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08473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七 文化文档格式.docx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新的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个问题:

(20分钟)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介绍案例:

(通过图标、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5分钟)

〔案例1〕

不可丢失的精神家园

镜头一:

中国抗震救灾纪实

汶川地震遇难者人数已超过8万人。

死亡的69,000多人和失踪的18,000多人,加在一起是87,000多人。

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

在地震造成的损失中,房屋的损失确实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

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

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应该说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

仅仅三个月之后,千万灾区群众就喜得“广厦千万间”。

2008年8月12日,四川省正式宣布灾区群众全部告别帐篷,入住过渡安置房。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在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之后,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效进行。

这是一个奇迹!

 

镜头二: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

2007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

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第二,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

元旦放假1天不变;

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

“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

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第三,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镜头三:

世界杯上的绝唱

2006年6月21日晚,塞黑队几乎以自杀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最后表演,队员一脸茫然。

他们出征前,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已经分崩离析,他们的战斗已经失去了精神依托。

6月11日,当凯日曼、斯坦科维奇、米洛舍维奇、科罗曼踏上莱比锡球场的时候,他们身后那个叫塞尔维亚和黑山的祖国已经走进了历史。

所以,他们的世界杯之旅已事先注定是没有精神归属的征战。

当晚,他们以0比1输给强大的橙衣军团。

6月16日晚,他们以0比6惨败给阿根廷。

6月21日,他们的后卫以禁区内两次致命的手球最终葬送了他们的告别演出,以近乎自杀的方式告别,一点悲壮气氛都没有,尽管6月21日赛场下起了雨,让热爱南斯拉夫足球的人自作多情地将那场雨比作送别塞黑的眼泪。

人心已散,何以为战!

2006年6月21日,塞黑队从德国汉堡告别国际足坛之后就不会回来了。

塞黑队里惟一一位黑山球员耶夫里奇和队友拥抱告别,明天的队服上,不会再有塞黑国家的标志,取而代之的分别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的标志。

看完案例,请同学回答问题:

结合案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3分钟)

点评学生的回答并重点讲解:

(9分钟)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

现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

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

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亿万人民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特殊方式,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结合了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实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顺应了民众的精神需求。

确定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不仅仅是多放了几天假、换了一下休息日期的问题,而是在全民的主流价值观念中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文化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从古到今,除夕、中秋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国人美好的希望和祝福。

除了计时功能之外,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特殊的文化价值、特殊的情感内涵。

比如,中秋节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

中秋月圆象征着家庭和美、社会和顺、国家和平。

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它是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它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它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存在的方式之一,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生存方式之一。

确定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既可以通过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全体国人的奋斗热情,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又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休闲娱乐,丰富精神生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植根于这个民族国家历史之中的特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

2006年世界杯上塞黑队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6年世界杯是塞黑——这支曾令无数球迷喜爱的球队的“最后战役”。

由于在杯赛开始前,塞黑“分家”为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独立的国家,因此,塞黑队也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惟一一支没有祖国的球队。

塞黑队在世界杯赛场上三战三负、小组垫底的糟糕战绩。

塞黑球迷似乎能够体谅球员,因为塞黑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球员们在场上都不知道为谁而战,因此这样的结果也不足为怪。

270分钟,他们目睹了自己的国家队一次又一次地被屠杀,世界杯带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痛苦回忆。

这是一群丢失了家园的人,同时也丢失了作为一个团体的精神。

在同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艰苦搏斗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展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作为这一精神的丰厚底蕴,我们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尊重科学的态度,不仅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也在对民族精神的实践和弘扬中,开掘了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境界。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确定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既大胆吸收借鉴了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又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原则,有效维护了国家文化安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是此次抗震救灾斗争一个鲜明特点。

太空中的卫星群传递快、精、准的信息,运输机、直升机筑起空中生命通道,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搜寻废墟下的每一丝生命气息,专业救援人员现场指挥科学救援……抗震救灾中,科学显示了强大的威力,科技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有力支撑。

无论是整个抗震救灾的科学决策,还是灾后重建的科学规划,莫不体现对科学的高度尊重。

正是这种科学的精神与态度,使我们能够攻克难题,化解风险,最快速度抢救生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也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经验表明,中华民族每遭遇艰难险阻,民族精神就不断凝聚迸发。

风雨的砥砺,只会让中华民族更加坚强不屈,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更加坚不可摧。

在这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激发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的精神和力量,不仅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更通过实践提升了民族精神,发展了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由此达到了新的高度。

简单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针和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个问题:

(本章重点和难点,70分钟)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通过图标、图片、录像片段展示,5分钟)

〔案例2〕

《士兵突击》风靡的启示:

一种世界观的胜利

回望2007,这一年的电视屏幕可谓好戏不断,而最大的亮点当属一批“主旋律”作品的争相亮相并掀收视热潮。

在众多主旋律电视剧中,电视剧《士兵突击》刻意地没有大明星、没有爱情,甚至没有一个女演员,却出人意料地火遍了大江南北。

《士兵突击》将镜头焦点对准了军队最基层的普通军官与士兵,巧妙地从职业军人的职业素质和荣誉感入手,将“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主旋律唱得真切感人。

剧中许三多这个一根筋的小兵,成了很多人的镜子,由此折射出袁朗、史今、成才等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而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也成为生活中很多人自勉的格言。

《士兵突击》的故事并不复杂。

如果要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来描述,那可以这样来说:

乡下孩子“许三多”入伍后从列兵成长为尖兵的全部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这部戏看作一部青春励志电视剧的原因。

但是,这么描述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答案很明显,《士兵突击》并不是一部像《红与黑》那样的作品,全力刻画一个人的成长;

恰恰相反,它致力于塑造人物群像,除了“许三多”这个一般意义上的男一号,“袁朗”、“高城”、“史今”、“成才”等等人物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格局让人想起中国最负盛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只不过,《士兵突击》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视角人物(或者说是线索人物)“许三多”。

正是这一点以及许三多的个人气质让很多人联想起美国经典影片《阿甘正传》,但二者却有不同,《阿甘正传》是用一个傻子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而《士兵突击》要表现的却是“一个(许三多)这样的人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生存”以及“同一环境中不同人物获得自由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剧集中,袁朗、高城、史今这些“绿叶比红花还炫目”的原因。

提问:

一部没有大腕明星参与、没有男女情感纠葛甚至连女性角色也没有设置的剧作,为什么征服了如此多挑剔的观众?

结合学生回答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作用:

(5分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深入研究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其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所接受和掌握,自觉遵守和奉行,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和平台,更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

电视荧屏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回首2007年的电视荧屏,可谓好戏连台。

而最大的亮点当属一批“主旋律”作品的争相亮相并掀收视热潮。

先是另类红色经典《恰同学少年》火了;

延续《亮剑》精神的《狼毒花》,收视率也十分惊人……或家长里短,或曲折传奇,或青春浪漫,如今的主旋律电视剧正呈现出一副副生动多姿的面孔,它们在担当起荧屏黄金档主角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主旋律作品的“传统”看法。

在众多“主旋律”作品中,《士兵突击》如一匹黑马迅速蹿红。

这是一部没有苍白偶像的真正的偶像剧,它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不靠衣装,不靠脸蛋,不靠炒作,被广大观众自然接受和喜欢的健康的绿色作品,是一部坚守崇高底线的豪迈之作,激情之作。

《士兵突击》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就是因为它表现了高尚的理想情怀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这部剧里四处阳光灿烂,我们可爱的官兵生活行进在阳光下,浑身洋溢着健康的质朴和真挚,灵动和活跃的生命力。

他们坚守崇高,坚守最传统的做人做事的原则:

不抛弃、不放弃!

选择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好好地健康地活着。

就是这些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理念感动了观众。

“主旋律”作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它所宣传和弘扬的“崇高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旋律”作品的热播,“崇高精神”在观众内心深处产生的强烈的心里共鸣,充分说明了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主旋律”和“崇高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紧迫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简单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通过图标、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7分钟)

〔案例3〕

和谐社会的灵魂

千年思想家

在千年之际,西方多家媒体评价“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有代表性的有两家:

英国广播公司通过网上民意测验,根据得票率高低确定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高居榜首,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这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居于马克思之后。

在路透社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而居于爱因斯坦之后,名列第二。

路透社的评选活动,是从世界各国邀请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34位专家名人进行的。

可以说,在过去的千年中,出了不少经济学大师,但无论斯密、李嘉图,还是凯恩斯,或是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都远远不能与马克思相比,甚至根本不能入围西方评选的千年思想家或风云人物的行列。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表明西方政界、商界、学术界不仅承认马克思是千年最杰出的思想家或风云人物,而且承认他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著作100多年来在全世界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人心聚合

国内著名调查机构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最近在京沪穗三市进行的一项与1995年同题的民意测验表明:

时隔八年,中国人对中国的认同度大幅上升,在世界各国中,中国人最认中国。

有50.6%的市民表示中国是自己最喜欢的国家,在印象深刻度排行榜上,37.4%的市民对中国的印象最为深刻,从原来的第三位跃居第一。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在2006年4月进行的调查显示,75%的港人表示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62%表示以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荣;

65%同意因为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才可以吐气扬眉。

《闯关东》掀收视热潮

2008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讲述了从1904年到1931年“九·

一八”事变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闯关东”的传奇故事。

该剧在全国观众中反响热烈,掀起了收视热潮。

许多观众感到,他们仿佛能看到自己先辈的真实生活,他们的不屈不挠、悲欢离合、国恨家仇……据统计,截至1月20日,该剧前38集平均收视率高达7.78%,单集最高收视率达10.9%,最大市场份额达27.5%,即全国超过1/4开机的电视用户在看《闯关东》。

在该剧的故事发生地东北三省及华北等地收视尤其火爆。

锦州、长春、西安、沈阳、北京等城市,该剧的平均收视率已超过10%。

镜头四:

选秀第一张“红牌”

在2007年8月10日晚重庆卫视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男15进10的比赛中,随着新评委“红花教主”杨二车娜姆的首次亮相,现场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当直播进行到“心动才艺”环节时,一位名叫代闯的选手突然冲出表演区跪下来向柯以敏企求礼物,并表示“要把这个礼物送给一个最想送的人”。

柯以敏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行为有些不知所措,后又莫名其妙地将自己的戒指送给了代闯。

随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当主持人发问,代闯要把这个戒指送给谁时,他回答称,“要送给杨二车娜姆老师”,并当场单腿点地,将戒指替杨二车娜姆戴上,全场哗然。

无法忍受的柯以敏开始质问代闯刚才在节目中的表现是不是导演组在有意安排,该选手立即回答:

“我没有。

”这时杨二又出面声称,刚才柯在向另一位选手提问时“一直刁难他”,这句话立即引起了杨柯二人争论不休。

到了代闯接受提问时,现场几乎变成一场较劲比赛。

代闯声称:

“如果让我在她们两人中选女朋友,我选择柯老师吧,她比较年轻。

”这个回答直接激怒了杨二,同时自己的戒指莫名其妙被送给杨二的柯以敏则开始哭泣,并现场发誓要退出这个“选秀”,直播现场也乱作一团,让人目瞪口呆。

同在现场的评委刘晓庆还过去劝慰二人,节目得以继续进行。

广电总局决定停播重庆电视台的选秀类节目《第一次心动》,并予以全国通报批评。

分组讨论:

(分2组进行讨论,20分钟)

上述案例体现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的内容有哪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小组发言:

(10分钟)

总结:

(15分钟)

结合学生回答重点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作用: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

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

马克思逝世已经116年了,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也已一个半世纪了,为什么马克思仍然受到世人如此的关注和崇敬呢?

这是因为马克思为人类精神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是基于马克思的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才由空想变为科学。

一百多年后,马克思被世界公认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

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每个社会成员在为共同理想而努力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中国社会30年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坚守住社会主义阵地、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同时,实现了人心的聚合,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由热爱自己的国家、渴望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上升到认同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同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理想。

越来越多中国人表现出的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和实力增强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的。

所以,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逐渐形成,而香港居民实现“人心回归”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光辉的前途。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