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387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核心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物膜

运输某些物质,如离子、氨基酸等

某些蛋白质类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

内环境中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抗体、淋巴因子

免疫作用

血红蛋白

红细胞内

主要运输O2

糖蛋白(受体蛋白)等

细胞膜表面

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

结构蛋白

细胞膜、肌细胞等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

⑪鉴定——可用双缩脲试剂或酶解法,用双缩脲试剂不可鉴定蛋白酶是否发挥作用。

2.生物膜系统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①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名不符实的名称,生物膜是指细胞内而非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如角膜、胸腔膜不是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

②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做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其中行使功能。

③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直接连接如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间接连接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

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溶酶体中水解酶及膜上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都是通过囊泡(可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或细胞膜)转化来实现的。

④生物膜中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如线粒体内膜中蛋白质含量比其外膜的高。

(高考题选项)

⑤三类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信息交流;

为酶附着提供位点;

间隔细胞器,防止各种反应相互干扰。

⑥细胞膜成分的3点提醒

a.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没有。

b.细胞膜的组成并不是不可变的。

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c.糖蛋白和糖脂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⑦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故原核细胞无生物膜系统(高考题选项),同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也没有。

⑧用丙酮提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或原核细胞的生物膜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成熟红细胞或原核细胞表面积的2倍,原因是两类细胞的生物膜都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并且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3.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外因),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内因),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特征),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①癌细胞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的特点,故能形成肿瘤。

②细胞癌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但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要有5~6个基因突变才会致癌,即癌细胞的形成是多次变异累积的结果,而且年龄越大,致癌概率越高。

若细胞癌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如皮肤癌、肝癌是不遗传给后代的。

(全国卷考题选项)

③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旺盛,核仁变大,核孔数目变多。

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并非只存在于癌细胞中,只不过在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⑤放疗、化疗都能杀死部分癌细胞,同时正常体细胞也受到损伤,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

早期癌症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小。

⑥癌细胞形成≠癌症,癌细胞属于体内抗原,能被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而不发病,杀灭癌细胞的主要是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

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早期可以治愈。

⑦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二者不是拮抗关系,而是在正常细胞中表达,共同调节细胞正常的增殖。

⑧癌细胞的膜蛋白发生改变:

a.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b.出现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

⑨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香烟中的尼古丁等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

(全国卷考题选项考过石棉和黄曲霉素属于同类致癌因子)

⑩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关系,如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等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二、长句默写

1.同质量脂肪比糖类释放能量多的原因是脂肪中氧元素比例较低,碳、氢元素比例较高。

2.植物缺B元素造成“花而不实”体现了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原核细胞无叶绿体,但有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4.细胞代谢与核孔数量的关系:

细胞代谢旺盛,核孔数量增多。

5.细胞核的功能:

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主动运输的意义: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7.细胞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8.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平均进入2个子细胞。

9.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0.老年人的白发与白化病患者白发的原因:

前者是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白化病患者是细胞中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不能合成酪氨酸酶,细胞中缺少酪氨酸酶所致。

1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2.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多半来自母方的原因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细胞代谢

1.酶

酶是活细胞(场所或来源)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人教版教材P83黑体字)。

(2)解读

①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一般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

(经典易错)

②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产生场所为核糖体,但发挥作用的场所既可以是细胞内、细胞外,也可以是体外。

③催化作用(其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酶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④酶促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以重复利用;

酶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⑤低温或盐析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即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条件适宜时酶活性可恢复。

⑥高温、强酸和强碱、重金属、紫外线、酒精等有机溶剂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活性不能恢复。

⑦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呼吸酶或ATP合成酶。

⑧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胃蛋白酶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分解蛋白质或脂肪,它们自身又可作为反应的底物被其他蛋白酶水解。

⑨过氧化氢酶和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机理不同。

过氧化氢酶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加热是使过氧化氢分子获得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态。

⑩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

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不影响酶活性但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⑪最早提取的纯酶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用丙酮作溶剂提取的脲酶,其作用是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又用多种方法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教材P81资料分析)

⑫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人教版教材P85小字)

种类

最适温度

最适pH

动物

35~40℃

(口腔唾液淀粉酶)

6.5~8.0

植物

40~50℃

(植物α-淀粉酶)

1.5

(胃蛋白酶)

细菌和真菌

差别较大

(耐高温的Taq酶)

植物体内

4.5~6.5

⑬酶与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的联系与区别

抗体:

a.抗体为免疫球蛋白,其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中的一种。

b.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抗体。

神经递质:

a.神经递质包括生物胺类(如多巴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肽类和其他类等物质。

b.神经递质由神经细胞的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c.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激素:

a.激素的化学本质并不只有蛋白质一种,还包括固醇及氨基酸衍生物等多种。

b.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c.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更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因此需要不断产生。

d.一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往往是通过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的。

相同点:

a.四类物质除少数神经递质如NO外其余都为有机物。

b.四类物质都不是能源物质。

c.四者均具特异性(专一性)、高效性等特性。

d.激素、化学递质、抗体都是由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而酶既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且可以重复利用。

e.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但只有少数特异性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激素、神经递质、抗体。

2.细胞呼吸

指有机物(不只用葡萄糖作底物,还可用其他糖类或脂肪、蛋白质等能源物质作底物)在细胞内(场所——为什么叫细胞呼吸)经过一系列的(不是一步完成,很多步化学反应,需要很多种酶,产生很多种中间产物)氧化分解(不等于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有氧呼吸还有水,无氧呼吸还有酒精或乳酸),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最终目的之一)。

①植物分生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植物器官中花的呼吸速率一般高于其他器官。

②误认为O2一定抑制无氧呼吸: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无氧呼吸不受O2的影响。

③细胞呼吸中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则不一定是有氧呼吸,但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不能说明已停止无氧呼吸,也可能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④分解葡萄糖的酶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故线粒体只能利用丙酮酸不能利用葡萄糖。

⑤细胞呼吸中的[H](NADH)≠光合作用中的[H](NADPH)。

⑥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是不恰当的,还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

⑦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H]在第一阶段产生,第二阶段被利用,无[H]的积累。

⑧破伤风杆菌不适宜生活在有氧环境中,该菌在伤口深处繁殖,其代谢类型同乳酸菌一样,属于厌氧菌。

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在活细胞中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

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教材P93小)

⑩细胞呼吸的能量转化率高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热效率。

(教材P94学科交叉)

⑪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例如酵母菌酿酒时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停止,意味着酵母菌被杀死;

用乳酸菌使牛奶发酵生产酸奶;

稻田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玉米种子浸泡水中腐烂等都能提供证据。

(教材P95右上角问题及资料分析右下角图)

⑫有氧呼吸过程中含有无氧呼吸的步骤,两者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与线粒体无关;

原始地球早期大气中无氧气,原核细胞无线粒体,给我们的启示:

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后出现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发展变化而形成的。

先出现原核细胞后出现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教材P96练习第3题)

⑬人(还有鸟类和哺乳类)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与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热能散失有关、不需要ATP水解供能。

(教材P96练习中拓展题)

⑭真核生物的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等,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⑮细胞有氧呼吸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但无氧呼吸过程只生成少量ATP,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3.光合作用

指绿色植物(主要生物类群)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把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原料)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另外一种光合作用的产物)。

①叶绿体不是所有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如原核生物中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的产生不受影响。

③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④暗反应不直接需要光,但是如果没有光照,光反应停止后,暗反应很快也会停止。

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是脂溶性的,而液泡中的花青素是水溶性的,不能参与光能的吸收、转化和传递。

⑥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各项生命活动。

⑦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较,其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比较低。

⑧“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是通过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

⑨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⑩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

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⑪光合作用过程中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氧气中氧原子的来源,也可以追踪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描述的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萤火虫尾部细胞中的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而发光。

2.唾液淀粉酶在60℃环境中处理后,再增加底物,反应产物的总量不再变化,原因是该酶在高温下已变性失活,失去催化能力,反应产物总量不再改变。

3.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了无氧呼吸。

4.土壤板结,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土壤板结,导致土壤中缺氧,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减少,供给根细胞用于矿质元素吸收的能量减少,光合色素的合成和酶数量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梳理核心常考基础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

1.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教材P12页)。

①等位基因的位置:

等位基因≠同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定相同,但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如AA、aa。

②等位基因的表示方法:

2个等位基因,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A、a,B、b;

ABO血型系统中的等位基因用IA、IB、i表示;

高考题中出现的A+、A、a或a1、a2…an表示复等位基因。

③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

A与a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等位基因的来源:

基因突变产生的,即通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产生的新基因,但该过程中基因数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

⑤等位基因的遗传:

不管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是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不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⑥等位基因的分离: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若发生过交叉互换,则分离既可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⑦等位基因与基因组、染色体组、配子、单倍体、多倍体关系:

染色体组中一定无等位基因;

配子、单倍体可能含等位基因,如四倍体的配子、单倍体可含等位基因;

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多倍体可能为杂合子,如Aa的单倍体加倍后基因型为AAaa,故可存在等位基因。

⑧等位基因与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A=

×

100%或IA=

100%或ZA=

100%或Xa=

100%。

⑨等位基因与配子种类及比例:

若亲本为Aaa,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A∶aa∶Aa∶a=1∶1∶2∶2;

若亲本为AAaa,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AA∶Aa∶aa=1∶4∶1。

⑩非等位基因:

控制不同性状的两个基因,如Ab、aB、AB、ab。

在遗传时实现基因重组,可通过交叉互换或自由组合获得。

2.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位置),遗传上总是(注意这两个字)和性别相关联(特点),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教材P33页)。

①不是所有生物都有伴性遗传,如无性别决定的绝大多数植物——玉米、豌豆等。

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不管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且遗传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③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都控制性别,如控制色盲的基因。

④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也与其上的部分基因有关。

⑤伴性遗传不一定都表现交叉遗传的特点,也可表现连续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

⑥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如b基因),则不会产生XbXb的个体。

⑦对伴性遗传而言,携带者只能是女性且表现型正常,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型为XBXb,显性遗传病此基因型不叫携带者,而叫患者。

⑧抗维生素D佝偻病,XDXD和XDXd都是患者,但后者比前者患病轻(教材P36页)。

⑨人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人的血友病、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雌雄异株植物(如杨、柳)中某些性状遗传都是伴性遗传(教材P36页)。

⑩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XY型选♀隐性×

♂显性杂交,ZW型选♂隐性×

♀显性杂交,判断基因位置或根据性状判断性别,若不知显隐性则采用正、反交方法突破(经典方法)。

⑪男孩中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若母亲正常(XBXb),父亲患病,只能来自外祖母(若外祖父正常),不可能来自祖父、母;

女孩中色盲基因可来自父亲,也可来自母亲(父亲必是色盲患者,母亲可是携带者)(注意传递规律)。

⑫果蝇XXY表现为雌性,XO表现为雄性但不育(教材P38页拓展题)。

⑬“牝鸡司晨”体现了表现型是遗传物质控制并与环境因素有关。

若母鸡发生性逆转变成公鸡,再与正常的母鸡交配,则子代中♀:

♂=2∶1(WW致死)(教材P40页)。

⑭伴X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等于患病基因频率(全国卷高考题)。

1.短尾猫之间相互交配,子代中总是出现约1/3的长尾猫,最可能的原因是短尾猫相互交配,子代中显性纯合子短尾猫致死。

2.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为42%∶8%∶8%∶42%,试解释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部分初级性母细胞发生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类型配子,其比例为42%∶8%∶8%∶42%。

3.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推测基因位置及造成性别比例改变的可能原因: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或雄性显性个体致死)。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分子水平基因突变造成的,能否借助显微镜进行诊断?

并说明理由:

能。

可借助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是圆饼状还是镰刀状。

5.选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后代既有有角牛又有无角牛,能否确定有角和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若能,请阐明理由;

若不能,请提出解决方案。

不能。

可选用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

基因的表达

1.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P6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的转录+翻译(基因表达的主语或单位——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整个DNA分子)。

①起点、过程和终点:

从基因开始,到合成多肽链(翻译的直接产物),中间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③条件

说明:

a.不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脱氧核苷酸;

b.蛋白质(相关酶)和核酸(DNA+3种RNA)都和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高考选项)。

④特点

⑤不能成功表达的原因

⑥病毒基因表达需宿主细胞提供场所、原料、酶和ATP,但模板和逆转录酶需病毒自身提供。

⑦检验是否成功表达的标志——目的基因(其他基因)是否控制合成出现相应蛋白质,所用方法:

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

⑧中间媒介是mRNA,因为mRNA为单链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出细胞核。

⑨一组数据:

1个DNA→多种mRNA→多种蛋白质;

1个mRNA→多条肽链;

1个核糖体有2个tRNA的空间位置;

20种氨基酸、61种tRNA(反密码子)、64种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⑩基因表达过程中若受温度影响而引起性状的改变,应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P71技能训练)。

⑪基因表达时不同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2.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P83)——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真核生物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即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

①条件:

a.至少2对等位基因且一定双杂合。

即基因型为AaBb,若AABb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b.AaBb的基因位置既可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自由组合;

也可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

c.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他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及有丝分裂都不能发生(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

d.受精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

②特殊情况: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的原理——基因重组。

③范围:

真核生物核基因减数分裂。

④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高考题选项)。

⑤Aa连续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