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866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 48.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部编版48

七年级下学期

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书写(3分)

全卷书写3分。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给满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等酌情扣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shēnyín();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háomíng()的蒙古铬,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lán()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guàidàn()的狂风……

2.古诗文填空:

(10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3)《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概述岁月漫长、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和思恋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晚春》中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时光,真正展示人生的价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3)愿为市鞍马________(4)从此替爷征________

4.名著阅读。

(4分)

祥子呆呆地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

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

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节选自《骆驼祥子》)

(1)选段中“一老一少”是______________(填人物)(2分)

(2)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城里人与乡下人(13分)

毕淑敏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

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

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

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

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

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

没有花椒大料?

没有豆豉辣椒?

没有蚝油香叶?

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

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

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

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

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

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

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问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

“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

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

  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

  他说,早年问,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

人就像害虫。

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

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

  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

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

绝了吗?

没有!

越杀越多。

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

  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

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

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

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

  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

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

  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

可否这样说:

大部分中国人现在

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

  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

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

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

  分手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本文以小见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无奇的情节展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问题引人深思。

B.“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运用了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吃老农烤鱼时香美可口的感觉。

C.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一个在旁偷听的小伙子给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

D.文章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古训,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

E.文末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

这个结尾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深思。

6.文中的“老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7.“我”听了老农“城里人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的问题后,内心想到了什么?

(3分)

 

 

8.对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请陈述观点并作分析。

(4分)

 

(二)心美,一切皆美(14分)

记者:

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

我很喜欢一句古诗:

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

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

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

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

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

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

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

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

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

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

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9.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

 

10.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4分)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11.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

(2分)

 

12.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古诗文阅读(10分)

(一)韩愈传(节选)(6分)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①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②为巡官。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③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风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

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

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乃贬为潮州刺史。

【注】①从:

堂房亲属。

②辟(bi):

征召。

③宫市:

原意指宫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