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20989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意图

准备

阶段

搜集整理“礼”和“仁”,汇集成篇或册。

学生课下先预习、阅读搜集整理的“礼”和“仁”相关篇目。

让学生对“礼”和“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详细学习儒家的礼乐思想做好文本知识和相关内容的储备。

实施

(实施过程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并表明时间节点。

必读篇目:

1.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③也!

(八佾篇3•1)

【注释】

①季氏:

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②八佾:

佾音yì

,行列的意思。

古时一佾8人,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可忍:

可以忍心。

一说可以容忍。

2.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篇3•3)

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

(教师结合学生翻译,如翻译问题较大便展现译文,如学生翻译通顺则采用学生翻译。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后文七条皆如此)

孔子说:

“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

一个

了解《周礼》规定的礼乐制度。

让学生理解仁德与实行礼、乐的关系。

3.子曰:

“兴①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8•8)

①兴:

开始。

4.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篇12•1)

①克己复礼:

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②归仁:

归,归顺。

仁,即仁道。

③目:

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④事:

从事,照着去做。

5.子曰:

“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

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雍也6•18)

①质:

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②文:

文采,经过修饰的。

③野:

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④史:

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

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让学生理解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让学生知道: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让学生懂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礼的根本。

⑤彬彬:

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6.林放①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八佾篇3•4)

①林放:

鲁国人。

②易:

治理。

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一说谦和、平易。

③戚:

心中悲哀的意思。

7.定公①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篇3•19)

①定公:

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

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8.有子曰:

“礼①之用,和②为贵。

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篇1•12)

①礼:

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

“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鲁定公问孔子:

“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

”孔子回答说:

“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有子说: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让学生明白君臣之礼

让学生知道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让学生理解儒家:

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

②和:

调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之道:

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

这、此等意。

这里指礼,也指和。

⑤节:

节制,限制。

9.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里仁篇4•13)

①何有:

全意为“何难之有”,即不难的意思。

②如礼何:

把礼怎么办?

选读篇目(略)

“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

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成果

呈现

学以致用:

1.《论语》记录了多则关于“礼”的言论,比如:

”(《论语•八佾》)

林放问礼之本。

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日:

“必也正名乎!

”子路日: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有怎样的认识?

请简要概述。

学生据此给出自己的理解与答案。

通过设置有关“礼”的一些问题,调动学生深入思考儒家的礼乐教化。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1分)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3分)

学生回答:

预设答案:

手足无措(不知所措)

“是”指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

理由: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总结反思

孔子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态,儒家这种思想与价值取向,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富有启示。

礼教主要从外规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

学习本篇,可以帮助我们建全人格、修身自律,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礼。

附1:

教案一份。

《论语三则》教案

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君子”“仁”“礼”“学”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家学说有些认识,进而阅读整本《论语》达到对儒家学说有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

对“为政”、“学而”、“公冶长”三篇文本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对“为政”、“学而”、“公冶长”三篇儒家思想与当今现实意义的理解。

2、相关文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

“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课前预习内容:

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

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

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

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

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

)美女(帅哥?

)买房买车”。

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

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

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

“由(子路)!

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

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

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颜渊季路侍。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

名回,字子渊。

季路:

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子:

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盍:

何不)”子路说:

“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

泛指衣服。

“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

“裘”:

本指皮衣。

共:

动词:

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

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敝:

使动用法。

憾:

抱怨)。

”颜渊说:

“(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

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

表白)。

  子路说:

“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

”孔子说:

“老年人,使他们安逸;

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

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护。

”(安、信、怀:

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

安逸。

怀:

关怀爱护)

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人的立志。

四、文言基础知识

1.语音

盍(hé

)诲(huì

)裘(qí

u)敝(bì

)肱(gōng)少(shà

o)者怀之

智者乐(yaò

)山,仁者乐(yaò

)水知者乐(lè

),仁者寿。

2.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

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3.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

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

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

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

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

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

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

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

夸耀,炫耀;

施:

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

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

总是,常常;

戚戚:

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

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4.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重点虚词:

主要是“于”、“而”、“之”、“且”,针对原文,学生选择例句自己归纳其用法。

6.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作业:

学生自学阅读《论语》,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了解孔子以及儒家的主导思想。

(注:

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