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208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博物馆工作了五年来说说孩子怎样参观博物馆会有更大地收获Word格式.docx

妈妈看,地球“流奶”了!

在她眼中,悬垂在下方的水珠就像一滴奶。

以她的认知水平和经验,解释得多好啊!

如果是您,您会怎么接话呢?

其实家长可以引导的内容很多,比如:

牛奶是什么颜色的?

水又是什么颜色的?

宝宝看,地球上有哪些颜色?

宝宝在哪些时候要用水?

……

个人认为,家长的引导不一定要带有很强的科普性,但一定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表达。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话语背后隐藏着孩子对事物某一方面的认知,因此往往一笑置之,错过了激发孩子探索力与好奇心的好机会。

再看上图这件天然石膏标本,您觉得它像什么?

好些小朋友的反应是:

哇!

大巧克力~~~这时你怎么接话呢O(∩_∩)O?

实际上,两三岁时就来“泡”博物馆的孩子不少。

以自然历史类博物馆为例,其中有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化石,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而言,是比较适合少年儿童参观的。

尽管绝大多数祖辈只是为了“找个地方带孩子”,但以我的观察,许多孩子刚来时年纪很小,什么也听不懂,但到了五六岁时,已经能头头是道地介绍很多化石、标本,甚至是场景了。

一些孩子最早比较内向怕生,但经常接触陌生人,性格也慢慢变得外向、活泼了。

所以孩子经常来馆里听听讲解、参加科普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是有收获的。

从本质上来说,博物馆的探究学习和孩子们生活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差不多,学说话、学走路、学如厕,学与他人相处……这些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如果家长能基于孩子的观察来引导,再反过来以提问和引导来促进孩子的进一步观察与探究,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若能养成习惯,无疑对家长和孩子都大有裨益。

久而久之,孩子会喜欢博物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升,还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去探索更加专业、类型更多样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

除了增长知识以外,获得美学、情感、礼仪等方面的熏陶,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也是博物馆参观学习的题中之意。

对于小孩如此,成年人更是如此了。

因此,到博物馆参观学习无疑是有意义的。

多逛逛博物馆,没准会找到兴趣爱好之所在呢。

怎样参观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1、您和孩子是怎样参观博物馆的?

漫无目的、走马观花?

还是有重点地了解展陈,参与活动?

不少博物馆的展陈区域大,陈列内容丰富,仅凭一次参观就了解博物馆的全貌是不太可能的。

理想的状态是,每次走进博物馆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多次走进博物馆,注重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与体系。

得不提的一个现象。

那就是,不少家长在参观时会睁眼说瞎话!

放上几张图片,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

下方这件:

“恐龙骨头”?

(其实是灰鲸骨骼标本)右面这件:

“海豚”?

(其实是鱼龙)眼前这是:

“河马”?

(看到它的名字了吗?

第一幅图是我们馆一楼序厅的鲸鲨与灰鲸,我认为所有展品中,灰鲸的心情最郁闷的,为什么?

因为每天都有好多好多人管它叫“恐龙”、“恐龙骨头”、“恐龙化石”!

其中很多是家长。

其实大家仔细看看,标本的前方是设有指示牌的,上面把每个名称都标记出来了好吗?

但是,很多人即使就站在那里,也没有“看”到它的名字。

“视而不见”的最佳解释莫过于此。

也有的家长在孩子问:

“这是什么”的时候,如实地回答不知道。

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谁也不可能知道一切。

但随后家长却随便给出了自己猜测的答案:

大概是海豚吧?

应该是河马吧?

另外一个我经常听到的问题是,

孩子:

“这里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

”家长:

“当然是假的呀!

”有些还补充上一句“标本嘛!

真是让人无奈呀。

你都说那是标本了,怎么还说它是假的呢?

所以,参观时家长可多留心博物馆的指示牌,尽管介绍的内容相对简短,但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遇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询问工作人员,或者也可以用笔记下来、拍个照片什么的,对孩子说:

我们回家一起查一查!

这不是很好吗。

成就了一段亲子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2、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参观?

参观前,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了解场馆的展示主题,预设参观时长及重点;

到达目的地后,一起收集资料,听讲解员的讲解,或是租借语音导览器,了解展陈内容;

如果有可能,可以选择参与适合的博物馆科教活动(目前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设有微博、微信、QQ群等信息平台,有心的家长多是通过这些平台了解资讯,报名参与的);

参观结束后,做一个回顾与总结也很必要哦。

一般来说,带着学习目的的家长与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路,有些家长和孩子还会事先列好一些问题,以便在参观过程中寻求答案,这样的做法很值得提倡。

总的说来,学习的目的越明确,获得的收获也更多。

怎样为孩子选择博物馆科普活动?

活动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的一大载体,许多博物馆都推出了科普活动供观众参与。

简单地谈谈我认为重要的几点内容。

1、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路引。

2、不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通过一次活动学到多少具体知识,而是孩子是否喜欢活动的氛围,是否愿意再次、多次来参与活动。

“太好玩了,我下次还要来参加!

”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工作价值的体现。

听到这样的话,即使活动策划、组织的过程很辛苦,也觉得值了!

3、特别要注意的一点,一些家长会为了刻意“弥补”孩子的“缺点”而为孩子报名参加某些活动。

举个例子,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普通话说得不好”而让孩子来参加“小小讲解员”。

报名时时还会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强调孩子的“缺点”,令孩子非常不开心,内心更加抵触;

更有甚者,对带教老师也提出非常令人有压力的期望:

老师,孩子的普通话就靠你们帮忙矫正了!

最糟糕的情况,有的孩子硬着头皮参加了一两次活动就中途不干了,尽管这种情况非常个别,但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事与愿违,起到的反作用更大了。

4、报名活动还是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考虑。

依然以“小小讲解员”活动为例。

我们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非常火爆,许多家长口口相传,成为了活动的“义务宣传员”。

大量的咨询电话中不乏一年级孩子的家长。

这些家长有些共同点:

了解到活动口碑不错,急于为孩子“占个坑”。

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的理解力、表达力、文字书写能力在同龄人中是可以的,甚至是不错的,因此参与活动“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的是,孩子在活动中的同学可能是中高年段的小学生。

对于孩子来说,即使只相差一个学年,各种能力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当哥哥姐姐很快地查好资料、做好笔记、编写起各自的讲解内容时,自己却还在一个一个地码拼音,查字典,多沮丧。

有必要过于心急吗?

为什么不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呢?

要知道,经典活动每年都开展的!

同样的,相对于与其他孩子做比较,我们更应该看到孩子自身在活动里获得的进步。

概括起来,选择参与真正“合适孩子”的活动是最要紧的。

选择很多,这也是在考验家长的判断。

参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时,您注意到自身的“文明礼仪”了吗?

有礼貌、懂规矩,真诚微笑的人受到的待遇不会太差,我想大家对这一点不会有太多异议。

家长能想到在博物馆中增长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光,但是“文明礼仪”这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也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习的内容,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我在年观众量超过百万的博物馆里工作,想问问大家,在参观博物馆时,是否遇到过下面罗列的情况?

您当时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参观时:

您和家人、朋友在人流中被冲散过吗?

您的第一反应是大声呼叫吗?

您曾忙于与他人谈话而忽略了孩子正在要求您的关注吗?

拍照之前,您是否留意过展区能否使用闪光灯?

在开放式的场景中,您留意过展台能否攀登、展品能否触摸吗?

您会边走边看边饮食吗?

您会事先留意卫生间、垃圾桶的位置吗?

参观之前,您会有意识地打电话询问注意事项吗?

借用婴儿车、爱心伞等便民设备时,您会小心使用吗?

听公益讲解时,您会和其他观众一起蜂拥而上,把讲解员团团围住,使他/她寸步难行吗?

您认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请轻声细语,文明参观”的提示有作用吗?

休息时:

走累了的时候,您会在休息区的座椅上脱了鞋躺卧休息吗?

找不到座位时,您会在大厅席地而坐吗?

有人伸直双腿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处,您怎么看?

吃完东西后,您是如何处理废弃物的?

关于科普活动:

临时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已预约的科普活动,您会打电话取消预约吗?

您怎么看待活动中的爽约现象和迟到现象?

一项有名额限制的免费活动开始了,您的孩子没来得及报上名,您会怎么做?

一项活动出于各种原因临时取消了,您能理解吗?

关于孩子:

您的孩子是否知道乘坐扶手电梯时应该注意什么?

若他/她在电梯上快速行走、与其他孩子相互追逐、在电梯上反向奔跑、在电梯口滞留、玩手机、东张西望,您会置之不理吗?

孩子是否曾在您不注意的情况下自行乘坐过厢式电梯?

他/她认为电梯的开开停停、进进出出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吗?

孩子对某一互动装置非常感兴趣,久久不愿离开,而后面的观众在排队,您会怎么做?

您带着孩子在排队等待体验某一互动装置,孩子按捺不住想要插队,您会劝阻吗?

孩子到服务台刷“第二课堂”卡、盖参观章、询问参观或便民服务的相关问题时,是怎样称呼工作人员的?

是怎样组织语言的?

工作人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后,孩子是否主动致谢了?

孩子对待场馆的宣传单页,是认真收好,还是拿上几份,看完就随意丢弃了?

在场馆门口收到一些小玩具(弹球、彩带、竹蜻蜓等),孩子会自觉先收起来,还是边走边玩呢?

当有人提醒您的孩子不要奔跑、不要喧哗、不要攀爬展台、文明参观时,您会怎么做?

您会帮着开脱,说“他/她又没有在跑”、“孩子小,不懂事”吗?

关于如厕:

小宝宝忽然要上厕所,您会立刻向工作人员、保安员、保洁员、志愿者、其他观众求助厕所的位置吗?

当来不及赶到厕所,您不得已带着宝宝就近解决在地面上、展台上、垃圾桶里、洗手台里甚至花坛中以后,您会通知工作人员处理吗?

或者,您会亲自处理吗?

在卫生间里发现到处随意丢弃的卫生纸和污浊的地面,您的感觉如何?

发现上一位使用者没有做到“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您的感觉如何?

如厕时您会关上厕门吗?

您是否能做到节约使用卫生纸、擦手纸和洗手液?

……

可以说,以上这些都是小细节,我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呈现的。

我认为,这些细节正好体现了博物馆在服务普罗大众时遇到的一些困境。

走进博物馆,“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目标日益被大家放在心上,但却可能忽略了生活中与知识同样重要的东西——文明素养。

我不敢轻言“素质”一词,但有时我和同事们也会感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定与文明素养相对等。

其实,在博物馆里(说得广泛一点,在公共场所中)都可以引导孩子学礼仪、懂礼貌,并且家长的言行就是一面镜子,您同意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