以详细的阐述。
3.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讲母爱的性质,而第6、7自然段则主要阐明父爱的性质及其重要意义,这两相比较使母爱和父爱的特征更加明晰,在读者心中也更加深刻。
4.过渡句自然、巧妙的运用
有不少句子在内容上起到了过渡作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上下文衔接自然。
如第5自然段第一句:
“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
第6自然段第一句: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第7自然段第一句: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
[技法指导]
过渡在写作中的运用
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大,如果用一两句话过渡,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
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内容不能太多,多了反而显得烦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中巧妙设置过渡句,达到了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过渡呢?
1.学会用词语过渡
什么是过渡词语?
当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意思的转换并不复杂时,一般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来过渡。
词语过渡及句子过渡,统称“语句衔接”。
语句衔接,是文章过渡的一种方法,是文章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
语句衔接在上下文中起桥梁作用,使前后相关的两层意思或段落,上下连贯,承上启下。
在写作时,重视语句衔接,可使文章完整、紧凑、自然、流畅。
常用的过渡词:
连词——因为、所以、因此等;
副词——不过、固然等;
方位词——以上、以下、此外等;
序数词——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一、二、三等;
过渡短语——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这样看来、总而言之等。
2.学会用句子过渡
在时间、场面、议论的重点等有大的转换时,在各大层次之间进行转换时,在叙、议之间互相转换时,往往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
有时,也用空行来表示。
根据过渡句所在的位置,有三种过渡方法:
(1)过渡句置于段首:
用下段首句过渡,起挈领下文的作用,称为“启下过渡”。
(2)过渡句置于段末:
用上段句尾过渡,过渡句放在段末,起小结前文,引出新意的作用,可称为“承上过渡”。
(3)过渡句置于段中:
用段中句子过渡。
3.学会用段落过渡
用段落过渡,既承上,又启下。
段落过渡法,能使相邻的两层意思和段落,上下贯通,前后衔接,浑然一体。
内容转移、跨度较大,或倒叙与顺叙相转接的地方,一般需要段落过渡。
用作过渡的独立段,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话。
另外,特殊形式的过渡有自然过渡、空行过渡、小标题过渡、顶真过渡、逆接过渡、两次过渡等。
[尝试运用]
在下面文章的横线处补写一个段落,使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的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
你懂什么!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的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
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的精神,构建起了年青一代的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
年轻人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青一代吸取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
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文化的冲击。
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灰色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
由于这些额外的营养,年青一代或许能成长更快,有一天,他们超过了年长的一代。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青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
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青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
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
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的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和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之间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小冲突。
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成为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也要听取老鸟的经;
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丰赡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转换角色,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
参考答案: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还能占上风吗?
谁能保证年青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
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年长的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和受教者,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对接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中,有很多关键的语句,如第4自然段的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显然这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又如第5自然段的首句“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有承前的过渡作用。
再如第8自然段的首句“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则是本段的中心句。
这些句子都属“文中重要句子”。
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指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
高考命题常涉及的句子类型:
主旨句:
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关键句:
提醒注意的句子。
线索句:
贯串全文的句子。
过渡句:
缝合结构的句子。
特殊句:
结构复杂、含意丰富深刻、句式特殊的句子。
考题印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向我征税
刘洪文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参众两院议长收到一封联名信。
作者是美国的200位顶级富豪,目的就是主动要求国家对他们多征税。
这封公开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现在写信,是敦促你们将国家利益置于政治考量前。
为了我们国家的财政健康和民众的福利,我请求你们对年收入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加税……我们作为忠实的公民提出这样的请求。
我们的国家面临着选择——要么我们偿还债务,为未来做好储备,要么我们逃避金融责任,损害国家的潜力。
我们的国家有恩于我们,它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基础。
现在,我们希望能保持这样的稳固基础,以便其他人也能和我们一样成功。
请为我们国家做正确的事情吧,提高对我们的征税吧,谢谢!
这些美国富豪到底是心血来潮出风头,还是真真切切希望多缴纳税收?
答案是后者。
富豪们强烈反对的是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签署的废除遗产税决定。
而且,反对该法令的,也并非只有这200名富豪。
当年小布什签署完这一法令后,最大“受益者”的美国亿万富豪们一律嗤之以鼻。
包括盖茨父亲老威廉、巴菲特、索罗斯等在内的120名美国大富豪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核心广告语就一句:
“Pleasetaxus.”(“请对我们征税”)
富豪们的理由是:
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和社会的平衡……
10年后,美国富人依然持这样的看法。
为废除这个法令,数十名美国富豪还专门制作了一个视频请愿书,在这个致总统和国会领导人的视频中,富豪们齐声说:
10年前,你们给了我们不希望和不需要的减税,要改正这样的错误,就需要对我(一个富豪说),对我(另一个富豪接着说),对我(又一个富豪说),征税!
向我征税,说得理直气壮!
美国这些富豪的高觉悟、有担当,其实也正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在美国社会,富人多纳税,穷人少纳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
按照美国财政部2006年的数据,比例为5%的美国富人,纳税额占联邦政府个人所得税收入的57.1%;
而占全部纳税人50%的穷人,纳税额仅占所有个人所得税的3.3%。
美国富豪们有此义举,其实同美国文化、传统和相关制度息息相关。
主观上讲,对美国富人而言,“富”且“仁”,已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
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比如比尔·
盖茨就说过,巨额财富对他来说,“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盖茨过去数度来中国,都是只谈慈善,不言生意。
同时,美国人更崇尚自我奋斗的精神。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自我打拼、白手起家,经历成功和失败。
即使是亿万富翁的子女,许多人并不看重家族的财富,他们年轻时仍喜欢靠自己打工挣钱来赚取生活费。
在慈善事业上一直走在前头的巴菲特就说过,对于他捐赠大笔财产,他的子女们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客观上讲,美国富人的觉悟,也同国家制度的潜移默化有莫大关系。
在美国,对于富豪捐助慈善事业,有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奖励;
扶助慈善事业所带来的美誉度,也鼓励更多富豪慷慨解囊;
另外,相对透明和高效的基金会运作,也免除了富豪们对善款被腐败浪费的后顾之忧。
当然,就像任何一个群体一样,有很多要求多纳税、多做慈善的富人,自然也有不少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的富人。
但至少在巨富级的美国富人中,前者占了多数。
美国慈善的标志性人物卡内基曾说过一句名言: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这得到了许多美国富人的认同。
对他们来说,用好财富,积极回馈社会,既是义务,也是责任,更是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而他们的这种境界,反过来也有助于化解底层社会的仇富心态,促进社会的和谐。
说说文中画线句“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的含意。
答:
解析:
理解本句的含意,要结合前后句分析。
本句之前的文章内容主要是讲富豪们要求对自己征税,“‘富’且‘仁’”,已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追求,说明他们愿意也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财产处理方式;
本句之后的文章内容则多写多交税对国家、对家庭都有利,因此,这也是其“巨大的义务”。
前句谈的是富豪们对自己的财富有决定权、处置权;
后句谈的是如何用好财富,回报社会,慈善是最好的方法。
技法汇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根据句子在段中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或“蓄势、铺垫,奠定感情基调”,即不直接点明观点,而是为观点的提出服务,或者为下文的叙事与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或起“衬托作用”,即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或“渲染烘托气氛”,即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
(3)语句位于文章的末尾。
或“总结上文”,突出中心;
或“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或“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或“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2.分析句子,理清主干和枝叶
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是理解语句特殊含意的一个基本方法。
对要理解的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和意义分析,先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主谓宾,把握文句的主题;
再分析修饰限制的成分,体会文句的细微区别。
3.找出句中的修辞,分析修辞的作用
一些运用修辞的语句,总是从修辞本身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的。
对运用修辞的句子可以借助对修辞的分析,体会语言蕴含在深处的意义。
比如去探讨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拟人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等。
4.体味句子的感情,把握观点态度
语句的最终目的是表情达意,阅读时要认真把握文学作品的感情,体会出言外之意,借助于感情的线索去深刻体会,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课内素材
弗罗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
只要孩子存在,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便爱他。
母爱很少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
母爱细腻,比较着眼于眼前,她常常以感情来感染和引导孩子。
母爱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
父爱是有条件的,比较粗犷,注重孩子的精神成长,常以理智和行为来教育孩子,这就表明父爱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
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应用角度:
“疼爱与溺爱”“独立”“成长”“长远与眼前”“牵手与放手”等。
[应用片段]
人生其实如植树一般。
种植在荒凉大戈壁滩上的树苗,被过分呵护、照料的最先被呼啸大风拔取了稚嫩的根系。
陶行知先生说:
“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靠父母,不算英雄好汉。
”新时期,我们亦同样呼唤新的好汉。
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艰难的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条光明大道。
孔子困厄于周游列国大道上,仍讲学布道;
司马迁饱受凌辱歧视,仍修史不断;
曹雪芹独守茅庐的清贫之中,仍笔耕不辍。
他们没有温情脉脉的关爱,伴随他们的只有刀剑风霜相逼的艰难与险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愈挫愈奋,尽力在人生大浪中拼搏着。
让我们再回过头看看那道用爱心筑起的风景线,在绚丽夺目之下,我们的少年多了几分骄横和弱不禁风。
网吧里沉溺于游戏虚幻空间的中学生,因工作无着落而轻率结束生命的北大学子,难道是关爱不够吗?
因为爱已经超出了它的极限范围。
艾青说: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
”成长的道路上,红尘有爱,我们才更加充实、进取,只是别再让爱成为沉重的负担。
(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关爱并非营造美丽风景》)
鲜活素材
“电子保姆”代替不了父母的爱
每到暑假期间,家长们忙着工作,电视、智能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成为青少年最主要的娱乐工具,无节制地玩手机、看电脑,加重了青少年眼睛的负担。
长时间使用这些设备是一种不良的用眼习惯,很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2014年8月20日中国新闻网)
[热评] 一到假期,青少年因沉迷于电子产品,造成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的问题层出不穷。
出现这种情况,多半因为父母未能尽到应有的责任。
一方面,一些父母在家里闲来无事就看手机、玩电脑,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孩子当然也就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电子产品成了孩子的“好伙伴”,长此以往将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极大伤害。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