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9413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空气与氧气Word文件下载.docx

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主要有以下步骤:

①向试管中加入药品;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

④加热盛有药品的试管;

⑤停止加热;

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8.某同学用如图3-1-3所示的装置和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标注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

收集氧气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

9.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限选:

H₂O₂溶液、MnO₂、KMnO₄),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药品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氧气

C.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再将导管口移人集气瓶

D.待集气瓶充满氧气,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E.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F.收集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3)收集完成后,该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浅紫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用燃烧匙放少量红磷,加热直到红磷燃烧,把盛有燃着的红磷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10.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

汞+氧气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11.下列关于空气及其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体积占比最大的是氮气

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2.用如图3-1-5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₂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3.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

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14.下列关于气密性检查的装置及描述错误的是()

A.

B.

C.

D.

15.图3-1-7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下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

①铁+氧气

②过氧化氢

水+氧气

③二氧化碳+水→碳酸

④碳酸氢铵

二氧化碳+氨气+水

17.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小明采用如图3-1-8所示的甲、乙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均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如下:

(1)小明同学先利用甲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胶塞,利用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燃烧匙中的红磷燃烧;

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

请你解释实验使用过量红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又利用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结果低于

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用甲装置比用乙装置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个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

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______________,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2)添加药品,连接仪器,加热试管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导管口还在集气瓶外面,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立刻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B.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C.立即熄灭酒精灯,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后再点燃酒精灯

(3)该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加热到发红后,伸进一瓶氧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3-1-10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收集。

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往试管中加药品

连接装置

收集氧气

氧气验满

21.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22.图3-1-11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23.已知: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图3-1-12表示一定质量的KC1O₃和MnO₂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₂的质量

D.生成O₂的质量

24.图3-1-13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

A.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25.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6.1774年,化学家拉瓦锡用如图3-1-14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曲颈瓶里加热12天,发现银白色汞部分变成红色粉末,钟罩内汞液面上升。

他又把生成的红色粉末放在另一个容器中加热,得到汞和氧气,再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1)拉瓦锡实验中得到的红色粉末是氧化汞(HgO),它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2)拉瓦锡发现汞部分变成红色粉末,他持续加热,直到红色粉末不再增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请用已学知识解释玻璃钟罩内汞液面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老师为他们准备了下列装置。

(1)写出仪器③、④的名称: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兴趣小组的组员小明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与收集氧气,请你帮他选择实验装置: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图3-1-16是兴趣小组组员小李对MnO₂催化H₂O₂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首先,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₂O₂溶液(密度为1g/mL)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₂粉末,放在干燥管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然后,用插有带火星的棒香的橡胶塞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①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________。

②对该创新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

A.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B.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C.反应速率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28.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

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29.用图3-1-17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0.下列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加入药品

收集气体

检查装置气密性

验满

31.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如果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____________。

32.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下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89.7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2)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33.为探究催化剂对H₂O₂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数据记录表

1%H₂O₂溶液(mL)

50

加入Mn0₂的质量(g)

0.1

0.2

0.4

测量40秒末得到O₂体积(mL)

图3-1-18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0₂是H₂O₂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利用图示仪器测量氧气体积,来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气密性:

连好发生装置后,将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_________。

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就证明装置不漏气。

(2)组装装置:

连好的装置如图3-1-19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不移动、不调整酒精灯的前提下,需要调节_________螺母(选填字母)改正错误。

(3)进行实验:

采用正确的反应装置和图3-1-20所示的收集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加热时间过短,会使测量结果不准

B.反应一段时间后,排出反应装置内原有的空气再连接图3-1-20装置收集气体,会使结果更准确

35.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3-1-21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胶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3-1-22所示)。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3-1-23所示。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小明用________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

可学生分组实验却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

老师解释说:

“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

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37.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图3-1-24所示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₁。

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₂。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

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选填“V₁-V₂”“V₁-V₃”或“V₂-V₃”)。

38.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

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

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₄NO₂

N₂↑+2H₂O),其密度为1.2505克/升。

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图3-1-25所示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

在倒立的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

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

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

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

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

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_________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某同学做了如图3-1-26、图3-1-27所示实验(装置不漏气,白磷达40℃燃烧)。

(1)写出图3-1-26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3-1-26B所示)。

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图3-1-26所示实验,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图3-1-27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

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不考虑白磷及胶塞占试管的容积)。

(5)写出用图3-1-26所示装置比用图3-1-27所示装置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个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气体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据此可判断出R是指氧气。

2.A通常情况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即空气中氧气、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

4,故A项正确;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故B项错;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故C项错;

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比二氧化碳多(按体积算),故D项错。

3.答案

(1)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1/5

(3)氮气不支持

解析

(1)红磷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进行实验时,由于密闭容器空气中的氧气被耗尽,导致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故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红磷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D经过净化的空气仍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A项错误;

氧气降温至-218℃变成一种蓝色的雪花状固体,仅是氧气的状态发生变化,未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的氧气和氮气都是空气中原有的物质,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工业上用于制氮肥、炸药等,D项正确。

5.A氧气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

6.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A项错误;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项正确;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项错误;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D项错误。

7.B制取气体的装置在实验前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本题应选B。

8.答案

(1)分液漏斗

(2)催化作用

(3)过氧化氢

水+氧气(4)气密性向上排空气

解析

(1)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

(4)连接好装置后,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9.答案

(1)KMn04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BF

(3)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沿导气管进入水槽

(4)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产生浓厚白烟氧气的浓度

解析

(1)题图中发生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因此选择的药品是高锰酸钾。

(2)装置中存在一定量的空气,因此必须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才能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收集氧气,B项错误;

收集满氧气后,必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先熄灭酒精灯而导致试管中的气压变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F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