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农业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
《论信息技术在农业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息技术在农业政府网站发展中的作用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强化服务,便民利民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努力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网上服务。
2.4把握“实用、好用和够用”的“三用”原则
加强搜索引擎等辅助功能,领先的网站应尝试视频点播、市民邮箱等服务。
按照用户对象和生命周期设计网站内容是发展方向,值得肯定。
但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各级政府网站首先应当保证“大多数用户”的“大多数需求”,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门户在全面规划网站内容的同时,应要围绕“大多数用户”的需求重点发展实用性较强的服务内容。
其次,政府门户要好用,这一原则对于我国公众互联网应用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条件而言尤为重要。
“好用”主要体现在门户的栏目设置、版面布局、内容层次、浏览操作、搜索引擎等方面。
“够用”主要是体现在技术选择上,以安全、适用为主,建议基础较好的领先网站可以尝试视频点播、市民邮箱等服务,在网站设计与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2.5网站设计是实现三大功能定位的手段,应当体现出政府的亲和力
网站设计是实现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的技术手段。
虽然对于政府网站的生命力,技术问题已经不再是关键和瓶颈,但是人性化的网站设计能够更好体现出政府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政府网站的绩效水平和用户的满意程度。
政府网站的页面设计应当美观庄重、简洁大方,决不能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和不实用。
所有的设计意图都应当以更好服务于三大定位为原则,以方便用户获取信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例如,为了方便用户登录,政府网站的网址必须符合规范;
为了方便用户获取信息,政府网站栏目架构不应复杂,保证用户通过最多三次点击浏览相应内容。
三、政府网站群的建设方式
政府网站建设主要存在“采集式、报送式和子网站”三种主要模式,子网站模式最能代表政府网站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当前我国各级政府网站主要存在3种建设模式——采集模式、报送模式和子网站模式。
3.1采集模式
采集模式是指政府网站的信息和服务主要依靠网站工作者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采集以实现网站内容维护的建设模式。
采集模式下,网站工作者通常依托各种媒体收集信息,转载或极少量撰写原创信息,各业务部门通常不会直接参与网站内容维护。
由此导致很多网站维护工作已经超出网站工作者能力范围,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权威性很差。
采集模式下,网站的在线办事服务资源也依靠网站工作者收集,由于协调能力的欠缺,直接导致网站公共服务难成体系,形式无法统一,整合工作难度大,服务内容单薄。
3.2报送模式
报送模式是指政府网站的信息和服务主要依靠部门报送供给,网站工作者负责进行信息录入及服务整合的建设模式。
相比采集模式,报送模式下政府网站维护工作已经出现分工与合作,政府各部门已经参与到网站信息的维护工作中来,基本解决了网站内容供给渠道的问题。
但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政务信息并不能在“原产地”上网,通常依靠网站工作者扮演“二传手”在网站上发布信息。
3.3子网站模式
子网站模式是指各个部门建有独立维护的子网站,门户网站自动整合各个子网站内容以完成维护工作的建设模式。
子网站模式是在报送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统一网站平台的建设,使得各个部门拥有独立的信息发布与提供服务的窗口,实现了各部门政务工作与网站工作的有机结合。
各子网站依据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由于“汇聚效应”使得门户网站内容逐渐丰富,从而形成网站建设的良性循环。
特别对于信息化起步较晚的城市,应当借鉴三明市的成功经验,利用“后发优势”统一规划和建设“行政服务审批平台”,并将其作为子网站加以整合,可以快速加强政府网站在线办事能力。
子网站模式已经被很多高绩效的政府网站采用,并代表着未来政府网站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四、推进子网站模式的关键措施
制度建设是推进子网站模式的关键。
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
能够按照分工做到各司其职、高效配合,制度保障是基础与成功的关键。
如果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各子网站间就会缺乏有机的联系,只能成为众多的“信息孤岛”,政府网站的信息与服务供给渠道依然难以畅通,分散的信息更加难以整合。
子网站模式大致要求建立健全4项制度措施:
4.1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指导各部门在各自网站上及时发布政务信息,门户网站自动进行子网站信息整合。
4.2建立行政事项在线受理制度
加强行政事项流程的规范化和优化,促进各部门将行政事项移至网上进行,并且保证对用户的网上申请进行及时处理,提供优质服务。
4.3建立公众意见建议的处理反馈制度
政府网站负责接收公众意见建议,后台各部门必须及时处理并进行反馈。
4.4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加强督促引导,促进各部门子网站的发展以及对门户网站的贡献程度。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紧密相联的信息技术,而同时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恰当准确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好“三农”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四、网站群建设总体思路
Ø
采用先进、实用、开放、稳定的技术路线,本着产品化和再开发的设计原则;
按照政府事业单位在新环境下的业务规划与实际需求,建成适用、易用、会用的内容体系、应用服务体系;
提供强大、灵活的网站群后台维护管理平台,降低网站群运行维护成本,达到政府事业单位对网站群管理的新需求。
五、网站群系统结构图式
产品在站点的部署方式上,既可以采用集中式部署,即网站群相关全部应用,都集中部署在统一的在一台服务器上;
也可以采用分布式部署,一是将网站群的Web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别部署到两台服务器上,另一种方式是将网站群系统的前台应用、后台应用、数据库服务器分别部署到三台服务器上。
可以根据用户的网站数量、访问量、经济条件及对网站性能要求高低来选择部署方式。
六、网站群系统特点
6.1以政府信息资源为基础构建政府信息资源库体系
统计资料表明,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70%都掌控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手中,同时政府系统内的共享信息,更是集中存储在政府单位里,这是政务信息的源头所在。
因此,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对政府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有助于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资源的垄断封闭,通过系统有效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使政府资源充分服务于社会,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2建立分布式网站构架,实现网站群的集中管理、协同维护、分布式部署的统一
政府门户网站的集中管理,即所谓的“数据大集中”,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统一调配,但是又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特殊性使得网站必须能够支持独立的管理维护和独立的服务器体系,这就让集中管理和分布部署产生了不可回避的矛盾。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兼顾政府的职能管理需求,网站群系统必须支持分布式构架。
各子网站可以在远程独立地维护各部门级的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
各部门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
6.3网站内容和样式分离,使得网站群的改版变得灵活容易
网站的改版是政府网站的重要任务,网站的风格、内容、样式的变化使得网站常变常新。
广域齐民GCMS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采用内容和样式分离的原则来实现网站的换肤功能。
系统采用了部件和栏目生成器技术,,用户可以利用部件和栏目生成器通过样式和展现模式来完成对网站的显示风格的管理。
这种所见及所得的方式,可以在瞬间像换套装一样改变网站的布局、外观和风格,而网站的内容将继承下来。
6.4拖拽式的操作模式,使政府门户网站页面布局设计方便灵活、随意组合、所见及所得
政府门户网站上的所有页面栏目都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任意置换,随意组合,使得所有页面都能以全新的界面展现给前台用户。
而且,此操作的后台界面友好,工作人员即学即会,可轻松上手。
而且广域齐民GCMS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还集成有丰富的内置列表及部件,可以使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利用现在资源创建子站点及栏目。
可以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现有资源创建子站点及栏目,并扩展新的站点和栏目。
不需要编程人员或技术人员的前提下,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政府门户网站的风格。
6.5多站点的内容管理,实现信息的协同管理和多点发布相结合
政府网站群体系建立后,各子网站独立地对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同时也支持多网站之间地协同,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达,同时由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往往要求实现多个部门的网站服务器或多个主题的网站服务器分布在不同的物理位置。
因此,对于信息的协同管理多点发布成为政府网站群建设的重要功能。
6.6强大的分级权限管理,各分支部门可及时进行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
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运行在全球互联网上,应对复杂网络环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广域齐民GCMS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的权限管理安全机制,可将系统资源按实际需求分配给指定角色和用户组,各子网站可以在远程独立地维护各部门级的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
各部门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保证了系统资源的灵活配置,有效的权限管理,确保了信息互动的安全性。
6.7采用智能搜索引擎,实现信息站内搜索与站间搜索相结合
对于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而言,提供站内信息的全文检索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网站群建立之后,系统的信息资源将被有机地整合。
网间检索即在门户网站群间支持信息的全文检索,同时对于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信息的再利用成为重要的课题。
广域齐民GCMS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包括了智能全文搜索引擎来满足这项需求。
搜索引擎提供了普通全文检索及组合检索等多项功能,运行稳定,性能优异。
由于搜索引擎和内容管理系统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集成关系,大大提高检索的准确率。
系统的智能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多种格式的文件搜索速度快、准确性非常之高。
大大方便了网站访问者,有针对性的查找门户网站的各种信息和相关业务。
6.8流程化的信息审核、发布机制使政府门户网站更有权威性
政府门户网站向系统用户、群众和企业发布的相关的行业政策、方针、发展、动态等大量信息内容要具有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既需对网站信息发布的工作流程和权限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在工作流程和权限的调整上也要随时满足机构管理的需要。
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备灵活、完备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同时根据各政府事业单位相关机构的特点,负责内容编审、发布的人员少且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系统应该做到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方便使用。
6.9支持网站的多样的展现手段,视频、语音、图片、Flash、自动排版等
政府网站内容要求更加丰富的展现手段,由于技术发展的要求,网站的展现手段从单一的网页表现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府网站在技术上要求对于视频、语音、自动排版等新兴技术的支持,实现多种展现手段。
6.10网站群平台信息维护工作量及网站访问统计
政府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内嵌了对信息发布工作量以及稿件采用量的精确统计功能,便于政府网站群中各部门对于信息维护工作量的考核以及分析。
同时系统也内置了各个子站的访问统计功能,能够分析每天、每月、每年各子站以及主要栏目的访问情况,并提供报表输出和可视化图形功能。
为网站群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七、政府网站的技术趋势
7.1变化的业务需求
农业行业中各类角色的用户对“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的目标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
他们迫切地想了解最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最新的市场动态,更想学习实际的致富技术,或找寻到投资合作的渠道。
信息闭塞、思维狭隘阻断了多少农民的致富路。
而现在,农业部正式启动了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正是顺应时代之需。
2、各级管理(指导)层:
如何有效地指导和监控各层级的农业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
如何及时获取并分析利用各类信息?
最实际地,是如何将信息主动地“推送”给各类用户?
3、农业企业:
如何在政策和市场的指引下发展生产?
4、行业其他相关人员:
如何有效地订阅并发布各类信息?
7.2前进中的IT新技术
7.2.1新的Web技术:
Web2.0: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
与前几年的网络应用相比,用户从内容的消费者变成了内容的创造者;
用户从聚集在门户网站和BBS等公共空间,到分散至个体网络日志(Blog)的包产到户和全民织网。
信息正在日益呈现离散的趋势,分散的“信息岛”与曾经一统天下的门户网站也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1)Blog(博客/网志):
即Weblog。
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便捷地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
(2)RSS(内容聚合,站点摘要):
即ReallySimpleSyndication。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的技术。
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
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订阅。
一段项目的介绍可能包含新闻的全部介绍等,或者仅仅是额外的内容或者简短的介绍。
这些项目的链接通常都能链接到全部的内容。
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例如SharpReader,NewzCrawler、FeedDemon),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
同时,有的聚合工具也提供在线RSS阅读。
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
(3)WIKI(维客,百科全书):
即Wikipedia。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
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
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4)SNS(社会网络):
即SocialNetworkSoftware。
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5)P2P(对等联网):
即peer-to-peer。
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
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6)IM(即时通讯):
即InstantMessenger。
(7)Podcasting(播客):
个人视频/声频的发布/订阅。
(8)Tag(标签):
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日志分类方式,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签),然后您可以看到相关的博客站点上所有和您使用了相同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
7.2.2Web3.0/x.0未来之路
(1)解决互联网垃圾消息:
包括“①信息传递和体现的问题,一些信息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位置;
②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失效信息和非权威信息的大量泛滥;
③互联网上大量存在的重复信息;
④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甚至对人有损害的不健康信息”。
(2)信息分发的方式:
分布好还是集中好的争论从来有之,一般的结论是该分布的就要让他分布,该集中的就要让他集中。
然而,最好的答案应该是在集中规则(管理)下的分布。
(3)真正的互联:
就是按照信息在现实中存在的属性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构建立公用信息标准,并按照这个标准搭建公用信息平台,并在这个过程中集全人类的力量去不断地完善和升级这个系统,最终实现互联网的真正价值。
[注:
现在的互联网应该叫做比特互联网而不能叫做信息互联网,因为目前在互联网上只是比特实现了互联,信息并不能互联]
(4)手机及PDA等电子通讯设备与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必须要采用标准的Web技术,才能让这些不同设备间的应用系统真正互联互通起来。
(如统一的Web应用系统[协同式OA]、互动的音视频、即时消息...)
7.3新技术对“三农”发展的推动作用
7.3.1预期方案
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服务方式,不同的服务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服务领域和不同的用户。
我们应该根据具有“农业行业”特色的服务策略,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提供适合用户的服务方式,开拓服务领域。
1、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
(1)网站的“标准化”建设:
网站虽然已经建起来了,界面和内容看起来似乎都不错。
但是其符合W3C标准程度又会有多少呢?
设计时采用象CSS,XHTML,ECMAScript(JavaScript的标准版本)和W3CDOM等技术已经被当前众多浏览器厂家支持,具有以下优势:
1支持多种浏览器,从而不需要争论和考虑多版本的成本,很少或根本就不需要代码分支。
(注:
目前的浏览器以IE和Firefox为主,大致分别占有90%和10%的市场份额)
2支持非传统的设备,从上网的智能手机,以及盲人阅读器、屏幕阅读器等残疾人士使用的设置,都不需要争论开发特殊版本的费用。
随着3G的即将来临和新一代智能手机[具备WAP功能]的普及,要求网站支持手机访问的需求势必越来越多)
3为任何网页提交适合打印的版本,不需要建立通常的“专门打印页”。
4从老的Web语言HTML转换到更强大的以XML为基础的置标语言。
5保证这样设计的站点将能继续工作在将来的浏览器和设备上,包括那些还没有发明和仍在想象中的设备,这是向后兼容的许诺。
引入标准化建设,改造的费用应该不是很大,关键是要强化上线前的测试和后期日常维护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2)为网站引入自动化信息采集的“搜索引擎技术”:
这方面现在宜通过购买比较成熟的商业化软件来实现(而自行研发的方式其“风险”和“成本”都很大)。
能满足“搜索网站及检索条件的设定、自动入库和必要信息的审核入库”等功能操作即可,检索到的基本信息应包括“新闻标题、关键字、正文摘要、作者、时间、原始URL”等内容。
目前市场上此类软件的报价大约在10~20万元左右(与“设定的网站数和分析的深度”等因素有关),大多数均可支持二次开发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3)强化网站的“全文检索”功能:
目前一般网站的检索功能分为两种:
“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
其检索的结果要么不准,要么什么也没有。
网站的首页一般栏目都比较多(尤其是一些门户网站),虽然都有较明确的分类排版,但用户要想真正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还真是比较困难。
加之网站因各种原因也会时常改版,而每次改版后用户“第一次”访问时又时常会有一种“盲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目前此类软件既有.NET也有Java的,就功能和成熟度来说,J2EE的占绝大多数,既有高品质商业的也有实用免费且开源的。
此方案的实际应用以嵌入“第三方”应用组件为主(如免费的基于Java技术的Lucerne全文检索引擎)。
(4)“电子邮件”的订阅和管理:
针对能上网的用户而言,电子邮件的实际作用不言而喻。
建议在网站内针对关键实用的栏目以分类的方式,增加相应的“电子邮件订阅/退订”功能,可以将用户订阅的消息“主动”推送给用户。
为了收集某些反馈意见可以考虑以XHTML的格式发送邮件,以让用户在邮件里即可直接进行反馈信息的填写(或简单地提供“打开反馈意见的URL超链接”)。
为了进一步分析用户感兴趣的订阅情况,还可以开发实现相应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此方案的实现费用不大,关键是要管理好可以订阅的栏目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日常处理(定期更新,并注意发送的频度不宜过大。
否则用户就可能当作“垃圾邮件”了)。
(5)“短信”的订阅和管理:
手机用户越来越多,而“发送短信”的信息推送方式与邮件的方式比较起来显得更加有效和主动(但是邮件可以接收更多更丰富的内容,而智能手机也能收取邮件)!
其基本的实现方式与邮件类似。
而建立统一且完整的短信平台后,用户甚至可以匿名的方式“自主”上行发送某些关键词来查询各类他所关心的信息。
这方面的应用现在已有很成熟的实现技术(如WebServices[最标准]、CORBA[最有效率]等互联技术),关键是找寻短信服务提供商并约定付费结算的方式。
这方面网上的案例非常多。
(6)适当引入“RSS”:
RSS技术是Web技术的一种补充,它避免用户被Web网站上巨大的信息量淹没和被数据量巨大的广告图片占用时间,引导用户直奔主题,使用简单,逐渐为广大互联网用户认可。
我们的处理是:
只要生成相应的RSS文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稿件进行分类和再分类,而正文只需要存储一份,不影响Web网站的原有功能,维护也相对简单。
网上案例非常多,只要看见标志的网站即支持RSS的应用。
实现的方案:
可以购买相关较专业的“内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