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1064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产业管理分析Word下载.docx

邀请一流收藏家、文物商、私人博物馆以及拍卖公司参展,为观众现场检测珠宝,预约修复古玩,北京古玩城、中国白玉研究会专家团还将现场免费为民间收藏爱好者鉴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寻根湖北,具像5000年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脉,建设和保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自广东、江浙的中国红木家具融合了古代建筑、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工艺和现代设计,可谓由木头书写的华丽诗章,品鉴中能触摸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跳动的脉博!

展品范围

上海银行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中心昨天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将于10月18日至11月20日举行的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席合作伙伴”。

签约仪式上,由上海银行发起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银行文化艺术专项基金”同时揭牌,该专项基金设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下,将专门用于支持上海文化艺术产业项目。

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中心将体现自己的优势,银行业与文化产业“联姻”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一次双方看起来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

事实上,过去两年,上海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愈来愈大。

仅上海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贷款规模,年均增长就达175%。

上海银行提出力争到2014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贷款余额达50亿,年均增幅超45%,对文化生产、交易、消费等产业链各项信贷余额达到150亿元,占比升至3%以上的目标。

专家评审,选优推小做大

上海银行去年1月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了一项授信额度为1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扶持上海影视和演艺界的优秀创作剧目。

在合作方式上,文化发展基金会采取专家评审机制,对文艺项目进行内容评审和市场预测,推荐优质文化企业。

上海银行则在此基础上做好项目风险评估,根据金融政策和行业规定对推荐的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并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优惠利率。

这种合作方式属国内首创。

截至目前,通过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推荐(2010年项目),首批在上海银行获得贷款的项目包括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的电视剧《誓言今生》、上海三元影视有限公司的电视剧《三进山城》和《独臂刀》、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舞台剧ERA时空之旅二《境界》等4个项目,授信金额共计4310万元。

目前除三元影视剩余750万元贷款,按其项目制作进度逐步提款外,其余3560万元已全部提款。

新的文化培育模式收效也十分显著。

作为上海银行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下的第一批融资合作项目,《誓言今生》今年9月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该剧于龙年新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引起各界极大关注和热议。

上海银行同批提供1700万元信贷支持的电视剧《三进山城》于8月末登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档,成为当时上海地区电视剧收视冠军。

今年5月,为支持上海文化影视繁荣与发展,上海银行还与上海市文广局签署了总额为20亿元的合作协议。

多管齐下,助推文化产业

上海银行从2008年开始与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公司合作搭建了专项融资担保平台,通过“风险投资+担保”两种方式,为上海文化产业提供融资支持,迄今已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亿元,为超过30家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且合作情况良好,截至目前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

为推动金融更有效地服务文化产业,上海银行目前在浦东分行周家渡支行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和专业素质的文化企业服务团队,后续上海银行将继续积累行业经验,并力争在具备一定规模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为文化创意特色行。

上海银行积极参与上海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对融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如由上海银行漕河泾支行牵头正式组建银团,参与2010年上海市政府重点支持的龙华旅游城项目,银团贷款总额21亿元,上海银行参贷10亿元,目前已签约放款。

2011年由中方申迪集团与美方华特迪士尼公司联合开发的上海迪士尼项目正式开工。

上海银行虹口支行已确认作为参贷行积极参与银团项目,并已提交了相关项目融资方案策划书,积极参与银团洽谈推进工作。

此外,上海银行还将为上海电影集团提供一笔6200万元的并购贷款,目前该笔并购贷款已获总行审批通过。

(编辑:

邱娟)

王健林:

文化产业将成万达新支柱年营收目标800亿

2012/8/229:

54:

33来源:

和讯网字体:

8月20-21日,全国工商联携手吉林省政府共同举办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

期间,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接受和讯网视频专访时表示,商业地产是万达起家的本领,做得很好。

目前,万达着力抓旅游投资和文化产业,长白山已见成效,西双版纳、大连、三亚在规划内。

另外,他透露,9月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将挂牌成立。

“商业地产是万达起家的本钱,而且现在这个板块做得很好,会坚持做下去”。

王健林认为,旅游地产和文化板块,是今后中国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投资点。

“旅游投资在长白山度假区已见成效,开业以后平均入住率在80%以上。

未来会把西双版纳、大连、三亚几个度假区做好。

很快吧,两到三年内还会再开两到三个”。

文化产业是今后万达全力打造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王健林透露,9月份万达将挂牌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注册资本40亿。

今年内纯收入达到200多亿,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

目标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集团收入做到800亿,进入世界文化企业的前十强。

武昌产业园八个功能片区

序号

片区名称

产业集群

发展方向

重点建设园区

占地面积

园区定位

01

小洪山片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1亩,规划建筑面积178200

平方米。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及软件研发等相关企业。

形成信息产业集群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①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

占地22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信息产业集聚园区

②中科院小洪山科技园

总建筑面积76600平方米

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③湖北省科技创业中心

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02

首义片区

现代服务企业集群

重点发展知识产权贸易基地和创意设计产业,形成咨询服务中心、动漫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研究中心、实习实训中心。

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技园首义创业中心

占地380亩,一期建设以中南

楼、文泽楼、文济楼为主,建

筑面积24600平方米。

综合性技术开发、服务、交

易及文化创意园区

②船舶工程设计产业园

51亩,规划建筑面积178200平方米。

新能源研发及船舶配套工程

03

油料所片区

创意设计产业集群

以创意设计企业为核心、集聚国际、国内优秀设计企业的总部、高科技企业,形成设计创意产业集群。

①武汉东创研发设计创意园

规划面积近100亩

研发设计创意园

②武汉科技大学设计创意园

占地70亩

04

凤凰片区

信息、电子科技产业

集群

对现有入驻企业进行调整,重点发展信息、电子科技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①凤凰电子科技园

占地89亩

信息通讯设备、电子科技产品

研发生产基地

②莺歌电子科技园

占地29.6亩

05

石牌岭片区

机电科技产业集群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服务为纽带,聚集相关企业,打造机电科技产业集群。

①湖北机电科技产业园

67.5亩,规划建面37000

平方米

机电科技技术研发、服务及生

产基地

06

白沙洲片区

电子设备制造、汽车电

子配件制造产业集群

主要吸引国内外从事电子设备制造、汽车电子配件制造、机电制造等现代制造业企业进驻,打造地区现代制造业孵化创业园区。

①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

基地

68亩,总建筑面积30000

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

②光通科技园

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光电子设备企业孵化基地

③武汉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

规划用地200亩,其中一期规划建设用40亩

中部地区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

07

东湖西岸片区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吸引文化传媒创意设计和休闲娱乐品牌企业入驻,打造东湖西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①181文化传媒创意园

6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

高端、时尚、文化特色浓厚的

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

②田汉大剧院台湾文化园

16.8亩,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

综合性文化传媒创意园

08

武昌古城片区

建设以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和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①昙华林艺术村

1500亩

湖北省知名艺术家集聚区、骨

干青年艺术家培训、孵化中心、省级艺术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基地

②金融专科学校文化创意园

66亩,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

③湖北美术学院文化艺术创意园

7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园区

④武昌首义文化创意园

总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

首义文化区配套的文化休闲

功能区

⑤户部巷汉味风情文化园

总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

饮食文化产业园区

⑥胭脂山衣坊

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个性化创意服饰品牌制作园区

【作者:

】【摘自:

武昌区招商局】【发表:

2009-11-19】【人气:

1719】

武昌区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武昌区充分发挥人才与文化资源优势,以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契机,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文化产业规划为指导,以创新环境、完善服务为着力点,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健全机构,制定规划,以明确的思路引领文化产业

武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2006年成立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区文化产业办公室,由分管副区长任主任,并从区委办公室、宣传部、区文体局抽调干部组成,在区文体局办公。

区里明确了文产办工作职责和祥关制度,区财政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保证了文产办工作顺利开展。

在对全区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状况深入调研基础上,武昌区制定出台“‘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坚持龙头带动,重点扶持优势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

坚持项目支撑,培育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特色街区,巩固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的工作思路。

二、深入调研,完善统计,以全面的信息服务文化产业

武昌区文产办成立后,积极开展调研,先后到重庆沙坪坝区、成都武侯区及深圳等地学习考察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结合区情,借鉴应用。

加强文化产业研究,联合区工商局开展创意产业调查,扎实做好《武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课题研究工作。

文产办还着力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在摸清家底上下功夫,组织各街道全面开展文化设施和资源普查,协调区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建立、充实文化产业数据库,从财政、税收等角度动态分析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和重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税收增长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以鲜明的特色发展文化产业

武昌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我市已公布的178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武昌区拥有45处,其中国家级3处。

武昌区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着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为妥善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制定、修订完善《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概念性规划》。

在规划指导下,加大对辛亥首义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规划建设首义文化旅游区;

跟踪服务都府堤历史风貌区和昙华林历史街区建设,开展保护性建设风格策划;

推进长春观修复工程,积极挽留省、市道教协会落户武昌;

依托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美术馆等单位,推动书画、艺术品和古玩专业市场建设;

积极建设环音乐学院王府特色音乐街区和新民主路文化休闲一条街。

此外,投资2800万,对3万平方米的文物保护单位、设施进行修缮保护。

四、落实项目,培育园区,以完善的服务助推文化产业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

在武昌区的12个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及首届中部文博会签约项目中,目前已有4个建成并营业,4个在建,3个处于前期运作阶段,1个处于前期策划阶段。

主动服务,积极推进知音产业园、楚天传媒大厦、保利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东湖西岸文化产业带的发展。

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园区。

积极筹建集艺术品创作、生产、展销和培训于一体的江南艺术村,初步选址于武太闸体育场边,占地18亩,已有60余位艺术家表示愿意入驻。

三是完善文化产业服务。

研究制定文化产业财税奖励和专项补助政策,建立宣传、引进、选址、办证一条龙服务体系。

编印《武昌文化产业》专刊,推介产业发展经验。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成立武昌地区书画行业商会、印刷行业商会和重点文化企业联谊会,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平台。

五、举办展会,搭建平台,以多样的媒介展示文化产业

武昌区注重通过经贸洽谈、文博会展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

截止2006年,武昌区已连续五年举办武昌辛亥首义文化经贸旅游节,共签约文化项目199个,涉及资金183亿元。

经贸旅游节期间还多次举办文化产业论坛、旅游推介等活动,为业界人士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2006年,武昌区积极参与首届中部文博会,在辖区内设立徐东古玩分会场,安排文物精品展位60余个,参展古玩客商5000人,现场交易额达1200万元,参观展会人数达6万人,反响热烈。

此外,武昌区还积极参加中国西部文博会、深圳第三届文博会等文化展会,积累文博会展工作经验。

(改革发展办)

日期:

2007/09/17 

编辑:

改革发展办

截至2010年11月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公司总资产分别达到26.51亿元、7.81亿元,总收入分别达到10.59亿元、2.92亿元,总利润分别达到1.08亿元、1.83亿元。

文化武汉的复兴战略

2011年12月23日14:

05:

51

来源:

中国改革报

新华微博

【字号:

大中小】【打印】

  湖北省武汉市地处华中,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具有3500年文明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古镇,汉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在承接“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武汉市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加强规划引导构筑文化新格局

  2004年,《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2004-2010年)》出台,提出了建设中西部文化强市和现代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六大文化产业,规划了“二带、三城、九区、多点”的城市文化空间布局,同时推动了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

  以筹办“六城会”、“八艺节”为契机,武汉市投入41.5亿元,建设了一批地标性文体设施,包括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中南剧场等。

加上武汉广电中心、武汉美术馆等项目,初步形成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体系。

  正在谋划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了武汉文化的发展思路,同时策划、储备了一批文化发展项目,更新调整了文化发展项目库。

目前,武汉市在建或策划文化发展项目176个,计划总投资2485亿元。

  把握国家战略占领文化新高地

  实现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是进入新世纪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武汉积极争取,先后获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国家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

把握两个试点的重要契机,加快网络整合与改造。

目前,武汉广电网络网内有线电视用户26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170万户,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广电网络之一。

同时,全面推进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大力提升网络业务承载能力和对综合业务的支撑能力。

武汉广电网络与武汉电信合资组建“武汉广信新媒体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积极开展三网融合业务,创造了“三网融合”的武汉模式。

与武汉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武汉市场推出“手机+家庭宽带+高清数字电视”的三网融合家庭套餐,双方共享营销渠道和缴费渠道。

抓紧升级扩容技术平台。

抓紧建设和升级扩容三网融合技术平台,继2010年建成武汉广电网络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后,今年完成了平台二期扩容,系统并发流从8000个提高到50,000个,可支撑50万户高清互动电视用户。

积极拓展武汉广电网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大力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信息服务、在线支付、电视教育、综合信息查询等三网融合新业态、新业务。

  发挥综合优势挖掘文化新商机

  2009年4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武汉-合肥高铁开通运营。

同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

进入高铁时代的武汉,与东部和南部的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高铁带来的汹涌客流,令武汉这个长期的旅游过境地,“瞬间”成为旅游目的地。

景区、景点“喊挤”,宾馆、饭店紧张。

如何留住游客?

成为考量政府智慧的一项重要课题。

武汉顺时应势,积极策划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武汉湖泊众多,为实现大东湖水网整治,政府准备实施东湖-沙湖连通工程。

万达集团得知,有意投资一个商业项目。

随着项目规划论证的深入,考虑到旅游经济的吸引力和武汉文化发展定位,该项目定位由商务而旅游而“文化”最终确定为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为一体,投资500亿元的武汉中央文化区。

中央文化区将建设两大标志性项目———“汉秀”剧场和电影文化主题公园,由多位国际顶级大师联手设计。

汉街商业步行街、以民国风格建筑群打造“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实现文化与商贸的完美融合。

今年“十一”开街,一时间,楚河汉街,人流如潮,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来武汉不可不看的去处。

  立足科教资源发展文化新业态

  武汉科教人才优势明显,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优势明显。

2009年武汉市实施新兴产业振兴计划,动漫产业位列其中,出台了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2010年,研究制定了《武汉市“十二五”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启动了动漫产业专项资金,扶持优秀动漫产业项目。

江通动画公司是武汉市的龙头动漫企业、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重点扶持企业,原创动画片《福星八戒》系列在央视热播,2011年江通动画与法国达高集团合作的动画电视剧《加菲猫》、原创动画片《饼干警长》等佳作相继登陆央视。

“十一”黄金周期间,江通动画纪念辛亥百年的献礼动画电影《民的1911》、玛雅动画的《闯堂兔大电影》亮相国内各大院线,实现了武汉动画的全媒体运营。

  追求规模效应实现园区新跨越

  集群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整合现有的产业要素,实现规模效应,文化产业也不例外。

武汉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承诺各城区文化园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市区对半”承担,激发了各区建设文化园区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建成运营的园区共21个,园区占地总面积9.12万亩,累计投资29.3亿元,入驻企业1398家,实现经营收入25.3亿元,吸纳就业人数2.27万人。

其中,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动漫网游等数字创意产业,吸引入驻企业100余家,多次承办中韩电子竞技国际赛事IEF数字娱乐嘉年华,获团中央挂牌“中国青少年创意实践基地”。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航天科工武汉磁电有限责任公司(824厂)老厂房改造而成,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娱乐等产业项目,2011年上半年,园区企业实现经营收入约2亿元,吸纳就业1.52万人。

谭鑫培公园以祖籍武汉江夏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为文化渊源,公园内包括谭鑫培祖居(博物馆)、明清仿古街、谭鑫培大剧院等项目,实现了京剧文化与文化商业的有效融合。

  促进文金联姻搭建服务新平台

  长期以来,缺少资金和金融支持,成为文化企业共同的“成长烦恼”。

近年来,武汉市在积极为企业提供展示交流、公共技术、传播推广等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大力促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0年以来,武汉市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汉口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武汉市重点文化项目将获得累计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0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和全面金融服务。

组织开展全市文化企业金融需求调研,制定《武汉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

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

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楚文化除了以上六大支柱外,还有以下四种非常明显的精神特质。

一是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探寻楚人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

到西周末年,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

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荜路蓝缕,以启山林”。

正是这种荜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

周初,周成王盟会诸侯,熊绎出使受到冷遇。

熊绎回来后告之群臣,立志发奋图强,发展生产,扩大疆土。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熊绎到熊渠,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

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楚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当时楚国都城是“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曰朝衣鲜而暮衣敝”。

正是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楚国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