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1244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艺术的基本类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

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

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

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

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

“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投入、产出与回报。

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

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

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起源照相术。

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

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

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

放映机、银幕。

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

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

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

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

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

  1、镜头的距离

  远景。

远距离,大视野。

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全景。

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

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

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

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

突出与强化作用。

  2、镜头的运动

  推

  拉

  摇

  移

  跟

  3、镜头的角度

  平拍

  俯拍

  仰拍

  4、镜头的视点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机位与轴线:

  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反打机位。

  跳轴与反跳轴。

  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

跳轴是指越过轴线安排机位。

  5、镜头的焦距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

  第二节蒙太奇

  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组装、装配、构成。

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

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

”——普多夫金

  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

  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

连接的手法技巧:

无技巧切换;

有技巧切换。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意义。

  创造时空、运动和节奏——自由的虚拟的时空。

蒙太奇运动。

画面节奏与叙事节奏。

镜头组合时间长度、运动速度、幅度和强度。

  二、蒙太奇的分类:

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

  1、叙事蒙太奇

  顺接式:

A、B、C……

  平行式:

A123、B123、A345、B345……

  交叉式:

A1、B1、A2、B2……

  颠倒式(或插入式):

Z、A、B、C……;

  或A、X、B、C、D、X、F……

  2、表现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

  思想蒙太奇

  3、修饰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

  类比蒙太奇

  排比蒙太奇

  第三节巴赞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概念

  安德烈·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美学特点:

叙述的完整性、*真性;

表意的丰富性;

画面的开放性。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关系

  第三章电影语言(下)

  ——电影的非独特元素

  构图、色彩、声音

  第一节构图

  一、构图及其意义

  构图指影像画面的构成,画面内一切视觉元素(可见物)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

如人景物的位置、大小、远近、透视关系等。

  构图的意义:

建立兴趣中心;

引导观众注意力,吸引观众视线。

演绎画面内容。

  构图的基本组成部分:

主体、陪体、环境。

  二、构图的方法和原则

  1、构图的方式方法:

  平衡/非平衡构图

  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

  2、构图的原则:

  叙事性原则

  表意性原则

  修辞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三、场面调度

  1、解说

  原戏剧术语,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交流表演活动所做的艺术安排、处理。

引入电影创作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如场景的设置、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摄影机的运动。

  电影场面调度两层次:

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2、场面调度的作用和方法

  构成银幕画面,寻求造型美。

  刻划人物性格,揭示内心活动,渲染环境气氛,寄予思想哲理。

  纵深场面调度;

重复性场面调度;

对比性场面调度;

象征性场面调度。

  第二节光影和色彩

  一、光影

  1、光源:

自然光与人工光

  2、光线三元素;

  ♦质量——柔光与硬光

  ♦方向——前置光、侧光、背光、顶光、

  底光

  ♦强度——强光、弱光

  3、照明方式

  三点照明与自然光效

  高调照明与低调照明

  二、色彩

  色彩的美学

  色彩的处理配置

  色彩的基调

  第三节声音

  一、声音的构成:

人声、音响、音乐。

  ◆人声:

对话、独白、旁白。

  ◆音响:

自然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音乐:

声乐、器乐。

  二、电影音乐的特点与作用:

  ◆从属;

共融;

简明;

非连续性。

从属画面,与画面平行协调、共融。

分段陈述,间断出现。

音符歌词较简单明了。

  ◆抒发情感;

参与叙事;

展示时代、地域、环境;

表达思想、创造节奏。

  三、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静默(无声)

  第四节电影符号学

  电影的符号学性质。

“肖似代码”。

  强编码符号与若编码符号。

  电影符号的编码形式:

具象层面、抽象层面、审美层面。

  结构。

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第四章电影艺术发展概略(上)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一、最初的实验发明

  ●从诡盘、电影透视箱到活动的摄影机

  ●电影之父:

卢米埃尔兄弟

  ●早期电影的纪实风格

  ●梅里爱:

电影与戏剧的联姻

  二、鲍特和格里菲斯的贡献

  鲍特剪辑手法的确立

  格里菲斯(1875—1948)现代电影观念的奠基者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的贡献:

  将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形成电影特有的节奏和叙事性。

  平行蒙太奇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叙事模式。

  特写、闪回、分割画面等拍摄技巧的运用。

  第二节电影的成长与成熟时期

  一、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⒈“库里肖夫效应”

  ⒉维尔多夫的“电影眼睛理论”

  ⒊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

  ⒋爱森斯坦的对比蒙太奇

  蒙太奇学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前苏联的艺术家群体,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做出过贡献。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多夫。

  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带领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室做的剪辑实验,将影帝莫兹尤辛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与不同镜头组合,产生不同意义。

  面部特写一杯羹------饥渴

  一具尸体----忧伤

  嬉戏的小女孩----慈爱

  结论:

有目的地将不同镜头加以并列,可以获得新的涵义、新的艺术特质。

  维尔多夫:

“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的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它们的立足之地。

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普多夫金:

“分散的镜头犹如分散的词汇,必须组成句子才具有完全的意义。

一部电影是一系列影像的组合,并非是仅仅自成一体的个别镜头。

镜头之间必须相互建立

  联系,才能实现电影叙事。

在银幕上对真

  实事件用特定的方式予以描述,使它有别于事件本身,这就使电影成了一门艺术。

  ——《电影技术和电影表演》

  二、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好莱坞:

电影经营的乐土

  制片厂制和明星制

  默片时代的喜剧片:

卓别林与基顿

  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类型片:

  西部片;

科幻片;

歌舞片;

侦探片

  西部片的经典模式

  最富于美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点;

植根于美国西进的历史。

以广袤奇险的西部旷野为背景。

写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文化殖民主义倾向。

  模式化的情节和人物:

铁骑劫美、英雄解困、除暴安良、打斗枪杀。

智勇双全的牛仔、警长;

杀人越货的盗寇草莽;

妖魔化的印第安人。

  西部片的发展:

50年代的殖民文化心理批判,60年代后的反英雄化过程与历史文化反思。

  歌舞片

  舞蹈与歌唱的融合(以歌为主或以舞为主)。

歌剧式的舞台空间与大型舞蹈场面。

  喜剧气氛。

叙事的真实性与歌舞的抒情性。

  第一部歌舞片:

《爵士歌王》(1927)

  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雨中曲》(1952)

  科幻片:

科学幻想与恐怖

  飞动科学想象,展现世界奇观,反思现代科学,感受震惊体验。

  内容构成:

科学与生命伦理;

史前探险与外星人挑战;

超自然力威胁。

  好莱坞第一部、影响最大的科幻片:

《弗兰肯斯坦》(1931,环球公司)

  当代美国影坛著名科幻三杰:

斯坦利·

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卢·

卢卡斯。

  第三节:

电影的发展与创新——二战后的现代电影

  现代电影更具有人文性,关注社会、哲学、人生。

现实、历史与文化思考,较少娱乐性。

  形式上的反亚里斯多德式。

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或辐射式结构,变封闭式明确表意为开放式自由诠解。

  影像本体显义;

非逻辑组合;

跳接;

潜意识自由联想。

  《公民凯恩》(1941):

传统向现代的转折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点:

  ◆内容题材的真实性。

取材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日常性、纪实性美学原则。

两大口号:

“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

  ◆生活流的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与人为编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

自然光;

拒绝明星制,雇佣非职业演员。

  2、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最全面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的影片。

  德·

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50真实客观的叙述,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

跟拍、固定镜头和慢移动镜头;

非职业演员。

  二、法国新浪潮派与左岸派

  新浪潮派:

1959年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若干部由法国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此后四五年间大约有200多位电影新人推出他们的新作1962年《电影手册》在特刊上正式使用“新浪潮”来概括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动。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最初作为批评家集结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麾下(故称电影手册派)。

杂志主编安德烈·

巴赞是著名电影理论家,也是新浪潮派的理论导师。

  新浪潮派理论主张

  ●强调电影的纪实本性。

  ●运用长镜头与景深镜头保持时空的完整性避免蒙太奇的强制切割。

  ●“作者电影”理论

  ——摄影机如同作家手中的笔,书写创作者的个性。

拍电影就是写作。

电影是个人化的导演艺术,其真正作者是导演。

电影是创作者个性的表现,是导演对生活的理解阐释。

确立导演中心地位。

  新浪潮派创作特点

  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反映世界的荒诞性、非理性。

当代都市人的处境、心态。

强烈的主观性和悲观色彩。

  随意性和即兴性特点。

非线性叙事结构,时空表现更为灵活。

以跳接、快速剪接取代化入化出、淡入淡出。

  跟拍、抢拍和长镜头等拍摄手法,自然、*真、偶发的纪实风格。

  代表人物:

戈达尔(《筋疲力尽》1963)、特吕弗(《四百下》1959)

  戈达尔的电影

  “今天的艺术,那就是戈达尔;

今天的电影,那就是戈达尔。

  戈达尔以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理解生活,对人物行为的动机、社会和心理因素不做任何解释,以展示生活的荒诞、无逻辑。

  打破事件的因果连接,即兴自发地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跳接的手法。

  法国左岸派电影

  左岸派形成于5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有阿仑·

雷乃、玛格丽特·

杜拉、罗伯·

格里耶等。

由于居住在塞纳河左岸,故称“左岸派”。

该派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探索上比“新浪潮派”更具有实验性。

  “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

  “左岸派的题材围绕两个纲:

一是错综交替地表现时间,一是对人的精神作用加以探索。

”——克来尔·

卢克佐

  展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境遇,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表现回忆、记忆、遗忘、潜意识等主题。

  意识流电影。

打破传统的时空观,以闪回、跳跃的结构连接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

建构错综复杂的心理时空。

  讲究构图与用光效果。

拓展声音空间。

独白、旁白、对白的魅力与音响的设计。

  左岸派电影代表人物阿仑·

雷乃

  雷乃的电影被称为意识流电影。

  时间与记忆的主题;

以心理活动的非连续性取代叙事的有序性;

用倒叙、闪回、跳接手法将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梦境交织在一起。

  代表作《广岛之恋》(1959)平行对位的时空:

1958年广岛—1944年内韦尔。

内视线(回忆)与外视线(现实)交叉。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雷乃的电影创新与探索

  注重人的意识与精神活动的探索。

时空艺术的独特处理——重建属于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画面造型;

有效利用画外音。

  “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全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和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阿仑·

  相关连接:

法国二十年代的电影探索

  印象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

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受印象派绘画影响,注重主观印象和感受,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以风景和背景为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与情境氛围,视觉形象和拍摄角度新颖奇特。

德吕克、莱比埃、冈斯等。

  先锋派电影

  纯电影:

“让画面主宰一切”。

讲究画面效果,突出造型美,通过快速组接独立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运动。

追求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达达主义电影:

无主题、无情节,追求离奇怪诞的效果。

  超现实主义:

受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将心理欲望搬上银幕,显示梦幻和被压抑的潜意识。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现实场景与怪诞的、象征的场面相交织,表现主观世界的扭曲、混乱。

  三、新浪潮派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电影

  

(一)新德国电影

  “奥伯豪森宣言”: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宣言。

1962年2月28日,德国奥伯豪森市举办第八届西德电影短片节。

来自慕尼黑的一批年轻导演起草宣言,要求与传统的商业电影决裂,创立德国新电影。

二十余位导演在宣言上签名。

  新德国电影的两次高潮:

六十年代;

七八十年代。

代表人物是克鲁格;

施隆多夫、法斯宾德等。

  施隆多夫与《铁皮鼓》(1979)

  施隆多夫:

德国新电影第二代导演。

运用新浪潮派虚构与纪实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二战后的德国现实。

  《铁皮鼓》新德国电影的重要代表作。

独特的视角与夸张、怪诞、变形的手法。

对成人世界的拒绝,暴露德国社会众生相。

被称为“冲击纳粹德国要害的政治电影”。

  法斯宾德的“好莱坞式德国电影”

  法斯宾德(1946-198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将。

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与深刻的历史内容、清醒的理性批判相结合,创立“好莱坞式德国电影”。

  “我想拍的是这样一种德国电影,它尽管也具备好莱坞的特征,但是不象它那样虚假骗人,它们应该同时是能够对体制进行批判的电影。

  代表作:

“德国女性四部曲”(《马丽娅·

布劳恩的婚姻》、《莉莉·

玛莲》、《洛拉》、《维洛尼卡·

福斯的欲望》)

  

(二)意大利、瑞典的现代主义电影

  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

从新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

打破传统叙事规则,以心理意绪或哲学观念为核心,侧重展示纷繁的意识或潜意识。

  “无情节电影”:

事件的非逻辑组合,空镜头的使用,松散的结构与缓慢的节奏。

爱情三部曲——《奇遇》(1960)

  《夜》(1961)、《蚀》(1962)

  费里尼的电影

  “费里尼色彩”:

自传因素,表现切身体验、叙述个人经历。

  费里尼电影的美学风格:

自传因素;

感伤的幽默风格;

幻想的超现实主义的银幕世界。

  《八部半》(1963)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电影,展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无望混乱的内心生活。

打破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内心生活视觉化。

  “我想叙述的是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

  “断断续续的精神分析、杂乱无章的自我反省。

”(阿克艾梅)

  “银幕哲学家”—英格玛·

伯格曼

  瑞典现代主义电影大师,最早运用意识流等复杂的电影语言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哲理思考,开现代哲理电影先河。

  孤独的主题,封闭的世界,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的关怀。

“灵魂的电影。

  《第七封印》:

以圣经故事隐喻世界末日的到来,对上帝的存在发出质疑。

  《野草莓》:

意识流电影的经典之作。

自我反省、自我审判的过程。

大量直接的心理画面,梦境与现实交织并行的复调结构。

  美国新电影

  六七十年代纽约出现的一批电影新人,主创人员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培养的有才华的导演兼剧作家。

  创作融新浪潮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制作风格为一体,含蓄叙事,关注社会政治、历史、伦理等问题,注重人际心理关系和内心矛盾。

叙事与内省相结合。

马丁·

斯克塞斯、奥立弗·

斯通、斯派克·

李。

  第五章电影艺术发展概略(下)

  ——中国电影发展概况

  第一节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经营者任庆泰主持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由谭派京剧创始人谭鑫培主演。

戏曲片形式。

  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8年商务印书馆创办“活动影戏部”。

  1922年,郑正秋、张石川筹建“明星影片公司”,旧中国规模最大、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制片机构。

  中国电影萌芽时期的第一代导演:

郑正秋、洪深、欧阳予倩。

  早期电影的题材特点

  时尚娱乐的工具,滑稽片、武打片、言情片,“鸳鸯蝴蝶派”与没落文明戏的组合。

游离社会现实。

  表现民主主义、人道主义追求的健康影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邪恶势力的鞭挞。

《姊妹花》、《天涯歌女》等。

  早期电影观念:

影戏论

  电影是戏剧的一种,是用摄影机照下来的戏剧。

以简单的拍摄方法再现戏剧。

再现戏曲艺术的载体。

  以戏剧观念、戏剧程式理解电影、创作电影;

情节设计与表现方式的戏剧化,如:

激烈热闹的动作场景、起承转合的情节结构。

固定的摄影机位、银幕画面以中景为主、缺少时空变换。

  第二节成长成熟时期的电影(30-40年代)

  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成长成熟时期。

电影从消遣娱乐工具变为反映生活、审视现实文化的严肃艺术。

  电影主要内容题材:

民族存亡的反帝反封建主题。

抗日战争烽火、关注生活揭露黑暗、封建文化批判、社会人生思考。

承担启蒙教化、推动社会变革使命。

  电影观念的变化:

  电影不是戏剧的改装,也不是戏剧的延长,必须摆脱戏剧,走自己的路。

  洪深:

“电影本是给人看的,故事的叙述,应当是许多幅连缀的好看的画面。

一件事的意义,一个人的人事情绪,都得用醒目有趣的行动明显地表达出来,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