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920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docx

思源二年级上数学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明确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

老师想要知道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吗?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拃”作标准来量同一长度。

明确活动的方法。

a.要延着课桌的长边一拃一拃地量,要直。

b.指一名学生和老师同时进行。

c.量好后,引导6人小组交流汇报量的结果,并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课桌的长,在家和老师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全班交流汇报。

小结:

因为老理由的一拃比学生的一拃长些,所以量的结果不一样。

自己的练习本(或文具盒)来量课桌的长。

引导学生量出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结果。

讨论:

为什么现在同样是学生量却又和你们之前量的结果不一样了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测量的结果可能不同。

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你想知道尺子是如何演变的吗?

(播放有关尺的由来的资料)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1.测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

 

2.准备练习纸,上面画几种蔬菜,下面画上方格。

让学生根据方格判断蔬菜的长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底。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学习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盖子。

“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2.导入新课:

师: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

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

尺子

师:

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刻度尺。

师:

“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堂堂网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认识0刻度,知道这是起点。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课件出示1厘米。

小结: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也就是1大格。

课件教会学生认识几厘米。

小结: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也可说成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小结:

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

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3、学习用厘米量。

让学生自己量小棒。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

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

三、巩固练习。

小结: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明确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能准确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

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测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根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厘米呢?

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

(1)师:

“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

瞧!

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

(2)”我们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

认识米用米量.)

(3)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2、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1)认识米尺。

a.课件出示米尺,观察米尺的特点。

b.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c.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3.用米尺量。

(1)出示一根1米长的绸带问:

“怎样用米尺量出这根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谁来试一试?

小结:

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课件演示)

(2)感知自己身上1米高的位置在哪儿?

 

(3)谈话:

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

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

再量一量。

(4)谈话:

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

(量一量)

(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1、提问:

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

2.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

3.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

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

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认识线段

明确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限整厘米数)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学习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面):

“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师: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探究新知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

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提问: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讨论:

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

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

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

请提问:

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

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

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课件出示图片:

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

提问:

线段有几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

(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

(5)小结特征: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到生活中找线段。

提出要求:

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2)到图形中数线段、连线段。

小结:

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

(3)量线段。

小结:

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画线段

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学习重点

用刻度尺画线段。

学习难点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1.线段有哪些特征?

2.你会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吗?

让学生量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的长度。

复习量法:

先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线段贩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二、探究新知。

1.师:

同学们真能干,不但认识了线段,还会量线段的长度,那么你能画一条线段吗?

2.学生尝试画线段。

3.指导学生画线段:

方法:

用直尺(或三角板)定好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

用直尺把两个定点连起来。

4、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请你画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指导。

2.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四、课外知识积累。

堂堂网课件出示课本第6页的一些测量工具。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长合适的单位。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1.预习任务大检测。

2.说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堂堂网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请同学们看看这根旗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测量它的长度单位使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2.学生汇报。

3.小结:

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

4.堂堂网课件出示教室、课桌、小蚂蚁的图片。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测量它们的长度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选择情况。

小结:

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

5.你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

6.你能举出用“厘米”作单位的物体吗?

7.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知道了测量物体时怎样给它们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那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执行时间:

总第()教案

课题(第课时)

长度单位的练习课

明确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测量物体方法的掌据,能熟练地说出所测物体的长度。

2.能熟练地运用刻度尺按要求画出线段。

3.能根据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学习重点

能熟练测量物体、画线段、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习难点

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知识回顾:

(教学课件出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1米=()厘米,该怎样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2.线段有哪些特点?

该怎么画线段

3.测量物体的方法是怎样的?

二、基础练习:

(一)填空。

1. 1米=()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