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121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热力环流

【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行星地球,知道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学生回答:

因为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物质的和运动的,所以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

一(学生回答:

地球是太阳系中惟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也是整个宇宙中惟一确知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探讨地球上的大气。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介绍】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而且还是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

同时,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它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具有重大作用。

【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一部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

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指导读书】

(备注:

采用投影的形式展示)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30大气的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原理?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

5.何为大气逆辐射?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

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过渡】结合我们刚才介绍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思考我们课前安排大家观察的烧一锅开水时,锅里沸腾的开水,中间水向上冒,锅边水往下沉。

点燃一小堆纸时,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的原理是什么呢?

【总结讲解】以上这两种现象都是由于中间和四周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热力环流

【说明】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请大家阅读教材P32,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投影片展示】

【讲解】

(1)若A、B、C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

①三地气温相同;

②三地气压相同;

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A地受热(如右上图),则

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

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

④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

【板书】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板书】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特别注意】【板书】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总结】【板书】

【讨论与思维拓展】

请同学们做以下思考: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工业区、商业、文化及住宅区的分布如简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白天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请分析其原因。

还有,该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请分析其现象及原因。

【总结讲解】以上内容,结合其地理位置,可做如下分析:

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

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

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

这一原理,指大气在山谷与山坡之间的环流运动,我们习惯称之为山谷环流,也即山谷风。

第二问的分析:

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

【课堂小结】略

【课后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材P33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

【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二、热力环流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

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1.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复习旧课】

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讲授新课】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3—34内容,思考回答: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

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

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板书】

(一)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板书】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方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判定: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板书】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

【讨论】我们刚才介绍了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三种作用力,请大家思考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

【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不同的部位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有差别,从而形成了各个不同部位的风向,这就是我们下面重点介绍的不同部位的风。

(二)不同部位的风

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

【讲解】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

【总结讲解】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请同学们读P34图2.6。

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

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

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通常把这种稳定的风叫地转风,因为它只考虑了气压梯度力和地球自转的影响,所以叫地转风。

地转风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情况,它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是实际存在的。

依此原理,可以推导出风与气压场之间的关系:

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通常称之为风压定律。

所以,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风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转折】实际在近地面还存在摩擦力,这种再加上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又表现为一种新的情形。

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吹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

【板书】2、近地面的风

请同学们读教材P34图2.7,并且在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

,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

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

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课堂小结】三个力与风向的关系

作用在大气上的力

力的方向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一个力作用时,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二个力平衡时,平等于等压线,(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三个力共同作用时,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这节课我们大量运用了图表,这也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希望同学们能重视图表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这是学好地理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