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684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生活》教学方法建议必修1docWord下载.docx

问题探究法已成为当今教学(学习)方法的热门话题,并有同系统教学相结合的趋势,在传授系统科学知识中日益注意问题教学,方法和形式也趋向多样化。

当前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知识转到在教师指导下教会学生独立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以求发展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

问题探究法在这种发展性教学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也许会提出很多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至两个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探究,力求集中时间精力弄清一个两个问题。

《经济生活》教材,从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体现了“基于案例、基于情景、基于问题”的理念,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这就是:

基于案例的思路:

案例导入(背景)——案例分析(内容)——案例回归(方法)。

基于情景的思路:

情景导入(背景)——情景分析(内容)——案例回归(升华)。

基于问题的思路:

提出问题(引入)——分析问题(内容)——解决问题(方法)。

(三)对话教学法

对话教学是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对话,探讨并理解某一主题并获得新知,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活动和过程。

对话教学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一是在主体上具有平等性和民主性;

二是在内容上具有拓展性和超越性;

三是在形式上呈现出互动性和多边性;

四是在本质上体现人本性和发展性。

但必须注意,对话教学不是问答式教学,对话教学不是单向的谈话教学,对话教学也不是讨论式教学。

对话,作为一种意识,所换来的应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为一种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作为一项原则,是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

作为一种精神体验,是要强调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形成自身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说到底,对话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多向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

对话教学,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前期准备。

比如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进行讨论等。

2.提出问题。

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边对话边提出新的问题。

3.进行对话。

这里的对话是多边对话,不是师生一问一答式的对话。

从内容上,应当具有拓展性;

从思维上,应当具有启发性。

从知识、能力上,应当体现发展性。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应当有所提升。

4.升华认识。

通过对话,特别是带有总结性的对话,对谈论的问题要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能够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这是对话的真正价值所在。

对话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体现学习探究的启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体现“教学相长”的思想,有利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更好地实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

(四)实践探究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究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和社区的生活为背景,在活动和探究中,演绎教材内容,补充和生成超越教材知识的内容。

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面向实践,面向社会,突出实践性。

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活动为形式,以实践为根本,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感悟和生成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方式是多样的。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特别是使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发现、体验、重演和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回归生活,经历生活,体现开放性。

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第三,注重过程,立足发展,关注生成性。

实践活动和探究过程,注重活动过程,立足学生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在活动和探究中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第四,体现以学生为本,落实自主性。

实践活动和探究主题的选择,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以采用对话教学。

这里对话的话题非常多,比如:

⏹降价抛售蔬菜的明显原因是什么?

⏹苹果价格为什么高于往年?

⏹鸡肉价格为什么一降再降?

⏹西瓜价格反差为什么这样大?

⏹为什么羽绒服在北方和南方购销与价格有如此差别?

⏹石油价格为什么如此波动?

⏹引起这些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

⏹需求变化对商品价格涨落有什么影响?

⏹供给变化对商品价格涨落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商品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

⏹为什么普通电视机价格一降再降?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综合探究方法

1.综合探究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流程

综合探究作为一种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定有它的一般程序。

当然,这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具体到每个综合探究课,又要灵活地加以运用和变通。

这里只是对一般流程作如下描述。

确定

课题

选定课题或者提出综合探究的问题

研前

准备

进行分组分工,明确具体任务要求

(可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后备用)

根据分工,从教材、教参、报刊、图书、网络、媒体、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广泛收

集资料

信息

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汇总,在交流中进行筛选和整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汇报材料(可做成课件)

分组集

中整合

资料

从不同角度陈述课题相关内容,或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

全班交

流展示

成果

主要归纳课题结论性的东西,或针对提出的问题阐述其要点(或进行点评)

归纳

总结

巩固

提高

可将研究成果扩展和延伸,以巩固成果。

比如举办资料展、研究成果展等。

对于不同的探究课题,可以参照一般模式,选择和确定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和合理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实施,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总体思路和宏观策略。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值得研究。

2.“综合探究”的设计与实施

我作为一线教师,既担任了新课程教材的培训者,又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

2007年9月,我主动担任了高一年级3个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首先,我非常重视新课程设置的综合探究,因为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同时,我有信心通过综合探究实现课程的基本目标,从而彰显新课程的核心价值。

下面是我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如何对待金钱”教学中进行的设计,在此与同行交流与分享。

(1)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

这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中常常所说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选择、实施手段选择,教学思路设想等。

在“正确对待金钱”这个课题探究中,我对活动主要目标的定位是: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关于货币的有关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能够辨析不同的金钱观,能够进行合作探究、有效地交流探究成果,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这里既有知识的运用要求,又有能力培养目标,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2)要理清探究活动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

“正确对待金钱”这个课题探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是:

金钱是什么(货币的本质)?

是魔鬼?

还是天使?

钱能做什么?

钱不能做什么?

金钱应当如何获得?

为什么要取之有道?

钱应当怎么用?

用到什么地方?

为什么要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你的零花钱是怎么花的?

需要涉及或运用的知识主要是: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等有关知识。

(3)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这一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状况。

要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因此,很有必要深入了解学生思想认识的现状。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比如学生座谈,写思想汇报,问卷调查等。

我在设计“正确对待金钱”这个综合探究之前,采取的是课堂问卷调查这种形式。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为了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问卷可采取无记名方式,只需标明男女即可,以分析学生对某一问题看法的性别差异。

第二,问题设计具有客观测试功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问卷调查中,要注意抽样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

比如我校高一年级共12个班,都是平行分班,可随机进行抽样。

我在问卷时,任选了3个班,从中随机抽出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抽100份是为统计分析的方便)。

第四,对问卷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对问题的认识和定位,尽量做到全面、客观、辩证、合理,切忌偏激片面,高谈阔论。

我对回收的问卷随机抽取100份进行了统计分析。

●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钱财。

72%的同学认为金钱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金钱具有两面性,关键看你如何使用。

94%赞同“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不赞同“金钱能使鬼推磨”者有59%。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有之有度,用之有益”,赞同者达99%。

●绝大多数学生对如何取得钱财有正确的认识。

对于“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获得金钱就行”这一说法,不赞同者高达93%。

●对生活检朴的生活作风有一定的认同度。

在“有的领导干部生活特别俭朴,甚至连内衣都补了再穿”这一问题中,表示能够理解的占58%,表示赞同的占12%,两项之和达到70%。

●对于如何使用钱财的认识,具有注重实际、追求多样、兼顾家庭、关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对于第8个问题:

“如果你工作了,很富有,你打算怎么花这些钱”,要求按轻重缓急写出自己的排序。

统计显示,把钱的用途排第一位最多的有3项:

购买住房占50%,赡养老人占31%,购买私车占27%。

排在第一位的其他用途都在7%以下。

安排在前四类的总量来看(总量排前13位者)

种类

A

B

C

D

合计

排位

住房

50

15

4

69

1

私车

27

21

3

54

2

改善生活

7

10

13

22

52

赡养

31

6

44

捐助

18

19

34

5

享受

11

26

投资

9

25

旅游

24

8

储存

23

电脑(家电)

学习或书籍

扶幼或助亲

12

公益

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问卷中看出,只注重个人生活质量提高、追求个人享乐的人比例不小,甚至有的把购买豪华住宅、高档轿车、个人享受作为用钱的首选项目。

在获取金钱的途径上,有人认为可以不择手段,虽然只有3%,但这种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是比较深的。

此外,创业意识、发展意识相对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首选投资创业者仅4%,首选深造学习的仅3%,对于“有的领导干部生活特别俭朴,甚至连内衣都补了再穿”表示不理解的高达30%。

(4)要对活动的实施作出具体而明确的安排。

对探究活动的安排具体、要求明确,才便于操作。

比如,对于课前准备、课堂交流、活动小结、成果展示等环节都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下面是我在设计“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时,提出的“课前准备”要求:

第一,请学习委员协同政治科代表,对学生进行分组。

按7—8人一个小组。

每个综合探究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一名组长。

第二,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每个人都必须参与活动。

比如:

由谁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由谁查报纸资料,由谁查刊物资料,由谁走访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等。

收集资料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今中外关于对待金钱的格言、寓言、故事等。

●通过捐赠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事例。

●通过捐助济贫解困的事例。

●拿出个人积蓄为民众谋福利的事例。

●身边的社会上的拾金不昧的典型事例。

●清正廉洁、不谋私利、淡泊钱财的正面典型(孔繁森、牛玉儒等,全国评选的道德模范的有关事迹)。

●贪赃枉法、收受贿赂、集敛民财的反面典型(比如刘青山、张子善、胡长青、成克杰等)。

第三,选出发言代表,准备好发言材料,拟在全班进行交流。

每组1—3人,可口述,可展示实例,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

明确发言的主题,最好运用材料说明1—2个问题。

第四,每个小组的汇报限时为4—6分钟。

第五,汇集本组各种资料和信息,为撰写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打下基础。

(5)要及时进行总结,为今后探究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对活动的总结或点评,实际上涉及到课程或教学评价问题。

按照新课程理念,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方式重在“发展性”和“多元化”。

要实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首先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角度来看,在评价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力求从正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合作探究,充分肯定成功的方面,找准闪光点,激发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二是坚持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状况,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状况,关注学生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等。

一般地说,我们更注重探究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关心结果。

要使活动善始善终,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还有必要进行小结,提交活动成果的材料(或实物)。

下面是我在“课后总结”教学设计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第一,撰写探究活动总结报告(或成果课件)。

其基本体例如下。

●综合探究的课题

●综合探究小组组长姓名

●某级某综合探究小组成员(列出)

●每个成员的分工情况

●探究活动的时间段(起止)

●主要成果排序

●探究活动主要收获

●落款时间(完成日期)

第二,采用墙报、板报等形式,将综合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

在这个综合探究中,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做成了很漂亮的课件,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和展示,科代表主持了全班交流并进行了点评,一切都是那么有条不紊,都是那么出人意料……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潜能和创造才能等多方面的表现,使我感到震惊!

总之,只要充分重视认识综合探究的重要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地开展活动,综合探究课就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就能够达成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经济生活》各单元教学具体操作建议

(一)第一单元教学方法建议

1.从学生身边实际的经济生活导入,体现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

比如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使用纸笔等文化用品,这些东西只有在商店中才能买到,这些东西都是商品;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使用食盐、食用油、调味品等也只能在商店中买,这些也是商品。

……购买所有商品都必须用钱,用经济学述语讲,“钱”就是货币。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商品、货币的了解及感受。

体现教学的感受性和体验性,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引入新课建议:

教师可将收集到的铜钱、银元、人民币、美元、欧元、澳币等展示在讲台上,让学生上前轮流观看、辨识,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了之后,知道这些东西有一个什么共性?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导入新课时: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那么,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它具有哪些职能?

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4.建议学生收集各种货币,整理货币有关知识。

并交流一下货币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

5.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让学生比较“商品——商品”与“商品——货币——商品”,说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生活实际,比较货币与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6.议一议:

既然纸币可以与任何商品进行交换,它是价值符号,在一定意义上代表财富的数量,那么,为什么国家不能任意过多发行纸币呢?

7.建议学生使用信用卡,并交流一下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8.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要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经济理论观点的学习与掌握和对经济生活实际问题思考与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建议让学生深入超市、商店或集市,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并讨论和交流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9.通过课堂内外开放互动的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在充满教学民主的氛围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会交流、分享和合作。

比如,讨论并交流:

商品价格变化对生活、生产有哪些影响?

又如,进行家庭调查:

家庭的生活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将调查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概括出主要因素。

再如,结合社会上或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各种消费心理的表现。

议一议:

贷款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

为什么?

10.建议列表比较:

预期消费与超前消费的关系(附图表)

比较

预期消费

超前消费

区别

消费

动机

根据自身的消费实际和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盲目购进,相互攀比,不顾实际

原则

量入为出,讲究消费的实用性、可行性

满足于一时,不考虑长远,忽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统一

后果

拉动内需,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

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最终影响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相同点

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教学方法建议

1.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生活入手,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学习用品,特别是MP3、MP4、随身听、电子辞典、计算机、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等高科技产品,说说这些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我们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是一种消费行为,那么,我们消费的这些产品是怎么来的呢?

是生产出来的。

这就引入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

2.《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引入新课建议。

方案1:

让学生读教材第32页一组图片,按照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交流看法。

教师进行点评,导入新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方案2: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学习用品,特别是MP3、MP4、随身听、电子辞典、计算机、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等高科技产品,说说这些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收集我国生产力水平、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GDP人均占有量、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一方面说明我国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GDP人均占有量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

从而引出“大力发展生产力”问题,在分析其理论依据、实践意义的基础上,讨论并说明应当如何发展生产力。

4.让学生讨论一下:

“给院士配专车”的做法如何?

体现了什么观点?

5.提供有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前后变化的数据,明确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状况。

6.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商店的情况,不同商店对消费有什么作用?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P40中间提供的图片和提出的的问题。

让学生深入理解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制度)的关系。

并认识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8.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公司名称,介绍一下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的?

引出“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等相关内容。

9.结合教材提供的漫画资料,让学生议论并比较一下: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10.可提供一个经营获得成功企业的范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一个企业成功的经营取决于哪些因素”?

11.可提供一些我国就业方面的数据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就业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联系实际分析应当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12.适当补充一些关于劳动合同的有关资料。

首先必须明确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不是用来约束劳动者的。

它的订立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因此,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