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890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docx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4

2、管理体制5

(1)软件企业认证5

(2)产品登记5

(3)资质认定6

3、法规政策6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9

三、行业生命周期10

四、行业壁垒10

1、资质和资本规模壁垒10

2、人才壁垒11

3、技术壁垒12

4、品牌壁垒13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国家政策持续扶持,行业环境不断优化13

(2)行业需求发生深刻变革,业务井喷可期14

2、不利因素15

(1)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6

①全球化视角下,国内产业竞争力不足16

②创新薄弱导致技术能力不足16

(2)人才短缺,存在培养机制紊乱、匹配效果差等突出问题16

(3)企业微观层面存在许多不足17

(4)信息安全问题突出17

六、行业市场规模18

1、市场情况及容量18

(1)软件行业整体市场情况及容量18

(2)软件外包行业情况及市场容量20

2、市场结构及前景预测22

(1)软件与硬件的融合24

(2)软件与服务的融合24

(3)软件与网络的融合24

(4)软件技术的融合24

(5)软件企业的融合25

六、主要风险25

1、政策风险25

2、市场风险26

3、行业风险26

七、行业竞争程度26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服务”是指向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TO)服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其中ITO业务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设计、信息技术运维、测试评估、信息系统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咨询、软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外包服务;BPO业务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软件运营服务、容灾服务、物流管理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管理、在线娱乐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呼叫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外包服务。

一、行业管理

1、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部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对全国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并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

行业内部管理机构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

2、管理体制

(1)软件企业认证

国内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制度。

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同时,工信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2)产品登记

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

(3)资质认定

2000年10月16日,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信部联产[2000]968号),明确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

根据国务院2015年2月2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决定》(国发[2015]11号),软件企业认定审批目前已取消。

2009年3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确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办法。

2010年1月,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成立的IT服务标准工作组就信息技术服务的运行维护提交了四项标准征求意见稿。

其中,最为成熟的《信息技术服务运维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运维应急响应规范》已正式列入运营维护业务的国家标准计划(计划号分别为:

20091399-T-469、20091400-T-469)。

3、法规政策

目前国家全力支持软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从各级政府及主管机关颁布的关于软件行业的法律法规来看,对软件企业有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政策连续性和力度均较强,为国内软件类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软件外包行业属于整个软件服务业的一部分,从上下游关系上看,底层软件服务商、硬件服务商、和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是其供应商;常规的软件开发商、软件科研机构、高校IT科研人员及毕业生、人才招聘网站及IT人才社区是软件外包服务商的协同合作伙伴;而软件产品使用方、信息化改造使用方是其主要下游需求商。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下游需求方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企业、政府、事业单位。

三、行业生命周期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伴随国内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专业化分工原来越细致,软件外包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伴随互联网+的浪潮,软件外包行业处于成长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商业前景。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和资本规模壁垒

国内对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从业企业依据其业务范围,需要取得ISO9000、CMMI或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资质认证。

这些行业资质等级代表着企业的行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是进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门槛。

政府及各行业企业客户在对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进行采购时,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

招标过程中,通常会综合考虑投标企业的资质、认证、资本规模以及行业经验等因素。

另外,在系统集成业务中,客户通常涉及大量的硬件设备采购,按照行业通行惯例,通常需要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提前垫资。

对于政府、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资本实力成为资质的重要门槛。

通常对于软件外包行业而言,资本规模达到1000万元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境外软件外包需要更高的资本规模。

2、人才壁垒

软件外包行业属于知识密集,但与软件开发、销售企业不同,其还受上下游资源的影响。

尤其在国内市场,各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技术能力趋于同质化,而能够拥有稳定上下游资源的企业会获取更多稳定的业务资源,更加具备竞争力。

因此,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

从人才分类角度上,首先是核心技术人才。

软件外包企业输出的主要是人力资源或者服务,但无论哪类,人才资源决定了企业擅长的业务内容,是服务质量的保证。

其次是掌握上下游资源的人才。

上游资源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而下游的资源影响着企业的收入。

而人才的流动取决于公司的薪酬待遇、内部管理、企业文化。

通常而言行业内高素质人才更加向薪酬待遇更好、内部管理更优秀、企业文化更人性的企业流动。

3、技术壁垒

依据摩尔定律,IT行业以18个月为周期进行升级换代。

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加日新月异。

受之影响,软件服务行业基本上每隔1-2年就会产生一次较大的技术革新,跟不上技术更新的企业将会失去未来潜在增长能力。

因此,软件外包企业不仅要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建模、程序设计、代码测试等传统的软件工程技术,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最近的技术和应用,例如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AR/VR技术等。

目前行业内公司的技术能力都是通过自身团队培养和开发、外延式吸收合并两种方式进行。

对于规模较大业务稳定的企业两种方式并行使用,但该类企业对于新方向的敏感度较低、机会成本较高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方式进行,但该类企业的敏感度极高,创新的积极性较强。

但是规模太小的企业,其公司面临众多生存问题,及其不稳定,创新保障能力较差。

因此,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规模中等的企业其现有技术能力和未来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最强。

尤其在“互联网+”的思维下,规模中等企业将占据创新的先发优势。

4、品牌壁垒

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品牌价值体现了企业的综合能力,涵盖企业规模、技术实力、项目经验、企业文化、内控管理等等方面。

在过去的行业竞争格局下,信息化改造和软件外包服务更多集中在大型行业客户手中,因此品牌价值有一定影响但非决定性。

但面向全球移动互联网新浪潮,以及“互联网+”思维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品牌价值将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海量的中小客户获取企业信息跟多会以品牌作为第一衡量指标。

因此,具有更加普世、优秀气质的品牌将迎来巨大的业务机会和发展机遇。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对于软件外包行业来讲,总体而言,在未来3-5年将迎来历史性的二次发展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策持续扶持,行业环境不断优化

宏观政策角度,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要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拓展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互联网、能源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推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加强金融服务以及提升便利化水平等,培育一批创新和竞争能力强、集成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加快推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

同时,国家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立法进程,加快实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另外,我国将原先软件产品的增值税减免政策扩展到IT服务的营业税减免,顺应了软件服务化的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政策保障,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2)行业需求发生深刻变革,业务井喷可期

自2007年以来,软件产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从2007年580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7235亿元,2015年半年总产值达到20127亿元,总体增长524%,年均复合增长2687%,远超国内GDP的增长速度。

依据2015年来各月份软件产业总产值的数据,行业增长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从2月份2734亿元,增长到6月份4338亿元,同比增速实现稳定增长。

尤其在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环比增速明显发生井喷式增长。

软件外包业务方面,2012-2014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收入规模分别达到5081、6834、9195亿元(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持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显示出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稳定的增长能力。

未来几年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将朝以下方向发展:

BPO与ITO双向渗透趋势明显,“整合式外包”在创新、成本、灵活性等方面更具明显效益,将成为未来市场新的增长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