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商机在非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无限商机在非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限商机在非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业…………………………………………………………………………
医药………………………………………………………………
开店系列…………………………………………………………………………
冷门暴利行业……………………………………………………………………
对非经商慎防骗术……………………………………………………………
第三部分华人商界面面观
个体华人经贸概况…………………………………………………………
经贸领域的中资公司……………………………………………………………
东南非洲的衣食住行…………………………………………………………
开店必读…………………………………………………………………………
第四部分华商行业范例
农场————中鞍农场最后的守望人…………………………………
木材业———克利马内最早的台胞木材商………………………
华夏木业在贝拉…………………………………………
海参收购——印度洋西海岸的海参收购商…………………………
对虾养殖——对虾养殖在贝拉………………………………………
矿业————非洲大陆艰苦创业的华人开矿商……………………
工业————贝拉市区的华人轧钢厂………………………………
建筑设计——马普托市的华侨建筑设计公司…………………………
路桥建设——河南国际弄潮非洲大市场………………………………
供水改造——河南老乡在莫桑比克………………………………………
中地集团进军城市供水改造……………………………
交通运输——马普托市首家华人公交客运公司………………………
网络————莫桑比克的首家华人网吧………………………………
中餐馆———莫桑比克最经典的檀木餐厅…………………………
游乐场里的月华酒家…………………………………
二龙戏珠中餐馆……………………………………
装潢业———牵手未来牵手莫桑比克………………………………
照相业———在韩流中恬淡经营…………………………………
中医按摩——毛泽东大街的东方之龙……………………………
第五部分最新实用编译信息
投资信息咨询台………………………………………………………
莫桑比克劳工法……………………………………………………
后记………………………………………………………………
〈〈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一
第一部分投资非洲专业深度解析
2006年11月3─5日,盛况空前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中国政府对外公布了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关国际组织及权威的经济学专家随之预测:
未来5─8年,有可能是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黄金时期”。
毋庸置疑,随着北京峰会出台的优惠政策进入实施阶段,必定会掀起又一波投资非洲的浪潮,相信现在就有许多商人作出了进军非洲的打算。
然而,事情远非想象的那么容易,现阶段投资非洲的渠道并不畅通,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不了解非洲,例如,非洲大陆真实的社会面貌如何?
华人华侨投资非洲的状况怎样?
怎么去扬长避短、选定投资项目?
投资者可以采取哪些稳妥而不冒失的方法走进非洲?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笔者自2000年远赴非洲,发现中非经济交往日渐紧密,但中非文化交流严重滞后,导致国人对非洲大陆误解严重。
于是,笔者以传播中非文化为己任,潜心创作,关注中非经贸的发展,并于2003年出版了长篇纪实散文集<
<
中国商人在非洲─商情•风情•人情>
>
。
随后,笔者重返东南非洲,从城市到乡村,深入一线,实地采访各行业中投资经商的华人。
此次回国,恰逢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就华人赴非进行经贸投资,笔者有更多的体会和认识,故对以上国人关心的话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略加介绍。
一,摈弃错误观点
正确认知非洲
提起非洲,很多中国人可能会联想到战乱、贫穷、野蛮、饥饿、是非之地等概念,而当你走进非洲,生活或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觉这是误解。
这种现象的造成,“电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1世纪的非洲,经济最困难的一幕业已落下,内战、冲突等已基本结束,除个别热点地区反复动荡外,总体的政治形势趋向稳定,绝大多数国家融入了世界潮流,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已转入和平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媒体对多数非洲国家取得的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报道甚少,而一旦发生武装冲突,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报道,可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
其实,非洲有58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可以称为战乱之国的又能有几个?
亚洲的阿富汗、伊拉克够乱的吧,如果非洲人认为整个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印度等)同样充斥着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你不觉得对方过于愚昧和无知吗!
但反过来想想,中国的老百姓确时也是这样误解非洲的。
在国内,我们经常看到关于非洲民风习俗的影视资料,描写非洲人身着兽皮、手拿弓箭狩猎的场面,或者是姑娘裸露上身、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以展现非洲原始的野性之美,这也给世人带来错觉,认为非洲人原始、落后,穷得衣不裹体。
当人们看着电视,津津乐道地欣赏并认为他们还是如此时,久居非洲的笔者却对此深感焦虑,因为这只代表他们很早以前部分生活现象,现代社会对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许多民族浓郁的风俗和奇特的仪式已经消亡或逐渐湮灭,这是经济发展必然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在非洲。
游客来非洲观光,可能在风景区内有幸观看到这幕情景,不过,这是人造的民俗村,若客人想当然地去寻找原汁原味的生活景观,非洲人会像看神经病患者一样回应你,言外之意是在非洲,现哪还有穿兽皮生活的人!
2006年9月初,笔者来到非洲小国斯威士兰,全程跟踪采访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芦苇舞”。
在最后两天重要的仪式上,来自于该国各地4万多女孩袒胸露乳,在观礼台前载歌载舞,一一列队走过。
但在日常生活中,绝没人轻易裸露乳房,只是在重大的仪式活动表演中才这样。
我们应尊重非洲人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而不能简单以伤风败俗、愚昧落后来贬之。
也有同胞认为非洲人野蛮,社会治安差,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纵观非洲大陆,除了南非的治安问题“可圈可点”(约翰内斯堡地区更是臭名昭著)外,其他国家比较而言还算可以,例如莫桑比克,近年来因被歹徒抢劫死于非命的华人华侨约有3─5人,而死于车祸和疟疾者却超过20人。
打劫者均是团伙持枪作案,只为谋财,一般不会伤害外国人性命,倒是无处不在的小偷小摸让人防不胜防。
非洲人对外国人友好,礼貌,走在街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争相向你问好,竖大拇指,几乎每人都会讲这样一句中国话:
“您好!
”笔者长期旅居非洲,很难见到打架现象,他们认为这是暴力,很恐怖的一件事。
相反,受李小龙及中国功夫片的影响,多数非洲人认为中国人个个擅长武功,打来打去的暴力倾向严重,较为“野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电视、电话等现代化的媒体及科技用品的无孔不入,越来越频繁的政府和民间对外交流,非洲人早已耐不住诱惑,挡不住诱惑,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变化,很多人穷则思变,做起小生意或进入城市打工。
国人走进非洲,权当进入中国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我们在做什么,怎样生活,他们同样如此,只是相对贫穷,仅此而已。
〈〈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二
二,政府全力支持
非洲渴望投资
多年以来,中国为非洲提供了许多无私的经济帮助和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环境的改善,中非政治上合作、经济上援助的关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合作共赢成为中非领导人的共识,目的使中非之间形成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定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也正是体现了这一战略意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11月4日举行的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五点建议,其中第二条:
“加强中非投资合作。
中方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投资兴业,转让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此,中国政府决定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并将使这一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按照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我们还将推动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有条件的非洲国家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提高投资水平。
同时,中国也欢迎非洲企业来中国投资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加强投资非洲的决心。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走出去”的整体战略,随着中非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未来几年将是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黄金时代”。
为了响应并配合国家这一整体战略部署,中国商务部也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等相关单位,加紧制定对非投资的积极政策和扶植措施。
据悉,这些政策和措施将对民营企业的非洲投资行动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所以,政府在大力提倡并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应抢占先机,把握这一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到非洲去开辟新的天地。
上世纪末,非洲国家普遍开始采取经济改革措施,实行自由化政策,鼓励外国企业参与本国经济活动,放宽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包括制订和健全相关投资法律,简化投资审批手续、设立出口加工区、减免税收等。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非洲大陆政局总体趋于稳定,经济连续实现多年增长,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富有吸引力和鼓励性的外资政策,采取种种优惠举措,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实行开放政策,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进一步在能源、矿产、电信、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非洲国家还纷纷建立了投资促进机构,向投资者推介本国投资商机,提供有关投资环境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协助沟通投资者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各种便利。
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在非洲设立企业800多家,目前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其他非洲重点国家的协定商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非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一些非洲国家还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国企业的优惠政策。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非洲国家对中国政府将抱有更高的期望,他们更希望中国投资者带来资金、技术和设备,与当地同行开展互利合作,以达到互惠双赢的局面。
〈〈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三
三,综观华人商界
了解经贸现状
2000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06亿美元,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
此后,中非贸易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2004年贸易额达到将近300亿美元;
2005年达到398亿美元;
2006年1—9月,中非贸易总额达406亿美元,同比增长42%,预计全年突破500亿美元。
目前,中非经贸正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
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已达60多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总额达15.95亿美元。
通过数字直观地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中非经济交往活动中,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但投资数额相对较少。
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并且从以轻工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
2005年,中国对非洲出口186.8亿美元,主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钢铁及其制品、鞋类、充气橡胶轮胎、塑料制品和贱金属制品等,其中,以农用机械、摩托车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居于首位,其次是纺织品。
在进口产品方面,2005年,中国从非洲进口产品总额达到210.6亿美元,以原油、铁矿砂、棉花、钻石、原木、钢铁制品、铜制品、锰矿砂、铜矿砂等原材料矿产品为主,其中,原油是第一大类进口产品,其次是铁矿砂。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前,中非经贸往来主要以民间贸易为主,一批又一批中国民营企业、个体经商者怀着“淘金”热情抢占先机,闯荡非洲,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丰富了非洲市场,迎合了非洲人民的实际需求,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中非民间相互了解,但因行业过于集中、产品经济附加值不高等因素,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自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论坛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很多实力雄厚的中资公司进入非洲,开展工程承包活动。
中国目前在非洲承包的工程涉及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多个领域。
如果用简短的语言来粗略地概括现阶段华人在非洲从商的状况,大致可理解为:
私营或个体华商仍多以经商为主;
中资公司更多地集中于工程承包项目领域,这些工程包括中国与相关国家已签定的援建项目,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援助非洲的国际招标项目和所在国国内自建的工程项目。
四,充分利用媒体
多方获取信息
2006年7月25日,中非民间商会会长胡德平在会见来访的尼日利亚爱国华侨胡介国时表示:
“中非民间商会在鼓励企业家‘走出去’时,倡导文化先行”。
笔者对此感触很多,深表赞同,包括经商、投资在内的人间万象追根溯源其实还是文化背景的问题,试问,你对某个国家一点也不了解,何谈投资事宜?
目前,中非文化交流滞后,中国出版业缺乏非洲多个国家的最新情况介绍的专著书籍,同胞欲赴非开展经贸活动,了解非洲大陆方方面面的信息,笔者建议,以下几种查询方法可以尝试。
网络是人们获取资料最理想、最全面、最快捷的一种查询工具。
你可以上网,通过新浪、雅虎等搜索引擎来寻找有关非洲的专题网站。
这里,笔者推荐:
你可以先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的网站,在首页下面的地图上圈定非洲大陆,然后使用鼠标直接点击想要访问的非洲国家,这样,你就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非洲某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设立的网站,这是专门为国人欲了解该国经贸状况创建的中文网站,内容涉及中非合作,双方经贸往来,中资公司在该国承建工程项目的简报,商业资讯,国家简介,相关法律法规选登,等等。
信息很多、权威、针对性强。
同时,也可以登陆非洲商务网、非洲国家网、非洲创业网、中非民间商会、非洲之窗、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等网站。
图书、报刊是获取信息的又一种资料来源,居住在大城市或有条件的读者可到书店及图书馆寻查。
目前,在中国书市上,介绍非洲国家的专著书籍中,描写南非和埃及的图书相对常见,多以旅游题材为主,介绍其他国家的较少,淹没在书海里,挡住了读者的视线。
这里,笔者推荐一批有关非洲题材的优秀的书籍,多为作者亲历非洲后写下的纪实作品,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例如,温宪的<
闯荡南非>
、刘震环的<
狂野伊甸园─非洲肯尼亚>
、都晓的<
永远的非洲>
、刘雪的<
活在南非>
、梁子的<
独闯非洲高山王国>
及<
西非丛林的家>
、世界知识出版社的<
新版非洲各国概况>
、中国国际出版社的<
走进非洲>
等。
关于非洲投资方面的书籍最少,有黄泽全的<
投资非洲>
、笔者的<
、成都时代出版社的<
把生意做到国外>
〈〈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四
五,综合理性分析
慎重选择项目
2000年首届中非论坛召开后,大批的个体华商来到非洲,带来了价格合理、非常适合非洲人消费水平和消费兴趣的中国商品,深受非洲市场的欢迎,早期或首批开店从商的华人大多赚个钵满盆溢,这时媒体用“想发财、去非洲”、“到非洲淘金去”、“非洲遍地是黄金”来炒作并不过分。
正是因为这种技术含量低、投资少见效快、是人就能开店“捡金子”的活儿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蜂拥而至,部分中国商人为了争夺非洲市场进行低价竞销,不仅造成当地经营秩序混乱,影响了中国商品的美誉度,还导致行业利润大幅度降低,竞争激烈。
故国人欲赴非经商,尽量避开华人在非过分集中的行业,如鞋帽、服装、箱包、纺织品、日用百货等,应当拓展其他销售领域。
形象地讲,非洲市场仍然有钱可赚、大有作为,不过,表层和浅层的油水已被捷足先登者抽走,所以,市场呼唤那些有实力、有技术的中国公司或企业来非洲进行有深度的投资开发。
或许有人认为非洲的商机已经消失,不再看好,甚至对进军非洲市场持消极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与以前相比,现在走进非洲的条件越来越完善了,前景越来越乐观了。
非洲对于世人而言,依然是全球最后的金矿,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简略述之。
第一,早期赴非开店的个体华商遇到了好时候,那时的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一批中国商人一夜暴富。
而真正的商人都清楚,在全球商品生产严重过剩的总体格局下,这种市场只是暂时的。
现在,非洲市场商品供大于求,自由竟争,优胜劣汰,这才是市场的本真面目。
一些中国商人只在百货销售领域与过去比较,认为非洲商机已终结,这种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2005年,中非经贸总额是2000年时的近四倍,也说明了中非经贸市场的可观及潜力。
第二,在早期的中非经贸活动中,一大批中国个体商人抢占先机,由普通市民跃入“百万富翁”阶层,人们普通认为这时的生意“很好做”,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早期中国个体商人开店经商的行为多属于提蓝小卖,结构单调,品种雷同,甚至还掺杂有不少伪劣商品,附加值极低,总体贸易额也低。
而今,中非经贸易已从过去简单、初级的日用消费品拓展到工程承包、车辆、电讯等多个领域,进展一日千里,成绩有目共睹。
以莫桑比克为例,2000年,中国对莫商品出口额为2472.6万美元,而在2004年10月,河南国际集团与莫桑比克公路局签定的一项工程承包合同就达3900万元美元。
通过这两组数字,我们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非经贸的条件以及投资非洲的商机不是现在不如以前了,恰恰相反,是以前与现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第三,非洲许多国家的工业、农业几近空白,缺乏商品的加工、制造能力,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依赖进口。
各国政府已认识到加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重要性,纷纷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外来投资。
仅就这方面而言,投资非洲就有无限的商机,而且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市场,具有中非友好、资源互补、市场匹配、低成本经营等一系列的优势。
希望中国有实力、有行业经验的中资公司、私营企业主,别错过最后的末班车,来开拓商机无限的非洲大市场,挖掘地球上最后的金矿。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4日举行的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五点建议中的第一条:
“扩大中非贸易规模。
中非双方应不断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挖掘潜力,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
中方将继续开放市场,鼓励中国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从非洲的进口。
中国政府将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绝大部分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
双方还应在旅游、金融、电信等领域加强服务贸易合作,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推动中非贸易平衡协调发展。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后几年,中非贸易仍然是双边经济活动的重头戏。
中方会在机电、电信、旅游、金融、科技、培训、工程承包、能源开发等领域开展多种合作方式,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改善贸易结构,推动中非贸易平衡协调发展。
不过,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进非洲,会促使中非经济合作中的对非投资在几年后成为一个新趋势。
一方面,一些中国在非商人将会把目光转向投资业,经过数年的磨合与探索,华商对所在国的投资环境、法律政策、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投资条件日渐成熟;
另一方面,非洲国家更欢迎投资,投资会给当地政府和民众带来众多的实惠。
更重要的是中国民族工业曾经历一个“乡镇企业发家”的时代,非洲各国若想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中国成功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五
六,如何走进非洲
提供几点建议
对于涉外企业进军非洲,因有经验可循,操作起来或许不感困难,一些能揽到国家援非工程项目的中资公司,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对于众多的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来说,可能还是头一回面临如何走入非洲的问题,因目的不同,选择不同,也就有着不同的进入方式。
一些有实力、有技术的民营企业已经选定项目,想赴非洲进行规模投资时,最好能通过网络查出邮址或电话,而后与中国驻目的国经济商务参赞处取得联系,请求他们提供某些方法或建议,以供参考。
为了落实国家“走出去”的整体战略,去年8月,中非民间商会应运而生,它是在中国民营企业与非洲广大企业之间搭建起的一个服务的网络和平台;
另外,从对非投资的网站中也可查到一些机构或团体承办的组织中国公民去非洲签证、旅游、商务咨询、经商考察等商业性服务事项,对于尚无目标、先去非洲考察然后再定项目的个体经营者,可以考虑从中选择有信誉、有经验的正规单位,随团进入非洲。
此外,还要注意收集信息。
中国地方政府为鼓励企业走出去或非洲部分国家来华吸引投资而不定期举办的招商活动,一般都有走进非洲的“一条龙”服务。
非洲国家的一些公司和商人在网上发布商品采购、工程承包、企业出售、项目合作等许多商业信息,可以先从网上联系,但要谨慎,剔除虚假信息。
其实,中国现有很多人在非洲经商或工作过,可以通过朋友的引见,从他们或他们的家人那儿询问相关方法。
笔者在非洲实地采访时发现:
许多从事经贸活动的华商因竞争压力都想转行,但缺乏专业技术和行业经验;
一些开办实体的商人在扩大企业规模时,又遭遇资金或人才不足、管理滞后等问题,他们均表示想与国内相关人才和有实力的单位进行合作,而国内却有众多的企业急着走出去,这中间恰恰需要媒介来牵针引线。
非洲国家的农业、加工制造业非常落后,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应该说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非洲本土竞争再怎么激烈,钱还是比国内容易赚。
不过,笔者提醒同胞:
现阶段来非洲投资创业,最初的一至二年将是一个艰难、辛苦的磨合期。
高利润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所以,投资者应该认识到所在国投资环境的缺陷或不完善性,多多估计困难,提前采取措施,防微杜渐,这样,才能在企业发展中规避风险,少摔跟头,尽快适应环境,将实体做大做强。
《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10-13)
〈〈最后的金矿─无限商机在非洲〉〉连载之十
经济作物
非洲大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撒哈拉以南广袤的地区多为平原或起伏不大的丘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