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307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中国近代航运业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运动军事工业

C.洋务运动民用工业D.官僚资本企业

19.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②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④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下列关于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创立 ②中国铁路诞生 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 ④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1.到2006年6月,我国的移动电话使用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22.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

23.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产生的是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行 ②开着汽车出外郊游 ③网上炒股 ④网上购物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4.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5.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下列活动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发明的有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 ④收看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8题,每题10分,29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

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

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

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

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

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

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掉。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请回答:

(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

(分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5分)

(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

(2分)

(3)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

(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

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

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1)请概述材料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5分)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

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

清政府遂以28.5万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

(一)扰民;

(二)夺民生计;

(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

(四)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

甚至有人说:

修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

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

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

材料二 义和团曾经张贴“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大轮船”的揭贴。

材料三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

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

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

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并谈谈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表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办报馆。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风闻,速变通,强国势。

”……《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

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主持的……从1874年至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纸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中国国内报刊的特点。

(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7分)

解题技巧示例

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

“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解题技巧】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这一有效信息判断为C。

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

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

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反复认真阅读材料,深入思考,如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故正确选项为C。

3.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①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题技巧】解答此题要了解人们的服饰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受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从这个角度出发,①、②选项符合题意,③违背了人们正常的心理,④对当时服饰的影响并不大,故正确选项为C。

4.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

1990

1995

1999

2000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799

647762

2332164

2931682

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056

91572

383513

526483

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

9021717

(1)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种最快?

你能分析其原因吗?

(2)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媒介的地位?

【解题技巧】第一问首先认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然后结合课本相关知识找出原因;

第二问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1)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最快。

其原因有:

①它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浏览报刊、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廉。

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生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

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B5.A6.A7.A8.C9.B10.B11.D12.C13.C14.C15.A16.D17.D18.C19.A20.A21.D22.B23.A24.C25.B

二、非选择题

26.

(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

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

不利于行军作战;

欧美各国都随机器工业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

既不美观又不卫生;

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5分)

(2)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的需要和象征,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需要和表现。

(3)都把剪辫这一陋俗置于强国富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振兴中华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非泛泛地移风易俗。

27.

(1)清朝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封建等级制度。

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

而先生、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共和国家。

(2)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革命思潮的推动。

(3)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8.

(1)原因:

①清政府中顽固势力认为修铁路扰民,导致失业,便于列强运兵,雇洋人修路导致白银外流;

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

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④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

④农民阶级受落后生产方式的限制,盲目排外。

(6分)

(2)变化:

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

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

(2分)启示:

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必须在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29.

(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短命,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

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为国人办报提供了借鉴;

新变法失败后,中国报刊业遭受重创。

2009-01-20人教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