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语病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530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别语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识别语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识别语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识别语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识别语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别语病教案.docx

《识别语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别语病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别语病教案.docx

识别语病教案

识别语病的方法

于立英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而且这一考点在通常情况下得分率在语言基础题中往往是比较低的,这应当多引起我们的重视。

怎样辨识和修改病句呢?

本人认为除了了解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外,还应进一步掌握辨识语病的方法。

识别语境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关系,要理清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和修饰语(定语、状语、补语),这样,语病中的残缺、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问题就会一目了然。

例:

郴州资兴灾区的群众说,他们的耳边至今回荡着温家宝总理流着热泪给他们安排灾后重建的情景。

(提取主干就会发现本句动宾搭配不当)

另外就是要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这样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

在病句题中,哪些关键“部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呢?

一、并列短语。

在病句题中,并列短语的出现,几乎就意味着病句的出现。

并列短语语病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要看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是否搭配。

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搭配时,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主要又分为如下几种如:

(1)并列短语作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例①: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Ⅰ卷)

这个句子的宾语部分的小主语“……水平和……意识”是并列短语,其中的“意识”与小谓语“提高”不能搭配。

例②:

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几十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2007年高考题辽宁卷)

这个句子的宾语部分的小主语“挖掘机、装载机和几十辆翻斗车”是并列短语,其中的“装载机和几十辆翻斗车”与小谓语“挖土”不能搭配。

(2)并列短语作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例①: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2007年高考题四川卷)

句中作谓语的并列短语“推进和挖掘”不能与后面的宾语“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一一搭配。

例②:

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

此句中的定语是由动宾短语充当的,并列短语“挽救和培养”作谓语,与宾语“失足青年”不能一一搭配。

(3)并列短语作宾语与谓语搭配不当,

例:

济南市公交系统广泛开展向李素丽学习的活动,大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使服务质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句中“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作动词“推行”的宾语,不能一一搭配

(4)并列短语作修饰语与中心语不搭配,或并列短语作中心语与修饰语不搭配。

例①:

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了准备。

(2007年高考题天津卷)

句中并列短语“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作“能力”的定语不恰当,表义不清楚,应在“提升”后加“理解”。

例②:

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2006年北京卷)

句中修饰语“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表集体概念的“桃林”,应改为“一排排、一行行、一棵棵的桃树”

例③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2007年高考题江苏卷)

句中“传统”与并列短语中的“提高”“升华”不搭配;当然本句还有偷换主语的毛病,应将“通过“放到句首。

2.要看多个并列短语前后照应是否恰当。

有的句子中会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会不照应,

例:

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句中并列短语“科技、教育、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失去照应。

应将后面的并列短语改为“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

3.要看并列短语是否能并列。

从逻辑上来说,两个概念如存在种属关系、交叉关系或语意重复都是不能并列的。

如果疏忽大意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造成语病,

例①: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2007年高考题湖北卷)

这个句子中的“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等,属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例②:

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青年工人”、“老工人”、“妇女”构成并列关系,但前两者与后者语意交叉属并列不当,可去掉“妇女”。

例③: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交织,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Ⅰ卷)

句中“邂逅”就有“相逢”之意,二者并列属语意重复。

4.要看并列短语的顺序是否恰当。

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看下面句子:

例①: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高考题安徽卷)

句中的并列成为“发展和重视”不合逻辑,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例②:

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

(1989年高考题)

这个句子中的“制作精良、选料上乘”是个并列短语,按产品的制作程序,应该是先“选料”,后“制作”。

因此说成“选料上乘、制作精良”才符合逻辑。

例③: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2007年高考题浙江卷)

本句并列成为为并列分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也是新型手机的一项功能,与太阳能电池无关,因此,应将“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提到“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之前。

5.要看并列短语有没有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例①: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2007年高考题安徽卷)

句中“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因并列短语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江苏的全部,浙江的部分地区;一种是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

例②:

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2007年高考题天津卷)

句中的并列短语“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因断句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③: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1998年高考)

从字面上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是个并列短语,由于“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所以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

一是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去存钱,一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背着总经理一个人去存钱。

总之,大凡句子当中出现并列短语,我们要全面考察它是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

二、否定词。

1、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不”“没有”“防止”“禁”“禁止”“忌”“忘”“避免”等词,要注意其后是否有否定副词。

如有,很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1993年)

②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1994年)

③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2007年高考题江西卷)

例①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例②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③中“严禁”与“捕杀”相连,表达的意思与原句要表达的意思不符。

2、句中如有“否则”要关注是否同义重复。

例: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

句中有了“否则”一词,“拿不出软件”多余,应去掉。

3、在反问句中,反问本身就是一重否定,要看有没有其他的否定词,与原意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反。

例①:

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②: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例③:

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三个例句都是反问加双重否定的形式,所得的结论也是否定的,与原意正好相反。

例④:

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2007年高考题江西卷)

本句是反问加否定的形式,所得的结论是肯定的,与原意相吻合,故此句正确。

三、两面词。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轻重”、“高性低”、“快慢”、“冷热”、“升降”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①: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2007年高考题山东卷)

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针对“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两面对一面”的毛病。

例②:

厚道有如参天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2007年高考题重庆卷)

句中“暑热炎凉”是两面词,而动词“遮挡”对应的只能是“暑热”,这就造成“一面对两面”的毛病。

“抚慰”和“喜怒哀乐”之间也存在同样的语病。

例③: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996年高考卷)

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两面对一面”的毛病。

例④: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2007年高考题四川卷)

句中“是否”是两面词,对应的“得失”也是两面词,本句没有语病。

四、关联词。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语,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词是否搭配。

例: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无论应与“或者”、“还是”搭配。

2、主语与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如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如前后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之前。

例①:

一些重点中学不但开设了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始了这方面实验。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应将原句中的“不但”提到“一些重点中学”的前面。

例②:

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不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Ⅱ卷)

本句是病句,属语意重复,后文有解说,但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是正确的,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是“他”,放在关联词语之前。

3、要看分句间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语相吻合。

既可以检查出此句的关联词是否残缺或赘余,尤其递进关系复句,易出现语序颠倒的现象。

例①:

他不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应将句中“不但”“而且”后的内容互换。

例②: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2007年高考题广东卷)

“所以”表因果关系,用于后一个分句,前文一般要用”因为”与之呼应。

并且原句也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所以”应去掉。

五、介词。

如果句子里出现了介词,极容易出现语病。

主要有如下情况:

1、看是否造成主语残缺(尤其是介词放在句首)。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之前加了介词“经过”使全句没有主语。

②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主语之前加了介词“由于”使全句没有主语。

2、看是否造成主客易位。

主要是“对”“对于”“与”“为……所”。

①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原句应该改为:

“比较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②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原句应改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为大家所不齿”。

3、看介宾短语搭配是否恰当。

①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1997年)

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大限度的保护。

(1999年)

例①“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例②中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4、看介词结构是否完整。

在一个句子中,有时会因残缺介词或残缺介宾短语的宾语而导致语病。

例:

小李没有借父亲的名声要求职位,而是凭借自己的才能,最终得到公司认可并委以海外营销部经理的重任,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句中“委以”之前缺少了介语“被”,导致施动受动关系错误。

5、看表能愿、频率类的副词是不是放在介宾短语的前面。

 例①:

你把这个意思应该跟王厂长说说。

句中“应该“作为能愿动词要放到介宾短语“把这个意思”前面。

 例②:

我的思绪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不时地打断。

句中“不时”是频率副词,需放在“被窗外搅拌机的轰鸣声”前面。

六、代词或指示性代词。

如果句子中使用了代词或指示性代词,要看这个句子表意是否明确。

例①:

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句中“上面”没有讲明是请柬的上面还是青铜器的上面,造成语意不明。

另外“古色古香”不应修饰“印”,应放到“青铜器”前。

(2007年高考题重庆卷)

例②: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句中“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七、数词或数量短语。

句子中使用了数词或数量短语,可能与所要表达的内容不符而导致语病。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句中出现一个数字,其前后就可能有重复、矛盾的词语。

例①:

每天接待的顾客平均约在6000人次左右。

“平均”数应是一个确定的数字,与“左右”矛盾。

例②:

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2007年高考题江西卷)

“平均”与“以上”矛盾。

2、几个数字间关系不正确。

注意“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

例:

空调的年销量由1990年的2000台猛增加到6000台,增长了三倍。

“增长了三倍”错误,应为“增长了两倍”。

3、减少、降低不能用倍数表示。

例:

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2007年高考题江西卷)

降低不能用倍数。

4、数量短语作定语要考虑是否与中心语搭配。

例:

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背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2007年高考题北京卷)

数量短语“一台“作定语不能与剧本搭配。

八、“是”字句。

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用“是”表判断的句子,要关注如下方面:

1、句子中有判断动词“是”要引起注意,可能会出现主宾搭配不当的情况。

例:

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坏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Ⅱ卷)

分句“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的主干为“环节是现象”,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2、句子中有判断动词“是”还要看是不是句式杂糅。

(关于句式杂糅后文专有论述)

例①: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

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2001年高考题)

“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

要么是“关键的问题是知识”,要么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例②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高考题江苏卷)

本句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要么说“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

要么说“苏通大桥的建造,对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包含词。

包含词是指一个词的词意包含了另一个词的词意,在病句中常常将两语连用或用一词修饰另一词而导致语意重复。

例①: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2007年高考题山东卷)

句中“预支”就含有“提前”之意,属语意重复。

例②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不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Ⅱ卷)

句中“美妙”就包含了“很好”的意思,语意重复。

十、修饰词。

一个句子除了主干(主、谓、宾),往往还带有复杂的修饰语(主要是定语和状语)。

病句中对修饰语的考查一般是以下两个方面:

1、要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是否搭配,此问题上文已经涉及,不再赘述。

2、要看修饰语的语序是否恰当。

例①: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Ⅰ卷)

在动词中心语“缩减”之前的两个状语“以10%的速度”、“每年”的顺序不对,应对调。

一般来讲,动词之前的状语,哪个与中心语的关系最紧密,哪个就要紧挨着中心语。

句中“以10%的速度”不能修饰“每年”,只能修饰“缩减”,与“缩减”的关系更为密切。

当然也可以记住状语的排列顺序:

表目的或原因的词语+表时间、地点或能愿的词+表语气的词+表情状或程序的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动词。

例②: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2007年高考题全国Ⅱ卷)

本句用“详细”修饰“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可以看作搭配不当,不能作定语,应放到“介绍”之前作状语。

例③:

考古学家对两千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07年高考题广东卷)

句中“两千年前”作“出土”的状语,显然不合情理,应放在“文物”之前作定语。

十一、谓语动词后的成分复杂,尤其是出现了多个主谓或动宾短语,要关注此句是否残缺大谓语对应的宾语。

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绩过长、生产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2007年高考题辽宁卷)

缺少谓语“关注”的宾语,应在句末加“的现象”。

例: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2007年高考题浙江卷)

缺少谓语“表达”的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愿望”。

十二、一个句子中,后面的分句如果是以动词或动词短语开头,要注意其是否缺少主语或偷换主语。

例①: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2007年高考题山东卷)

句中“开门迎客”的主语应为“济南惨案纪念园”,而前一句是一个偏正短语,主语就成了“布展工作”,偷换了主语。

例②: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性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2007年高考题广东卷)

句中后一分句用了动词“使”,承前可知“使”的主语成了“读者”,语意不通。

例③:

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2007年高考题重庆卷)

句中后面所有分句的主语都是前文的“造纸厂”,语意不通,残缺主语。

例④:

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7年高考题天津卷)

根据句意,作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是“王维”,可前一分句是偏正结构,主语成了“意境”。

例⑤:

几组蝴蝶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悄然大悟。

(2007年高考题北京卷)

句中“使”的主语是“大家”,后一分句成了“大家使大家悄然大悟”,语意不通,残缺了主语。

例⑥:

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介绍走向研究和批判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007年高考题湖南卷)

句中“越来越显示相当高的技术含量”的主语是“中国史学家”,不搭配,可见后一分句缺少主语。

十三、歧义。

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视为歧义。

如果题干中明确指出“语意明确的一项”,更要关注有没有歧义句。

导致句子歧义的原因如下:

1、一个词的词性不同导致歧义。

例:

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

2.一个词的词义不同导致歧义。

例: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因而形成歧义。

3、一个词的读音不同导致歧义。

例:

这个人不好说话。

读三声是指这个人不容易交流,读四声指这个人不善言谈。

4.代词表意不明。

例:

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5.量词既可表人,又可表物造成歧义。

例:

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

6.对句子结构层次划分不同,造成歧义。

例:

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个句子可以划分为动宾结构,又可划分为偏正结构。

7.语意含混,造成歧义。

例:

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十四、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

例①:

《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2007年高考题湖北卷)

本句“对于……的意义特别重大”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

要么表述为“对于……具有重大意义”要么表述为“对……的意义特别重大”。

例②:

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像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2007年高考题四川卷)

句中“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杂式杂糅,应表述为“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或“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

出现频率较多的句式结构杂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

1、表被动。

【典型结构】被(受)……所。

例:

这办法既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可表述为“深为群众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