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923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docx

八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汇总

八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

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

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2.陌上桑⑴

日出东南隅⑵,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善)蚕桑⑶,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⑷,桂枝为笼钩⑸。

头上倭堕髻⑹,耳中明月珠。

缃绮⑺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⑼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⑻。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⑽观罗敷。

  使君⑾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⑿?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⒀罗敷:

“宁可共载不⒁?

罗敷前致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⒂。

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⒃,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⒅公府步,冉冉⒆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4.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5.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6.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7.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8.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9.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0.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1.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2.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3.田园乐(其六)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4.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15.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16.新婚别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7.兵车行唐朝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8.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20.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21.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2.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3.金陵图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4.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5.凤栖梧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二部分:

课外经典文言文

要求:

三篇文章《秋水》《登楼赋》《与顾章书》全文背诵。

其余三篇熟读,背

诵划横线的句段。

1秋水(战国)《庄子》

秋水时至

(1),百川灌河

(2);泾(3)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4)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5)其面目,望洋(6)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7)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8)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9)。

【注释】

(1)时:

按时令。

(2)灌:

奔注。

河:

黄河。

(3)泾:

直流的水波,此指水流。

(4)不辩:

分不清。

(5)旋:

转,改变。

(6)望洋:

茫然抬头的样子。

(7)伯夷:

商孤竹君之子,与弟叔齐争让王位,被认为节义高尚之士。

(8)子:

原指海神若,此指海水。

(9)长:

永远。

大方之家:

有学问的人。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赏析】

本文是寓言,写的是河伯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

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

海若的一席话颇具哲理,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

这故事告诉我们须知:

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

(1),居域中之大

(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4),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5),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8),则思三驱以为度(9);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10)。

简能而任之(11),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注释】

(1)神器:

帝位。

(2)居域中之大:

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3)景:

大。

(4)殷:

深。

(5)董:

督责,监督。

(6)作:

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

(7)谦冲:

谦虚。

自牧:

自我修养。

(8)盘游:

打猎游乐。

(9)三驱:

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10)九德:

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11)简:

选拔。

【译文】

我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

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

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

百姓象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果真能够做到:

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

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

【赏析】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

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

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